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66239阅读:来源:国知局
形成有用于与外端子20卡合的卡合突部16a。在端子容置部14内的弹性臂16的上侧形成有弹性臂后退空间17,该弹性臂后退空间17使弹性臂16弹性位移至弹性臂16的卡合突部16a脱离外端子20的位置。
[0044]另外,在外罩10中形成有刚性并且未弯曲的按压部18,来按压形成于内罩30的弹性臂33。该弹性臂按压部18从基部11的前表面向罩部13内突出,以使在外连接器C1与内连接器C2相嵌合时,该弹性臂按压部18插入形成于内罩30的弹性臂后退空间34,并且,与下侧的弹性臂33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G2(参照图11)。
[0045]如图3所示,外端子20是通过弯折具有导电性的一张金属片而形成的,并一体地具有方筒状的基部21、从基部21向前方突出的平型的引板(销触点)22、与基部21的后方连接设置的电线连接部23。在基部21的上壁部形成有弹性臂卡合用孔24,在电线连接部23形成有橡胶塞压紧部23a和芯线压紧部23b。
[0046]如图4所示,在组装外连接器C1时,首先将外端子20安装于电线W1,然后,外端子20从外罩10的后方插装入端子容置部14内。在向电线W1上安装外端子20时,首先将橡胶塞25外套于电线W1的绝缘外皮Wla的外侧,该橡胶塞25是使外连接器C1与电线W1之间具有防水性的电线密封装置。然后,橡胶塞25紧贴于橡胶塞压紧部23a,并且电线W1的芯线Wlb紧贴于芯线压紧部23b。在向端子容置部14内插入外端子20之前,将方形的橡胶圈26从外罩10的前方嵌入罩部13内,该橡胶圈26是使外连接器C1与内连接器C2之间具有防水性的连接器密封装置。
[0047]如图2所示,外端子20完全插入端子容置部14内,直到外端子20的基部21的前端撞上端子插入挡块15,无法再继续插入为止,从而外端子20以基部21、电线连接部23、电线W1的端部以及橡胶塞25容置于端子容置部14内且引板22突出至罩部13内的状态插入配置于外罩10内。另外,在外端子20的基部21的前端通过弹性臂16的下侧时,弹性臂16的卡合突部16a触碰外端子20的基部21的上壁部,从而弹性臂16在上侧的弹性臂后退空间17向上方弹性位移,然后,当外端子20完全插入时,过弹性臂16的卡合突部16a嵌入外端子20的弹性臂卡合用孔24内,从而弹性臂16向下方弹性恢复并复原为原来的状态,通过使弹性臂16的卡合突部16a的前表面与外端子20的弹性臂卡合用孔24的前端边缘(基部31)相卡合,从而禁止外端子20被拔出并固定于外罩10。
[0048]就上述那样构成的外连接器C1而言,根据修理等需要能够从外罩10拆下外端子20。此时,将未图示的端子拆下工具从外罩10的前方插入罩部13内,将该端子拆下工具的顶端处于弹性臂16的顶端下表面,在弹性臂16的上侧的弹性臂后退空间17中向上方抬起弹性臂16,从外端子20的弹性臂卡合用孔24向上方拔出弹性臂16的卡合突部16a,从而能够在弹性臂16处于外端子20外的状态向外罩10的后方拔出外端子20。
[0049]<内连接器>
[0050]如图5所示,内罩30是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成形而成的,当将外连接器C1与内连接器C2相嵌合时,内罩30的前表面与外罩10的基部11的前表面彼此相向,内罩30除了后端部以外的部分与外罩10的罩部13的内侧相嵌合。在该内罩30中形成有能够从后方插入内端子40的端子容置部31。该端子容置部31由贯通内罩30的前后表面的孔构成。在端子容置部31内的前端部形成有从端子容置部31的两侧壁部向内侧突出的一对端子插入挡块32。在端子容置部31内形成有弹性臂33,该弹性臂33用于将内端子以能够拆下的方式固定于内罩30。该弹性臂33从端子容置部31的上壁部突出后弯曲,在端子容置部31内的前半部分的上部向前方延伸。该弹性臂33的顶端侧由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位移的悬臂梁构成,在弹性臂33的顶端侧下表面形成有用于与内端子40相卡合的卡合突部33a。在端子容置部31内的弹性臂33的上侧形成有弹性臂后退空间34,该弹性臂后退空间34用于使弹性臂33弹性位移至弹性臂33的卡合突部33a从内端子40脱离的位置。另外,在外连接器C1与内连接器C2相嵌合时,能够将形成于外罩10的弹性臂按压部18从前方插入该弹性臂后退空间34,在插入的弹性臂按压部18与其下侧的弹性臂33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G2(参照图11)。
[0051]如图6、图7、图8A、图8B所不,内端子40是通过弯折具有导电性的一张金属片而形成的。在内端子40的顶端侧具有底壁部41、侧壁部42、42、前后上壁部43、44,该侧壁部42、42从底壁部41的两侧部立起,前后上壁部43、44是从一个侧壁部42的前部和另一个侧壁部42的后部向上方延长的延长部分别向内侧弯折且该延长部的顶端部不固定于相反侧的侧壁部42上,而仅与相反侧的侧壁部42相卡合而形成的,该内端子40由底壁部41、侧壁部42、42和前后上壁部43、44构成,该内端子40 —体地具有方筒状的插口部45和弹性接触片46,能够从前方将外端子20的引板22插入该方筒状的插口部45,该弹性接触片46由悬臂梁组成,该悬臂梁是将从后上壁部43向后方延长的延长部向插口部45内的前方折返而形成的,该悬臂梁的顶端侧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位移。在底壁部41的与前上壁部43相向的前部,通过锻造形成有伸出到插口部45内的固定触点部41a。弹性接触片46具有作为从后上壁部44延伸的折返部的弯曲部46a、臂部46b、可动触点部46c,臂部46b从弯曲部46a向前侧的斜下方延伸,并且顶端侧配置于前上壁部43与固定触点部41a之间,可动触点部46c是使臂部46b的顶端侧向斜上方弯曲而形成为与固定触点部41a相向的向下突状的弯曲面。在固定触点部41a与可动触点部46c之间,形成有比外端子20的引板22的厚度薄的外端子插入间隙Gl(参照图10)。在外连接器C1与内连接器C2相嵌合了时,通过从前方将外端子20的引板22插入插口部45内的外端子插入间隙G1,使弹性接触片46的顶端侧向上方进行位移,使得可动触点部46c以产生接触压的方式与外端子20的引板22的上表面接触,从而将外端子20的引板22夹持在固定触点部41a与可动触点部46c之间,以使得外端子20与内端子40电连接。
[0052]在前上壁部43与弹性接触片46的顶端之间配置有刚性接触片47的顶端部,该刚性接触片47是从前上壁部43向前方延长的延长部向下弯折后,向插口部45内的后方弯折而形成的。通过使向上方进行位移的弹性接触片46的顶端与刚性接触片47的顶端部相抵接,向上方按压支撑该刚性接触片47的前上壁部43并使其进行位移,利用向上方进行位移的前上壁部43向下按压已向上方进行位移的弹性接触片46,从而增大弹性接触片46的接触压。即,在该内端子40中具有弹性壁部,利用向上方进行位移的弹性接触片46,来向上方按压作为插口部45的筒壁部的一部分的前上壁部43,并使该前上壁部43进行位移,从而向下方按压发生进行位移的弹性接触片46,来增大弹性接触片46的接触压(以下,将“前上壁部”称为“弹性壁部”。)。
[0053]此外,支撑弹性接触片46的后上壁部44的顶端侧与弹性壁部43同样,即使仅与一个侧壁部42相卡合而不固定,后上壁部44的顶端侧在被外端子20的引板22向上方按压时也不向上方进行位移,弹性接触片46处的接触压不会降低,但是可以将后上壁部44的顶端侧固定在一个侧壁部42上。
[0054]在插口部45设有由前上壁部43与后上壁部44的间隙构成的弹性臂卡合用孔48。
[0055]另外,内端子40 —体地具有电线连接部49。该电线连接部49与插口部45的后方连接设置,形成有橡胶塞压紧部49a和芯线压紧部4%。
[0056]如图9所示,在组装内连接器C2时,首先在电线W2上安装内端子40,然后,将内端子40从内罩30的后方插装于端子容置部31内。在向电线W2上安装内端子40时,首先将橡胶塞50外套于电线W2的绝缘外皮W2a的外侧,橡胶塞50是使内连接器C2与电线W2之间具有防水性的电线密封装置。然后,将橡胶塞50紧贴于橡胶塞压紧部49a,并且将电线W2的芯线W2b紧贴于芯线压紧部49b。
[0057]如图5所示,内端子40完全插入端子容置部31内,直到插口部45的前端撞上端子插入挡块32,且无法再继续插入为止,从而内端子40以插口部45、电线连接部49、电线W2的端部以及橡胶塞50容置于端子容置部31内插入内罩30内。另外,当内端子40的插口部45的前端在弹性臂33的下侧通过时,弹性臂33的卡合突部33a触碰内端子40的插口部45的弹性壁部43,从而弹性臂33在弹性臂33上侧的弹性臂后退空间34向上方弹性位移。然后,当内端子40完全插入时,弹性臂33的卡合突部33a嵌入内端子40的弹性臂卡合用孔48内,从而弹性臂33向下方弹性恢复并返回原来的状态,由此弹性臂33的卡合突部33a的前表面与内端子40的弹性臂卡合用孔48的前端边缘,S卩,与弹性壁部43的后端表面相卡合,从而防止内端子40被拔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