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6596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尤指可变化多种应用模式的USB电连接器,利用绝缘座体内部装设转接部、外部罩覆屏蔽壳体,且屏蔽壳体的对接部可利用衔接部活动组装转接装置,达到利用转接装置于屏蔽壳体活动掀翻,变换电连接器应用模式,达到增加USB电连接器应用功效的目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许多电子、电气产品带给人们在工作上、生活上的舒适与便捷,也导致人们愈来愈依赖电子、电气产品的使用,通过各种电子信号的应用、操作,控制电子、电气产品的运作、执行,也因为各式电子、电气产品不断的进行改进,各种电子、电气产品的使用功能亦必须不断的进行更新、替换,通过电子信号的应用,操控电子、电气产品的运作、执行能力,且电子信号传输的速度亦不断地提升,必须通过各式传输接口、电连接器等,供电子产品之间传输电子信号,则电子信号传输的接口亦不断的改进、创新,以提升传输信号的接口、电连接器的型态与质量、传输电子信号的速度,但各式电子信号传输接口的型式、种类相当多,各种信号传输接口、电连接器的尺寸规格亦有不同,传输电子信号的模式也不同,则在电子产品上必须安装许多类型的传输接口、电连接器,以满足电子产品进行各式电子信号传输的需求,所以在各种电子产品上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才可供安装各式不同类型的传输接口、电连接器。
[0003]然而,随着各式电子产品的体积都朝向轻、薄、短、小的模式设计,如一般常用的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桌面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等,则在电子产品可以利用的有限体积尺寸的空间中,若为配合各种型式的传输接口安装,以方便进行电子信号传输,则将占用电子产品内部电路布局空间,亦占用机体的周边空间位置,造成电子产品的电路布局及机体的空间不敷使用,因此无法在电子产品的有限空间设置多种电连接器,使用时也就会受到电连接器规格的限制,造成用户的不便。
[0004]如图9所示,该实用新型专利USB电连接器A的绝缘座体B及一侧基部BI的外部,分别罩覆屏蔽壳体C及壳座Cl,且因壳座Cl完全包覆在基部BI的外围,则可供USB电连接器A与相对型式的插座电连接器D相对插接,亦可通过位于壳座Cl的微形电连接器B3,再与相对型式的微形插座电连接器(图式中未示出)电性插接,但USB电连接器A与插座电连接器D相对插接时,插座电连接器D内部的电源传输端子会先抵触壳座Cl表面后,再与绝缘座体B的电源端子B2电性接触,但当电源端子B2先抵触壳座Cl表面时,会产生电源端子B2的瞬间高电流(或高电压)爆冲现象,进而导致两个电连接器A、D之间电子信号与电源传输出现不稳定情况,亦容易造成电连接器之间呈现短路的状态,且微形电连接器B3一体成型在USB电连接器A的一侧,容易造成USB电连接器A与插座电连接器D相对插接时,产生些许的干扰、阻挡;且1^8电连接器A在同一侧设有不同型式的USB规格电连接器(可为USB2.0或USB3.0与Micro USB或Mini USB等),但仅可供单一种型式的电子信号传输应用,并不能进行电子信号的转接传输,即于实际应用时,仍存在可供改善的空间。
[0005]所以,如何解决目前电连接器仅可作单一种型式应用,不同型式规格的电连接器,即必须利用不同规格电连接器供应用,造成使用上相当不方便的问题与困扰,且不同规格电连接器不易互通必须具备各种型式电连接器以符合各种电子装置应用,则应用多种电连接器的费用将提高、不符合经济效益等麻烦与不足,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案发明人有鉴于上述问题与不足,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供电连接器透过屏蔽壳体的对接部、活动组装转接装置的屏蔽盖体,并可活动掀翻转接装置而变化多种USB电连接器的应用型式规格,以供电连接器具有多种应用模式的USB电连接的转接装置。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该转接模块的绝缘座体于基部一侧连设舌部,基部内部容置槽、舌部内部收容空间可供装置转接部的电路板、定位座及端子组,电路板表面设有多个抵触接点露出基部表面,再于绝缘座体的基部外侧外部罩覆屏蔽壳体的主壳座和延伸罩盖,且主壳座一侧设有对接部,并可于对接部两侧利用衔接部活动组装转接装置的屏蔽盖体,则屏蔽盖体内装设有穿设转接端子组的绝缘基座,可使转接端子组一侧多个抵持侧露出绝缘基座一侧的各镂空槽孔下方并可电性接触于电路板的各抵触接点,转接端子组另一侧再设有抵接面,经由抵接面向外缩减宽度连设有多个信号端子,以供多个信号端子延伸至对接舌部的端子容置槽内,达到可增加电连接器应用方式的目的。
[0008]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该转接模块的绝缘座体的基部内设有容置槽,且容置槽一侧形成镂空的槽口,并由基部的槽口一侧向外凸伸连设有舌部,并于舌部内部的收容空间供组装转接部的定位座,且定位座供端子组的多个端子穿设,以供端子组一侧对接部延伸至露出定位座的端子槽外侧并延伸至舌部的对接槽口位置,端子组的多个端子另一侧连接端则分别穿出定位座外部,则使多个端子的连接端电性连接电路板上多个金属接点,再于绝缘座体的基部外罩覆屏蔽壳体的主壳座,由主壳座一侧连设的延伸罩盖罩覆于舌部夕卜,以使延伸罩盖、舌部与定位座、端子组构成符合US B Type — C规格型式的电连接器;另于电路板近多个金属接点的表面设有多个抵触接点,利用多个抵触接点可供转接装置的转接端子组一侧抵持侧电性抵持,转接端子组另一侧连设的多个信号端子的各对接侧穿伸至绝缘基座的对接舌部的端子容置槽中,且于绝缘基座外部罩覆屏蔽盖体,即于屏蔽盖体一侧连设延伸壳盖为罩覆于对接舌部外,则可通过延伸壳盖、对接舌部及转接端子组的多个对接侧等构成符合微型USB电连接器(Micro USB2.0或Micro USB3.0等)型式规格,可使转接模块通过绝缘座体、端子组、屏蔽壳体及活动组装于屏蔽壳体上的转接装置,形成多种不同规格型式的USB电连接器。
[0009]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该USB电连接器的转接部于电路板一侧的定位座内部穿设有端子组,并利用端子组的多个端子的各连接部分别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一侧上、下表面的多个金属接点,端子组包括呈上、下相对排列的多个端子,且位于上排的十二支上排端子包括位于两个相对外侧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相邻第一接地端子内侧依序排列第一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一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一备用端子、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二备用端子、第二电源端子、第三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相对十二支上排端子的下方的十二支下排端子包括位于二相对外侧的第三接地端和第四接地端子,相邻第三接地端子内侧依序排列第四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四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三电源端子、第三备用端子、第五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五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第四备用端子、第四电源端子、第六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第六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及第四接地端子。
[0010]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该转接装置的转接端子组包括多个转接端子,转接端子组包括四支相邻并排的转接端子,有位于中央的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分别位于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第二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相对外侧所设的第五电源端子及第五接地端子,并由多个转接端子一侧的各抵接面分别朝垂直方向连续弯折连设第一弯折部和扇形状收合的延伸臂,且各延伸臂分别朝水平方向转折延伸有五支信号端子;该五支信号端子包括位于中央的两个相邻的第三差分信号端子和第四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两个外侧的第六电源端子和第六接地端子,则于第六电源端子及第六接地端子的各对接侧分别呈中空环圈状弯折及弹性隆起,一侧并断开形成两个接触面以增加第六电源端子和第六接地端子的对接侧的接触面积;相邻第三差分信号端子侧边的第六接地端子内侧连设有辅助传输端子,从而使五支信号端子形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SB/0TG)型式的规格,并利用多个信号端子配合屏蔽盖体的延伸壳盖,组成符合微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 USB)的规格型式。
[001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SB电连接器的转接模块,包括绝缘座体、转接部、屏蔽壳体、转接装置及衔接部,其中:
[0012]该绝缘座体设有内部具有容置槽的基部,且基部一侧连设有舌部,并于舌部内设有与容置槽贯通并呈镂空状的收容空间;
[0013]该转接部装置于绝缘座体内,包括装置于基部的容置槽内的电路板、装设于舌部的收容空间内的定位座及穿设于定位座内的端子组,电路板与定位座连接以使端子组电性连接于电路板,再于电路板表面设有露出基部表面的多个抵触接点;
[0014]该屏蔽壳体罩覆在绝缘座体外部,具有罩覆在基部外侧的主壳座,且主壳座一侧设有镂空状的对接部,并于主壳座的对接部底缘连设有罩覆于舌部外侧的延伸罩盖;
[0015]该转接装置活动组装于屏蔽壳体的主壳座的对接部上方,设有能够于主壳座的对接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