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音频插座及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8210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音频插座及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音频插座及连接器组合,具体涉及一种传输音频信号的电连接器、音频插座及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代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对其所使用的电连接器也要求结构和尺寸最小化,同时要求其多功能化。对于一类电连接器,要求其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之前电连接器所达成的电路连接构成一种输出状态,在对接后电路连接构成另一种输出状态。音频插座电连接器为此类的常见电连接器,在插头电连接器对接前为插座电连接器内导电端子形成一种电路连接,将信号导入该插座电连接器所在电子设备内部自带的播音器,或是接地以防止其发射电磁波而影响周围的其它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在对接后插座电连接器内部导电端子电路连接断开,而通过插头电连接器导电部分与插座导电端子达成另一种电路连接将信号传输到外部播音设备中。
[0003]通常可通过设置开关端子等实现上述对接前后的电路切换,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部分元件失效而导致信号传输不良,且结构较为复杂,不符合目前电连接器发展的趋势。
[0004]因此,有必要对提供一种更为先进有效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且可提升信号传输质量的电连接器、音频插座及连接器组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具有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固持部分、自该固持部分一体延伸且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相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绝缘本体前端形成对接端口、自对接端口向后延伸形成的对接部及自该对接端口向内凹设形成且用于收容对接连接器的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均凸设有位于对接腔内的接触部,沿对接腔前后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接触部、第二端子接触部、第三端子接触部、第四端子接触部依次布置。
[0007]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音频插座,用于传输音频信号,且用于与插头连接器电性接触,所述音频插座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相固定且用于与电路板相焊接的固定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前端形成对接端口、自对接端口向后延伸形成的对接部及自该对接端口向内凹设形成且用于收容对接连接器的对接腔;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均凸设有位于对接腔内的接触部,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接触部与第二端子接触部分别设置于对接腔的两侧而相对设置且前后错开,第三端子接触部与第四端子接触部分别设置于对接腔的两侧而相对设置且前后错开,且所述第三、第四端子接触部位于第一、第二端子接触部的后侧。
[0008]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相配合的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以传输音频信号,对接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的接触部相电性接触的对接配合部,所述对接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相插接时,所述对接配合部与所述第一端子接触部、第二端子接触部、第三端子接触部、第四端子接触部先后接触抵接,所述对接配合部具有与第一端子接触部相电性接触的第一接触凹部、与第二端子接触部相电性接触的第二接触凹部、与第三端子接触部相电性接触的第三接触凹部、与第四端子接触部相电性接触的第四接触凹部,所述第一接触凹部、第二接触凹部、第三接触凹部及第四接触凹部沿前后方向依次布置。
[0009]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音频插座及连接器组合通过设置前后依次排布设置的端子接触部,防止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同时接触对应端子而发生信号混乱,且结构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施方式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0011]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2]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主要显示了第四端子与其他部件的分解图;
[0013]图4是图3所示第四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可为音频插座,该电连接器100可以沉板式或板上固定方式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且可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对接,本实施方式中,以沉板式电连接器为例进行说明,该电连接器或音频插座可与对接电连接器相组合,以传输音频信号。
[0015]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的固定件2以及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接地端子3,其中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自基部向前一体延伸的对接部12,绝缘本体前端形成有对接端口 120,所述对接部自对接端口向后延伸形成,自该对接端口向内凹设形成且用于收容对接连接器的对接腔101。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41、第二端子42、第三端子43及第四端子44,该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均设有竖直布置的固持部410、421、431、441、自固持部向绝缘本体外延伸的焊脚412、422、432、442、自该等固持部向对接腔101内延伸的弹性臂、凸设有位于对接腔101内的接触部413、423、433、443,各端子的上述竖直固持部沿插接方向所在的前后方向延伸,各端子的焊脚以沉板方式焊接固定到印刷电路板。所述固定件2具有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固持部分21、自该固持部分一体延伸且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相固定连接的连接部22,具体地该固定件的固持部分21与对接部12底侧相干涉固定或通过嵌入成型而相互固定,结构稳固。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收容固定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固持孔、收容固定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固持孔122,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一固持孔相卡持固定,所述第二端子与第二固持孔相卡持固定,可与绝缘本体稳定固持同时整体体积较小、小型化;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收容固定所述第三端子43的第三固持孔、收容固定所述第四端子44的第四固持孔123,以第四固持孔为例,可知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三端子与第三固持孔相卡持固定,所述第四端子与第四固持孔相卡持固定,可与绝缘本体稳定固持同时整体体积较小、小型化。
[0016]所述第一端子接触部413与第二端子接触部423分别设置于对接腔的两侧而相对设置且前后错开,第三端子接触部433与第四端子接触部434分别设置于对接腔的两侧而相对设置且前后错开,且所述第三、第四端子接触部位于第一、第二端子接触部的后侧。换言之,沿对接腔前后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接触部413、第二端子接触部423、第三端子接触部433、第四端子接触部443依次布置,便于说明可定义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413位于最前侧。所述接地端子3包括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固持部31、自该固持部31向绝缘本体的对接腔内延伸的导电接触部以及自该固持部31向绝缘本体外延伸的焊接部33,所述接地端子的导电接触部32自其固持部向外弯折延伸入对接腔内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在前后方向上,该导电接触部32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接触部的前侧,所述绝缘本体前端的下侧形成与对接腔101连通的可供接触部穿入的穿孔,为导电接触部32弹性变形提供足够空间、相对减小产品厚度;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端子5安装于绝缘本体1的前端,尤其该接地端子的导电接触部32最先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该接地端子通过电性链接印刷电路板的接地线路,可实现接地以排除杂讯干扰、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0017]所述第四端子44的弹性臂自固持部441前侧弯折延伸,第四端子44还包括在其弹性臂的一侧设置有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