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629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
【背景技术】
[0002]国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通讯业的发展,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通讯一直是重中之重,通讯业的发展离不开电线电缆的发展,人们生活中避免不了会有火灾的发生,火灾会烧毁电缆并且由于电缆的烧毁,相互离得近的电线之间可以会导致短路造成更大的火灾,所以需要设计阻燃性的电缆。阻燃电缆,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试样被燃烧,在撤去试验火源后,火焰的蔓延仅在限定范围内,残焰或残灼在限定时间内能自行熄灭的电缆。根本特性是:在火灾情况下有可能被烧坏而不能运行,但可阻止火势的蔓延。通俗地讲,电线万一失火,能够把燃烧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不产生蔓延,保住其他的各种设备,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阻燃电线电缆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在绝缘、护套和填充等材料中添加含有卤素的卤化物和金属氧化物,从阻燃的角度来评价,这是极好的方法,但是,由于这些材料中含有卤化物,在燃烧时释放大量的烟雾和卤化氢气体,所以,火灾时的能见度低,给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带来很大的妨碍,而人则更多地为有毒气体窒息致死,所以阻燃电缆的改良设计就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在火灾发生将电线烧毁时,由于阻燃材料的设计能够把燃烧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不产生蔓延,保证其他设备的安全,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并且阻燃材料选择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为无卤材料,在燃烧时不会释放大量的烟雾和卤化氢气体,不会影响到人员的逃离,并且电缆的强度大,适用于环境恶劣的场合。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包括外护层、耐高温层、内护层、无机填充材料1、外屏蔽层、铠装层、无机填充材料I1、隔氧层、绝缘层、内屏蔽层、电缆内芯线和阻燃隔条,在火灾发生将电线烧毁时,由于阻燃材料的设计能够把燃烧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不产生蔓延,保证其他设备的安全,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并且阻燃材料选择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为无卤材料,在燃烧时不会释放大量的烟雾和卤化氢气体,不会影响到人员的逃离,并且电缆的强度大,适用于环境恶劣的场合。
[0005]外护层与耐高温层相接触,并且耐高温层位于外护层的内部,耐高温层与内护层相连接,并且内护层位于耐高温层的内部。无机填充材料1、外屏蔽层、铠装层、无机填充材料I1、隔氧层、绝缘层、内屏蔽层、电缆内芯线和阻燃隔条均设置在内护层的内部。无机填充材料I填充满内护层和外屏蔽层之间的空隙。外屏蔽层与铠装层相连接,并且铠装层位于外屏蔽层的内部,无机填充材料II设置在铠装层的内部。隔氧层、绝缘层、内屏蔽层、电缆内芯线和阻燃隔条均设置在无机填充材料II的内部。绝缘层有多个,均布在隔氧层的内部。绝缘层与内屏蔽层相接触,并且内屏蔽层位于绝缘层的内部,内屏蔽层与电缆内芯线相接触,并且电缆内芯线位于内屏蔽层的内部。阻燃隔条设置在有三个,每一个阻燃隔条周围均布有四个隔氧层。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所述的内护层的内部结构对称。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所述的外护层的材料为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所述的绝缘层的材料为聚氯乙烯。
[0009]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的有益效果为:
[0010]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在火灾发生将电线烧毁时,由于阻燃材料的设计能够把燃烧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不产生蔓延,保证其他设备的安全,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并且阻燃材料选择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为无卤材料,在燃烧时不会释放大量的烟雾和卤化氢气体,不会影响到人员的逃离,并且电缆的强度大,适用于环境恶劣的场入口 ο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夕卜护层1 ;耐高温层2 ;内护层3 ;无机填充材料I 4 ;外屏蔽层5 ;销装层6 ;无机填充材料II 7 ;隔氧层8 ;绝缘层9 ;内屏蔽层10 ;电缆内芯线11 ;阻燃隔条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具体实施方式】一:
[0015]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包括外护层1、耐高温层2、内护层3、无机填充材料I 4、外屏蔽层5、铠装层6、无机填充材料II 7、隔氧层8、绝缘层9、内屏蔽层10、电缆内芯线11和阻燃隔条12,在火灾发生将电线烧毁时,由于阻燃材料的设计能够把燃烧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不产生蔓延,保证其他设备的安全,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并且阻燃材料选择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为无卤材料,在燃烧时不会释放大量的烟雾和卤化氢气体,不会影响到人员的逃离,并且电缆的强度大,适用于环境恶劣的场合。
[0016]外护层1与耐高温层2相接触,并且耐高温层2位于外护层1的内部,耐高温层2与内护层3相连接,并且内护层3位于耐高温层2的内部,外护层1起到保护作用,耐高温层2可以耐一定的高温,使得电缆在高温环境下依然可以正常工作。无机填充材料I 4、外屏蔽层5、铠装层6、无机填充材料II 7、隔氧层8、绝缘层9、内屏蔽层10、电缆内芯线11和阻燃隔条12均设置在内护层3的内部。无机填充材料I 4填充满内护层3和外屏蔽层5之间的空隙,内护层3保护着电缆内部结构。外屏蔽层5与铠装层6相连接,并且铠装层6位于外屏蔽层5的内部,无机填充材料II 7设置在铠装层6的内部,外屏蔽层5可以屏蔽外界的干扰信号,铠装层6可以使得电缆的机械强度增加。隔氧层8、绝缘层9、内屏蔽层10、电缆内芯线11和阻燃隔条12均设置在无机填充材料II 7的内部,绝缘层9有多个,均布在隔氧层8的内部,隔氧层8用于电缆内芯线11与氧气的隔离,无氧状态下工作更好。绝缘层9与内屏蔽层10相接触,并且内屏蔽层10位于绝缘层9的内部,内屏蔽层10与电缆内芯线11相接触,并且电缆内芯线11位于内屏蔽层10的内部,绝缘层9用于绝缘,内屏蔽层10用于屏蔽外界的干扰信号。阻燃隔条12设置在有三个,每一个阻燃隔条12周围均布有四个隔氧层8,在电缆烧毁时阻燃隔条12起到阻燃作用,避免了火势进一步扩大。
[0017]【具体实施方式】二:
[0018]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内护层3的内部结构对称,使得电缆的强度大。
[0019]【具体实施方式】三:
[0020]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外护层1的材料为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不仅继承了聚烯烃在燃烧时不会产生卤化物这个有毒物质的优点,并且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的隔氧性能好,所以对燃烧起到抑制作用。
[0021]【具体实施方式】四:
[0022]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绝缘层9的材料为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的绝缘性能好。
[0023]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包括外护层(1)、耐高温层(2)、内护层(3)、无机填充材料I (4)、外屏蔽层(5)、铠装层(6)、无机填充材料II (7)、隔氧层(8)、绝缘层(9)、内屏蔽层(10)、电缆内芯线(11)和阻燃隔条(12),其特征在于:外护层⑴与耐高温层(2)相接触,并且耐高温层(2)位于外护层(1)的内部,耐高温层(2)与内护层(3)相连接,并且内护层(3)位于耐高温层(2)的内部;无机填充材料I (4)、外屏蔽层(5)、铠装层(6)、无机填充材料II (7)、隔氧层(8)、绝缘层(9)、内屏蔽层(10)、电缆内芯线(11)和阻燃隔条(12)均设置在内护层(3)的内部;无机填充材料I (4)填充满内护层(3)和外屏蔽层(5)之间的空隙;外屏蔽层(5)与铠装层(6)相连接,并且铠装层(6)位于外屏蔽层(5)的内部,无机填充材料II (7)设置在铠装层(6)的内部;隔氧层(8)、绝缘层(9)、内屏蔽层(10)、电缆内芯线(11)和阻燃隔条(12)均设置在无机填充材料II (7)的内部;绝缘层(9)有多个,均布在隔氧层(8)的内部;绝缘层(9)与内屏蔽层(10)相接触,并且内屏蔽层(10)位于绝缘层(9)的内部,内屏蔽层(10)与电缆内芯线(11)相接触,并且电缆内芯线(11)位于内屏蔽层(10)的内部;阻燃隔条(12)设置在有三个,每一个阻燃隔条(12)周围均布有四个隔氧层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护层(3)的内部结构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护层(1)的材料为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9)的材料为聚氯乙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缆,在火灾发生将电线烧毁时,由于阻燃材料的设计能够把燃烧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不产生蔓延,保证其他设备的安全,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并且阻燃材料选择无机纳米阻燃复合聚烯烃,为无卤材料,在燃烧时不会释放大量的烟雾和卤化氢气体,不会影响到人员的逃离,并且电缆的强度大,适用于环境恶劣的场合。外护层与耐高温层相接触,耐高温层与内护层相连接。外屏蔽层与铠装层相连接。隔氧层、绝缘层、内屏蔽层、电缆内芯线和阻燃隔条均设置在无机填充材料Ⅱ的内部。绝缘层与内屏蔽层相接触。阻燃隔条设置在有三个,每一个阻燃隔条周围均布有四个隔氧层。
【IPC分类】H01B7/29, H01B7/08, H01B7/295
【公开号】CN205016270
【申请号】CN201520785268
【发明人】杨海滨
【申请人】深圳市申朗讯电气电缆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