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合壳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06783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电芯合壳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合壳装置。电芯合壳装置用于合好、压平电芯的外壳,其包括:底座;承载机构,固定在底座上,用于承载并移动包覆外壳的电芯,外壳包覆电芯的底部和对向两侧且外壳在对向两侧均存在超出电芯的上侧的部分且定义为合拢部;驱动机构;合拢机构,固定在底座上,由驱动机构驱动以弯折外壳的对向的两个合拢部使两个合拢部向电芯的上侧合拢;压平机构,由驱动机构驱动以将外壳的两个合拢部初步压平在电芯的上侧上;以及滚压机构,对弯折在电芯的上侧的外壳的两个合拢部进行滚压以完成外壳的两个合拢部的压平。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能实现电芯的自动化合壳,提高产品的一致性以及产品的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
电芯合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合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合壳装置。【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软包锂电池的多串并电池模组的生产领域中,一般都是直接使用软包电池进行串并电池模组设计,然而某些特定的客户或者产品需要对软包电池进行铝壳硬化处理,需要将电芯装入铝壳,然后将铝壳合好、压平等操作流程,然而传统的合壳方式存在一致性差且效率低下,同时给后续工序上电池尾壳和注塑也带来不便。【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合壳装置,其能实现电芯的自动化合壳,提高产品的一致性以及产品的生产效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合壳装置,用于合好、压平电芯的外壳,其包括:底座;承载机构,固定在底座上,用于承载并移动包覆外壳的电芯,外壳包覆电芯的底部和对向两侧且外壳在对向两侧均存在超出电芯的上侧的部分且定义为合拢部;驱动机构;合拢机构,固定在底座上,由驱动机构驱动以弯折外壳的对向的两个合拢部使两个合拢部向电芯的上侧合拢;压平机构,由驱动机构驱动以将外壳的两个合拢部初步压平在电芯的上侧上;以及滚压机构,对弯折在电芯的上侧的外壳的两个合拢部进行滚压以完成外壳的两个合拢部的压平。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6]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中,首先将包覆外壳的电芯放置在承载机构上,承载机构将电芯及外壳移动到合拢机构,在驱动机构驱动下,合拢机构挤压外壳的两个合拢部使两个合拢部向电芯的上侧弯折合拢;待外壳的两个合拢部合拢完成后,压平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对电芯上侧的外壳的两个合拢部进行初步的压平;待外壳初步压平完成后,对电芯上侧的外壳的两个合拢部进行滚压,以完成电芯外壳的合好、压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能够实现电芯的自动化合壳,提高产品的一致性以及产品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的主视图;
[0008]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的侧视图;
[0009]图3为图1沿线A-A作出的剖视图;[〇〇1〇]图4为图1沿线C-C作出的剖视图;
[0011]图5为电芯合壳前的立体图;
[0012]图6为电芯合壳后的立体图。
[0013]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4]1底座522竖直部
[0015]2承载机构53止动块[〇〇16]21直线导轨6滚压机构[〇〇17]22承载夹具61第三动力机构[〇〇18]23第一动力机构62滚轮固定件
[0019]3驱动机构621固定部
[0020]31导向柱6211第一开口
[0021]32承载板6212第二开口[〇〇22]33第二动力机构63滚轮中心轴[〇〇23]34连接板64弹簧顶头[0〇24]35第一固定块65滚压弹簧[〇〇25]36连接杆66压滚固定块[〇〇26]37第一直线轴承67滚轮[〇〇27]4合拢机构68缓存块[〇〇28]41支撑座69第二固定块
[0029]411限位面6A连接块[〇〇3〇]42顶块6B第二直线轴承
[0031]421凸部7脚杯[〇〇32]43推块挡板8电控箱
[0033]44推块9开关
[0034]45复位弹簧B电芯
[0035]46滑轮S外壳
[0036]5压平机构S1合拢部
[0037]51压块L长度方向[〇〇38]52中央隔板W宽度方向[〇〇39]521水平部H高度方向【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及电芯合壳方法。[〇〇41]首先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电芯合壳装置。
[0042]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用于合好、压平电芯B的外壳S,包括:底座1;承载机构2,固定在底座1上,用于承载并移动包覆外壳S的电芯B,外壳S包覆电芯 B的底部和对向两侧且外壳S在对向两侧均存在超出电芯B的上侧的部分且定义为合拢部 S1;驱动机构3;合拢机构4,固定在底座1上,由驱动机构3驱动以弯折外壳S的对向的两个合拢部S1使两个合拢部S1向电芯B的上侧合拢;压平机构5,由驱动机构3驱动以将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初步压平在电芯B的上侧上;以及滚压机构6,对弯折在电芯B的上侧的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进行滚压以完成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的压平。
[004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中,首先将包覆外壳S的电芯B放置在承载机构 2上,承载机构2将电芯B及外壳S移动到合拢机构4,在驱动机构3驱动下,合拢机构4挤压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使两个合拢部S1向电芯B的上侧弯折合拢;待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合拢完成后,压平机构5在驱动机构3的驱动下对电芯B上侧的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进行初步的压平;待外壳S初步压平完成后,对电芯B上侧的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进行滚压,以完成电芯B外壳S的合好、压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能够实现电芯的自动化合壳, 提高产品的一致性以及产品的生产效率。
[0044]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承载机构2包括:直线导轨21,沿长度方向L延伸;承载夹具22,收容固定包覆外壳S的电芯B,且能够沿直线导轨21滑动;以及第一动力机构23,固定在底座1下侧,以驱动承载夹具22沿导轨移动。
[0045]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驱动机构3包括:多个导向柱31,固定在底座1上;承载板32,由所述多个导向柱31支撑;第二动力机构33, 固定在承载板32上;连接板34,与第二动力机构33连接且套设在长度方向L后侧的部分导向柱31上,以在第二动力机构33的驱动下沿导向柱31在高度方向H上移动。
[0046]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驱动机构3还包括:第一固定块35,固定在连接板34的上方;连接杆36,经由第一固定块35将连接板34连接到第二动力机构33上;以及第一直线轴承37,将连接板34滑动连接到所述的部分导向柱31上。
[0047]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合拢机构4包括:两个支撑座41,固定在底座1上且分别位于宽度方向W的两侧,同时位于连接板34的下侦I具有限位面411,位于对应支撑座41的后侧且向宽度方向W的中央延伸,以限制承载机构 2的运动;两个顶块42,固定在连接板34下侧且分别位于宽度方向W的两侧,且各顶块42具有向宽度方向W的中央突出的山形的凸部421;两个推块挡板43,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座41上; 两个推块44,分别设置在两个推块挡板43上,且能沿推块挡板43滑动;两个复位弹簧45,沿宽度方向W延伸,各复位弹簧45的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推块挡板43上,另一端固定在对应推块 44的内侧,以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推动推块44;以及两个滑轮46,分别枢转连接于对应推块 44沿宽度方向W的外端,且与顶块42的山形凸部421上下对应。
[0048]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压平机构5包括压块 51、中央隔板52及两个止动块53。压块51固定在连接板34沿宽度方向W的中央。中央隔板52 具有:水平部521,设置于压块51上;以及竖直部522,从压块51中央穿过且能沿高度方向H移动。两个止动块53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支撑座41上,能够与中央隔板52的水平部521在宽度方向W的两侧接触。
[0049]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滚压机构6包括:第三动力机构61,固定在承载板32板上;滚轮固定件62,与第三动力机构61连接且套设在长度方向L前侧的部分导向柱31上,以在第三动力机构61的驱动下沿导向柱31在高度方向H上移动,具有两个固定部621,沿高度方向H延伸且分布在宽度方向W的两侧,且各固定部621具有沿高度方向H延伸的第一开口 6211和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第二开口 6212,第二开口 6212位于第一开口 6211下侧且与第一开口 6211连通;滚轮中心轴63,沿宽度方向W延伸,两端分别设置于滚轮固定件62的两个固定部621的第二开口6212内,且能在第二开口6212内上下移动; 两个弹簧顶头64,分别固定于各固定部621的第一开口 6211的上端;两个滚压弹簧65,分别设置于各固定部621的第一开口6211内,各滚压弹簧65的上端固定在对应的弹簧顶头64上, 各滚压弹簧65的下端固定在滚轮中心轴63在第二开口6212内的两端;压滚固定块66,固定在滚轮固定件62的第二开口 6212下侧,以从下方支撑滚轮中心轴63(第二开口 6212的下侧是打开的,便于滚轮中心轴63的装配,将压滚固定块66固定在滚轮固定件62的第二开口 6212下侧以从下方封闭第二开口 6212并支撑滚轮中心轴63);滚轮67,套设于滚轮中心轴63 的中部且能沿滚轮中心轴63转动;以及两个缓存块68,设置在底座1上,且分别与滚轮固定件62的两个固定部621相对。
[0050]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滚压机构6还包括:第二固定块69,固定在滚轮固定件62的上方;连接块6A,经由第二固定块69将滚轮固定件62连接到第三动力机构61上;以及第二直线轴承6B,将滚轮固定件62滑动连接到所述的部分导向柱31上。
[005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电芯合壳装置还包括:脚杯7,设置于底座1的下侧;电控箱8,设置于底座1沿长度方向L的后侧;以及开关9,设置于底座1沿长度方向L的前端。[〇〇5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机构23为气缸。[〇〇5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动力机构33为气缸。[〇〇54]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第三动力机构61为气缸。
[0055]其次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芯合壳方法。
[0056]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方法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芯合壳装置,包括步骤1至步骤4。[〇〇57]步骤1:将包覆外壳S的电芯B放置在承载机构2上,承载机构2将电芯B及外壳S移动到合拢机构4。[〇〇58]步骤2:在驱动机构3驱动下,合拢机构4挤压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使两个合拢部 S1向电芯B的上侧弯折合拢。
[0059]步骤3:待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合拢完成后,压平机构5在驱动机构3的驱动下对电芯B上侧的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进行初步的压平。
[0060]步骤4:待外壳S初步压平完成后,对电芯B上侧的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进行滚压, 以完成电芯B外壳S的合好、压平。
[006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方法中,步骤1的具体过程为:将包覆电芯B的外壳S 放置在承载夹具22上,然后第一动力机构23带动承载夹具22沿直线导轨21移动,待承载夹具22的一端接触到两个支撑座41的限位面411时,停止第一动力机构23,此时外壳S位于两个推块44之间,同时处于压块51的下方。[〇〇6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方法中,步骤2的具体过程为:第二动力机构33经由连接板34带动两个顶块42、压块51及中央隔板52向下移动,顶块42的凸部421首先接触推块 44上的滑轮46,以带动推块44向宽度方向W的中央移动,进而挤压承载夹具22上的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使其弯折以向电芯B的上侧合拢,随着顶块42的向下移动,顶块42的凸部421 脱离滑轮46,然后推块44在复位弹簧45的作用下,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移动,完成外壳S的合拢。
[006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方法中,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待推块44复位后,下降的中央隔板52的水平部521的两端在接触止动块53停止移动,中央隔板52的竖直部522 位于电芯B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以避免合拢的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超过电芯B的中心线,并确保合壳后电芯B宽度方向W两侧的两个合拢部S1之间的间隔;压块51继续下降,并将外壳S紧压在电芯B上,同时电芯B上侧的双面胶粘接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并对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初步定位,压块51保压两个合拢部S1—段时间后,第二动力机构33经由连接板34 带动两个顶块42、压块51及中央隔板52向上移动,完成初步外壳S的初步压平。[〇〇64]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合壳方法中,步骤4的具体过程为:第三动力机构61带动滚轮固定件62向下移动,待滚轮固定件62的两个固定部621接触到对应的缓存块68时停止; 第一动力机构23带动承载夹具22沿直线导轨21向宽度方向W的前侧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夕卜壳S的两个合拢部S1接触滚轮67,在滚压弹簧65的作用下滚轮67对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进行滚压,挡承载夹具22完全通过压滚后并复位后,第三动力机构61带动滚轮固定件62向上移动复位,完成整个外壳S的合壳压平过程。
【主权项】
1.一种电芯合壳装置,用于合好、压平电芯(B)的外壳(S),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承载机构(2),固定在底座(1)上,用于承载并移动包覆外壳(S)的电芯(B),外壳(S)包 覆电芯(B)的底部和对向两侧且外壳(S)在对向两侧均存在超出电芯(B)的上侧的部分且定 义为合拢部(S1);驱动机构(3);合拢机构(4),固定在底座(1)上,由驱动机构(3)驱动以弯折外壳(S)的对向的两个合 拢部(S1)使两个合拢部(S1)向电芯(B)的上侧合拢;压平机构(5),由驱动机构(3)驱动以将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初步压平在电芯(B) 的上侧上;以及滚压机构(6),对弯折在电芯(B)的上侧的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进行滚压以完成 外壳(S)的两个合拢部(S1)的压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合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机构(2)包括:直线导轨(21 ),沿长度方向(L)延伸;承载夹具(22),收容固定包覆外壳(S)的电芯(B),且能够沿直线导轨(21)滑动;以及 第一动力机构(23 ),固定在底座(1)下侧,以驱动承载夹具(22)沿导轨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合壳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3)包括:多个导向柱(31),固定在底座(1)上;承载板(32),由所述多个导向柱(31)支撑;第二动力机构(33),固定在承载板(32)上;连接板(34),与第二动力机构(33)连接且套设在长度方向(L)后侧的部分导向柱(31) 上,以在第二动力机构(33)的驱动下沿导向柱(31)在高度方向(H)上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合壳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3)还包括:第一固定块(35),固定在连接板(34)的上方;连接杆(36 ),经由第一固定块(35)将连接板(34)连接到第二动力机构(33)上;以及 第一直线轴承(37),将连接板(34)滑动连接到所述的部分导向柱(31)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合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合拢机构(4)包括:两个支撑座(41),固定在底座(1)上且分别位于宽度方向(W)的两侧,同时位于连接板 (34)的下侧,具有限位面(411),位于对应支撑座(41)的后侧且向宽度方向(W)的中央延伸, 以限制承载机构(2)的运动;两个顶块(42),固定在连接板(34)下侧且分别位于宽度方向(W)的两侧,且各顶块(42) 具有向宽度方向(W)的中央突出的山形的凸部(421);两个推块挡板(43 ),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座(41)上;两个推块(44),分别设置在两个推块挡板(43)上,且能沿推块挡板(43)滑动;两个复位弹簧(45),沿宽度方向(W)延伸,各复位弹簧(45)的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推块挡 板(43)上,另一端固定在对应推块(44)的内侧,以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推动推块(44);以 及两个滑轮(46),分别枢转连接于对应推块(44)沿宽度方向(W)的外端,且与顶块(42)的 山形凸部(421)上下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合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平机构(5)包括:压块(51 ),固定在连接板(34)沿宽度方向(W)的中央;中央隔板(52),具有:水平部(521),设置于压块(51)上;以及竖直部(522),从压块(51)中央穿过且能沿高度方向(H)移动;以及 两个止动块(53 ),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支撑座(41)上,能够与中央隔板(52)的水平部 (521)在宽度方向(W)的两侧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合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滚压机构(6)包括:第三动力机构(61 ),固定在承载板(32)板上;滚轮固定件(62),与第三动力机构(61)连接且套设在长度方向(L)前侧的部分导向柱 (31)上,以在第三动力机构(61)的驱动下沿导向柱(31)在高度方向(H)上移动,具有两个固 定部(621),沿高度方向(H)延伸且分布在宽度方向(W)的两侧,且各固定部(621)具有沿高 度方向(H)延伸的第一开口(6211)和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第二开口(6212),第二开口 (6212)位于第一开口(6211)下侧且与第一开口(6211)连通;滚轮中心轴(63),沿宽度方向(W)延伸,两端分别设置于滚轮固定件(62)的两个固定部 (621)的第二开口(6212)内,且能在第二开口(6212)内上下移动;两个弹簧顶头(64),分别固定于各固定部(621)的第一开口(6211)的上端;两个滚压弹簧(65),分别设置于各固定部(621)的第一开口(6211)内,各滚压弹簧(65) 的上端固定在对应的弹簧顶头(64)上,各滚压弹簧(65)的下端固定在滚轮中心轴(63)在第 二开口(6212)内的两端;压滚固定块(66),固定在滚轮固定件(62)的第二开口(6212)下侧,以从下方支撑滚轮 中心轴(63);滚轮(67),套设于滚轮中心轴(63)的中部且能沿滚轮中心轴(63)转动;以及 两个缓存块(68),设置在底座(1)上,且分别与滚轮固定件(62)的两个固定部(621)相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合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滚压机构(6)还包括:第二固定块(69),固定在滚轮固定件(62)的上方;连接块(6A),经由第二固定块(69)将滚轮固定件(62)连接到第三动力机构(61)上;以 及第二直线轴承(6B),将滚轮固定件(62)滑动连接到所述的部分导向柱(31)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合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合壳装置还包括:脚杯(7),设置于底座(1)的下侧;电控箱(8),设置于底座(1)沿长度方向(L)的后侧;以及 开关(9),设置于底座(1)沿长度方向(L)的前端。
【文档编号】H01M10/058GK205609686SQ201620313242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3日
【发明人】陈立波, 王建辉, 梁浩锋
【申请人】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