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移动电极防电压冲击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712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移动电极防电压冲击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计成用于在线路电压超过给定阈值的时候将电流波引向大地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文献DE3228471中,介绍了一种由设置在与线路连接的输入端子和与大地相连的输出端子之间的两个并联电路支路形成的这种类型的装置。这两个支路之一包括火花放电器,另一个支路包括可变电阻器。已知火花放电器具有比可变电阻器高的响应时间。当位于该装置的远距离处闪电放电的小电压冲击特性出现在端子之间时,可变电阻器在几个纳秒之内导通,且电流流动,而火花放电器未投入工作,因为根本没有达到火花放电器的起弧电压。当紧邻着该装置的闪电放电的大电压冲击特性出现在端子之间时,可变电阻器首先做出反应,但是火花放电器的端子处的电压足以使火花放电器开启,这能够使随后流入可变电阻器的电流受到限制。不过,包括可变电阻器的电路支路在火花放电器进入工作状态的时候仍然保持导通。因此在长持续电流波的情况下可变电阻器不会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存在着可变电阻器遭到破坏的风险。当可变电阻器遭到破坏时,它能够以连续的方式使泄漏电流通过。此外,很有可能再也达不到火花放电器的点火电压。因此提出了在包括可变电阻器的支路中插入用于监测可变电阻器的状态的装置,这个装置在可变电阻器的特性遭到降低的时候实现可变电阻器所处的支路的断开。在这种情况下,该装置继续以性能降低的模式工作,此时保护仅仅是由火花放电器实现的。
此外,该装置的正确工作有助于元件的匹配、保证了可变电阻器的工作域与火花放电器的工作域之间的精确重叠范围。实际上,对于可变电阻器来说,能够经受住大于火花放电器的点火电压的电压是绝对必要的,而且可变电阻器能够快速达到火花放电器的点火电压也是绝对必要的。这要求使用具有低电流/电压特性分散性的元件,这种情况下的特性在时间上相对恒定,导致成本价格很高。
为了克服这一第二个问题,在文献DE3812058中提出了在包括可变电阻器的电路支路上串接阻抗。以适当的方式选择该阻抗的特性,使得火花放电器关闭的情况下的操作模式与火花放电器打开的情况下的操作模式之间的转换是以对可变电阻器和火花放电器的特性变化相对不太敏感的方式发生的。不过,这种手段没有克服可变电阻器过早老化的问题。
在文献FR1052741中,还介绍了一种电弧转移放电器,包括两个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金属电源电极和一个由半导体电阻形成的中间电极,该半导体电阻与金属电极之一串接并且伸向另一个金属电极。如果发生了电压冲击,首先在阻性电极的末端激起放电电弧,然后放电电弧转移到在两个金属电极之间激发。这样的放电器的阻性电极对小幅度和短时间的放电保持为串联,而对大幅度或长时间的放电为短路。这样就对阻性电极实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只是该文献中声称的效果。实际上,在某些应用条件下,电弧可能会在阻性电极和与其连接的电源电极之间发生折合或者具有振荡行为。此外,看起来很难精确限定该装置的起弧电压,这与阻性电极和面对该阻性电极的金属电极的表面状态、阻性电极的特性以及在这些电极所处的气体氛围中的击穿电压的所有参数特性有关,即,作为第一近似值的阻性电极和面向该阻性电极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和气体压力,而且还与电极的形状和气体介质的特性(磁导率、湿度、温度或压力)有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电压冲击的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不存在上述缺点。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防止电压冲击的保护装置,其包括非线性电偶极子,尤其是带有一个可变电阻器,该电偶极子被设计成快速响应在装置端子处发生的电压冲击,并包括将非常大的电流直接转向地而不流过偶极子的装置。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电压冲击的保护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电极,与第一连接焊盘电连接,-第二连接电极,与第二连接焊盘电连接,-第三移动电弧切换电极,与第二连接焊盘电连接,-熄弧槽,朝向第一和第二连接电极张开,
-用于相对于第一连接电极驱动驱动电极的装置,该装置驱动移动电极离开第一连接电极并且朝向第二连接电极移动地从工作位置到达切换位置,从而当移动电极从工作位置移动到切换位置时,拖曳在第一连接电极和移动电极之间的电弧切换到了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之间,-电偶极子,其以这样一种方式连接当移动电极处于工作位置时,电偶极子一方面与电弧切换电极相连接,另一方面与第一或第二连接焊盘相连接,并且当移动电极处于切换位置并且电弧拖曳在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之间时,电偶极子得以从电路中断开,该电偶极子具有随施加于该偶极子的电压非线性变化的欧姆阻抗,当电压低于起弧电压时该欧姆阻抗高,而当电压增大到起弧电压以上时该欧姆阻抗减小。
通过将切换电极移动到切换位置,电弧首先在移动电极和第一连接电极之间产生,该电弧对限制偶极子中流动的电流具有直接效果。当切换电极接近切换位置时,电弧切换到连接电极之间,这样将电偶极子排除出了电路。这样就实现了电偶极子的双重保护。
优选的是,电偶极子串联在切换电极和第二连接焊盘之间。于是所得到的装置特别简单。具体地可以将处于工作位置的移动电极设置成与第一连接电极相接触。
按照另外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电偶极子串联在第一连接电极和离开第一连接电极一定距离的固定第四电极之间,并且该固定第四电极是以这样的方式定位的处于工作位置上的移动电极与该固定第四电极电连接。
优选的是,该装置此外还包括电磁感应投射装置,该装置用于感生作用于形成在第一连接电极和移动电极之间的电弧的电磁力,该电磁力有助于将电弧投射到熄弧槽中和/或有助于进行电弧向第二连接电极的切换。该电磁感应投射装置具有造成电弧拉长、促进持续电流的限制和/或促进电弧在连接电极之间切换的功能。当然,作用在电弧上的力随着弧电流的强度增大,这对良好的限流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切换电极的移动不必要是大幅度的,而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装置来实现。优选的是,驱动构件包括电磁感应排斥装置,用于感生作用于移动电极的电磁力,流过移动电极的电流有助于将移动电极驱动到切换位置。与单纯的机械驱动装置相比,电磁感应排斥装置具有速度非常快的优点。在实践中,电磁感应排斥和投射装置是相同的它们可以例如具有由第一连接电极给出的环形的形式。
按照一种尤其有利的实施例,电磁感应排斥装置包括磁激励电路,用于将由第一连接焊盘和第一连接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量引向处于工作位置的移动电极,从而当电流从第一连接焊盘流向移动电极时,在移动电极中感生出电磁力,有助于将移动电极驱动到切换位置。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磁路将能够兼备电弧投射装置的功能和驱动移动电极的功能。
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可能的组合方式,具体为-机电继电器,该继电器敏感于第一连接电极或移动电极中流动的电流,-配备有用于操作的移动装置和传动连杆,该移动装置用于在工作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操作,而传动连杆位于用作操作的装置和移动电极之间,当用于操作的装置从工作位置移动到断开位置时,传动连杆将移动电极驱动到断开位置,-弹性回复装置,用于将移动电极复位到工作位置,-储能弹簧,在将移动电极从工作位置驱动到切换位置时,该储能弹簧放电。
优选地,电偶极子包括可变电阻器。
按照另外一种方案,可以将电偶极子设置成包括火花放电器。还可以将电偶极子设置成包括火花放电器和/或串接在一边是可变电阻器和另一边是第二连接焊盘或移动电极之间的阻抗。


通过下面仅作为非限制性实例给出且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其它的优点和特征将会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图1和2表示分别处于工作位置和切换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图3和4表示分别处于工作位置和切换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图5表示处于工作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图6、7、8和9表示分别处于工作位置、断开位置、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和2中,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电压冲击的保护装置。在绝缘合成材料制成的模制机壳10内,设置有配备有固定触点14并且与第一连接焊盘16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电极12、与第二连接焊盘20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电极18和配备有移动触点24的移动转移电极22,该移动转移电极22围绕着固定轴26从图1中所示的工作位置(确保两个触点14、24之间的接触)枢转到图2中所示的切换位置,在该切换位置上,移动电极22靠近第二连接电极18。两个连接电极12、18相互之间相隔一定距离定位,并且限制出装备有去电离翅片32的熄弧槽30的入口。
第二连接焊盘20也借助电路支路34与移动电极22相连接,该电路支路34包含电子起弧偶极子36,该起弧偶极子36由串联的可变电阻器38和火花放电器40形成。这个偶极子36的特征在于,低于起弧电压,该偶极子中流过的电压为零(无穷大欧姆阻抗),而高于起弧电压,该偶极子导通,此时具有低欧姆阻抗。万一可变电阻器36确实老化了,火花放电器38的存在就不会出现泄漏电流。就可变电阻器36而言,它为偶极子提供了适当的电压-电流曲线,当电压增高时,偶极子的欧姆阻抗逐渐地降低。
感应线圈42(半匝或绕组)串联在第一连接焊盘6和连接电极12之间。这个感应线圈42是围绕着芯44缠绕的,该芯44构成U形磁路46的基底,该U形磁路46的侧面支路围绕着移动电极22,确保了电磁耦合。弱刚度的复位弹簧48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朝向固定电极12对移动电极22施加偏置力。
为了简明起见,将第一连接焊盘16表示成与电线50连接,并且将第二连接焊盘20表示成与大地52相连接,不过也可以设想到相反的安装方式,同样可以设想采用对于具有防电压冲击保护装置方面的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而言为公知的其它更加复杂的方案。
该装置以下述方式工作。
在线路上没有电压冲击的情况下,两个连接焊盘16、20之间的电位差低于起弧偶极子36限定的起弧电压。该装置不导通。
当出现了超过起弧电压的电压冲击时,起弧偶极子36导通并且电流开始从线路50流向大地52,此时电流流经第一焊盘16、感应线圈42、固定触点14、移动触点24、移动电极22、起弧偶极子36和第二焊盘20。保护程序的后续阶段取决于流过这些触点的电流的强度。
如果电流强度不是很高,感生磁场不足以抵偿由复位弹簧48限定的接触压力,从而不能导致移动触点24升起。电流波一通过以后,起弧偶极子36的端子上的电位差降回到起弧电压以下,并且起弧偶极子再次截止。因此持续电流被起弧偶极子36中断。
如果电流强度较高,由流过感应线圈42的电流感生的电磁场足以抵偿由复位弹簧48限定的接触压力,并且足以将移动电极22弹向图2中所示的切换位置。只要发生了触点24的分离,就会在触点14、24之间形成电弧(图2中的细点划线),被切换的电弧脚高速移动到第一电极12上。电流强度可能没有大到足以将电路投射到熄弧槽内,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电磁排斥力至少防止了移动电极的回落。然后电流被与拖曳在电极之间的电弧串联的起弧偶极子中断。如果电流非常高,由于第一电极的形状造成的环圈效应感生的磁场,和由将感应线圈42感生的场集中得接近移动电极22的磁路感生的磁场,迅速变得非常高,从而将电弧向熄弧槽30推进。当移动电极22在远离其分离位置移动而朝向第二电极18移动时,并且这样使得电弧能够切换到第二电极18上去。此时,到达并且然后经包含起弧偶极子36的电路的支路34流动的电流,也切换到了由第一电极12、电弧、第二电极18和第二连接焊盘20构成的支路上。这个切换将起弧偶极子36与电路断开并且使得它能够受到保护。
当该装置经受到跟随着持续电流的直雷电流型的更高的电流波时,几乎瞬时地在触点12、24之间形成第一电弧,并且甚至是在移动电极22到达其靠近第二电极的分离位置之前,第一电弧在电磁环圈效应的作用下猛烈地向熄弧槽30的后面投射。在第二阶段,出现了相当于第二电弧的持续电流,其行为与前面段落中介绍的相似。这一第二电弧在之前段落中介绍的条件下遭到消灭。
在电流高得足以抬起移动电极22的所有情况下,电磁排斥力防止了移动电极22回落,直到移动电极中的电流消失。移动电极22的重量和恢复弹簧48的刚度是依照这样的临界值选取的期望将电流限制在电偶极子36之内,而且期望确保在连接电极之间的电弧已经得到消灭之前,移动电极不会落到第一连接电极上。因此在实践中,会选取惯性很小的电极22和刚性较弱的弹簧。
在图3和4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保护装置。这一装置是以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形式构成的,从而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这个装置包括,容纳在绝缘材料制成的机壳10中的与第一连接焊盘16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电极12、与第二连接焊盘20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电极18、围绕固定轴26枢转的移动电极22和固定导电接线柱60,该导电接线柱60给出了构成面向第一连接电极12的固定电极(附图4)的表面62和构成搁放移动电极的接触电极的反面64。将这些电极设置成面向装备有冷却翅片32的熄弧槽30。两个连接电极12、18在熄弧槽30的入口处相互面对。
在第一连接电极12和接线柱60之间,设置有起弧电极66,该起弧电极66由起弧电路68控制,该起弧电路68检测第一连接焊盘16和接线柱60之间的电位差。机电继电器70面向枢转臂设置。该继电器70包括串联在连接焊盘16和固定电极12之间的线圈72、构成磁路的磁轭74、伸出有撞针78的移动电枢76和用于将移动电枢76复位到位于附图3和4左侧的空闲位置的复位弹簧80。
移动电极22借助包括由可变电阻器40形成的电偶极子36的电路支路34与第二连接焊盘20和第二连接电极18相连接。
在工作过程中,连接焊盘之一与电线50相连接,而另一个连接焊盘与大地52相连接。在工作过程中,该装置不开启,因为第一连接电极12与接线柱60的电极62离开一定距离。如果固定电极和焊盘之间的电位差超过由起弧电路68设定的阈值并且高于可变电阻器40的起弧电压时,起弧电路68将起弧电极66的电压增大到在起弧电极66与电极12、62之一之间激发电弧的程度。这个电弧立即在连接电极12和接线柱60之间建立起来,从而电流在连接焊盘16、20之间得出了一条通路,该电流流经连接电极12、电弧、接线柱60、处于搁放位置的移动电极22和已经导通的可变电阻器36。环形的电极12感生出了针对电弧的电磁力,该电磁力将电弧推向熄弧槽30。从而该电弧直接切换到了第二连接电极上,并且穿入到熄弧槽中,在这里,该电弧在电流波的末端遭到消灭。电弧的消灭断开了电路,从而电线与大地隔离开。电弧的总寿命,有几十微秒,在继电器的惯性作用下,小得足以不会使继电器工作。
不过,在某些环境下,电弧可能会在第一连接电极12和接线柱60之间继续存在,这不是由持续电流造成的,就是由于电极经时老化造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机电继电器70得到了足够长时间的供电,以致移动了移动组件76,其端部78会撞击移动电极22,从而使其弹向切换位置,如图4所示。然后电弧切换到连接电极12和移动电极22,然后切换到两个连接电极12、18之间,从而遭到拉长,直到它进入熄弧槽。从电弧切换到两个连接电极12、18之间那一刻起,将包括可变电阻器的电路支路36排除到了电路之外,从而确保了对可变电阻器40的保护。然后电弧得到了自由,完全穿入到熄弧槽30中,在这里,电弧遇到去电离翅片32,这些翅片对电弧进行冷却并且造成它们的消灭。可以设置卡锁来防止移动电极22回落。可以设置复位机构来使得移动电极22和/或继电器70能够回复到工作位置。
在图5中,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装置,该装置与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的装置的不用之处仅在于,偶极子36在第一连接电极12和接线柱6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偶极子36的可变电阻器40与由第一连接电极12构成的火花放电器并联连接,从而使得起弧电压仅受偶极子36的控制,与此相反,按照第二实施例,该电压是由与火花放电器串联的偶极子限定的。并且按照这种实施例,在电弧切换到了连接电极12、18之间时,将偶极子36排除到了电路之外。
在图6到9中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该装置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构造,从而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类似,它包括配备有固定触点14并且与第一连接焊盘16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电极12、与第二连接焊盘20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电极18和移动电极22。第一连接电极12是U形的,用于促进对移动电极22的电磁排斥效应。为了清晰地阐明思路,将第一连接焊盘16与电线50相连接,而将第二连接焊盘与大地52连接。移动电极22配备有触点24,该触点24在附图6中所示的工作位置上与固定触点14协同工作。两个连接电极12、18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并且限制出装备有去电离翅片32的熄弧槽30的入口。第二连接焊盘20还借助电路支路34与移动电极22相连接,在该电路支路34上串接着电子起弧偶极子36,该偶极子36包括可变电阻器40和串联连接的火花放电器38。
按照第四实施方式的装置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配备有通常可在电路断路器找到的那种类型的断路机构90。这样的机构包括上杆92和下杆94,该上杆92和下杆94构成肘接96,该肘接96将锁键98与电极支撑棒100相连接,该电极支撑棒100借助接触加压弹簧102对移动电极22进行支撑。锁键98围绕着固定轴104枢转,并且由卡锁106保持在锁定位置。围绕着固定几何轴110枢转的手柄108借助储能弹簧114与肘接96的活节轴112相连接。机电继电器116依照诸如作为时间的函数的电偶极子36中流动的电流的强度这样的电参数控制卡锁的位置。在该机构的闭合位置上,如图6所示,锁键98处于锁定位置,并且移动电极22处于工作位置,与第一连接电极12相接触。然后可以通过进行向图中的右侧摇动手柄108来断开该设备,该手柄108借助肘接96的弯折驱动电极支撑棒100。在该机构的断开位置(图7),移动电极22位于接近第二连接电极18的位置上。反过来,可以通过再次进行手柄108的摇动重新闭合该机构,该手柄108伸展开肘接96并且将电极支撑棒100和移动电极22移动到工作位置。无需操纵手柄108,通过催动卡锁106松脱锁键98,也可以从闭合位置高速移动电极支撑棒100。然后处于闭合位置的储能弹簧114的残余电荷足以将电极支撑100和移动电极22移动到图9中所示的切换位置,接近第二连接电极18,于是该机构处于脱开位置。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装置的工作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类似。在两个连接电极12、18之间有超过偶极子36的起弧电压的大电位差的情况下,偶极子36导通,使得电流能够流向大地。如果电流强度很高,则移动电极22上感生的电磁排斥力足以通过压缩接触加压弹簧102抬起电极22,电极支撑100保持不动,如图8所示。只要触点一发生分离,就会出现电弧,该电弧有助于限制偶极子36中流过的电流。U形的连接电极12也有助于促进电弧在熄弧槽30的方向上的拉长。虽然该机构保持不动,但是移动电极22和第二连接电极18朝向彼此的轻微移动,结合熄弧槽30的入口处的强电磁场,足以使电弧拉长,以致在熄弧槽中弯曲,从而然后切换到第二连接电极18上。因此可以将移动电极22的排斥位置看成是切换位置。
不过,如果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电流强度保持得较高,机电继电器116催动卡锁106松脱锁键98。将该机构移动到图9中所示的脱开位置,造成电极支撑100和移动电极22的枢转,这一枢转将移动电极22朝向第二连接电极18移动。然后发生了电弧到第二连接电极18的切换,从而将偶极子36从电路中断开。电弧得到拉长并且然后在熄弧槽30中遭到消灭。该机构的脱开位置因此相当于移动电极22的第二切换位置。
该机构给出了额外的优点。首先,能够通过将手柄108催动到断开位置(图7)实现电线与大地之间的断开。而且可以设置成将手柄108锁定在断开位置,以实现从该装置的上行线或下行线操作。
此外,当在包括可变电阻器的支路34中检测到泄漏电流的时候,可以脱开该机构。这样,通过手柄108的定位特征,获得了偶极子失效时的脱开和合乎要求的直观指示。
各种不同的修改方案自然是可行的。
偶极子可单独由可变电阻器构成,或者由与火花放电器或阻抗或者具有类似效果的其它元件串联的可变电阻器构成。在所有的情况下,起弧偶极子都具有电压-电流起弧特性,这一特性使得起弧电压能够被限定成,在低于该起弧电压的情况下,流过偶极子的电流为零或非常低(非常高的欧姆阻抗),而高于该起弧电压的情况下,偶极子导通,此时该偶极子具有较低的欧姆阻抗。当偶极子导通并且电流增大时,偶极子端子上的电压必定为或变为大于拖曳在连接电极之间的电弧的电压。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机构仅仅是多种可行方案中的一种,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有能力选取通常用于电路断路器的任何机构来实现脱开功能。
处于切换位置上的移动电极可以触碰到第二连接电极。也可以将第二连接电极设置为形成几何上垂直于移动电极的移动平面的平面内的U形形状,移动电极从处于该几何平面一边的工作位置移动到处于该几何平面的另一边的切换位置,并且通过第二连接电极形成的U形的两个分支之间的几何平面,以实现电弧的切换。
应当强调的是,在附图中,移动电极的切换位置是以离工作位置相对较远的示意性方式给出的。不过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小幅度的移动来实现电弧切换。
权利要求
1.一种防电压冲击的保护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电极(12),其与第一连接焊盘(16)电连接,-第二连接电极(18),其与第二连接焊盘(20)电连接,-第三移动电弧切换电极(22),其与第二连接焊盘( 20)电连接,-熄弧槽(30),其朝向第一(12)和第二(18)连接电极张开,-用于相对于第一连接电极(12)驱动移动电极的装置,该装置驱动移动电极离开第一连接电极(12)并且朝向第二连接电极(18)移动地从工作位置到达切换位置,从而当移动电极(22)从工作位置移动到了切换位置时,拖曳在第一连接电极(12)和移动电极(22)之间的电弧切换到了第一连接电极(12)和第二连接电极(18)之间,-电偶极子(36),该电偶极子以这样一种方式连接当移动电极(22)处于工作位置时,电偶极子(36)一方面与电弧切换电极(22)相连接,另一方面与第一或第二连接焊盘相连接,并且当移动电极(22)处于切换位置并且电弧拖曳在第一连接电极(12)和第二连接电极(18)之间时,电偶极子得以从电路中断开,该电偶极子具有随施加于该偶极子的电压非线性变化的欧姆阻抗,当电压低于起弧电压时该欧姆阻抗高,而当电压增大到起弧电压以上时该欧姆阻抗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电偶极子(36)串联在切换电极和第二连接焊盘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处于工作位置的移动电极(22)与第一连接电极(12)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电偶极子(36)串联在第一连接电极(12)和离开第一连接电极(12)一定距离的固定第四电极(62)之间,并且该固定第四电极(62)是以这样的方式定位的处于工作位置上的移动电极(22)与该固定第四电极(62)电连接。
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电磁感应投射装置,该装置用于感生作用于形成在第一连接电极(12)和移动电极(22)之间的电弧上的电磁力,该电磁力趋于将电弧投射到熄弧槽中和/或趋于进行电弧向第二连接电极(18)的切换。
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驱动装置包括电磁感应排斥装置,用于感生作用于电流流过的移动电极上的电磁力,趋于将移动电极(22)驱动到切换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电磁感应排斥装置包括磁激励电路(46),用于将由第一连接焊盘(16)和第一连接电极(12)之间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量引向处于工作位置的移动电极,从而当电流从第一连接焊盘(16)流向移动电极(22)时,在移动电极(22)中感生出电磁力,趋于将移动电极(22)驱动到切换位置。
8.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驱动装置包括机电继电器(70),该继电器敏感于第一连接电极(12)或移动电极(22)中流动的电流。
9.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驱动装置包括配备有用于操作的移动装置(108)和传动连杆(90),该移动装置用于在工作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操作,传动连杆位于用于操作的装置和移动电极之间,当用于操作的装置从工作位置移动到断开位置时,传动连杆将移动电极(22)驱动到断开位置。
10.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驱动装置包括弹性复位装置(48,102),用于将移动电极回复到工作位置。
11.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驱动装置包括储能弹簧(114),在将移动电极(22)从工作位置驱动到切换位置时,该储能弹簧放电。
12.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电偶极子(36)包括可变电阻器(4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电压冲击的保护装置,该装置连接在电线(50)与大地(52)之间,包括第一连接电极(12)、第二连接电极(18)和移动电极(22),该移动电极(22)用于在与第一连接电极相接触的工作位置和与第二连接电极相接近的切换位置之间切换。包括例如可变电阻器(40)和/或火花放电器(38)的电偶极子(36)将移动电极22连接到第二连接电极(18)。移动电极(22)可以由机械机构、机电继电器和/或在电流强度变得非常高时进行排斥的磁路(46)来移动。电极(12,22)的分离产生电弧,该电弧限制了偶极子中流动的电流,然后,通过切换到第二连接电极(18)上,实现了偶极子与电路的断开,这样确保了对其进行保护。
文档编号H02H9/04GK1706018SQ200380101847
公开日2005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5日
发明者埃里克·多米琼, 罗伯特·迪康尼 申请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