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扭槽叠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538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子扭槽叠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转子扭槽叠装工具。
背景技术
相比于直槽式转子,斜槽式转子可降低谐波,从而降低电机的噪音和振动。加工斜槽式转子时,先将若干转子芯片按照预定的高度堆叠成直槽结构,再使用扭槽工具进行整形,而将直槽扭转成斜槽。专利号为ZL200620102518. 7的实用新型专利即公开了一种转子斜槽叠装工具, 其包括有一底座、多个设置于该底座上的定位柱及一斜槽整形机构,该斜槽整形机构包括有一设置于该底座上的固定架、一穿设于该固定架上的转轴、一设于该转轴前端的带有整形条的整形块及一设于该转轴后端的转柄,将多个转子芯片层叠置入该定位柱之间,其凹槽穿于该整形条上,然后转动该转柄以带动该整形条斜转,从而将直槽扭成斜槽。这种扭槽叠装工具虽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但其依靠操作者的手工操作来形成斜槽,难以保证斜槽倾斜角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导致转子质量的降低。专利号为ZL200720171682. 8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其包括有一底座、一设置于该底座上的挡块、一倾斜设置于该底座上的导杆及一扭槽整形装置,该扭槽整形装置包括一可滑动的推板及倾斜设置于该推板上的凸棱,该导杆在该推板上的投影与该凸棱平行或重合,通过该导杆和凸棱的配合而形成转子的斜槽。这种扭槽叠装工具虽可解决依靠手工扭槽而导致的斜槽倾斜角度难以保持准确性和一致性的问题,但其仍然依靠操作者的手工操作来进行转子芯片的堆叠操作,且,操作者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检查转子芯片的堆叠高度是否符合预定的标准,使得转子扭槽叠装的效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转子扭槽叠装工具,以提高转子扭槽叠装操作的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包括有一底座、一导引单元、一整形单元及一送料单元,其中,所述导引单元包括有一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底板,所述底板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一滑槽,所述滑槽包括有一前直槽部、一自所述前直槽部后端延伸的斜槽部及一自所述斜槽部的后端延伸的后直槽部,所述底板的两侧各设有一侧板,于两侧板上设置有一顶板,于所述底板的一端处设置有一挡块,所述挡块对应于所述底板的侧面处凹入而形成有一纵向的凹位;所述整形单元包括有一可沿所述底板滑动的推块,所述推块的前端处凹入而形成有一纵向的用于纳置转子芯片的凹位,于该推块中设置有一水平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后端固定有一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角度转轴,所述角度转轴的下端设置有一滚珠,所述滚珠置入于所述底板的滑槽中,所述旋转轴的前端固定有一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角度转板,所述角度转板凸入于所述推块的凹位中;所述送料单元包括有一垂直设置于所述顶板上的送料筒,所述送料筒贯通于所述顶板,并与处于初始位置处的推块的凹位相对应。上述转子扭槽叠装工具中,所述送料筒的内表面处纵向设置有一导引键。上述转子扭槽叠装工具中,所述导引键与处于初始位置处的角度转板分处于同一纵向平面的上下位置处。上述转子扭槽叠装工具中,所述挡块中设置有一与当角度转轴滑动至后直槽部时的角度转板相对称的定位板。上述转子扭槽叠装工具中,所述推块的后端处联接有一扳手。 上述转子扭槽叠装工具中,所述扳手包括有一推杆及一连杆,其中,所述推杆的一端枢转联接于所述底座之上,所述连杆的一端枢转联接于所述推杆的中部处,而另一端则枢转联接于所述推块的后端处。上述转子扭槽叠装工具中,所述挡块的凹位和所述推块的凹位均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结构。上述转子扭槽叠装工具中,所述推块由一前推块及一组合所述前推块的后推块构成。上述转子扭槽叠装工具中,所述底座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上述转子扭槽叠装工具中,所述挡块夹持于两侧板之间,且其前侧抵接于所述底板,并在其后侧处固定一靠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转子芯片叠的高度由推块的高度决定,使用等于转子高度的推块自动实现转子芯片叠的分片工序,操作者无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检查转子芯片的堆叠高度是否符合预定的标准,提高了转子扭槽叠装操作的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子扭槽叠装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子扭槽叠装工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包括有一底座10、一设置于该底座10上的导引单元20、一对应于该导引单元20而设置于该底座10上的整形单元30及一设置于该导引单元20上的送料单元40。该底座10呈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结构,其上表面处以供于安装导引单元20、整形单元30等。该导引单元20包括有一固定于该底座10上的底板200,该底板200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一滑槽201,该滑槽201包括有一前直槽部202、一自该前直槽部202后端延伸的斜槽部203及一自该斜槽部203的后端延伸的后直槽部204。位于该底板200的两侧各设有一侧板205,于两侧板205上设置有一顶板206,这样,由底板200、侧板205及顶板206构成一个通道,以供于该整形单元30沿所围成的通道进行滑动。于该底板200的一端处设置有一挡块207,该挡块207对应于该底板200的侧面处凹入而形成有一纵向的凹位208,该凹位208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结构,可将待冲芯的工件(即已完成扭槽的转子芯片叠A)收容于其中并与整形单元30配合而将工件压稳于其中,以便于冲芯工作的进行。诚然,凹位208 并不限定于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结构,也可以是弓形或者V形等其他类型的结构。在此实施例中,该挡块207夹持于两侧板205之间,且其前侧抵接于该底板200,并在其后侧处固定一靠板209,从而将该挡块207夹紧于底板200、侧板205和靠板209之间。 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通过螺丝螺合,来固定该挡块207。该整形单元30包括有一可沿底板200滑动的推块300,该推块300的后端处联接有一扳手301,在两侧板205的限位下,可藉由该扳手301而推拉该推块300沿该底板200 直线滑动,从而接近或远离该挡块207,于推块300的前端处凹入而形成有一纵向的用于纳置转子芯片的凹位302。该凹位302可设计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结构,诚然,也可设计为横截面为弓形或者V形等其他类型的结构。该推块300中设置有一水平的旋转轴303,该旋转轴303的后端固定有一与该旋转轴303垂直的角度转轴304,该角度转轴304的下端设置有一滚珠305,该滚珠305置入于该底板200的滑槽201中,该旋转轴303的前端固定有一与该旋转轴303垂直的角度转板 306,该角度转板306凸入于该凹位302中。当推动该推块300而使其朝向该挡块207滑动时,滚珠305从该滑槽201的前直槽部202经斜槽部203而滑至后直槽部204,由于推块300受到两侧板205的限制,滚珠305 于该斜槽部203滑动的过程中,角度转轴304绕该旋转轴303的中心轴线而转动一定的角度,经由该旋转轴303而带动该角度转板306转动相同的角度,从而通过该角度转板306而将纳置于该推块300的凹位302中的转子芯片叠A的直槽扭成斜槽。这样,通过该斜槽部 203的结构设计,而可确定该角度转板306的转动角度,使之符合所需的转子斜槽的倾斜角度,从而用于对转子的扭槽加工。该扳手301包括有一推杆307及一连杆308,其中,该推杆307的一端枢转联接于该底座10之上,该连杆308的一端枢转联接于该推杆307的中部处,而另一端则枢转联接于该推块300的后端处。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推块300由一前推块309及一组合该前推块309的后推块310构成,这样,可便于将该旋转轴303设置于其中。优选地,该挡块207中设置有一与当角度转轴304滑动至后直槽部204时的角度转板306相对称的定位板210,该定位板210可插入已初步扭槽整形的转子芯片叠A的斜槽中,进一步起到扭槽整形的作用,并与该角度转板306配合以定位该转子芯片叠A,以利于轴芯B的冲压入。该送料单元40包括有一垂直设置于该顶板206上的送料筒400,该送料筒400贯通于该顶板206,并与处于初始位置处的推块300的凹位302相对应,于该送料筒400的内表面处纵向设置有一导引键401。转子芯片置入该送料筒400而自动滑落入该推块300的凹位302中,藉由该导引键401的导引作用,可使多个转子芯片叠成直槽结构。优选地,该导引键401与角度转板306处于同一纵向平面的上下位置处(当推块300处于初始位置时)。这样,转子芯片滑落入该推块300的凹位302中,角度转板306可插入于该转子芯片叠A的直槽中。工作时,转子芯片堆叠置于该送料筒400中,并自动滑落入该推块300的凹位302中,推动扳手301,使推块300推动转子芯片叠A向挡块207方向处滑动,这样,被推动的转子芯片叠A的高度由该推块300的高度决定,使用等于转子高度的推块300来自动确定转子芯片叠A的高度,操作者无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检查转子芯片的堆叠高度是否符合预定的标准,提高了转子扭槽叠装操作的效率。当滚珠305滑入斜槽部203时,由于推块300受到两侧板205的限制,角度转轴304绕该旋转轴303的中心轴线而逐渐转动,经由该旋转轴 303而带动该角度转板306转动相应的角度,从而通过该角度转板306而将转子芯片叠A的直槽逐渐扭成斜槽。当滚珠305自斜槽部203进入后直槽部204时,该角度转轴304和角度转板306停止转动并保持在一定的倾斜度。推块300继续推进而将转子芯片叠A夹合于推块300和挡块207之间,同时,定位板210也插入于转子芯片叠A的斜槽中,至此完成转子的扭槽整形操作,随后,将轴芯B冲压入该转子芯片叠A中,完成转子冲芯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限制,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包括有一底座(10);一导引单元(20),其包括有一固定于所述底座(10)上的底板000),所述底板(200) 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一滑槽001),所述滑槽(201)包括有一前直槽部002)、一自所述前直槽部(20 后端延伸的斜槽部(20 及一自所述斜槽部O03)的后端延伸的后直槽部004),所述底板O00)的两侧各设有一侧板005),于两侧板(20 上设置有一顶板 006),于所述底板O00)的一端处设置有一挡块007),所述挡块(207)对应于所述底板 (200)的侧面处凹入而形成有一纵向的凹位O08);一整形单元(30),其包括有一可沿所述底板(200)滑动的推块(300),所述推块(300) 的前端处凹入而形成有一纵向的用于纳置转子芯片的凹位(302),于该推块(300)中设置有一水平的旋转轴(303),所述旋转轴(30 的后端固定有一与所述旋转轴(30 垂直的角度转轴(304),所述角度转轴(304)的下端设置有一滚珠(305),所述滚珠(30 置入于所述底板Q00)的滑槽O01)中,所述旋转轴(303)的前端固定有一与所述旋转轴(303)垂直的角度转板(306),所述角度转板(306)凸入于所述推块(300)的凹位(302)中;一送料单元(40),其包括有一垂直设置于所述顶板(206)上的送料筒000),所述送料筒(400)贯通于所述顶板006),并与处于初始位置处的推块(300)的凹位(302)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筒(400)的内表面处纵向设置有一导引键G0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键(401)与处于初始位置处的角度转板(306)分处于同一纵向平面的上下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207)中设置有一与当角度转轴(304)滑动至后直槽部O04)时的角度转板(306)相对称的定位板0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300)的后端处联接有一扳手(30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301)包括有一推杆(307)及一连杆(308),其中,所述推杆(307)的一端枢转联接于所述底座(10)之上,所述连杆(308)的一端枢转联接于所述推杆(307)的中部处,而另一端则枢转联接于所述推块(300)的后端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O07)的凹位(208) 和所述推块(300)的凹位(302)均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300)由一前推块 (309)及一组合所述前推块(309)的后推块(310)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207)夹持于两侧板(20 之间,且其前侧抵接于所述底板000),并在其后侧处固定一靠板00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转子扭槽叠装工具,其包括有一底座;一导引单元,包括一固定于底座上的底板,底板上形成有一由前直槽部、斜槽部和后直槽部构成的滑槽,且其两侧各设有一侧板,于两侧板上设有一顶板,于底板的一端处设有一挡块,挡块对应于底板的侧面处形成有一纵向的凹位;一整形单元,包括一推块,推块的前端形成有一纵向的凹位,于推块中设有一水平的旋转轴,旋转轴的后端固定有一与旋转轴垂直的角度转轴,角度转轴的下端设有一滚珠,滚珠置入于滑槽中,旋转轴的前端固定有一与旋转轴垂直的角度转板,角度转板凸入于推块的凹位中;一送料单元,包括一垂直设于顶板上的送料筒,送料筒贯通于顶板,并与处于初始位置处的推块的凹位相对应。
文档编号H02K15/02GK201956829SQ20112006021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9日
发明者李木廷 申请人:东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