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电机及其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354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相电机及其转子。



背景技术:

近些年单相无刷直流电机得到较快发展,其结构一般为在定子铁芯上缠绕定子绕组,将定子绕组通电后,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驱动镶嵌有永磁体的转子转动。由于定子铁芯需要绕设定子绕组,因此,通常会在定子铁芯上开设槽口以便进行自动绕线的工序。

然而,槽口的存在使得所述定子铁芯设置槽口的部位与转子永磁体之间的磁阻增大,所述定子铁芯存在起动死点。即当电机处于未通电状态或者没有显著转动阻滞时,所述转子的磁极轴线会向磁阻小的方向自动偏转,即所述转子的磁极轴线会偏离所述槽口的轴线方向。此时,转子所受力矩为零,造成电机的起动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可提高起动可靠性的单相电机转子及使用该转子的单相电机。

一种单相电机转子,包括转子磁芯和若干永磁体,所述若干永磁体均匀间隔嵌设于所述转子磁芯内部,所述转子磁芯的外周壁为不规则圆形,所述转子磁芯的外周壁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圆弧面及过渡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相邻两个永磁体的中性区与所述过渡面的中心线重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一永磁体的磁极轴线与所述其中一圆弧面的中心线重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若干圆弧面位于同一圆柱的周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渡面为短平面,或所述过渡面为由若干短平面连接形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渡面的曲率小于所述圆弧面的曲率,且与所述圆弧面转向相同。

一种单相电机,包括定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磁芯和绕组,所述定子磁芯包括外轭部和若干定子齿,所述每一定子齿包括绕线部和连接于所述绕线部一端的极靴,所述绕组绕设于对应的绕线部上,所述电机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相邻所述两个极靴之间形成槽口,所述定子极靴与转子之间形成间距不等的不均匀气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渡面与所述极靴的距离大于所述圆弧面与所述极靴的距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相邻两个永磁体的中性区与所述过渡面的中心线重合,每一永磁体的磁极轴线与所述其中一圆弧面的中心线重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槽口的周向最短距离为a,所述过渡面沿所述转子磁芯的径向到所述极靴的最长距离为b1,所述转子磁芯的圆弧面到所述极靴的最短距离为b2,其中,b2<a<b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渡面沿所述转子磁芯的径向到所述极靴的最长距离大于一倍的所述转子磁芯的圆弧面到所述极靴的最短距离,小于三倍的所述转子磁芯的圆弧面到所述极靴的最短距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子的极弧系数为c,其中100° <c<150°电角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机的起动角为70°到110°电角度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极靴包括一朝向转子的极弧面,所述极弧面位于同一圆柱面上并共同围成容置空间,所述转子转动地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本发明的电机,通过在所述转子磁芯的周壁上开设若干圆弧面和过渡面,使得所述转子起动位置避开了所述电机的起动死点,使得所述电机的起动更加稳定,起动电流小,起动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定子和转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定子和转子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定子和转子的俯视图。

图4是为现有定子和转子在未通电的条件下,转子产生的磁力线分布图。

图5是为本发明实施例和转子在未通电的条件下,转子产生的磁力线分布图。

图6是图4所述定子和转子的齿槽转矩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定子和转子的齿槽转矩曲线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尺寸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比例关系。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100,包括定子20和可相对所述定子20旋转的转子30。所述定子20包括定子磁芯21、位于定子磁芯21两端的端盖及一端开口的筒状外壳(图未示),所述定子磁芯21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两端盖安装于所述外壳两端。所述转子30转动地容置于所述定子20内,所述转子30的转轴(图未示)两端通过轴承(图未示)安装至所述端盖。优选地,所述电机100为单相直流无刷电机。

所述定子20还包括绝缘线架和定子绕组(图未示),所述绝缘线架安装于所述定子磁芯21上,所述定子绕组绕设于所述对应的绝缘线架,所述定子磁芯21与所述定子绕组之间通过所述绝缘线架隔离,以使所述定子磁芯21与所述对应的定子绕组绝缘。

请参阅图2,所述定子磁芯21包括外轭部211和定子齿21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磁芯为4极4槽结构,即所述外轭部211的内侧设4个定子齿213,所述4个定子齿213之间形成4个绕线槽。所述外轭部211为闭合的环形,所以称为定子20的外环部。

所述每一定子齿213包括一体成型的绕线部2131和极靴2133。本实施方式中,每一定子齿213可为从外轭部211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所述绕线部2131大体呈方形。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电机100的定子磁芯21可以采用分体式芯片,即定子齿213与外轭部211为可拆分式连接,采用可拆分式连接有利于定子绕组的绕设。所述绕线部2131背离所述对应极靴2133的一端通过例如燕尾槽嵌合的形式连接于所述外轭部211内侧。

所述极靴2133设置于所述绕线部2131一端,所述每一极靴2133为从绕线部2131一端沿转子周向延伸的圆弧形结构,每一绕线部2131背离所述外轭部211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极靴2133的外圆弧中心。本实施方式中,4个所述定子齿213均匀间隔的安装于所述外轭部211内侧,所述4个极靴2133大致围成一个与所述外轭部211同心的圆。其中,相邻两个极靴2133之间形成槽口215,以防止在此处发生漏磁;另外当采用整体式定子磁芯如图2所示的结构时,所述槽口215用于容许形成定子绕组的导线穿过,以便进行定子绕组的绕制,所述槽口215的宽度大于所述导线的宽度。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极靴2133包括极弧面21331,所述极弧面21331为所述极靴2133的内圆弧。所述极弧面21331的弧长接近所述极弧面21331所在圆周的四分之一。所述若干极弧面21331围成一转动地容置所述转子30的容置空间。

所述转子30为嵌入式永磁转子,其包括转子磁芯31和若干永磁体制成的永磁极3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磁芯31大体为中空圆柱体,其中心被一转轴(图未示)穿过并与所述转轴固定在一起。所述永磁体33为块状永磁体,其沿轴向嵌设于所述转子磁芯31内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永磁极33的数量与所述定子齿213的数量相同,亦即所述定子20的磁极数与所述转子30的磁极数相同。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永磁极33的数量为4个,所述4个永磁极33沿所述转子磁芯3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转子磁芯31内。

所述转子磁芯31的外周壁为不规则圆柱体。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磁芯31的外周壁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圆弧面312和过渡面313。所述过渡面313为短平面。

所述转子30转动地容置于所述定子20的容置空间内,本实施 方式中,所述转子30的轴心与所述定子20的轴心重合。所述转子磁芯31的周壁与所述极靴2133之间形成气隙50以便转子可相对所述定子20旋转。所述圆弧面312沿所述转子磁芯31的周壁到所述极弧面21331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过渡面313沿所述转子磁芯31到所述极弧面21331的最短距离,以使所述气隙50为不均匀气隙,使转子避开起动死点。

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方式中,从转子磁芯31的轴线方向看,相邻两个所述永磁体33的中性区的中心线(图中虚线a)与临近该两永磁体33的过渡面313的中心线重合。每一永磁体33的磁极轴线(图中虚线b)与其中一圆弧面312的中心线重合。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从转子磁芯31的轴线方向看,每一过渡面313也可以为由若干短平面连接形成的近似曲面或与所述圆弧段曲率不同的圆弧面等形状,所述若干圆弧面312位于同一圆柱的周壁上。

在电机领域,所谓死点位置是指定子绕组通电时转子所受力矩为零的位置。请参阅图4,图4为现有技术中转子磁芯31为圆柱体时,即定子20与转子30之间为均匀气隙时,电机在未通电情况下的磁力线分布图。当电机处于未通电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永磁体33的中性区的中心线正与其中一槽口215的中心线重合,转子磁极33的极轴b与其中一定子极2131的极轴重合,此时转子的位置即为死点位置。

由于槽口215的存在,导致所述槽口215与所述永磁体33周壁之间的磁阻增大,而定子20的极弧面21331的中部与所述永磁体33之间的磁阻最小,因此,所述每一永磁体33会自动转动到其磁极轴线(图中虚线b)与所述其中一极弧面21331的中心线重合的位置。即相邻两个所述永磁体33的中性区中心线与所述其中一 槽口215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电机100的转子30位于起动死点位置。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机100在未通电情况下的磁力线分布图。由于过渡面313的存在,使得所述每一永磁体33的磁极轴线位置与槽口215中心线位置正对时,转子永磁极产生的磁场经历的磁路的磁阻最小。因此,所述每一永磁体33会自动转动到其磁极轴线与所述其中一槽口215的中心线重合的位置,即所述相邻两个永磁体33的中性区的中心线与其中一绕线部2131的中心线重合,使所述电机100的转子30避开起动死点位置。所述永磁体33的磁极轴线偏离与之相邻的绕线部2131的中心线角度称为起动角。

根据设置所述若干圆弧面312和过渡面313的尺寸大小,所述起动角的大小会随之变化。请再次参照图2,为方便说明,定义所述槽口215的周向最短距离为a,所述气隙50的最大宽度为b1,最小宽度为b2,也即,所述过渡面313沿所述转子磁芯31的径向到所述极弧面21331的最长距离为b1,所述圆弧面312到所述极弧面21331的最短距离为b2。其中,b2<a<b1,即,槽口215的周向宽度a大于所述圆弧面312到所述极弧面21331的最短距离b2,小于所述过渡面313沿所述转子磁芯31到所述极弧面21331的最长距离b1。并且b2<b1<3*b2,即,所述过渡面313沿所述转子磁芯31径向到所述极弧面21331的最长距离b1大于一倍的所述圆弧面312到所述极弧面21331的最短距离b2,小于三倍的所述圆弧面312到所述极弧面21331的最短距离b2。

本实施方式中,转子的极弧系数为c,其中100°<c<150°电角度。

所述起动角为70°到110°电角度之间。所述电机100的起动 角设置为90°时,当定子20的绕组通以一方向的电流时,转子30可以沿第一方向起动;当电机定子20的绕组通以相反方向的电流时,转子30可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起动。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图6为所述转子磁芯31的外壁为圆柱形如图4所示的电机时,所述电机100的齿槽转矩曲线图。图6中纵坐标为转子30所受转矩,横坐标为所述相邻两永磁体33的中性区的中心线偏离所述邻近的槽口215的中心线的角度。可以看出,当所述转子磁芯31没有开设过渡面313时,所述相邻两永磁体33的中性区的中心线与所述邻近的槽口215的中心线重合时为稳定点。

图7中纵坐标为转子30所受转矩,横坐标为所述相邻两永磁体33的中性区的中心线偏离所述邻近的绕线部2131的中心线的角度。可以看出,当所述转子磁芯31设置所述若干圆弧面312和过渡面313时,所述相邻两永磁体33的中性区的中心线与所述邻近的绕线部2131的中心线重合时为稳定点。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磁芯21由多个导磁芯片(未标号)沿所述电机100的轴向层叠而成,所述导磁芯片由具导磁性能的软磁性材料制成(业界常用硅钢片),其可以为硅钢片、矽钢片等。

本发明的电机100,通过在所述转子磁芯31的周壁上开设若干圆弧面312和过渡面313,使得所述转子30避开了所述电机100的起动死点,使得所述电机100的起动更加稳定,起动电流小,起动可靠性好。通过改变电机转子30冲片外缘的形状,降低了电机100的电磁噪声,降低了铁损,降低了电机100的温升,保证了电机100的高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定。如定子磁芯除了采用前面描述的叠片形式,还可 以采用粉末冶金的方式一体成型定子轭部和定子齿部,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