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线束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286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线束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线束护套。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过钣金孔的橡胶护套的一般结构为:橡胶护套中间开圆孔让线束通过,橡胶护套的通孔一侧或者两侧设计一段套管或者尾翼,以方便用胶带将线束和橡胶护套捆绑,使得橡胶护套和线束不产生相对移动。然而,该种橡胶护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当车辆处于非匀速状态时(比如车子行驶于颠簸的路面或急刹车),或者线束从护套孔出来的角度很大时,由于护套是固定在钣金上不动的,橡胶护套和车身钣金孔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从而增加橡胶护套的疲劳强度,导致橡胶护套的寿命减小,同时,长期或频繁如此操作就会降低橡胶护套的密封性,甚至会造成因过量移动而使线束脱离过线孔,继而影响整车的使用性能。

美国专利文献us2002056563a1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的橡胶护套,包括设有通孔的橡胶件本体和位于橡胶本体外部的护套,所述橡胶件本体与所述护套不接触,所述护套上设有卡钣金的凹槽,橡胶件本体前、后两侧且位于通孔的边缘设有用于固定线束的套管,在橡胶件本体一侧套管的外侧设有喇叭口形状的套管,所述喇叭口形状的套管的前边缘通过一个连接套与护套前端连为一体,所述连接套上设有褶皱。该护套可以缓冲线束和车身钣金孔之间的冲击力,并能够防止线束过量移动,降低橡胶护套的疲劳度,提高橡胶护套的使用寿命。

但受行车颠簸幅度过大的因素影响,线束作用在橡胶护套上的拉拽力过大,导致橡胶件本体外的护套受弹性变形影响而容易从钣金孔中被拉脱出来,线束位置变动,影响行车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汽车用线束护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护套容易从钣金孔中拉脱出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汽车用线束护套的技术方案如下:

汽车用线束护套,包括供线束穿过的中心护套和用于连接在钣金孔上的防护环套,防护环套和中心护套均为橡胶材质,且防护环套的强度不高于中心护套的强度;防护环套为前端封闭且后端开口的帽形,防护环套的后段和中心护套的外壁围成环形空腔,防护环套的环形内壁上贴附固定有压电晶体,防护环套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环形卡槽,防护环套内预设有与环形卡槽吻合嵌套的u形环腔,u形环腔内充满有通过电极导电连接压电晶体的电流变液;中心护套的后端外壁上设有位于环形空腔后方的环形翅片,环形翅片的硬度低于防护环套,并且环形翅片的周边延伸至环形空腔的边沿外。

环形翅片的梢部相对于根部向后倾斜。

防护环套通过阻尼环套连接在中心护套外,阻尼环套的外壁热熔固接在防护环套上,阻尼环套的内壁和中心护套的外壁通过凹凸配合结构相互咬合,该凹凸配合结构与中心护套同轴,并且中心护套可相对于阻尼环套转动。

凹凸配合结构的两配合面上设有硫化层,硫化层的硬度高于中心护套和防护环套中较高者。

中心护套的后段上开设有位于中心护套和防护环套之后的变形缝,变形缝在中心护套轴向相互错开的断续分布。

压电晶体为压电陶瓷片,压电陶瓷片为前后延伸的条形,并且压电陶瓷片有若干个,各压电陶瓷片在防护环套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布。

防护环套和中心护套为相同材质的改性导热硅橡胶,该改性导热硅橡胶由a、b胶按照质量比1:1混合组成,其中,a胶的各组分重量份为:基料50~100份,导热填料5~50份,补强填料5~20份,抑制剂0.1~1.0份;b胶的各组分重量份为:交联剂2~10份,催化剂2~10份,导热填料5~50份,补强填料5~20份;导热填料为采用饱和溶剂法物理改性的碳化硼颗粒。

基料为乙烯基硅油,补强填料为气相白炭黑、石英粉、碳酸钙中至少一种,交联剂为含氢硅油,催化剂为铂金催化剂pt-50,抑制剂为me75。

电流变液包括基液及其内均匀分散的分散相,分散相是介电常数大于1000的经杂化修饰的cacu3ti4o12微粒,它是以经过稀土杂化的cacu3ti4o12微粒为核心,外面以极性分子修饰的复合微粒,复合微粒的体积浓度为10~50%;所述基液为氯化石蜡掺杂和羟基极性基团改性硅油复合基液,所述基液的各组分的配比为:氯化石蜡5~20(v)%、氟化硅油40~80(v)%和二甲基硅油10~50(v)%。

极性分子为urea、sdbs或te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线束受拉后,中心护套相对于防护环套向前移动,也就使得环形翅片进入u形环腔内压迫压电晶体,压电晶体触发产生电源,该电源作用在电流变液而使得电流变液通电、刚度提高,从而避免防护环套从钣金孔中脱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护套容易从钣金孔中拉脱出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线束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中汽车用线束护套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线束护套包括供线束穿过的中心护套1和连接在钣金孔上的防护环套2,防护环套2和中心护套1均为橡胶材质,且防护环套2的强度不高于中心护套1的强度;防护环套2为前端封闭且后端开口的帽形,防护环套2的后段和中心护套1的外壁围成环形空腔,防护环套2的环形内壁上贴附固定有压电晶体3,防护环套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环形卡槽,防护环套2内预设有与环形卡槽吻合嵌套的u形环腔,u形环腔内充满有通过电极导电连接压电晶体3的电流变液4;中心护套1的后端外壁上设有位于环形空腔后方的环形翅片5,环形翅片5的硬度低于防护环套2,并且环形翅片5的周边延伸至环形空腔的边沿外,环形翅片5的梢部相对于根部向后倾斜。

防护环套2和中心护套1为相同材质的改性导热硅橡胶,该改性导热硅橡胶由a、b胶按照质量比1:1混合组成,其中,a胶的各组分重量份为:基料50~100份,导热填料5~50份,补强填料5~20份,抑制剂0.1~1.0份;b胶的各组分重量份为:交联剂2~10份,催化剂2~10份,导热填料5~50份,补强填料5~20份;导热填料为采用饱和溶剂法物理改性的碳化硼颗粒。基料为乙烯基硅油,补强填料为气相白炭黑、石英粉、碳酸钙中至少一种,交联剂为含氢硅油,催化剂为铂金催化剂pt-50,抑制剂为me75。

电流变液4包括基液及其内均匀分散的分散相,分散相是介电常数大于1000的经杂化修饰的cacu3ti4o12微粒,它是以经过稀土杂化的cacu3ti4o12微粒为核心,外面以极性分子修饰的复合微粒,复合微粒的体积浓度为10~50%;所述基液为氯化石蜡掺杂和羟基极性基团改性硅油复合基液,所述基液的各组分的配比为:氯化石蜡5~20(v)%、氟化硅油40~80(v)%和二甲基硅油10~50(v)%。极性分子为urea、sdbs或tea。

防护环套2通过阻尼环套6连接在中心护套1外,阻尼环套6的外壁热熔固接在防护环套2上,阻尼环套6的内壁和中心护套1的外壁通过凹凸配合结构相互咬合,该凹凸配合结构与中心护套1同轴,并且中心护套1可相对于阻尼环套6转动。凹凸配合结构的两配合面上设有硫化层,硫化层的硬度高于中心护套1和防护环套2中较高者。中心护套1的后段上开设有位于中心护套1和防护环套2之后的变形缝,变形缝在中心护套1轴向相互错开的断续分布。

压电晶体3为压电陶瓷片,压电陶瓷片为前后延伸的条形,并且压电陶瓷片有若干个,各压电陶瓷片在防护环套2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布。

该线束护套的工作原理是:在线束受拉时,中心护套1的后端相对于防护环套2前移,中心护套1后端的环形翅片5进入环形空腔,环形翅片5的边缘折叠而压迫压电晶体3,以实现压电晶体3带电,压电晶体3通过电极将电流作用在电流变液4内,电流变液4而使得整个u形环腔的刚度提高,使得防护环套2更为稳妥的卡扣在钣金孔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