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绕线加工的进退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9549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转子绕线加工的进退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制造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机转子绕线加工的进退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一般由外壳以及定子和转子组成,转子上设置转动轴,而电机转子则由绕线机将漆包线缠绕至转子冲片的嵌线槽内而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如今电机转子的加工通常由自动绕线机直接在转子冲片上加工成型。

而现有技术中自动绕线机的转子进料一般由人工操作,通过工人手持转子将其置入吸盘中,然后由位于吸盘两侧的机械臂对其进行绕线加工,待加工成型后,其退料工作也由人工将其从吸盘中取出,该种进退料方式工作效率较差,劳动强度大,在进料时难以保证转子与吸盘的同轴心放置,从而影响绕线后的线圈质量,同时在退料时,工人需将手部置入各机械臂中,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机转子绕线加工的进退料装置,能够实现机械式的转子进退料,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机转子绕线加工的进退料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工作台和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可往复移动的进退座,所述进退座上设有用于放置电机转子的托盘,所述进退座上设有位于托盘一侧的柱状顶杆,所述顶杆与托盘之间具有与电机转子半径对应的高度差,所述顶杆端部设有与电机转子中转轴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顶杆由至少两片可开合的顶杆片组成,合拢所述顶杆片可使电机转子中转轴的一端置入所述限位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顶杆片的数量为两片,顶杆片的一端销接在与驱动气缸连接的安装座上,所述顶杆片的另一端设有限位端子,所述限位槽开设在限位端子上。

作为优选,所述顶杆片安装在固定套上,所述固定套经支撑板连接在进退座上,所述固定套上设有供顶杆片穿出的穿孔,所述顶杆片中心设有空腔,合拢两片顶杆片可在其中心形成锥形空腔,所述固定套中心设有用于挤压所述锥形空腔的柱状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锥形空腔内。

作为优选,工作台上设有一对向水平延伸的导杆,所述进退座滑动配合安装在所述导杆上,所述进退座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可驱动进退座沿所述导杆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经滚珠丝杆螺母副与所述进退座驱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托盘呈高度可调的固定在进退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待绕线的转子安放至托盘中,由于顶杆与托盘之间具有与电机转子半径对应的高度差,当顶杆合拢后电机转子中转轴的一端置入限位槽内,保证了转子在进料是保持水平,当托盘和顶杆跟随进退座向吸盘移动后,张开顶杆使转子得以同轴心供吸盘吸取,提高后续绕线的加工质量,降低漆包线的报废率,待绕线加工完成后,顶杆片再次合拢进而结合托盘对成型的转子进行限位,移动进退座即实现退料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机械式的转子进、退料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工安全性,节约劳动力的同时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顶杆片呈张开状);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顶杆片呈合拢状);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进退座、3-托盘、4-顶杆、5-限位槽、6-顶杆片、7-驱动气缸、8-安装座、9-限位端子、10-固定套、11-支撑板、12-穿孔、13-锥形空腔、14-凸起、15-驱动电机、16-滚珠丝杆螺母副、17-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包括水平设置的工作台1和设置在工作台1上并可沿绕线机中吸盘方向往复移动的进退座2,所述进退座2上设有用于放置电机转子的托盘3,托盘3具有供电机转子置入的凹陷部,该凹陷部截面为弧形与转子外径对应,所述进退座2上设有位于托盘3左侧的柱状顶杆4,所述顶杆4与托盘3之间具有与电机转子半径对应的高度差,当电机转子安放至托盘3上时转子的转轴与顶杆4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顶杆4端部设有与电机转子中转轴对应的限位槽5,所述限位槽5的开口朝向绕线机的吸盘,所述顶杆4由至少两片可开合的顶杆片6组成,限位槽5的形状与电机的转轴端部配合对应,合拢所述顶杆片6可使电机转子中转轴的一端置入所述限位槽5内。

具体的,所述顶杆片6的数量为两片,顶杆片6的左端销接在与驱动气缸7连接的安装座8上,顶杆片6呈可摆动的连接在安装座8的上下两侧,所述顶杆片6的另一端设有限位端子9,限位端子9呈半圆柱体,所述限位槽5开设在限位端子9右侧端面的中心。

具体的,所述顶杆片6安装在固定套10上,所述固定套10经支撑板11连接在进退座2上,驱动气缸7固定在支撑板11上,所述固定套10上设有供顶杆片6穿出的穿孔12,所述顶杆片6中心设有空腔,合拢两片顶杆片6可在其 中心形成锥形空腔13,所述固定套10中心设有用于挤压所述锥形空腔13的柱状凸起14,所述凸起14位于所述锥形空腔13内,当驱动气缸7推动顶杆片6向右移动时,柱状凸起14挤压锥形空腔13的内壁,使得顶杆片6发生向外的摆动,从而使得顶杆4呈张开状,当驱动气缸7推动顶杆片6向左移动时,由于柱状凸起14不对锥形空腔13进行挤压,使得顶杆片6能够发生向内的摆动,从而使得顶杆4呈合拢状,此时限位槽5也将合拢,进而对电机的转轴进行限位。

具体的,工作台1上设有一对向水平延伸的导杆17,所述进退座2滑动配合安装在所述导杆17上,所述进退座2与驱动电机15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5可驱动进退座2沿所述导杆17往复移动,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经滚珠丝杆螺母副16与所述进退座2驱动连接。利用驱动电机15和滚珠丝杆螺母副16使得进退座2能够沿导杆17发生移动,从而实现将转子推至吸盘中或退出。

具体的,所述托盘3呈高度可调的固定在进退座2上,托盘3两侧设置竖直状的滑轨,滑轨固定在进退座2,托盘3可沿滑轨升降从而实现高度的调节,滑轨内设置用于紧固的螺栓,当高度调节完毕后拧紧螺栓即可对托盘3进行固定,利用托盘3高度可调的结构,能够调节托盘3与顶杆4的高度差,从而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外径的转子加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