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6596发布日期:2018-09-05 00:0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驱动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不断枯竭,新能源汽车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是目前最容易实现量产的一种,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而驱动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一直是行业的研究重点,当前的驱动电机为基本都是单输出轴的永磁同步电机,安装在电动汽车的底部,为汽车提供动力,经检索,授权公布号为cn106849477a的专利文件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接线盒及多个固定座,所述电机本体包括前端及远离所述前端的后端,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电机本体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电机本体的后端相连,所述第一输出轴及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中心轴与所述电机本体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输出轴远离所述电机本体的一端为法兰盘结构,所述第二输出轴呈带轮结构,所述电机本体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输出轴及所述第二输出轴同时转动,所述接线盒及多个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本体。

但上述这种设计还存在不足之处,驱动电机的保护壳不便于拆装,导致不方便对驱动电机进行维修保养,另外驱动电机的保护壳固定方式较为传统,使用螺栓固定,不方便操作,螺栓容易滑丝脱落,不利于保护驱动电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包括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部焊接有第二固定块,且第一固定块的底部滑动安装有第三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壳体,第三固定块的底部焊接有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适配,且第一壳体内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本体;

第一固定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的底端滑动安装在第三固定块的顶部,且第一滑杆上开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螺纹安装有螺杆,第一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靠近第一滑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螺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腔室内并焊接有第一锥型齿轮,第一腔室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顶端延伸至第一腔室内并焊接有第二锥型齿轮,第二锥型齿轮与第一锥型齿轮啮合,第二固定块靠近第三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销杆,第一销杆的一端焊接在第三固定块上,且第一销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三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销杆,两个第二销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三凹槽内,且第二销杆与对应的第三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凹槽内滑动安装有弹簧,两个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焊接在两个第二销杆相互靠近的一端,且两个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焊接在两个第二凹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销杆上开设有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与两个第二凹槽均连通,且第二腔室内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远离第三固定块的一侧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二凹槽内并分别焊接在对应的第二销杆上,第一滑块位于第二腔室内的一侧铰接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相互靠近的一端铰接有同一个第二滑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腔室远离第二固定块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二滑杆滑动安装在第三通孔内,且第二滑杆远离第二腔室的一端延伸至第三通孔外并焊接有第一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远离第一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四凹槽,螺杆远离第一腔室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四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螺杆上转动套设有两个轴承,两个轴承的外圈均固定安装在第一通孔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型凹槽,环型凹槽内转动安装有环型卡块,环型卡块固定套设在转轴上,转轴的底端延伸至第二通孔外并焊接有第二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底部焊接在第一滑杆的顶部,且第二滑块上开设有第四通孔,第二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第三滑杆,第三滑杆滑动安装在第四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本体连接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有散热器,以及用以输送冷却液在驱动电机本体与散热器之间循环流动的液泵;

所述液泵包括有泵壳,密封连接在泵壳开口端的盖体,转动安装在泵壳内的水轮,以及连接在泵壳外且通过磁力传动方式带动水轮转动的伺服电机;

所述泵壳外壁一体成型有一个座体,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座体上;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一个驱动转盘,所述驱动转盘上固定安装有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驱动磁铁a;

所述泵壳内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轴,所述水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定位轴上;所述水轮包括有一个圆形底座,以及一体成型在圆形底座一面上的多个叶片;所述圆形底座上固定安装有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从动磁铁a,各个所述从动磁铁a的位置与驱动磁铁a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水轮随驱动转盘同步转动;

所述泵壳的外壁成型有相对泵壳周向相隔180度的第一出口接头和第二出口接头,所述泵壳内位于水轮的外周转动安装有一个圆环形的阀体,所述阀体侧壁成型有相对阀体周向依次相隔90度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盖体中间位置的外端成型有进口接头;

所述阀体的一端沿周向等距安装有多个从动磁铁b,所述阀体安装有从动磁铁b的端面外周成型有单向齿b;所述泵壳内端面外周成型有与单向齿b配合以阻止阀体逆时针转动的单向齿a;

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棘轮机构连接有一个用以驱动阀体顺时针转动的阀体驱动盘;所述阀体驱动盘朝向泵壳一端的外周等距安装有与各个从动磁铁b位置对应的驱动磁铁b;

所述散热器包括有依次密封连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水轮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远离第二壳体的端面上均匀成型有散热片;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相连接的表面上成型有散热通道,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侧面成型有与散热通道两端相连通的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

所述进液接头与液泵的第一出口接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出液接头与液泵的进口接头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散热器上位于散热片之间成型有两个圆形的风叶安装槽,所述风叶安装槽内转动安装有一个离心风叶;所述离心风叶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联动杆;

所述水轮壳体朝向第二壳体的一端成型有两个圆形的水轮安装腔,水轮安装腔内转动安装有驱动水轮;所述离心风叶的联动杆穿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后与驱动水轮连接;

所述水轮壳体上成型有进液通道和回流通道,所述水轮壳体上成型有沿水轮安装腔切线方向设置的喷射缩口部,喷射缩口部与进液通道、水轮安装腔连通,所述回流通道与水轮安装腔远离喷射缩口部的位置连通;所述水轮壳体侧面成型有与进液通道相连通的水轮驱动接头;所述第二壳体上靠近出液接头的位置开设有连通回流通道和散热通道的连通口;

所述第二出口接头、水轮驱动接头依次通过管道与驱动电机本体的吸热通道的进口端、出口端相连接;

所述散热器上或者第一出口接头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伺服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联接;

初始状态时,阀体的第二阀口与泵壳的第一出口接头相对应,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散热器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驱动伺服电机逆时针转动带动水轮转动,棘轮机构不带动驱动转盘转动;

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散热器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驱动伺服电机顺时针转动,伺服电机通过棘轮机构带动驱动转盘顺时针转动90度,随后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变为逆时针转动的状态,此时第一阀口与第一出口接头相对应第三阀口与第二出口接头相对应;

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散热器的温度再次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驱动伺服电机顺时针转动,伺服电机通过棘轮机构带动驱动转盘顺时针转动270度,随后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变为逆时针转动的状态,此时阀体的第二阀口与泵壳的第一出口接头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把手、第二滑杆、第三通孔、第二固定块、支撑杆、第二腔室、第一滑块、第二销杆、第二凹槽、弹簧、第二把手、转轴、第二通孔、第二锥型齿轮、第一腔室、第一锥型齿轮相配合,先拉动第一把手,第一把手带动第二滑杆在第三通孔内滑动远离第二固定块,同时第二滑杆拉动两个支撑杆在第二腔室内转动并相互靠近,同时两个支撑杆分别带动两个第一滑块在第二腔室内滑动并相互靠近,使得两个第二销杆分别被带动滑动进入对应的第二凹槽,此时两个弹簧均被压缩,随后转动第二把手,第二把手带动转轴在第二通孔内转动,同时转轴带动第二锥型齿轮在第一腔室内转动,使得第一锥型齿轮被第二锥型齿轮带动转动;

(2)、通过第一锥型齿轮、螺杆、第一通孔、螺纹通孔、第一滑杆、第一滑槽、第二固定块、第三固定块、第一销杆、第一凹槽、第一把手、弹簧、第二销杆、第三凹槽和第二壳体相配合,第一锥型齿轮带动螺杆在第一通孔内转动,使得螺杆被带动在螺纹通孔内转动,此时第一滑杆被螺杆带动在第一滑槽内横向滑动并靠近第二固定块,使得第三固定块被第一滑杆带动横向移动靠近第二固定块,同时第三固定块带动第一销杆滑动进入第一凹槽,当第一销杆完全进入第一凹槽时,松开第一把手,此时两个弹簧同时弹出并推动两个第二销杆分别滑动进入对应的第三凹槽,此时第二壳体被固定,操作完毕。

本发明实用性能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简单的转动动作就能快速的对第二壳体进行安装并固定,提高了保护效果,且便于维修,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驱动电机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驱动电机的a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驱动电机的b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驱动电机的c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驱动电机的d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冷却组件中液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冷却组件中液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为本发明冷却组件中液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阀体及泵壳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图13为本发明冷却组件中散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固定块;2、第二固定块;3、第三固定块;4、第一壳体;5、第二壳体;6、驱动电机本体;7、第一滑槽;8、第一滑杆;9、螺纹通孔;10、螺杆;11、第一腔室;12、第一通孔;13、第一锥型齿轮;14、第二通孔;15、转轴;16、第二锥型齿轮;17、第一凹槽;18、第一销杆;19、第二凹槽;20、第三凹槽;21、第二销杆;22、弹簧;23、第二腔室;24、第一滑块;25、支撑杆;26、第二滑杆;27、第三通孔;80、液泵;81、泵壳;810、座体;811、第一出口接头;812、第二出口接头;813、定位轴;815、单向齿a;82、盖体;821、进口接头;83、伺服电机;84、固定带;85、阀体驱动盘;851、棘轮机构;86、驱动转盘;87、水轮;88、阀体;8811、第一阀口;8812、第二阀口;8813、第三阀口;882、圆柱滚子;883、单向齿b;90、散热器;91、离心风叶;911、联动杆;92a、第一壳体;92b、第二壳体;921、散热片;9211、风叶安装槽;922、出液接头;923、进液接头;924、换热通道;925、连通口;93、驱动水轮;931、转动连接头;95、水轮壳体;951、水轮驱动接头;952、进液通道;9521、喷射缩口部;953、水轮安装腔;954、回流通道;955、转动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考图1-5,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包括第一固定块1,第一固定块1的底部焊接有第二固定块2,且第一固定块1的底部滑动安装有第三固定块3,第二固定块2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壳体4,第三固定块3的底部焊接有第二壳体5,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相适配,且第一壳体4内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本体6;第一固定块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7,第一滑槽7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杆8,第一滑杆8的底端滑动安装在第三固定块3的顶部,且第一滑杆8上开设有螺纹通孔9,螺纹通孔9内螺纹安装有螺杆10,第一固定块1上开设有第一腔室11,第一腔室11靠近第一滑槽7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2,螺杆10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腔室11内并焊接有第一锥型齿轮13,第一腔室1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4,第二通孔14内转动安装有转轴15,转轴15的顶端延伸至第一腔室11内并焊接有第二锥型齿轮16,第二锥型齿轮16与第一锥型齿轮13啮合,第二固定块2靠近第三固定块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7,第一凹槽17内滑动安装有第一销杆18,第一销杆18的一端焊接在第三固定块3上,且第一销杆18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二凹槽19,第一凹槽17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三凹槽20,通过第一把手、第二滑杆26、第三通孔27、第二固定块2、支撑杆25、第二腔室23、第一滑块24、第二销杆21、第二凹槽19、弹簧22、第二把手、转轴15、第二通孔14、第二锥型齿轮16、第一腔室11、第一锥型齿轮13相配合,先拉动第一把手,第一把手带动第二滑杆26在第三通孔27内滑动远离第二固定块2,同时第二滑杆26拉动两个支撑杆25在第二腔室23内转动并相互靠近,同时两个支撑杆25分别带动两个第一滑块24在第二腔室23内滑动并相互靠近,使得两个第二销杆21分别被带动滑动进入对应的第二凹槽19,此时两个弹簧22均被压缩,随后转动第二把手,第二把手带动转轴15在第二通孔14内转动,同时转轴15带动第二锥型齿轮16在第一腔室11内转动,使得第一锥型齿轮13被第二锥型齿轮16带动转动;通过第一锥型齿轮13、螺杆10、第一通孔12、螺纹通孔9、第一滑杆8、第一滑槽7、第二固定块2、第三固定块3、第一销杆18、第一凹槽17、第一把手、弹簧22、第二销杆21、第三凹槽20和第二壳体5相配合,第一锥型齿轮13带动螺杆10在第一通孔12内转动,使得螺杆10被带动在螺纹通孔9内转动,此时第一滑杆8被螺杆10带动在第一滑槽7内横向滑动并靠近第二固定块2,使得第三固定块3被第一滑杆8带动横向移动靠近第二固定块2,同时第三固定块3带动第一销杆18滑动进入第一凹槽17,当第一销杆18完全进入第一凹槽17时,松开第一把手,此时两个弹簧22同时弹出并推动两个第二销杆21分别滑动进入对应的第三凹槽20,此时第二壳体5被固定,操作完毕,本发明实用性能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简单的转动动作就能快速的对第二壳体5进行安装并固定,提高了保护效果,且便于维修,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9内滑动安装有第二销杆21,两个第二销杆2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三凹槽20内,且第二销杆21与对应的第三凹槽20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凹槽19内滑动安装有弹簧22,两个弹簧2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焊接在两个第二销杆21相互靠近的一端,且两个弹簧2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焊接在两个第二凹槽19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第一销杆18上开设有第二腔室23,第二腔室23与两个第二凹槽19均连通,且第二腔室23内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一滑块24,两个第一滑块24远离第三固定块3的一侧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二凹槽19内并分别焊接在对应的第二销杆21上,第一滑块24位于第二腔室23内的一侧铰接有支撑杆25,两个支撑杆25相互靠近的一端铰接有同一个第二滑杆26,第二腔室23远离第二固定块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27,第二滑杆26滑动安装在第三通孔27内,且第二滑杆26远离第二腔室23的一端延伸至第三通孔27外并焊接有第一把手,第一滑槽7远离第一腔室1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四凹槽,螺杆10远离第一腔室11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四凹槽内,螺杆10上转动套设有两个轴承,两个轴承的外圈均固定安装在第一通孔12的内壁上,第二通孔14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型凹槽,环型凹槽内转动安装有环型卡块,环型卡块固定套设在转轴15上,转轴15的底端延伸至第二通孔14外并焊接有第二把手,第一滑槽7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底部焊接在第一滑杆8的顶部,且第二滑块上开设有第四通孔,第二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第三滑杆,第三滑杆滑动安装在第四通孔内,通过第一把手、第二滑杆26、第三通孔27、第二固定块2、支撑杆25、第二腔室23、第一滑块24、第二销杆21、第二凹槽19、弹簧22、第二把手、转轴15、第二通孔14、第二锥型齿轮16、第一腔室11、第一锥型齿轮13相配合,先拉动第一把手,第一把手带动第二滑杆26在第三通孔27内滑动远离第二固定块2,同时第二滑杆26拉动两个支撑杆25在第二腔室23内转动并相互靠近,同时两个支撑杆25分别带动两个第一滑块24在第二腔室23内滑动并相互靠近,使得两个第二销杆21分别被带动滑动进入对应的第二凹槽19,此时两个弹簧22均被压缩,随后转动第二把手,第二把手带动转轴15在第二通孔14内转动,同时转轴15带动第二锥型齿轮16在第一腔室11内转动,使得第一锥型齿轮13被第二锥型齿轮16带动转动;通过第一锥型齿轮13、螺杆10、第一通孔12、螺纹通孔9、第一滑杆8、第一滑槽7、第二固定块2、第三固定块3、第一销杆18、第一凹槽17、第一把手、弹簧22、第二销杆21、第三凹槽20和第二壳体5相配合,第一锥型齿轮13带动螺杆10在第一通孔12内转动,使得螺杆10被带动在螺纹通孔9内转动,此时第一滑杆8被螺杆10带动在第一滑槽7内横向滑动并靠近第二固定块2,使得第三固定块3被第一滑杆8带动横向移动靠近第二固定块2,同时第三固定块3带动第一销杆18滑动进入第一凹槽17,当第一销杆18完全进入第一凹槽17时,松开第一把手,此时两个弹簧22同时弹出并推动两个第二销杆21分别滑动进入对应的第三凹槽20,此时第二壳体5被固定,操作完毕,本发明实用性能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简单的转动动作就能快速的对第二壳体5进行安装并固定,提高了保护效果,且便于维修,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当需要安装保护壳并固定时,先拉动第一把手,第一把手带动第二滑杆26在第三通孔27内滑动远离第二固定块2,同时第二滑杆26拉动两个支撑杆25在第二腔室23内转动并相互靠近,同时两个支撑杆25分别带动两个第一滑块24在第二腔室23内滑动并相互靠近,使得两个第二销杆21分别被带动滑动进入对应的第二凹槽19,此时两个弹簧22均被压缩,随后转动第二把手,第二把手带动转轴15在第二通孔14内转动,同时转轴15带动第二锥型齿轮16在第一腔室11内转动,使得第一锥型齿轮13被第二锥型齿轮16带动转动,同时第一锥型齿轮13带动螺杆10在第一通孔12内转动,使得螺杆10被带动在螺纹通孔9内转动,此时第一滑杆8被螺杆10带动在第一滑槽7内横向滑动并靠近第二固定块2,使得第三固定块3被第一滑杆8带动横向移动靠近第二固定块2,同时第三固定块3带动第一销杆18滑动进入第一凹槽17,当第一销杆18完全进入第一凹槽17时,松开第一把手,此时两个弹簧22同时弹出并推动两个第二销杆21分别滑动进入对应的第三凹槽20,此时第二壳体5被固定,操作完毕。

实施例2

参考图6-1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特征:所述驱动电机本体连接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有散热器90,以及用以输送冷却液在驱动电机本体与散热器之间循环流动的液泵80。

所述液泵包括有泵壳,密封连接在泵壳开口端的盖体,转动安装在泵壳内的水轮,以及连接在泵壳外且通过磁力传动方式带动水轮转动的伺服电机。

所述座体上通过螺钉连接有一个整体呈u形的用以固定所述伺服电机的固定带84。

所述泵壳外壁一体成型有一个座体810,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座体上;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一个驱动转盘86,所述驱动转盘上固定安装有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驱动磁铁a。

所述泵壳内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轴813,所述水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定位轴上;所述水轮包括有一个圆形底座,以及一体成型在圆形底座一面上的多个叶片;所述圆形底座上固定安装有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从动磁铁a,各个所述从动磁铁a的位置与驱动磁铁a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水轮随驱动转盘同步转动。

所述泵壳81的外壁成型有相对泵壳周向相隔180度的第一出口接头811和第二出口接头812,所述泵壳内位于水轮的外周转动安装有一个圆环形的阀体88,所述阀体侧壁成型有相对阀体周向依次相隔90度的第一阀口8811、第二阀口8812和第三阀口8813;所述盖体中间位置的外端成型有进口接头821。

所述阀体的外壁成型有多个滚子槽,各个滚子槽内安装有圆柱滚子882,圆柱滚子与泵壳内壁滚动连接。

所述阀体的一端沿周向等距安装有多个从动磁铁b,所述阀体安装有从动磁铁b的端面外周成型有单向齿b883;所述泵壳内端面外周成型有与单向齿b配合以阻止阀体逆时针转动的单向齿a815。

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棘轮机构851连接有一个用以驱动阀体顺时针转动的阀体驱动盘85;所述阀体驱动盘朝向泵壳一端的外周等距安装有与各个从动磁铁b位置对应的驱动磁铁b。

所述棘轮机构为现有部件,包括通过轴承相连的内圈和外圈,内圈上成型有棘轮,外圈上连接有与棘轮配合的棘爪。

所述散热器包括有依次密封连接的第一壳体92a、第二壳体92b和水轮壳体95;所述第一壳体远离第二壳体的端面上均匀成型有散热片921;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相连接的表面上成型有散热通道924,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侧面成型有与散热通道两端相连通的进液接头923和出液接头922。

所述进液接头与液泵的第一出口接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出液接头与液泵的进口接头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散热器上位于散热片之间成型有两个圆形的风叶安装槽9211,所述风叶安装槽内转动安装有一个离心风叶91;所述离心风叶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联动杆911。

所述水轮壳体朝向第二壳体的一端成型有两个圆形的水轮安装腔953,水轮安装腔内转动安装有驱动水轮93;所述离心风叶的联动杆穿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后与驱动水轮连接。所述联动杆与第二壳体密封转动连接。

所述水轮安装腔底部中间成型有转动连接口955,所述驱动水轮的中间成型有与所述转动连接口转动配合的转动连接头931。

所述水轮壳体上成型有进液通道952和回流通道954,所述水轮壳体上成型有沿水轮安装腔切线方向设置的喷射缩口部9521,喷射缩口部与进液通道、水轮安装腔连通,所述回流通道与水轮安装腔远离喷射缩口部的位置连通;所述水轮壳体侧面成型有与进液通道相连通的水轮驱动接头951;所述第二壳体上靠近出液接头的位置开设有连通回流通道和散热通道的连通口925。

所述第二出口接头、水轮驱动接头依次通过管道与驱动电机本体的吸热通道的进口端、出口端相连接。具体的,驱动电机本体的吸热通道设于电机的外定子壳体内;所述吸热通道为迂回设置于外定子壳体内的单个管道,或者并联连通的多个管道。

所述散热器或者第一出口接头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伺服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联接。

初始状态时,阀体的第二阀口与泵壳的第一出口接头相对应,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散热器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驱动伺服电机逆时针转动带动水轮转动,棘轮机构不带动驱动转盘转动。

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散热器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驱动伺服电机顺时针转动,伺服电机通过棘轮机构带动驱动转盘顺时针转动90度,随后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变为逆时针转动的状态,此时第一阀口与第一出口接头相对应第三阀口与第二出口接头相对应。

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散热器的温度再次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驱动伺服电机顺时针转动,伺服电机通过棘轮机构带动驱动转盘顺时针转动270度,随后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变为逆时针转动的状态,此时阀体的第二阀口与泵壳的第一出口接头相对应。

上述两种工作状态中,第一种为被动散热状态,该状态下时散热量较小,无需使用离心风叶辅助散热;第二种为主动散热状态,使用离心风叶产生气流促使散热片与空气的热交换。

本发明中可所述离心风叶不需要单独使用电机进行驱动,具体的,在散热量较小时,液泵仅其第一出口接头导通使冷却液在驱动电机本体与散热器之间循环流动,最后由散热片实现被动散热。在散热量较大时,液泵使其第一出口接头和第二出口接头同时导通,使第二出口接头流出的冷却液进入水轮壳体内带动驱动水轮转动,从而使驱动水轮带动离心风叶转动产生气流实现辅助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液泵通过在泵壳内增设一个具有3个阀口的阀体来实现回路的切换,且通过液泵的伺服电机配合棘轮机构实现阀体的切换操作,无需额外增加执行电子部件,简化了冷却组件的整体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