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施工埋管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9697发布日期:2019-06-13 10:1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施工埋管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利施工埋管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施工,是指按照设计提出的工程结构、数量、质量、进度及造价等要求修建水利工程的工作。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速,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 建筑物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而与从前大量施工的小型水利工程相比,如今的建筑物的水利工程对埋管放线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在管道内铺设管线,在铺设过程中由于线管的弯曲,而且不能控制放线的速度,线缆极易堵塞管道,导致工人只能将管线拔出,再进行送线,效率低下。而且线缆在进入线管时由于线缆前端弯曲或倾斜,使线缆不能顺利进入埋管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利施工埋管放线装置,能够实现对水利施工的埋管进行放线,使线缆顺利进入线管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利施工埋管放线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底部设有行走轮,底座上设有支撑板和支撑轴,支撑轴转动安装在底座上,支撑轴上设有托板,放线轮套装在支撑轴上,支撑板的两端设有两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第一限位辊,支撑板上侧通过支撑杆连接顶板,顶板通过压紧装置连接支撑座,支撑座底部设有上支架,支撑板上设有下支架,下支架上设有第二限位辊和驱动辊,第二限位辊和驱动辊的上方均设有压紧辊,压紧辊转动安装在上支架上,驱动辊通过动力装置驱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压紧装置包括操作杆,顶板上设有供操作杆穿过的通孔,操作杆上端设有限位块,下端与支撑座连接,操作杆上穿设压紧弹簧,压紧弹簧设置在顶板和支撑座之间。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压紧弹簧和顶板之间设有调节板,顶板上设有与调节螺杆配合的螺纹孔,调节螺杆下端转动安装在调节板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上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套装第一皮带轮,驱动辊的转轴上设有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底座和支撑板之间设有液压伸缩缸。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限位装置相对支撑板的位置设有滑槽,滑槽中设有隔板和两个滑块,滑块分别设置在隔板的两侧,第一限位辊转动安装在滑块上,调节杆的两端转动安装在滑槽中,隔板上设有供调节杆穿过的通孔,调节杆上设有螺纹,调节杆位于隔板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滑块上设有与调节杆配合的螺纹孔,调节杆的一端设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利施工埋管放线装置,通过限位装置的前后限位以及第二限位辊和压紧辊的上下限位,使线缆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而能使线缆顺利送入线管内;在驱动辊的牵引下,使线缆进行放线,不需要另外的牵引装置即可实现水利施工的埋管进行放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限位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底座1,行走轮2,支撑板3,支撑轴4,托板5,放线轮6,第一限位辊7,支撑杆8,顶板9,支撑座10,上支架11,下支架12,第二限位辊13,驱动辊14,压紧辊15,操作杆16,限位块17,压紧弹簧18,调节板19,调节螺杆20,驱动电机21,第一皮带轮22,第二皮带轮23,皮带24,液压伸缩缸25,滑槽26,隔板27,滑块28,调节杆2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水利施工埋管放线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底部设有行走轮2,底座1上设有支撑板3和支撑轴4,支撑轴4转动安装在底座1上,支撑轴4上设有托板5,放线轮6套装在支撑轴4上,放线轮6与支撑轴4通过键连接,支撑板3的两端设有两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第一限位辊7,第一限位辊7设置在线缆的前后两侧,支撑板3上侧通过支撑杆8连接顶板9,顶板9通过压紧装置连接支撑座10,支撑座10底部设有上支架11,支撑板3上设有下支架12,下支架12上设有第二限位辊13和驱动辊14,第二限位辊13的驱动辊14水平设置,第二限位辊13和驱动辊14的上方均设有压紧辊15,压紧辊15转动安装在上支架11上,驱动辊14通过动力装置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板3上的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的输出端套装第一皮带轮22,驱动辊14的转轴上设有第二皮带轮23,第一皮带轮22和第二皮带轮23通过皮带24连接。

放线轮6上的线缆经过一端的限位装置的两个第一限位辊7之间,再依次穿过第二限位辊13和压紧辊15之间、驱动辊14和压紧辊15之间以及另外一端的限位装置的两个第一限位辊7之间,实现线缆的前后、上下的限位,使线缆位于一条直线上,从而能使线缆顺利送入线管内。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操作杆16,顶板9上设有供操作杆16穿过的通孔,操作杆16上端设有限位块17,下端与支撑座10连接,操作杆16上穿设压紧弹簧18,压紧弹簧18设置在顶板9和支撑座10之间。

通过压紧弹簧18一方面保证将线缆压紧在驱动辊14和压紧辊15之间,能够使驱动辊14进行牵引,保持线缆水平运行,而且相比较常规的压紧方式,由于压紧弹簧18的缓冲力,在放线过程中,相对于常规的刚性接触,不容易对线缆造成伤害。

所述压紧弹簧18和顶板9之间设有调节板19,调节板19上设有供操作杆16穿过的通孔,顶板9上设有与调节螺杆20配合的螺纹孔,调节螺杆20下端转动安装在调节板19上。通过转动调节螺杆20使调节板19向下压压紧弹簧18,可以调节压紧弹簧18的压紧力,从而可以根据线缆的规格进行调整,保证对不同规格的线缆都能进行压紧。

所述底座1和支撑板3之间设有液压伸缩缸25。通过液压伸缩缸25调节支撑板3的高度,从而调整线缆的放线高度,根据不同的埋管高度方便对线缆的穿线高度进行调整。

所述限位装置相对支撑板3的位置设有滑槽26,滑槽26中设有隔板27和两个滑块28,滑块28分别设置在隔板27的两侧,第一限位辊7转动安装在滑块28上,调节杆29的两端转动安装在滑槽26中,隔板27上设有供调节杆29穿过的通孔,调节杆29上设有螺纹,调节杆29位于隔板27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滑块28上设有与调节杆29配合的螺纹孔,调节杆29的一端设有手柄。

由于调节杆29位于隔板27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从而使调节杆29转动的过程使两个第一限位辊7同时靠近和分离,从而当需要根据线缆直径调节第一限位辊7之间的间距时,可以保证线缆在两个限位装置中的位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不会使线缆倾斜而影响线缆顺利进入线管中。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整个装置移动至放线位置,将放线轮6安装在支撑轴4上,转动两个限位装置的调节杆29,调节两个第一限位辊7之间的间距,向上拉动操作杆16使支撑座10向上移动,线缆的一端依次穿过其中一端的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辊13、驱动辊14以及另外一端的限位装置,松开操作杆16以及转动调节杆29,将线缆限位在第一限位辊7之间、第二限位辊13和压紧辊15之间以及驱动辊14和压紧辊15之间,启动驱动电机21,开始放线,通过调整驱动电机21的转动速度调整放线速度。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