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振荡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1072发布日期:2020-04-03 19:0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直线振荡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直线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小型的直线振荡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又称为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电磁装置。现有马达的输出通常为旋转输出的形式,如果需要直线运动,通常通过中间转换机构来实现,例如曲柄摆杆机构,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这样会导致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能耗高,噪音高等不良影响,直线电机可以直接产生直线运动,无需中间机构,结构简单,功耗低,噪音低,直线振荡电机是直线电机中的一种类型,而直线振荡电机,一般设置有输出轴和电枢,输出轴通过直线轴承安装在机壳中,同时输出轴上设置磁钢或电枢,并在输出轴上设有缓冲弹簧,通过电枢与磁钢的相互作用实现输出轴在壳体中的来回移动,但是在小型的直线振荡电机中,例如运用在电动牙刷中,直线轴承的尺寸难以达到要求,精密度要求也很高,同时在马达使用过程中存在磨损,影响使用寿命,也会产生噪音,并且直线轴承售价也很高,使得整体制造成本很高,不利于产品的推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的直线电机在输出轴两端设置板簧,板簧具有一个螺旋设置的弹性臂,弹性臂一端与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机壳上,这种方式下,板簧可以对中心轴起到支撑作用,在弹簧受到电枢作用沿轴向滑移时,板簧也可以提供一定范围的滑移空间,但是这种形式的板簧为开放式结构,在使用过程时,输出轴在径向上存在一定的偏移,这种情况下板簧会产生应力而疲劳,影响使用寿命,导致输出轴输出也不够稳定,同时这种结构整体不够平整,安装定位也不方便,不利于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线振荡电机,其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可以实现中心轴可以沿轴向运动输出,并且输出更加稳定,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线振荡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线性振动模块和反向振动模块,所述线性振动模块与反向振动模块通过壳体耦合,所述线性振动模块包括滑移件和至少一组铁芯组,所述滑移件沿轴向滑动设置在壳体中,所述滑移件向壳体外延伸形成有输出轴,所述滑移件上设置有磁钢,所述滑移件两端设置有板簧并通过板簧与壳体连接,所述铁芯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滑移件两侧的e形铁芯,所述e形铁芯上设置有绕组,所述反向振动模块设置在壳体中并远离输出轴设置。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成这种形式,设置两组铁芯,铁芯设置成e形,在通过交流电流时,可以在铁芯两端交替形成n极s极的变化,滑移件上设置磁钢,作为优选,这里的磁钢为两块,并采用片状的形式,两侧磁钢一正一反设置在滑移件上,当铁芯一端形成s极时,排斥滑移件上s极的一侧,并吸引n极的一侧,铁芯另一端相对的为n极,从而排斥滑移件上n极的一侧,并吸引s极的一侧,从而带动滑移件向一侧滑动,由于通入的是交流电,使得铁芯两端端部形成的磁极交替变化,从而使得滑移件往复运动,从而实现输出的沿轴向往复振荡输出,作为优选采用两片磁钢的方式,这种方式磁极面积更大,受到e形铁芯的作用力更加明显,同时进一步将e形铁芯设置为两组,分设在滑移件两侧,使得滑移件在径向方向上受到的力相平衡,避免出现滑移件在径向上出现跑偏的情况,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滑移件上设置有板簧,这里的板簧可以设置为平面涡卷弹簧或宝塔式涡卷弹簧,这样可以更好的承载径向的偏转力,结构更为稳定,同时可以起到对滑移件的复位作用,同时通过板簧就可以取代现有的弹簧加直线轴承的组合,生产成本更低,同时滑移件滑动时摩擦更小,减小了噪音,并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进一步的设置反向振动模块,反向振动模块设置在壳体中远离输出轴的一端并通过壳体与线性振动模块耦合,可以将线性振动模块通过壳体传递过来的力,进行缓解,减小振动幅度,可以有效减缓壳体的振动,从而使安装该直线振荡电机的装置或设备的振动减弱。其整体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可以实现中心轴可以沿轴向运动输出,并且输出更加稳定,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反向振动模块设置为配重块和承载板,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承载板上,所述承载板两端设置有板簧并通过板簧与壳体连接,所述承载板与滑移件之间形成有缓震让位空间。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将反向振动模块设置成这种形式,在滑移件工作带动壳体产生一个方向的作用力时,作用力通过壳体传递到板簧,进而传递到承载板,由于承载板自身配置了配重块,具有较大的惯性,从而吸收一部分的力,可以有效提供一个缓冲,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减少整体结构的振动,避免因为振动对安装该直线振荡电机的装置或设备,并且较大的质量可以提供一个反作用力,使得其轴向输出效果更好,同时设置配重块,可以与e形铁芯的重量相平衡,使得整体结构的重量分布更加合理,增加整体结构的平衡性。

进一步地,所述反向振动模块设置为配重块和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中间位置设置有板簧并通过板簧与壳体连接,所述配重块与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为两块并分别设置在板簧两侧,所述承载板与滑移件之间形成有缓震让位空间。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将反向振动模块设置成这种形式,在滑移件工作带动壳体产生一个方向的作用力时,作用力通过壳体传递到板簧,进而传递到承载板,由于承载板自身配置了配重块,具有较大的惯性,从而吸收一部分的力,可以有效提供一个缓冲,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减少整体结构的振动,避免因为振动对安装该直线振荡电机的装置或设备,并且较大的质量可以提供一个反作用力,使得其轴向输出效果更好,同时设置配重块,可以与e形铁芯的重量相平衡,使得整体结构的重量分布更加合理,增加整体结构的平衡性。

进一步地,所述板簧包括支撑环、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支撑环与第一弹性臂以及第二弹性臂之间设置有缓冲口,所述缓冲口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与滑移件或承载板连接的连接片,所述第一弹性臂一端与支撑环连接,另一端围绕连接片盘旋后与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臂一端与支撑环连接,另一端围绕连接片盘旋后与连接片固定连接。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将板簧设置成这种形式,采用两个弹性臂的形式,使得滑移件在滑移时,具有较大的轴向滑移空间,具有较大的滑移量,同时设置有两个支撑点,使得该板簧具有很强的径向形变抵抗力,即k值更大,极大的减小滑移件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移,进一步的这种结构更加简单,更加便于生产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在缓冲口中不相互重合,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围绕连接片盘旋至少250°。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不重合设置,指的是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在缓冲口中的投影不重合,这样设置,避免两个弹性臂相互干扰,导致复位困难,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在受力以及施力时更加平衡,避免滑移件或承载板滑移时出现受力不均而跑偏的现象,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且这样设置加工更加便捷,可以在板料上以冲压的方式直接进行生产,同时为封闭式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平整度,便于工业化生产,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呈中心对称设置。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以缓冲口中心点为中心中心对称,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简洁,便于生产,使得整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力以及施力更加平衡,避免滑移件或承载板滑移时出现跑偏的现象,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为封闭式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平整度,便于工业化生产,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上形成有连接口,所述滑移件和承载板通过点焊与对应连接口连接。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连接片,同时在连接片上开设连接口,使得滑移件和承载板定位连接更加方便,可以将滑移件或承载板插入连接口后进行焊接,从而完成两者固定连接,这样连接准确性更高,不容易出现连接位置不平衡的情况,而导致滑移件或承载板滑移时出现跑偏,影响整体结构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效果以及使用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件设置成扁平状,所述滑移件上开设有通槽,所述磁钢为两片,两片磁钢并列卡设在通槽中并反向设置。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成扁平状的滑移件,并在其上开设通槽,将磁钢并列设置在其中,结构紧凑,可以安装体积较大的磁钢,增加滑移件的受力效果,从而提高输出功率,通槽的结构,不需要在滑移件两侧均设置磁钢,减少磁钢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件与输出轴分体设置,所述滑移件穿出连接口设置,所述输出轴与滑移件的连接端形成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与滑移件插接配合后焊接形成输出轴与滑移件的固定连接。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将滑移件和输出轴分体,在装配完滑移件后再进行输出轴的装配,通过输出轴上的插接口与滑移件的插接,可以进行快速的安装,同时采用插接的形式,可以根据产品选用不同输出轴形式,使得替换零部件更加方便,不需要对滑移件整体进行更换,不涉及壳体内的结构,提高装配效率,提高产品的适配性。

进一步地,所述e形铁芯包括基部和间隔设置在基部上的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以及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在第一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之间,所述绕组设置在第二定位部上。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的e形铁芯,有较高的窗口占空系数.铁芯可对绕组形成保护外壳,使绕组不易受机械创伤。同时也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定位槽,所述e形铁芯基部卡设在定位槽中,所述基部与定位槽点焊固定,所述壳体上于定位槽两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定位槽联通。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定位槽,可以便捷的对e形铁芯基部进行定位安装,使得安装更为快捷。作为优选,生产时壳体分体设置形成上下两个壳体,上、下壳体之间设置卡槽和凸缘,通过卡接槽与凸缘的卡接形成两者的组合安装,同时这种分体的形式,便于快速的将e形铁芯卡接安装,进一步提高安装生产效率。设置安装槽,同时安装槽与定位槽相连通,可以在安装e形铁芯时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便于定位安装,增加握持点,便于进行点焊操作,同时安装槽还可以为后续壳体的定位安装提供便利,这种结构简单,提高安装以及生产加工效率,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对应板簧位置设置有卡接槽,所述板簧支撑环外周壁上设置有定位凸筋,所述定位凸筋与卡接槽卡接形成板簧在壳体中的固定。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卡接槽,便于快速的对板簧的位置进行固定,同时有效定位,提高装配效率,定位安装也十分便捷,整体壳体结构也十分利于加工,作为优选,生产时壳体分体设置形成上下两个壳体,上、下壳体之间设置卡槽和凸缘,通过卡接槽与凸缘的卡接形成两者的组合安装,同时这种分体的形式,便于板簧的快速卡接安装,进一步提高安装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板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直线振荡电机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中设置有线性振动模块和反向振动模块,所述线性振动模块与反向振动模块通过壳体1耦合,所述线性振动模块包括滑移件3和一组铁芯组,所述滑移件3沿轴向滑动设置在壳体1中,所述滑移件3向壳体1外延伸形成有输出轴4,所述滑移件3上设置有磁钢31,所述滑移件3两端设置有板簧5并通过板簧5与壳体1连接,所述铁芯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滑移件3两侧的e形铁芯2,所述e形铁芯2上设置有绕组,所述反向振动模块设置在壳体1中并远离输出轴4设置。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成这种形式,设置两组铁芯,铁芯设置成e形,在通过交流电流时,可以在铁芯两端交替形成n极s极的变化,滑移件3上设置磁钢31,作为优选,这里的磁钢31为两块,并采用片状的形式,两侧磁钢31一正一反设置在滑移件3上,当铁芯一端形成s极时,排斥滑移件3上s极的一侧,并吸引n极的一侧,铁芯另一端相对的为n极,从而排斥滑移件3上n极的一侧,并吸引s极的一侧,从而带动滑移件3向一侧滑动,由于通入的是交流电,使得铁芯两端端部形成的磁极交替变化,从而使得滑移件3往复运动,从而实现输出的沿轴向输出,作为优选采用两片磁钢31的方式,这种方式磁极面积更大,受到e形铁芯2的作用力更加明显,同时进一步将e形铁芯2设置为两组,分设在滑移件3两侧,使得滑移件3在径向方向上受到的力相平衡,避免出现滑移件3在径向上出现跑偏的情况,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滑移件3上设置有板簧5,这里的板簧5可以设置为平面涡卷弹簧或锥截涡卷弹簧,这样可以更好的承载径向的偏转力,结构更为稳定,同时可以起到对滑移件3的复位定位作用,同时通过板簧5就可以取代现有的弹簧加直线轴承的组合,生产成本更低,同时滑移件3滑动时摩擦更小,减小了噪音,并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进一步的设置反向振动模块,反向振动模块设置在壳体1中远离输出轴4的一端并通过壳体1与线性振动模块耦合,可以将线性振动模块通过壳体1传递过来的力,进行缓解,减小振动幅度,可以有效减缓壳体的振动,从而使得安装该直线振荡电机的设备或装置的振动减弱。其整体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可以实现中心轴可以沿轴向运动输出,并且输出更加稳定,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反向振动模块设置为配重块61和承载板6,所述配重块61设置在承载板6上,所述承载板6两端设置有板簧5并通过板簧5与壳体1连接,所述承载板6与滑移件3之间形成有缓震让位空间。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将反向振动模块设置成这种形式,在滑移件3工作带动壳体1产生一个方向的作用力时,作用力通过壳体1传递到板簧5,进而传递到承载板6,由于承载板6自身配置了配重块61,具有较大的惯性,从而吸收一部分的力,可以有效提供一个缓冲,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减少整体结构的振动,避免振动对安装该直线振荡电机的装置或设备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较大的质量可以提供一个反作用力,使得其轴向输出效果更好,同时设置配重块61,可以与e形铁芯2的重量相平衡,使得整体结构的重量分布更加合理,增加整体结构的平衡性。

进一步地,所述板簧5包括支撑环51、第一弹性臂52和第二弹性臂53,所述支撑环51上开设有缓冲口511,所述缓冲口511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与滑移件3或承载板6连接的连接片54,所述第一弹性臂52一端与支撑环51连接,另一端围绕连接片54盘旋后与连接片5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臂53一端与支撑环51连接,另一端围绕连接片54盘旋后与连接片54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将板簧5设置成这种形式,采用两个弹性臂的形式,使得滑移件3在滑移时,具有较大的轴向滑移空间,具有较大的滑移量,同时设置有两个支撑点,使得该板簧5具有很强的径向形变抵抗力,即k值更大,极大的减小滑移件3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移,进一步的这种结构更加简单,更加便于生产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臂52与第二弹性臂53在缓冲口511中不相互重合,所述第一弹性臂52和第二弹性臂53围绕连接片54盘旋至少250°。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弹性臂52与第二弹性臂53不重合设置,指的是第一弹性臂52与第二弹性臂53在缓冲口511中的投影不重合,这样设置,避免两个弹性臂相互干扰,导致复位困难,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在受力以及施力时更加平衡,避免滑移件3或承载板6滑移时出现受力不均而跑偏的现象,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且这样设置加工更加便捷,可以在板料上以冲压的方式直接进行生产,同时为封闭式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平整度,便于工业化生产,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臂52和第二弹性臂53呈中心对称设置。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弹性臂52和第二弹性臂53以缓冲口511中心点为中心中心对称,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简洁,便于生产,使得整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力以及施力更加平衡,避免滑移件3或承载板6滑移时出现跑偏的现象,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为封闭式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平整度,便于工业化生产,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54上形成有连接口541,所述滑移件3和承载板6通过点焊与对应连接口541连接。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连接片54,同时在连接片54上开设连接口541,使得滑移件3和承载板6定位连接更加方便,可以将滑移件3或承载板6插入连接口541后进行焊接,从而完成两者固定连接,这样连接准确性更高,不容易出现连接位置不平衡的情况,而导致滑移件3或承载板6滑移时出现跑偏,影响整体结构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效果以及使用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件3设置成扁平状,所述滑移件3上开设有通槽,所述磁钢31为两片,两片磁钢31并列卡设在通槽中并反向设置。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成扁平状的滑移件3,并在其上开设通槽,将磁钢31并列设置在其中,结构紧凑,可以安装体积较大的磁钢31,增加滑移件3的受力效果,从而提高输出功率,通槽的结构,不需要在滑移件3两侧均设置磁钢31,减少磁钢31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件3与输出轴4分体设置,所述滑移件3穿出连接口541设置,所述输出轴4与滑移件3的连接端形成有插接口41,所述插接口41与滑移件3插接配合后焊接形成输出轴4与滑移件3的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将滑移件3和输出轴4分体,在装配完滑移件3后再进行输出轴4的装配,通过输出轴4上的插接口41与滑移件3的插接,可以进行快速的安装,同时采用插接的形式,可以根据产品选用不同输出轴4形式,使得替换零部件更加方便,不需要对滑移件3整体进行更换,不涉及壳体1内的结构,提高装配效率,提高产品的适配性。

进一步地,所述e形铁芯2包括基部21和间隔设置在基部21上的第一定位部22、第二定位部23以及第三定位部24,所述第二定位部23设置在第一定位部22和第三定位部24之间,所述绕组设置在第二定位部23上。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的e形铁芯2,有较高的窗口占空系数.铁芯可对绕组形成保护外壳,使绕组不易受机械创伤。同时也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定位槽11,所述e形铁芯2基部21卡设在定位槽11中,所述基部21与定位槽11点焊固定,所述壳体1上于定位槽11两侧设置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与定位槽11联通。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定位槽11,可以便捷的对e形铁芯2基部21进行定位安装,使得安装更为快捷。作为优选,生产时壳体1分体设置形成上下两个壳体1,上、下壳体1之间设置卡槽和凸缘,通过卡接槽12与凸缘的卡接形成两者的组合安装,同时这种分体的形式,便于快速的将e形铁芯2卡接安装,进一步提高安装生产效率。设置安装槽13,同时安装槽13与定位槽11相连通,可以在安装e形铁芯2时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便于定位安装,增加握持点,便于进行点焊操作,同时安装槽13还可以为后续壳体1的定位安装提供便利,这种结构简单,提高安装以及生产加工效率,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上对应板簧5位置设置有卡接槽12,所述板簧5支撑环51外周壁上设置有定位凸筋512,所述定位凸筋512与卡接槽12卡接形成板簧5在壳体1中的固定。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卡接槽12,便于快速的对板簧5的位置进行固定,同时有效定位,提高装配效率,定位安装也十分便捷,整体壳体1结构也十分利于加工,作为优选,生产时壳体1分体设置形成上下两个壳体1,上、下壳体1之间设置卡槽和凸缘,通过卡接槽12与凸缘的卡接形成两者的组合安装,同时这种分体的形式,便于板簧5的快速卡接安装,进一步提高安装生产效率。

本发明直线振荡电机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中设置有线性振动模块和反向振动模块,所述线性振动模块与反向振动模块通过壳体1耦合,所述线性振动模块包括滑移件3和一组铁芯组,所述滑移件3沿轴向滑动设置在壳体1中,所述滑移件3向壳体1外延伸形成有输出轴4,所述滑移件3上设置有磁钢31,所述滑移件3两端设置有板簧5并通过板簧5与壳体1连接,所述铁芯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滑移件3两侧的e形铁芯2,所述e形铁芯2上设置有绕组,所述反向振动模块设置在壳体1中并远离输出轴4设置。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成这种形式,设置两组铁芯,铁芯设置成e形,在通过交流电流时,可以在铁芯两端交替形成n极s极的变化,滑移件3上设置磁钢31,作为优选,这里的磁钢31为两块,并采用片状的形式,两侧磁钢31一正一反设置在滑移件3上,当铁芯一端形成s极时,排斥滑移件3上s极的一侧,并吸引n极的一侧,铁芯另一端相对的为n极,从而排斥滑移件3上n极的一侧,并吸引s极的一侧,从而带动滑移件3向一侧滑动,由于通入的是交流电,使得铁芯两端端部形成的磁极交替变化,从而使得滑移件3往复运动,从而实现输出的沿轴向输出,作为优选采用两片磁钢31的方式,这种方式磁极面积更大,受到e形铁芯2的作用力更加明显,同时进一步将e形铁芯2设置为两组,分设在滑移件3两侧,使得滑移件3在径向方向上受到的力相平衡,避免出现滑移件3在径向上出现跑偏的情况,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滑移件3上设置有板簧5,这里的板簧5可以设置为平面涡卷弹簧或锥截涡卷弹簧,这样可以更好的承载径向的偏转力,结构更为稳定,同时可以起到对滑移件3的复位定位作用,同时通过板簧5就可以取代现有的弹簧加直线轴承的组合,生产成本更低,同时滑移件3滑动时摩擦更小,减小了噪音,并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进一步的设置反向振动模块,反向振动模块设置在壳体1中远离输出轴4的一端并通过壳体1与线性振动模块耦合,可以将线性振动模块通过壳体1传递过来的力,进行缓解,减小振动幅度,可以有效减缓壳体的振动,从而使得安装该直线振荡电机的设备或装置的振动减弱。其整体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可以实现中心轴可以沿轴向运动输出,并且输出更加稳定,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反向振动模块设置为配重块61和承载板6,所述承载板6中间位置设置有板簧5并通过板簧5与壳体1连接,所述配重块61与承载板6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61为两块并分别设置在板簧5两侧,所述承载板6与滑移件3之间形成有缓震让位空间。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将反向振动模块设置成这种形式,在滑移件3工作带动壳体1产生一个方向的作用力时,作用力通过壳体1传递到板簧5,进而传递到承载板6,由于承载板6自身配置了配重块61,具有较大的惯性,从而吸收一部分的力,可以有效提供一个缓冲,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减少整体结构的振动,避免振动对安装该直线振荡电机的装置或设备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较大的质量可以提供一个反作用力,使得其轴向输出效果更好,同时设置配重块61,可以与e形铁芯2的重量相平衡,使得整体结构的重量分布更加合理,增加整体结构的平衡性。

进一步地,所述板簧5包括支撑环51、第一弹性臂52和第二弹性臂53,所述支撑环51上开设有缓冲口511,所述缓冲口511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与滑移件3或承载板6连接的连接片54,所述第一弹性臂52一端与支撑环51连接,另一端围绕连接片54盘旋后与连接片5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臂53一端与支撑环51连接,另一端围绕连接片54盘旋后与连接片54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将板簧5设置成这种形式,采用两个弹性臂的形式,使得滑移件3在滑移时,具有较大的轴向滑移空间,具有较大的滑移量,同时设置有两个支撑点,使得该板簧5具有很强的径向形变抵抗力,即k值更大,极大的减小滑移件3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移,进一步的这种结构更加简单,更加便于生产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臂52与第二弹性臂53在缓冲口511中不相互重合,所述第一弹性臂52和第二弹性臂53围绕连接片54盘旋至少250°。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弹性臂52与第二弹性臂53不重合设置,指的是第一弹性臂52与第二弹性臂53在缓冲口511中的投影不重合,这样设置,避免两个弹性臂相互干扰,导致复位困难,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在受力以及施力时更加平衡,避免滑移件3或承载板6滑移时出现受力不均而跑偏的现象,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且这样设置加工更加便捷,可以在板料上以冲压的方式直接进行生产,同时为封闭式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平整度,便于工业化生产,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臂52和第二弹性臂53呈中心对称设置。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弹性臂52和第二弹性臂53以缓冲口511中心点为中心中心对称,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简洁,便于生产,使得整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力以及施力更加平衡,避免滑移件3或承载板6滑移时出现跑偏的现象,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为封闭式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平整度,便于工业化生产,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54上形成有连接口541,所述滑移件3和承载板6通过点焊与对应连接口541连接。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连接片54,同时在连接片54上开设连接口541,使得滑移件3和承载板6定位连接更加方便,可以将滑移件3或承载板6插入连接口541后进行焊接,从而完成两者固定连接,这样连接准确性更高,不容易出现连接位置不平衡的情况,而导致滑移件3或承载板6滑移时出现跑偏,影响整体结构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效果以及使用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件3设置成扁平状,所述滑移件3上开设有通槽,所述磁钢31为两片,两片磁钢31并列卡设在通槽中并反向设置。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成扁平状的滑移件3,并在其上开设通槽,将磁钢31并列设置在其中,结构紧凑,可以安装体积较大的磁钢31,增加滑移件3的受力效果,从而提高输出功率,通槽的结构,不需要在滑移件3两侧均设置磁钢31,减少磁钢31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件3与输出轴4分体设置,所述滑移件3穿出连接口541设置,所述输出轴4与滑移件3的连接端形成有插接口41,所述插接口41与滑移件3插接配合后焊接形成输出轴4与滑移件3的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将滑移件3和输出轴4分体,在装配完滑移件3后再进行输出轴4的装配,通过输出轴4上的插接口41与滑移件3的插接,可以进行快速的安装,同时采用插接的形式,可以根据产品选用不同输出轴4形式,使得替换零部件更加方便,不需要对滑移件3整体进行更换,不涉及壳体1内的结构,提高装配效率,提高产品的适配性。

进一步地,所述e形铁芯2包括基部21和间隔设置在基部21上的第一定位部22、第二定位部23以及第三定位部24,所述第二定位部23设置在第一定位部22和第三定位部24之间,所述绕组设置在第二定位部23上。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设置的e形铁芯2,有较高的窗口占空系数.铁芯可对绕组形成保护外壳,使绕组不易受机械创伤。同时也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定位槽11,所述e形铁芯2基部21卡设在定位槽11中,所述基部21与定位槽11点焊固定,所述壳体1上于定位槽11两侧设置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与定位槽11联通。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定位槽11,可以便捷的对e形铁芯2基部21进行定位安装,使得安装更为快捷。作为优选,生产时壳体1分体设置形成上下两个壳体1,上、下壳体1之间设置卡槽和凸缘,通过卡接槽12与凸缘的卡接形成两者的组合安装,同时这种分体的形式,便于快速的将e形铁芯2卡接安装,进一步提高安装生产效率。设置安装槽13,同时安装槽13与定位槽11相连通,可以在安装e形铁芯2时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便于定位安装,增加握持点,便于进行点焊操作,同时安装槽13还可以为后续壳体1的定位安装提供便利,这种结构简单,提高安装以及生产加工效率,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上对应板簧5位置设置有卡接槽12,所述板簧5支撑环51外周壁上设置有定位凸筋512,所述定位凸筋512与卡接槽12卡接形成板簧5在壳体1中的固定。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卡接槽12,便于快速的对板簧5的位置进行固定,同时有效定位,提高装配效率,定位安装也十分便捷,整体壳体1结构也十分利于加工,作为优选,生产时壳体1分体设置形成上下两个壳体1,上、下壳体1之间设置卡槽和凸缘,通过卡接槽12与凸缘的卡接形成两者的组合安装,同时这种分体的形式,便于板簧5的快速卡接安装,进一步提高安装生产效率。

以上实例,只是本发明优选地具体实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