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整流器的快速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9580发布日期:2019-11-15 22:03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整流器的快速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成套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整流器的快速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整流器是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装置,可用于供电装置及侦测无线电信号等。整流器可以由真空管、引燃管、固态矽半导体二极管、汞弧等制成。

在电气成套中,整流器装置发热是多发故障之一,常规的整流器装置一般使用背板散热的方式,如图1所示,整流器包括绝缘材料的外壳101及设置外壳上的多个铝制散热片102,散热片呈矩形,并且多个散热片并排嵌设固定在外壳上,且任意相邻两散热片之间的距离相等,方便热量的均衡散失。

上述散热片在进行散热时,由于散热片结构简单,在进行散热时不能快速将散热片上导出的热量散射到空气中,影响散热效果,使整流器的使用寿命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整流器的快速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能有效改善整流器的散热效果,提高整流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整流器的快速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与整流器外壳配合使用,该散热装置包括与整流器外壳连接的多个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交错设置的多个连接段与多个散热腔,位于端部安装位置的连接段与整流器外壳连接;

所述散热腔呈垂直散热片长度方向的设置的扩口通腔结构且任意两相邻散热腔通腔结构的扩口方向相反设置,且所述连接段设置在任意两相邻散热腔侧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运用原理:整流器外壳导出的热量通过散热片进行传导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能达到降温的目的;热量的在散热片的传递是从靠近整流器外壳的一端至远离整流器外壳的一端进行扩散。其中当热量通过端部安装位置的连接段将热量传递至位于第一安装位置的散热腔时,热量是从散热腔侧壁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在连接段向散热腔进行热传递的过程,热能也会从连接段至空气中进行散射),当散热腔侧壁上导出的热量与散热腔内腔空气进行热交换时,导出的热量会与靠近散热腔内壁的空气先进行热交换,被加热的空气分子加速运动与其他低温空气分子碰撞消耗热能进一步将热能分散在空气中;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散热腔呈扩口通腔结构,具有较高能量分子快速运动的过程中容易通过散热腔内壁的反弹从扩口通腔结构的大端导出,由于通腔结构的散热腔内的压力是基本保持一致,当高温空气分子导出散热腔时,低温空气分子会容易从散热腔扩口通腔结构的小端进入散热腔以保持散热腔内稳定的空气压力;而导入后方安装位置的连接段与散热腔的散热过程同前方散热腔散热原理相同,但传递的热能至呈逐步减少传递直至将导入散热片上的热能全部导入空气中。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高温空气分子从散热腔扩口通腔结构的大端导出并且低温空气分子从散热腔扩口通腔结构的小端导入,能使散热腔扩口通腔结构内形成一定的微空气流动,提高了散热片的散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将散热片设置成散热腔加连接段的结构,与矩形结构的散热片相比,在相同散热长度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散热片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散热效果更好,能有效避免整流器因发热导致的故障问题,能有效延长整流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整流器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无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两相邻散热片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片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间位置连接段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端部位置连接段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片主视图;

图10为图9中a-a线剖视图。

图中,整流器外壳1、散热片2、连接段21、散热腔22、第一弧形侧边211、第二弧形侧边212、直边213、底板3、支撑杆31、连接杆32、安装孔34、腔室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10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用于整流器的快速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与整流器外壳1配合使用,该散热装置包括与整流器外壳1连接的多个散热片2,所述散热片2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交错设置的多个连接段21与多个散热腔22,位于端部安装位置的连接段21与整流器外壳1连接;如图10所示,所述散热腔22呈垂直散热片2长度方向的设置的扩口通腔结构且任意两相邻散热腔22通腔结构的扩口方向相反设置,且所述连接段21设置在任意两相邻散热腔22侧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运用原理:整流器外壳1导出的热量通过散热片2进行传导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能达到降温的目的;热量的在散热片2的传递是从靠近整流器外壳1的一端至远离整流器外壳1的一端进行扩散。其中当热量通过第一安装位置的连接段21将热量传递至位于第一安装位置的散热腔22时,热量是从散热腔22侧壁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在连接段21向散热腔22进行热传递的过程,热能也会从连接段21至空气中进行散射),当散热腔22侧壁上导出的热量与散热腔22内腔空气进行热交换时,导出的热量会与靠近散热腔22内壁的空气先进行热交换,被加热的空气分子加速运动与其他低温空气分子碰撞消耗热能进一步将热能分散在空气中;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散热腔22呈扩口通腔结构,具有较高能量分子快速运动的过程中容易通过散热腔22内壁的反弹从扩口通腔结构的大端导出,由于通腔结构的散热腔22内的压力是基本保持一致,当高温空气分子导出散热腔22时,低温空气分子会容易从散热腔22扩口通腔结构的小端进入散热腔22以保持散热腔22内稳定的空气压力;而导入后方安装位置的连接段21与散热腔22的散热过程同前方散热腔22散热原理相同,但传递的热能至呈逐步减少传递直至将导入散热片2上的热能全部导入空气中。高温空气分子从散热腔22扩口通腔结构的大端导出并且低温空气分子从散热腔22扩口通腔结构的小端导入,能使散热腔22扩口通腔结构内形成一定的微空气流动,提高了散热片2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将散热片2设置成散热腔22加连接段21的结构,与矩形结构的散热片2相比,在相同散热长度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散热片2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散热效果更好,能有效避免整流器因发热导致的故障问题,能有效延长整流器的使用寿命。

整流器外壳1多设计成矩形结构,同时,散热片2的常规设置为将多个散热片2并排相对间隔设置。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多个散热片2分为两组,且每组散热片2均包括并排相对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片2。

为能增加连接段21的散热效果,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将位于任意相邻两散热腔22之间的连接段21沿垂直两散热腔22轴向的截面侧边由两向内凸设的第一弧形侧边211及两向内凸设的第二弧形侧边212依次间隔连接而成,其中第一弧形侧边211与散热腔22侧壁连接。为方便连接段21与整流器外壳1的连接,位于端部安装位置的连接段21沿垂直两散热腔22轴向的截面如图8所示,由相对设置的两第二弧形侧边212及相对设置的直边213与第一弧形侧边211依次间隔连接而成。

由于多个散热片2在安装时,是并排相对间隔设置,所以任意散热片2上的任意连接段21与相邻的一个或两个散热片2上的连接段21的相对侧围成的结构都会形成如图5所示的带弧形侧面的腔室4,该腔室4与相邻腔室4相通设置,由于腔室4的特殊结构,在进行热传递时也更利于导热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使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更好。

为便于散热装置与整流器的安装,同时也为方便整流器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在设置了底板3,所述底板3包括矩形框架,整流器与矩形框架内设置的支撑杆31连接,且矩形框架边框上还开设有多个安装孔34,所述矩形框架内还设有多个连接杆32,连接杆32与散热片2连接段21连接。如图4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两组散热片2是均布设置在整流器外壳1的两侧与整流器外壳1连接,所以为方便连接杆32对散热片2的支撑连接,将多个连接杆32并排设置在矩形框架两相对侧边之间与散热片2纵横交错设置,同时也方便散热腔22的散热。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