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8036发布日期:2020-10-17 01:3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在马达中,为了对收纳于壳体内的定子等进行冷却或者对轴承等进行润滑,有时向壳体内提供油。在该情况下,由于因壳体内的空间的温度上升等导致内压升高,有可能使油向壳体外漏出。因此,有时在马达上设置通过释放壳体内的空气来对内压进行调整的通风过滤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涉及具有通气装置(通风过滤器)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发明。车辆用驱动装置具有搭载于车辆的马达、将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车辆的差动齿轮的减速机构、收纳减速机构和差动齿轮的壳体、覆盖壳体的开口部的后罩以及释放壳体的内压的通气装置。后罩包含:轴承座面,其在内壁面处与对齿轮轴进行支承的轴承抵接;密封座面,其使壳体密闭;第1凹部,其使润滑油循环;以及空气袋,其与通气装置连通。空气袋将气体成分与润滑油分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1824号公报

但是,在收纳马达的壳体的壁部设置通风过滤器的情况下,例如,为了对定子进行冷却而向壳体内提供的油有可能附着于通风过滤器。油附着于通风过滤器会导致通风过滤器的堵塞等,因而不优选。

尤其是,在具有与铅垂方向垂直的轴向的马达的情况下,因转子的旋转使油在壳体内飞溅。由此,油更加容易附着于通风过滤器。

因此,考虑在壳体的壁部设置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空气袋。该空气袋将从通气装置(通风过滤器)向外部气体释放的空气与向壳体内返回的油分离。但是,在该情况下,存在使马达的构造变得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该点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在具有与铅垂方向垂直的轴向的马达中,即使采用简单的结构,也能防止提供到壳体内的润滑冷却液附着于通风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马达,其具有定子和转子轴,该转子轴被支承为能够以轴向为中心进行旋转,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具有:壳体,其收纳上述定子和上述转子轴,在轴向一侧设置有开口;以及托架,其覆盖上述壳体的开口,上述托架具有分隔出上述壳体内的空间和上述托架内的空间的分隔部,在上述托架的壁部设置有通风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所述壁部具有罩部,该罩部配置在与所述分隔部在轴向上对置的位置,

所述通风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罩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所述分隔部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供从设置于所述定子的线圈延伸的线圈引出线通过,所述贯通孔相对于所述转子轴位于铅垂方向大致相同位置或上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的马达中,所述通风过滤器相对于所述贯通孔位于铅垂方向大致相同位置或上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的马达中,在所述托架内配置有汇流条支架,该汇流条支架收纳与所述线圈引出线电连接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支架覆盖所述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该马达还具有第1供给路,该第1供给路提供对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定子进行冷却的润滑冷却液。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该马达具有轴承,该轴承支承所述转子轴,使所述转子轴能够旋转,所述轴承具有:第1轴承,其位于比所述定子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以及第2轴承,其位于比所述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所述第2轴承被所述分隔部保持,该马达还具有第2供给路,该第2供给路提供对所述第2轴承进行润滑的润滑冷却液。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所述分隔部具有回油孔,该回油孔沿大致轴向贯穿该分隔部,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与所述托架内的空间连通,所述回油孔相对于所述转子轴位于铅垂方向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所述分隔部固定于比所述壳体靠轴向一侧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使采用简单的结构,也能防止提供到壳体内的润滑冷却液附着于通风过滤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标号说明

j:中心轴线;v:铅垂方向;1:马达;2:转子轴;4:转子;5:定子;6:第1轴承;7:第2轴承;8:油封;9:第1供给路;10:线圈;11:线圈引出线;12:连接器;12a:外部连接用端子;13:汇流条支架;13a:汇流条;13b:突起部;15:第2供给路;16:通风过滤器;20:壳体;21:空间;22:开口;23:壁部;24:侧壁部;25:上壁部;30:托架;31:空间;32:壁部;32a:上壁部;32b:罩部;33:分隔部;33c:保持部;33d:定位部;35:贯通孔;36:回油孔;37: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只是例示,完全不意图限制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物或其用途。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马达1的中心轴线j平行且与铅垂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轴向”。在图中,箭头v的方向表示铅垂方向。将以马达1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称为“径向”。马达1具有转子轴2。转子轴2被支承为能够以轴向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以下,将图1的左侧称为轴向一侧,将右侧称为轴向另一侧。将图1的上侧称为铅垂方向上侧,将下侧称为铅垂方向下侧。

马达1具有转子4和定子5。转子4固定于转子轴2,与转子轴2一体旋转。定子5相对于转子4配置于径向外侧。定子5和转子轴2被收纳于壳体20。壳体20具有壁部23,该壁部23分别设置于比定子5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和比定子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壁部23例如呈有底大致圆筒形状。壳体20在轴向一侧具有开口22。壳体20具有由壁部23和分隔部33包围而成的空间21。定子5保持于壳体20的内壁面。另外,定子5也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于壳体20的壁部23。开口22被托架30覆盖。

托架30具有壁部32和分隔部33。壁部32具有上壁部32a和罩部32b。壁部32例如呈有底大致圆筒形状或有底大致多边形筒形状等。托架30具有由壁部32包围而成的空间31。壁部32在轴向另一侧具有开口37。托架30在比壁部32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具有覆盖开口37的分隔部33。上壁部32a是壁部32的位于铅垂方向上侧的部位。罩部32b是壁部32的与分隔部33在轴向上对置的部位。即,罩部32b在壁部32处位于轴向一侧。壁部32的径向尺寸比分隔部33的径向尺寸小。分隔部33是从壁部32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沿径向延伸的部位。分隔部33呈大致板状。分隔部33分隔出壳体20内的空间21和托架30内的空间31。分隔部33固定于比壳体20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具体而言,分隔部33例如通过螺栓等固定于壁部23的轴向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30由两个部件构成。托架30由具有壁部32和分隔部33的1个部件以及具有安装于壁部32的罩部32b的1个部件构成。罩部32b的部件呈板状,利用螺钉等安装于壁部32的部件。通过该结构,容易对后述的通风过滤器16进行检查、更换等维护。另外,壁部32和分隔部33也可以由同一部件构成。

马达1具有将转子轴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两个轴承6、7。具体而言,马达1具有:第1轴承6,其位于比定子5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以及第2轴承7,其位于比定子5靠轴向一侧的位置。第1轴承6被壳体20保持。具体而言,第1轴承6在壁部23的位于轴向另一侧的侧壁部24处被向轴向一侧突出的保持部24a保持。第2轴承7在分隔部33处被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保持部33c保持。在第1轴承6侧设置有使壳体20内的空间21密闭的油封8。

马达1具有第1供给路9。第1供给路9由贯通孔构成,该贯通孔沿铅垂方向贯穿壳体20的位于铅垂方向上侧的上壁部25。第1供给路9提供对壳体20内的定子5进行冷却的润滑冷却液。例如使用油来作为润滑冷却液。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分隔部33具有沿大致轴向贯穿分隔部33的贯通孔35。如图1、2所示,贯通孔35相对于转子轴2位于铅垂方向上侧。贯通孔35也可以相对于转子轴2位于铅垂方向大致相同位置。从设置于定子5的线圈10延伸的线圈引出线11向轴向另一侧延伸,通过贯通孔35。

在托架30内配置有汇流条支架13。汇流条支架13收纳与线圈引出线11电连接的汇流条13a。汇流条支架13固定于分隔部33的轴向一侧。汇流条支架13也可以覆盖贯通孔35的一部分。

收纳于汇流条支架13的汇流条13a与被连接器12保持的外部连接用端子12a连接。连接器12设置于壁部32。连接器12可以设置于上壁部32a,也可以设置于罩部32b。

汇流条支架13具有突起部13b。突起部13b从汇流条支架13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朝向轴向另一侧延伸。分隔部33具有定位部33d。定位部33d从分隔部33的轴向一侧的面朝向轴向另一侧凹陷。通过使突起部13b嵌于定位部33d,使汇流条支架13定位于分隔部33。

马达1还具有第2供给路15。如图1、2所示,第2供给路15由在分隔部33内沿铅垂方向且径向延伸的孔构成。第2供给路15在径向上位于壁部32的外周面与贯通孔35之间。另外,第2供给路15在径向上位于壁部32的外周面与第2轴承7之间。由此,从第2供给路15向被分隔部33保持的第2轴承7提供润滑冷却液,对第2轴承7进行润滑。另外,在贯通孔35配置于不与第2供给路15发生干涉的位置的情况下,第2供给路15也可以在从铅垂方向观察时位于与第2轴承7重叠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第2供给路15朝向第2轴承7沿铅垂方向延伸。

分隔部33具有回油孔36。回油孔36沿大致轴向贯穿分隔部33。回油孔36将壳体20内的空间21与托架30内的空间31连通。回油孔36优选为相对于转子轴2位于铅垂方向下侧。另外,回油孔36优选为位于比通风过滤器16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具有通风过滤器16。通风过滤器16是通过使壳体20内的空气向外部气体释放来对壳体20内的内压进行调整的部件。通风过滤器16设置于托架30的壁部32。

以下,对通风过滤器16的安装位置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通风过滤器16设置于罩部32b。通风过滤器16优选为相对于贯通孔35位于铅垂方向上侧。通风过滤器16也可以相对于贯通孔35位于铅垂方向大致相同位置。

通过在罩部32b设置通风过滤器16,使壳体20内的空间21的空气从分隔部33的贯通孔35和回油孔36向托架30内的空间31流入,并通过通风过滤器16向外部气体释放。由此,能够调整壳体20内的内压。

通过在托架30设置分隔部33,能够利用分隔部33防止提供到壳体20内的润滑冷却液通过第1供给路9而流入托架30内。因此,提供到壳体20内的润滑冷却液不容易附着于在壁部32(罩部32b)设置的通风过滤器16。

仅通过设置分隔部33,就能够得到上述效果,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防止润滑冷却液附着于通风过滤器16。

通风过滤器16设置于与分隔部33在轴向上对置的罩部32b。即,通风过滤器16位于远离分隔部33的位置。因此,润滑冷却液不容易附着于通风过滤器16。

通风过滤器16相对于贯通孔35位于铅垂方向大致相同位置或上侧。即,通风过滤器16相对于从贯通孔35流入托架30内的润滑冷却液落下的一侧而位于相反侧。因此,润滑冷却液不容易附着于通风过滤器16。

贯通孔35相对于转子轴2位于铅垂方向大致相同位置或上侧。因此,因转子4的旋转而在壳体20内飞溅的润滑冷却液不容易通过贯通孔35而流入托架30内。

汇流条支架13覆盖贯通孔35的至少一部分,因此遮挡了通过贯通孔35的润滑冷却液的流路。因此,润滑冷却液不容易通过贯通孔35而流入托架30内。

回油孔36相对于转子轴2位于铅垂方向下侧。即,回油孔36位于从贯通孔35流入托架30内的润滑冷却液落下的一侧。由此,流入托架30内的润滑冷却液容易通过回油孔36而返回到壳体20内。因此,润滑冷却液不容易滞留在托架30内,因此润滑冷却液更加不容易附着于通风过滤器16。

分隔部33一并具有分隔出壳体20内的空间21和托架30内的空间31的功能以及作为固定于比壳体20靠轴向一侧的位置的固定部的功能,因此构造简单。

由于具有第1供给路9和第2供给路15,因此能够向定子5和第2轴承7提供润滑冷却液。

以上,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记述不是限定事项,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风过滤器16设置于壁部32的罩部32b,但例如也可以设置于位于铅垂方向上侧的上壁部32a或在从轴向观察时位于横向侧的壁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支架13配置于托架30内,但例如也可以配置于壳体20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供给路9由贯通孔构成,该贯通孔沿铅垂方向贯穿壳体20的位于铅垂方向上侧的上壁部25,但例如也可以由壳体20内的配置于铅垂方向上侧的油管构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