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4215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内容涉及旋转电机的转子。
【背景技术】
[0002]在旋转电机的技术领域中,要求减少形成永磁体的稀有材料的量。一般来说,转子具有环形的永磁体。为了减少永磁体的量,能够配置成环绕地排列多个永磁体。与环形永磁体相比,能够减少永磁体的量。
[0003]当环绕地排列多个永磁体时,重要的是把每个永磁体适当地固定在铁芯上。例如,JP-2012-249354A描述了把永磁体的平坦表面固定在铁芯的平坦表面上。铁芯的凸起与永磁体的凹槽相接。
[0004]然而,在JP-2012-249354A中,为使铁芯的凸起与永磁体相接,它们之间必须有对接间隙。因此,当把永磁体组装到铁芯时,永磁体很可能相对于铁芯在凹槽中移动。
[0005]如果永磁体移动,磁通量强度(magnetic-flux-strength)最大位置也会沿着圆周方向偏移。磁通量强度最大位置的偏移会导致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的增加。
[0006]此外,当磁通量强度最大位置发生偏移时,在进行dq变换过程中d轴也会偏移。因此,可控性恶化,并导致了振动。

【发明内容】

[0007]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其能够限制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的增加,以及可控性的恶化。
[0008]根据本公开内容,旋转电机的转子具有铁芯和多个永磁体。在相对于中心轴的横截面中,该铁芯包括多边形基部,该多边形基部具有数目是整数“P”的二倍的多个边,以及(2Xp)个凸部。凸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具有单一曲率半径的第一凸曲线。永磁体包括附着在第一凸曲线上的凹曲线,以及位于相对于第一凸曲线的相对侧上的第二凸曲线。设置各永磁体使得凹曲线附着在第一凸曲线上。
[0009]根据以上构造,当各永磁体与铁芯相接并沿着相对于铁芯的圆周方向移动时,凹曲线在铁芯的第一凸曲线上滑动。此时,第二凸曲线与定子之间的最小对接间隙的位置不变。特别地,在第一凸曲线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二凸曲线的曲率半径的情况下,即使当永磁体相对于铁芯移动时,第二凸曲线与定子之间的最小对接间隙的位置也不变。因此,根据本公开内容,能够尽可能地限制在转子与定子之间的对接间隙中磁通量强度最大位置的偏移。还避免了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的增加以及旋转电机的可控性的恶化。
【附图说明】
[0010]根据参考附图所做出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以上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以及优势将会变得更加明白。在附图中:
[0011]图1是截面图,其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具有转子的电动机;
[0012]图2是沿图1中的I1-1I线的截面图;
[0013]图3是图2中的部分III的放大视图;
[0014]图4是示出三相电路无刷电动机的一般控制框图的图表;
[0015]图5是示出dq变换和dq反变换的计算公式的图表;
[0016]图6是曲线图,其示出曲率半径比与电角度误差之间的关系;以及
[0017]图7是示出比较例的转子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文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
[0019]〈第一实施方式〉
[0020]图1示出了转子,其应用于作为旋转电机的电动机10。电动机10被用作车辆电动力转向装置的驱动力源。
[0021](整体构造)
[0022]首先,将参考图1和2来说明电动机10的整体构造。电动机10是二相电路无刷电动机。电动机10具有外壳20、定子30、轴40以及转子50。外壳20具有圆柱形壳体21,封闭圆柱形壳体21的一端的第一盖22,以及封闭圆柱形壳体21的另一端的第二盖23。第一盖22和第二盖23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在其中央部分处的轴承24、25。
[0023]定子30是电动机10的电枢,且定子30具有定子芯31和绕组32。定子芯31形成圆柱形磁轭33,该圆柱形磁轭33被固定在圆柱形壳体21的内壁上,并且多个齿34从磁轭33径向向内延伸。将绕组32插入各凹槽中,从而形成U相绕组、V相绕组以及W相绕组。应当注意图2中没有示出绕组32。
[0024]轴40由轴承24、25支撑。转子50具有转子芯51和多个永磁体52。转子芯51是圆柱形部件,其被固定在定子30内部的轴40上。转子芯51对应于铁芯。以规则的间隔将永磁体52排列在转子芯51的外壁表面上。每两个相邻的永磁体52的径向外侧部分具有彼此不同的磁极。
[0025]依次给U相绕组、V相绕组以及W相绕组通电,以产生旋转磁场,从而转子50和转动轴40 —起旋转。
[0026](转子的构造)
[0027]参考图2和3,将详细地说明转子50的构造。如图2中所示,转子50的外径是53_,且永磁体52的个数是整数“P”的二倍。在本实施方式中,“P”为5,因此设置了十个永磁体52。如双点划线所示,转子芯51具有相对于轴心61而言的正十边形的横截面。定子30具有六十个凹槽62。
[0028]如图2和3中所示,转子芯51具有基部63和十个凸部64。基部63的横截面是正十边形。每个凸部64均被定位在基部63的相邻角部之间。换言之,各凸部64均位于正十边形的基部63的各边之上。各凸部64均具有单一曲率半径的第一凸曲线66。
[0029]如图3中所示,在与轴心61垂直相交的横截面中,第一凸曲线66的两端均位于基部63的边65上。在与轴心61垂直相交的横截面中,连接第一凸曲线66的两端的假想直线“L”的长度不小于基部63的边65的长度的70%。
[0030]各永磁体52均是弯曲板,并具有凹曲线67和第二凸曲线68。凹曲线67是沿着转子芯51的第一凸曲线66的曲面。第二凸曲线68具有单一曲率半径。凹曲线67和第一凸曲线66具有相同的曲率半径。设置各永磁体52,使得凹曲线67附着在第一凸曲线66上。
[0031]在与轴心61垂直相交的横截面中,永磁体52的宽度略小于转子芯51的凸部64的宽度。从而,当各永磁体52与转子芯51相接时,永磁体52的凹曲线67肯定附着在转子芯51的凸部64的第一凸曲线66上。此外,当在凹曲线67与第一凸曲线66之间接触的情况下各永磁体52沿着相对于转子芯51的圆周方向移动时,凹曲线67在转子芯51的第一凸曲线66上滑动。当使永磁体52与基座63的边65达到相接触时,永磁体52的这种滑动就被限制。
[0032]定义第一凸曲线66的曲率半径为“R1”,定义第二凸曲线68的曲率半径为“R2”,定义外接于各永磁体52的假想外接圆的曲率半径为“R3”。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假想外接圆对应于下文将要描述的圆柱形罩69的内壁。以满足下式(I)和(2)的方式形成转子芯51和每个永磁体52。
[0033]0.6 ^ (R2/R) I 彡 1.0...(I)
[0034]R2 彡 R3...(2)
[0035]在本实施方式中,曲率半径Rl和R2均为18mm。
[0036](R2/R1) = 1.0
[0037]R2 < R3
[0038]在与轴心61垂直相交的横截面中,定义永磁体52的中央部分的厚度为“tl”,定义永磁体52的两端部的厚度为“t2”。厚度“tl”是永磁体52的最大厚度。进一步地,以满足以下式(3)的方式形成每个永磁体52。
[0039]1.0 彡(tl/t2)彡 1.4...(3)
[0040]在本实施方式中,厚度“11”等于厚度“t2”。
[0041](tl/t2) = 1.0
[0042]转子50还具有与永磁体52的外表面相接的圆柱形罩69,使得至少第二凸曲线68的中央部分附着在该圆柱形罩69的内表面上。圆柱形罩69由诸如不锈钢的非磁性材料制造。如图3中所示,张力“T”沿着与永磁体52和圆柱形罩69之间的接触部分相关的两个方向被施加于圆柱形罩69。张力“T”朝向转子芯51的第一凸曲线66偏置各永磁体52。
[0043](与比较例的比较)
[0044]图7示出了比较例。
[0045]在比较例中,转子90的外径是53mm。转子90具有转子芯91和十个永磁体92。转子芯91具有在其外表面上的十个平坦表面93。各永磁体92均具有附着在转子芯91的平坦表面93上的平坦表面94,以及曲率半径为18mm的凸曲线95。在比较例中,凸起96与永磁体92的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