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和包括该驱动装置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566617阅读:来源:国知局
61设置有输出端165。输出端165连接至减速齿轮9。从而,通过转子15和轴16的旋转而生成的扭矩经由减速齿轮9输出至柱轴102。
[0197]如图14至图17所示,后框架端220例如具有框架部222、散热器230以及连接器接收器236,并且由导热金属(例如铝等)制成并被设置在电动机210的ECU 240侧。通过使用贯穿螺栓(未示出)将前框架端215和后框架端220与置于二者之间的电动机210组合。此外,后框架端220具有在其上钻成的电动机线插入孔(未示出)。电动机线135和145被插入电动机线插入孔中,并且被取出以朝向EOT 240延伸。
[0198]框架部222具有环形形状,并且附接至电动机210的定子212。
[0199]散热器230竖立在框架部222上以朝向EOT 240延伸。散热器230具有电路板固定部232。散热器230面向EOT 240的表面被形成为辐射表面235。
[0200]在散热器230上的中心轴线0的位置处钻有轴孔231。轴孔231具有设置在其中的轴承167,并且轴16的另一端162被插入其中。从而,设置在轴16的另一端162上的磁体18暴露于ECU 240。
[0201]连接器接收器236从散热器230朝向其半径外侧突出。紧挨着连接器接收器236,连接器280设置在EOT 240侧。连接器接收器236与连接器280之间以一定间隙间隔开。
[0202]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器接收器236的EOT 240侧的位置处散热器230沿着轴向方向的厚度被测量作为所需厚度d。
[0203]EOT 240被设置在后框架端220的相对于电动机210的相对侧,并且与电动机210基本上同轴地放置。
[0204]EOT 240具有其上安装有各种电子部件的电路板241。
[0205]电路板241采用适合于后框架端220的投影区域的形状。此外,安装在电路板241上的ECU 240的部件(即,SW元件51-56、61-66、电流检测元件57-59、67-69、电容器86、87以及扼流线圈89)被布置在电动机区域内。
[0206]这里,电路板241的面向电动机210的电动机侧表面被称为发热元件安装表面242,而电路板241的背对电动机210的相对表面被称为大尺寸部件安装表面243。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安装表面242对应于“第一表面”,而大尺寸部件安装表面243对应于“第二表面”。
[0207]如图18所示,发热元件安装表面242具有安装在其上的SW元件51_56、61_66、电流检测元件57-59、电力继电器71、72、反向连接保护继电器73、74、ASIC 82、旋转角传感器
85等。
[0208]在本实施例中,SW元件51-56、61-66、电流检测元件57-59、67-69、电力继电器71、
72、反向连接保护继电器73、74以及ASIC 82分别经由散热凝胶以可散热的方式接触后框架端220的散热器230的辐射表面235。从而,由SW元件51-56、61-66、电力继电器71和72、反向连接保护继电器73、74以及ASIC 82产生的热经由散热凝胶被消散到后框架端220。
[0209]由于ASIC 82以可散热的方式安装在电路板241的发热元件安装表面242上以将热消散到散热器230,所以电子部件可安装在大尺寸部件安装表面243上的与ASIC 82的安装区域重叠的重叠区域中。类似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大尺寸部件安装表面243上,微型计算机81被安装在与ASIC 82至少部分地重叠的区域中(参照图14和图19)。
[0210]在本实施例中,用作第一逆变器部50的SW元件51-56和用作第二逆变器部60的SW元件61-66关于电动机10的中心轴线0对称地布置(即,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旋转角传感器85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SW元件51-56和SW元件61-66关于电动机10的中心轴线0以点对称的方式布置。此外,在电路板241上,第一区域R1中的板上布线和第二区域R2中的板上布线关于中心轴线0点对称。
[0211]另外,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来布置相序(也就是说,在第一逆变器部50中从电力继电器71侧起按顺序为U相、V相、W相,而在第二逆变器部60中从电力继电器72侧起按顺序为W相、V相、U相)。
[0212]以上未提及的关于基板241上的电子部件的布置和其他内容也是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0213]在比其中安装有用作电路板241上的第一逆变器部50的元件的第一区域R1更靠外的半径外侧位置处钻有电动机线插入区段244。第一电动机线135被插入电动机线插入区段244中,并且通过焊料等连接至区段244。
[0214]在比其中安装有用作电路板241上的第二逆变器部60的元件的第二区域R2更靠外的半径外侧位置处钻有电动机线插入区段245。第二电动机线145被插入电动机线插入区段245中,并且通过焊料等连接至区段245。
[0215]电动机线插入区段244和245位于以中心轴线0为中心的圆周C上。也就是说,电动机线135和145被布置在电路板241上的圆周C上。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取出电动机线135和145作为缠绕在具有环形形状的定子212上的绕组13和14的绕组线。通过将电动机线插入区段244和245布置在同一圆周上,电动机线135和145从定子212朝向电路板41 一直延伸,从而使电动机线135和145易于连接至电路板241。
[0216]此外,根据上述配置,减小了布线对逆变器部50、60的电阻,并且通过为了便于将这些布线连接至电路板41而进行设计来保持两个逆变器部50、60当中的布线之间的平衡(即,控制两条布线之间的阻抗的差以使其小),以实现仅具有小扭矩波动的平稳电动机驱动控制。
[0217]在与电路板241的电路板固定部232相对应的位置处钻有孔248。电路板锁紧螺钉49被插入孔248中,并且拧到后框架端220的电路板固定部232上。从而,电路板241被固定到后框架端220上。
[0218]电路板241具有弧形状的弧形部251和设置在弧形部251的半径外侧的连接器固定部252。连接器固定部252具有在其上钻成的孔253,连接器锁紧螺钉289被插入该孔253 中。
[0219]连接器固定部252位于电路板241的发热元件安装表面242上的电力继电器71、72和反向连接保护继电器73、74的外侧,以及连接器280位于连接器固定部252上。
[0220]如图14至图17所示,连接器280通过从电路板241的大尺寸部件安装表面243侧插入的连接器锁紧螺钉289固定到电路板241上。
[0221]连接器280由树脂或类似材料制成,被设置成从电路板241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在连接器接收器236的附近位于面向后框架端220的EOT 240侧(也就是说,连接器280位于后框架端220与EOT 240之间)。换句话说,连接器280在后框架端220的连接器接收器236附近位于框架部222的EOT 240侧,并且更接近地描述了如何将连接器280放置在框架构件的控制器侧。
[022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280位于电路板241的发热元件安装表面242侧,这有利于散热,因为散热器230可以从后框架端220升高连接器280的高度,从而为散热表面保留了增大的尺寸并且增大了从其消散的热量。也就是说,由发热元件70产生的热可以有效地从散热器230消散。
[0223]连接器280的开口 281面朝外,并且可连接至从驱动装置2的半径外侧进入的线束。此外,连接器280具有端子282。端子282连接至电路板241。
[0224]本实施例的连接器280具有整体形成为一体的电源连接器283和信号连接器284。连接器280的外周具有在其上形成的凸缘285。
[0225]盖构件290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被形成为具有与连接器280分离的主体。盖构件290具有顶部291和沿着顶部291的外周形成的侧壁292并覆盖EOT 240,并且通过铆接(caulking)等固定于后框架端220上。
[0226]侧壁292具有凹口 293,该凹口 293被适当地形成为容置连接器280。连接器280的开口 281侧从而从盖构件290露出。
[0227]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电动机10在安装到车辆中之后放置在驱动装置2中的垂直下侧的假设,凸缘285具有从盖构件290露出的电动机侧面。通过包括凸缘285,防止水等经由盖构件290与连接器280之间的连接部侵入到驱动装置2的内部。此外,渗入内部的水沿着凸缘285朝向驱动装置2的外部输送。
[0228]在本实施例中,在电路板241的中心轴线0的位置处,设置有旋转角传感器85。用作第一逆变器部50的SW元件51-56、61-66和用作第二逆变器部60的SW元件61-66关于中心轴线0点对称地布置。更具体地,通过在使来自两个逆变器部中的每个逆变器部的磁通量的漏出抵消的这些逆变器部中点对称地布置相序,减小了旋转角传感器85的检测误差。
[0229]此外,第一区域R1中的板上布线和第二区域R2中的板上布线关于中心轴线0点对称。以这样的方式,布线的长度减小,从而减小了布线的阻抗。更具体地,通过相序的点对称布置,在不同相之间的布线长度的变化减小,并且不同布线之间的阻抗的变化减小。
[0230]本实施例的配置也实现了与前面提到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0231](其他实施例)
[0232](a)框架构件
[0233]根据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的其他实施例,可以将框架构件固定到电动机壳体上,或者可以通过使用除了螺钉之外的部件将框架构件固定到电动机壳体上。此外,可以通过压入配合将框架构件固定到电动机壳体上。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此外,可以减小沿着驱动装置的半径的体积。
[0234]根据上述实施例,框架构件被设置在旋转电机的一个轴向端上,该轴向端是输出端的相对侧。根据其他实施例,框架构件可以设置在输出端侧。此外,框架构件可以设置在半径外侧位置等处,即,在除了旋转电机的该一个轴向端之外的位置处。
[0235]根据上述实施例,基于电路板与旋转电机基本上同轴设置的假设,中心轴线0被视为驱动装置的中心点。根据其他实施例,如果电路板与旋转电机非同轴设置,或者如果电路板被固定到设置在除了旋转电机的该一个轴向端之外的位置处的框架构件上,则可以将除了中心轴线0之外的位置(例如,电路板的中心点)设置为驱动装置的中心点。
[0236]根据上述实施例,框架构件用作旋转电机的外壳。根据其他实施例,框架构件可以被提供作为与用于为旋转电机提供外壳的外壳构件分离的构件,并且框架构件可以固定到该外壳构件。
[0237]根据上述实施例,框架构件支承固定到相对于旋转电机的背对侧的电路板。根据其他实施例,框架构件可以使电路板固定到旋转电机的面向侧。
[0238](b) ECU
[0239]根据上述实施例,逆变器部和继电器分别以两组提供。根据其他实施例,逆变器部和继电器可以分别以三组或更多组提供。
[0240]根据上述实施例,发热元件可以以可散热的方式经由散热凝胶接触框架构件。根据其他实施例,散热凝胶可以用散热片替代,或者发热元件与框架构件可以直接接触。
[0241]根据上述实施例,SW元件具有从模具部露出的散热塞。根据其他实施方式,散热塞可以不必从SW元件露出。
[0242]根据上述实施例,散热塞的露出部分被视为“散热部分”。然而,例如,在该散热塞没有露出的情况下,整个模具部可以被视为“散热部分”。
[0243]这同样适用于电力继电器、反向连接保护继电器以及ASIC。
[0244]根据上述实施例,驱动元件、电流检测元件、电力继电器、反向连接保护继电器以及ASIC对应于发热元件,并且这些发热元件被设置成将热从其背面消散到框架构件。根据其他实施例,电流检测元件、电力继电器以及反向连接保护继电器可以安装在大尺寸部件安装表面上,或者可以被省略。
[0245]此外,电流检测元件可以不被实现为分流电阻器,而被实现为霍尔1C等,并且电流检测元件可以仅被提供用于两相或更少。也就是说,可以部分地省略电流检测元件。电力继电器可以被实现为机械继电器。当电流检测元件被实现为无需从其散热的霍尔1C等时,电流检测元件可以被设置成不与框架构件接触,即,可以被配置成不将热消散到框架构件。
[0246]此外,还可以将除了上述之外的电子部件安装在电路板的发热元件安装表面上用作发热元件,以使得能够从其背面朝向框架构件消散热。
[0247]根据上述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作第一逆变器部的SW元件和用作第二逆变器部的SW元件轴向对称布置,而在第二实施例中,用作第一逆变器部的SW元件和用作第二逆变器部的SW元件点对称布置。
[0248]根据其他实施例,具有第一实施例配置的SW元件可以具有点对称布置,或者具有第二实施例配置的SW元件可以具有轴对称布置。
[0249]此外,还可以任意地布置SW元件(即,不一定是对称布置)。
[0250]此外,也可以任意地布置除了 SW元件之外的其他电子部件。
[0251]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第一系统中的相序从电力继电器的接近侧起为U、V、W,而第二系统中的相序从电力继电器的接近侧起为W、V、U。根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