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雾化风力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1831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静电雾化风力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静电雾化进行风力发电的装置,主要应用于无叶片风力发电。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较成熟的风力发电设备主要分为水平轴和垂直轴两大类,但是它们都是由运动的机电部件组成,整机运转噪音大,制造成本较高,维护难度较大,还存在机械磨损、断裂、疲劳破坏等风险,一旦发生事故,给人民与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传统风力发电机运转噪音大、制造成本高、维护难度大、事故危害大等问题,本发明特提供一种利用静电雾化进行风力发电的装置,该装置无机械运转部件,维护方便,环境危害小,制造与运行成本较低。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电雾化风力发电装置,包括介质源容器、水栗、介质存储容器、静电雾化电离装置、高压装置、电能存储装置。
[0005]工作时,将液体介质源置入所述的介质源容器内,所述的水栗借助导管从所述的介质源容器中吸取液体介质,并借助导管将液体介质输入所述的介质存储容器,所述的介质存储容器直连所述的静电雾化电离装置,所述的静电雾化电离装置接所述的高压装置,在高压形成的静电场作用下,液体介质形成雾状的带电液滴,在自然界风力的作用下脱离所述的静电雾化电离装置,同时所述的静电雾化电离装置接所述的电能存储装置,带电液滴被风力带走的电荷通过大地进行补充,形成导通环路,给所述的电能存储装置充电。
[0006]所述的静电雾化电离装置由喷针、喷嘴接头、雾化电极、增强电极、连接板、支撑柱组成。所述的喷嘴接头连接在所述的介质存储容器底部的孔内,所述的喷针装在所述的喷嘴接头的头部,液体介质经所述的喷嘴接头到达所述的喷针的头部,雾化电极接高压装置,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液体介质从所述的喷针的头部雾化形成带电液滴,所述的增强电极接所述的高压装置,形成电场,使雾化带电液滴进一步向下运动,雾化带电液滴在自然界风力的作用下,脱离所述的静电雾化电离装置。所述的雾化电极、所述的增强电极安装在所述的连接板上,所述的雾化电极安装应保证与所述的喷针同轴。所述的静电雾化电离装置整体上呈圆柱形结构,由所述的支撑柱承载,所述的支撑柱可安装在地面上,可以360度受风,不需要传统风力发电机的对风装置。
[0007]所述的雾化电极的电压维持在电晕电压以下等级电位,不发生任何形式的放电现象。
[0008]所述的喷针与所述的雾化电极可同轴环形布置多个,以增加带电液滴数量,增大发电电流。多个所述的增强电极同轴布置,与所述的喷针、所述的雾化电极间隔安装,位于其下方。
[0009]所述的雾化电极内径约3mm,所述的喷针头部一般低于所述的雾化电极下端面0.5mmο
[0010]液体介质经电离雾化后一般由自然风直接带入大气中,也可加一收集挡板,收集液体介质回流到所述的介质源容器,实现循环利用。
[0011]自然界的水,如山泉,也可以用作液体介质,借助势能在重力的作用下,导流入所述的介质存储容器,进行使用。
[0012]本发明提出的静电风力发电系统是通过静电雾化装置将液体介质雾化,在自然风的作用下,雾化后的带电液滴脱离发电系统,从而增加系统的整体电势能,实现风能到电能的转换。因此,该类型发电装置不会受外观形状束缚,没有运动的机械部件,具有结构简单,可复制性强,制造和维护方便等优势,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是静电雾化电离装置轴测示意图;
图3是静电雾化电离装置爆炸示意图;
图4是介质存储容器的结构图;
图5是喷嘴接头的结构图;
图6是喷针的结构图;
图7是雾化电极的结构图;
图8是连接板的结构图;
图9是增强电极的结构图;
图10是支撑柱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结构和功能的器件已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出,附图只是用于帮助解释本发明,并不代表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同时,附图并未按比例画出。
[0015]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介质源容器4、水栗3、介质存储容器1、静电雾化电离装置
2、高压装置5、电能存储装置6。将液体介质源置入介质源容器4内,水栗3借助导管从介质源容器4中吸取液体介质,并借助导管将液体介质输入介质存储容器1,介质存储容器1直连静电雾化电离装置2,静电雾化电离装置2接高压装置5,在高压形成的静电场作用下,液体介质形成雾状的带电液滴,在自然界风力的作用下脱离静电雾化电离装置2,同时静电雾化电离装置2接电能存储装置6,带电液滴被风力带走的电荷通过大地进行补充,形成导通环路,给电能存储装6置充电。
[0016]如图2、3、4、5、6、7、8、9、10所示,静电雾化电离装置2由喷针22、喷嘴接头21、雾化电极23、增强电极25、连接板24、支撑柱26组成。喷嘴接头21由接头基体211和螺母212组成,接头基体211从介质存储容器1底部的孔内穿过,用螺母212通过螺纹锁紧。喷针22的尾部装在喷嘴接头21的头部,液体介质经喷嘴接头21到达喷针22的头部,雾化电极23由铜电极231嵌在绝缘套232而成,铜电极231通过其上的螺纹孔接高压装置5,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液体介质从喷针22的头部雾化形成带电液滴。增强电极25由同轴的多个环形铜管组成,通过其上的螺纹孔接高压装置5,形成电场,使雾化带电液滴进一步向下运动。雾化带电液滴在自然界风力的作用下,脱离静电雾化电离装置2。
[0017]进一步讲,雾化电极23和增强电极25都是通过其上的螺孔安装在连接板24上,雾化电极23安装时应保证与喷针22同轴。
[0018]进一步讲,静电雾化电离装置2整体上呈圆柱形结构,由支撑柱26承载,支撑柱26可安装在地面上,可以360度受风,不需要传统风力发电机的对风装置。支撑柱26是中空结构,其内可以布置雾化电极23、增强电极25连接高压装置5的导线。支撑柱26还是分段结构,一头是内螺纹,另一头是与之对应的外螺纹,分段之间可以任意组装。
[0019]进一步讲,喷针22与雾化电极23可同轴环形布置多个,以增加带电液滴数量,增大发电电流。多个增强电极25同轴布置,与喷针22、雾化电极23间隔安装,位于其下方。
[0020]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主权项】
1.一种静电雾化风力发电装置,包括介质源容器(4)、水栗(3)、介质存储容器(1)、静电雾化电离装置(2)、高压装置(5)、电能存储装置(6);将液体介质源置入介质源容器(4)内,水栗(3)借助导管从介质源容器(4)中吸取液体介质,并借助导管将液体介质输入介质存储容器(1),介质存储容器(1)直连静电雾化电离装置(2 ),静电雾化电离装置(2 )接高压装置(5),在高压形成的静电场作用下,液体介质形成雾状的带电液滴,在自然界风力的作用下脱离静电雾化电离装置(2),同时静电雾化电离装置(2)接电能存储装置(6),带电液滴被风力带走的电荷通过大地进行补充,形成导通环路,给电能存储装(6)置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雾化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静电雾化电离装置(2)由喷针(22)、喷嘴接头(21)、雾化电极(23)、增强电极(25)、连接板(24)、支撑柱(26)组成;喷嘴接头(21)从介质存储容器1底部的孔内穿过,通过螺纹锁紧;喷针(22)的尾部装在喷嘴接头(21)的头部,液体介质经喷嘴接头(21)到达喷针(22)的头部,雾化电极(23)通过其上的螺纹孔接高压装置(5),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液体介质从喷针(22)的头部雾化形成带电液滴;增强电极(25)由同轴的多个环形铜管组成,通过其上的螺纹孔接高压装置(5 ),形成电场,使雾化带电液滴进一步向下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雾化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嘴接头(21)直连介质存储容器(1),不使用中间导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雾化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喷针(22)有多个,且呈环形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雾化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增强电极(25)由同轴的多个环形铜管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雾化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雾化电极(23)内径约3mm,喷针(22)头部一般低于雾化电极(23)下端面0.5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雾化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雾化电极(23)的电压维持在电晕电压以下等级电位,不发生任何形式的放电现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雾化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体结构呈圆柱形,可以360度受风,不需要对风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雾化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将自然界的山泉用作液体介质,借助势能在重力的作用下,导流入介质存储容器(1 ),进行使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雾化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柱(26)为中空结构,其内孔可以布置高压导线。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雾化风力发电装置,包括介质源容器、水泵、介质存储容器、静电雾化电离装置、高压装置、电能存储装置。静电雾化电离装置由喷针、喷嘴接头、雾化电极、增强电极、连接板、支撑柱组成。该装置通过静电雾化装置将液体介质雾化,在自然风的作用下,雾化后的带电液滴脱离发电系统,从而增加系统的整体电势能,实现风能到电能的转换。该装置可以360度受风力作用,不需要对风机构,而且没有运动的机械部件,结构简单,可复制性强,制造容易,维护方便,应用前景广阔。
【IPC分类】H02N3/00
【公开号】CN105375819
【申请号】CN201510821916
【发明人】董晓峰, 汪志成, 赵杰
【申请人】东华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