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5338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工厂中的大型用电设备通畅需要配备大型配电箱,由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需要大型的这种配电箱,因此,在工厂的配电车间中通畅设置有对应的大量配电箱。由于工业设备的用电量和功率较大,因此,向配电箱供电的电缆在长时间大电流作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热量积聚。尤其是在配电箱内部走线的电缆,由于配电箱内部散热情况不佳,而且配电箱内部的电气元件本身也在散发热量,因此,这些情况的叠加就更加加剧了热量的积聚。累积的热量对于工厂的配电车间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配电车间人员较少,设备较多,长时间的热量积聚容易造成电缆外皮软化,加重老化程度而且在接触其他物体的情况下容易逐渐引燃接触物体,造成火灾。现有的一些冷却装置,通常是在配电箱上加装排风扇,以便将热量散开。但是这种装置只是将热量排放到车间环境中,不能实现车间整体的降温;而且,配电箱中通常电气元件密集,在某些热量积聚的区域中,排风效果往往不好,因此,这种装置也难以对具体的部件进行针对性降温。而鲜有技术中也对于特定的具体部件加装风扇的设备。但是,这样仅仅是将具体部件的热量排放到其他部件周围,并不利于整体的降温。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电缆冷却器结构比较复杂,操作可靠性不高,需要耗费额外的电力。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
[0005]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双向抽气电缆冷却装置,包括底板装置、位于所述底板装置上方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左端的固定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拉直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第一进气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第二进气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吸气装置及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过滤装置,所述底板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一侧的第一支架,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内部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下方的第一档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上的第一固定环、位于所述框体下表面的第一通孔及位于上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位于上下两侧的第一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上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一侧的第二固定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的第二弹簧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的第一握持杆,所述拉直装置第三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三固定环右侧的弹性片、设置于所述弹性片上的连接线、位于右侧的第一定滑轮、位于所述第一定滑轮下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下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方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上方的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上的输出轴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右侧的第二档板,所述第一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上的第一水箱、位于所述第一水箱下方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下方的过滤框及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内的第一档柱,所述第二进气装置包括第二进气管、位于所述第二进气管内部的第一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管上的第二水箱、位于所述第二水箱右侧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及位于所述第二进气管内的第二挡柱,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吸气管、位于所述吸气管上方的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风机、位于所述第三管道上方的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三管道内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吸气管下方的第二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一侧的第三支撑杆,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分流板、位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一侧的第二分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上的集流块、设置于所述集流块上的第一刷毛、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上的第一连接杆、设置于所述框体内表面的第二刷毛、位于所述第二刷毛之间的分流柱、位于所述第二分流板一侧的滚轮及设置于所述框体内表面的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一分流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分流板呈V字形,所述第一分流板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分流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分流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分流板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上设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流板固定连接,所述集流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集流块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集流块与所述第一分流板固定连接,所述集流块的上下表面呈平行状,所述第一刷毛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集流块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刷毛与所述集流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方孔,所述第二刷毛设有若干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刷毛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刷毛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柱呈圆柱体,所述分流柱水平放置,所述滚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滚轮呈圆柱体,所述滚轮水平放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第二分流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架之间,所述滚轮上设有第三刷毛,所述第三刷毛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滚轮上,所述第三刷毛与所述滚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过滤网竖直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7]所述底板呈长方体,所述底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
[0008]所述第一固定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架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固定架呈空心状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架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档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档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档板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档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档板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个,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呈环状,所述第一固定环竖直放置,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框体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框体的内部相通。
[0009]所述第一横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位于下方的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档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呈环状,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侧面顶靠在所述第一竖杆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二弹簧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握持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握持杆呈L型,所述第一握持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握持杆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顶靠在所述第一横杆的侧面上。
[0010]所述第三固定环呈环状,所述弹性片呈凹字形,所述弹性片的两端与所述第三固定环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