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线束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8302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架线束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固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架线束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线束大量地存在于汽车内部的各个角落,线束的固定应当避免其与周边部件产生摩擦,摩擦会导致线束保护层的磨损从而使线束暴露而引起电气故障。
[0003]对车架线束(特指需要固定在车架附近的线束)的固定而言,通常在车架上冲压线束过孔,车架线束采用穿孔的方式自线束过孔中穿过达到固定限位的作用。为了防止线束与线束过孔产生摩擦,需要尽可能大的线束过孔,但是线束过孔过大会影响到车架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安全可靠地固定车架线束的固定支架。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包括顺次连接的支架安装板、第一线束固定板和第二线束固定板,所述支架安装板上设置有支架安装孔,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线束过孔,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线束过孔,所述支架安装孔、所述第一线束过孔和所述第二线束过孔的中心点的连线构成一锐角三角形。
[0006]优选地,所述支架安装孔的中心点与第二线束过孔的中心点的连线大于所述支架安装孔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线束过孔的中心点的连线。
[0007]优选地,所述支架安装板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定位翻边。
[0008]优选地,所述支架安装板和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板的连接处,以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板和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板的连接处均为圆弧形,且所述圆弧形的半径为11 Omm-120mm。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板的高度为所述支架安装板的高度的一半。
[0010]优选地,所述车架线束固定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将车架线束固定在其上,可防止在车架上打过多的线束过孔,而且支架安装孔、第一线束过孔和第二线束过孔的中心点的连线构成一锐角三角形有利于保证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安装的稳定性,防止支架晃动而与车架线束产生摩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实施例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标示如下:
[0015]支架安装板-1,支架安装孔-11,定位翻边-12,第一线束固定板_2,第一线束过孔-21,第二线束固定板-3,第二线束过孔-31。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包括顺次连接的支架安装板1、第一线束固定板2和第二线束固定板3,所述支架安装板I上设置有支架安装孔11,通过该支架安装孔11将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定位在车架上,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板2上设置有第一线束过孔21,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板3上设置有第二线束过孔31,所述支架安装孔11、所述第一线束过孔12和所述第二线束过孔13的中心点的连线构成一锐角三角形。
[0019]这种三段式车架线束固定支架结构不仅结构稳定,而且支架安装孔11、第一线束过孔12和第二线束过孔13的中心点的连线构成一锐角三角形的结构使得自车架传递过来的整车振动得到有效分散减弱,从而防止车架线束固定支架晃动,进而防止支架与车架线束产生摩擦。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车架线束可直接自第一线束过孔21和第二线束过孔31中穿过,或是通过线束卡扣将线束定位在第一线束过孔21和第二线束过孔31中,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作进一步地限定。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将车架线束固定在其上,可防止在车架上打过多的线束过孔,而且支架安装孔11、第一线束过孔21和第二线束过孔31的中心点的连线构成一锐角三角形有利于保证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安装的稳定性,防止支架晃动而与车架线束产生摩擦。
[0021]为了更好将自车架传递过来的整车振动分散减弱,防止支架晃动,所述支架安装孔11的中心点与第二线束过孔31的中心点的连线大于所述支架安装孔11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线束过孔21的中心点的连线。
[0022]为了防止车架线束固定支架通过支架安装孔11安装在车架上时跟转,所述支架安装板I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定位翻边12,这样,定位翻边12与车架的边缘相配合,可防止在螺栓打紧过程中车架线束固定支架跟转。
[0023]为了更好将自车架传递过来的整车振动分散减弱,防止支架晃动,所述支架安装板I和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板2的连接处,以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板2和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板3的连接处均为圆弧形,且所述圆弧形的半径r为110mm-120mm。
[0024]为了防止车架线束自身随着整车晃动,导致与第一线束过孔21和第二线束过孔31相摩擦,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板3的高度h为所述支架安装板I的高度H的一半,这种结构有利于更好地将车架线束定位在线束过孔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上述支架安装板I的高度H是指以第一线束固定板2的表面为起点,以支架安装板I的自由端为终点,支架安装板I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上述第二线束固定板3的高度h是指以第一线束固定板2的表面为起点,以第二线束固定板3的自由端为终点,第二线束固定板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当然,支架安装板I和第一线束固定板2,第二线束固定板3和第一线束固定板2之间优选地可具有90度的夹角,以提高车架线束固定支架的强度。
[0025]为了提高车架线束固定支架自身的强度,所述车架线束固定支架优选地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6]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支架安装板、第一线束固定板和第二线束固定板,所述支架安装板上设置有支架安装孔,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线束过孔,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线束过孔,所述支架安装孔、所述第一线束过孔和所述第二线束过孔的中心点的连线构成一锐角三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安装孔的中心点与第二线束过孔的中心点的连线大于所述支架安装孔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线束过孔的中心点的连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安装板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定位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安装板和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板的连接处,以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板和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板的连接处均为圆弧形,且所述圆弧形的半径为110mm-1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板的高度为所述支架安装板的高度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中所述的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线束固定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包括顺次连接的支架安装板、第一线束固定板和第二线束固定板,所述支架安装板上设置有支架安装孔,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线束过孔,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线束过孔,所述支架安装孔、所述第一线束过孔和所述第二线束过孔的中心点的连线构成一锐角三角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将车架线束固定在其上,可防止在车架上打过多的线束过孔,而且支架安装孔、第一线束过孔和第二线束过孔的中心点的连线构成一锐角三角形有利于保证车架线束固定支架安装的稳定性,防止支架晃动而与车架线束产生摩擦。
【IPC分类】H02G3-02
【公开号】CN204391625
【申请号】CN201520112260
【发明人】朱伟玲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