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卡托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779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卡托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卡托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行业的飞速发展,用户在追求终端性能的同时,对其外观整体性、简洁性和美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电子设备来说,传统的SIM卡的插拔设计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将SIM卡槽设计在电池盖的下面。这样,安装或取出SIM卡时,都需要先用手推开电池盖、或者通过旋松螺母以取下电池盖,才可以对SIM卡进行操作。采用这种结构,装取SIM卡的过程较为繁杂,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第二种,将SIM卡槽或存储卡槽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侧壁上。安装或取出SIM卡或存储卡时,需要将卡槽打开进行插拔。

采用这种结构,虽然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装取SIM卡或存储卡的步骤,但是这种单独设置的卡槽破坏了电子设备的外观整体性和简洁性,不符合日益发展的电子设备的设计要求。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对现有技术中的卡槽做进一步优化设计,既能简化用户装取SIM卡或存储卡的操作步骤,又能保证电子设备的外观整体性和简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托按键结构,以简化用户装取SIM卡或存储卡的操作步骤,又能保证电子设备的外观整体性和简洁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应用该卡托按键结构的电子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托按键结构,包括:

壳体侧壁,设有按键孔和内外贯穿的顶针孔;

按键,包括键帽、设于所述键帽内侧的接触部,所述键帽安装于所述按键孔中,所述接触部贯穿所述壳体侧壁、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按键电路对应设置;

卡托,包括托体和设于所述托体外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键帽连接,所述托体插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卡座内;

推顶机构,设于所述卡座内与所述顶针孔对应的位置,用于在受到顶针的推顶力后将卡托从托体内侧向外推出所述按键孔。

采用这种结构,当需要将SIM卡或者存储卡从卡托中取出时,采用顶针插入顶针孔,顶针内端推动推顶机构,推顶机构在受到顶针的推顶力后将卡托从托体内侧向外推出,带动与卡托连接的按键一起贯穿按键孔向外弹出,即可取出SIM卡或存储卡。当需要重新装入SIM卡或存储卡时,只需先将卡安装至托体的对应位置,然后将卡托、键帽整体组件再贯穿按键孔向内推入,以使托体重新插装于卡座中,即可完成SIM卡或存储卡的安装。

由此可见,将卡托与按键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并设置相应的推顶机构后,使得卡托的插拔都通过贯穿按键孔来实现,也即卡托与按键共用一个按键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在壳体侧壁上设置专门的SIM卡槽或存储卡槽,既简化了用户装取SIM卡或存储卡的操作步骤,又保证了电子设备的外观整体性和简洁性。

优选地,所述键帽设有向内延伸的支点部;所述支点部、所述连接部的对应位置二者中的一者设有垂向定位柱、另一者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套装于所述定位孔中;或者所述支点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同轴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部还包括插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的连接轴。

优选地,所述支点部的数目为一个,所述支点部设于所述键帽的竖向中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的竖向两端与对应的所述键帽的内侧壁之间均设有弹性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支点部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点部分别对称设于所述键帽的竖向两侧。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竖向中部与对应的所述键帽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弹性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部为弹簧、泡棉或者弹片。

优选地,所述卡座、所述推顶机构二者之一设有垂向定位轴,二者中的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定位轴套装形成转动副的轴孔部,所述推顶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转动副一侧、抵靠于所述托体内侧的撬杆,以及连接于所述转动副另一侧、内外延伸的推杆,所述推杆外端的与所述撬杆的相反侧连接有与所述顶针孔对应的推顶部。

优选地,所述托体的顶端或底端设置推顶槽;所述卡座、所述推顶机构二者之一设有垂向定位轴,二者中的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定位轴套装形成转动副的轴孔部,所述推顶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转动副一侧、一端伸至所述推顶槽内的撬杆,以及连接于所述转动副另一侧、内外延伸的推杆,所述推杆外端的与所述撬杆的相反侧连接有与所述顶针孔对应的推顶部。

优选地,所述推顶机构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推顶机构对称设于所述卡托的竖向两侧,且所述推顶孔的数目也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推顶机构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卡托按键结构、与所述卡托按键结构连接的电路板;所述卡托按键结构为如上所述的卡托按键结构。

由于上述卡托按键结构具有如上技术效果,因此,应用该卡托按键结构的电子设备也具有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卡托按键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卡托从按键孔中脱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另一种推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卡托按键结构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

壳体侧壁1;按键孔11;顶针孔12;卡托限位件13;

按键2;键帽21;支点部211;定位柱212;第二定位槽213;接触部22;

卡托3;连接部31;第一定位槽313;托体32;推顶槽321;弹性支撑部33;

推顶结构4;轴孔部41;撬杆42;推杆43;推顶部44;

电路板100;SIM卡200;卡托限位件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托按键结构,其简化乐用户装取SIM卡或存储卡的操作步骤,又能保证电子设备的外观整体性和简洁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应用该卡托按键结构的电子设备。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内”、“外”、“顶”、“底”如图3的标注所示,“上”是垂直于图3纸面射入的方向,“下”则是垂直于图3纸面射出的方向;并定义内外延伸的方向为横向,顶端到底端延伸的方向为竖向,上下延伸的方向为垂向,且定义图3所在平面为水平面。应当理解,这些方位词是按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使用习惯、并结合说明书附图而定义,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卡托按键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卡托从按键孔中脱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托按键结构,包括壳体侧壁1、按键2、卡托3和推顶机构4。

壳体侧壁1设有按键孔11和内外贯穿的顶针孔12;按键2包括键帽21、设于键帽21内侧的接触部22,键帽21安装于按键孔11中,接触部22贯穿壳体侧壁1、与电子设备的按键2电路对应设置;卡托3包括托体32和设于托体32外侧的连接部31,连接部31与键帽21连接,托体32插装于电子设备的卡座300内;推顶机构4设于卡座300内与顶针孔12对应的位置,用于在受到顶针的推顶力后将卡托3从托体32内侧向外推出按键孔11。

采用这种结构,当需要将SIM卡200或者存储卡从卡托3中取出时,采用顶针插入顶针孔12,顶针内端推动推顶机构4,推顶机构4在受到顶针的推顶力后将卡托3从托体32内侧向外推出,带动与卡托3连接的按键2一起贯穿按键孔11向外弹出,即可取出SIM卡200或存储卡。当需要重新装入SIM卡200或存储卡时,只需先将卡安装至托体32的对应位置,然后将卡托3、键帽21整体组件再贯穿按键孔11向内推入,以使托体32重新插装于卡座300中,即可完成SIM卡200或存储卡的安装。

由此可见,将卡托3与按键2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并设置相应的推顶机构4后,使得卡托3的插拔都通过贯穿按键孔11来实现,也即卡托3与按键2共用一个按键孔11,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在壳体侧壁1上设置专门的SIM卡200槽或存储卡槽,既简化了用户装取SIM卡200或存储卡的操作步骤,又保证了电子设备的外观整体性和简洁性。

在一种具体方案中,如图3所示,上述卡座300、推顶机构4二者之一设有垂向定位轴,二者中的另一者设有与定位轴套装形成转动副的轴孔部41,推顶机构4还包括连接于转动副一侧、抵靠于托体内侧的撬杆42,以及连接于转动副另一侧、内外延伸的推杆43,推杆43外端的与撬杆42的相反侧连接有与顶针孔12对应的推顶部44。

如图3所示,卡座300上设置定位轴、推顶机构4设置轴孔部41,且该推顶机构4可以整体设于卡座300的底端,以此为例介绍其工作过程:

当需要将SIM卡200或者存储卡从卡托3中取出时,采用顶针插入顶针孔12,顶针内端推动推顶部44,以使推杆43绕轴孔部41向底端转动,从而带动撬杆42绕轴孔部41向外转动(图3中箭头所示),撬杆42的端部产生的向外的推顶力作用于托体32,以使托体32推动按键2一起通过按键孔11向外弹出,即可取出SIM卡200或存储卡。

由于取卡所需要的就是使卡托3向外移动,也即卡托3为取卡时的目标受力部件,上述撬杆42直接向托体32施加向外的推顶力,由托体32推动按键2共同向外移动,使得推顶力直接作用于目标受力部件,使得卡托3滑出更顺畅。

当然,也可以在卡座300上设置轴孔部、推顶机构4设置定位轴,也可以将推顶机构4整体设于卡座300的顶端。

此外,上述推顶机构4并不仅限上述结构。如图4所示,该图为另一种推顶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

这种方案中,托体32的顶端或底端设置推顶槽321;卡座300、推顶机构4二者之一设有垂向定位轴,二者中的另一者设有与定位轴套装形成转动副的轴孔部41,推顶机构4还包括连接于转动副一侧、一端伸至推顶槽321内的撬杆42,以及连接于转动副另一侧、内外延伸的推杆43,推杆43外端的与撬杆42的相反侧连接有与顶针孔12对应的推顶部44。

上述推顶机构4中,可以在卡座300上设置定位轴、推顶机构上设置轴孔部41,也可以在卡座300上设置轴孔部、推顶机构设置定位轴。该推顶机构4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整体设于卡座300的顶端,或者整体设于卡座300的底端。

进一步的方案中,该推顶机构4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推顶机构4对称设于卡座300的竖向两侧,且推顶孔23的数目也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推顶机构4对应设置。这样,设置具有两个端部的顶针,用顶针的两端分别同时推动两个推顶部44,以使两个撬杆42同时推动槽的侧壁,以使卡托3、按键2共同从按键孔11中弹出。采用这种结构,两个撬杆42能向托体32的竖向两侧同时施加推顶力,以使托体32受力平衡,顺利弹出。

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按键2与卡托3连接的具体结构。

具体的方案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键帽21设有向内延伸的支点部211,支点部211、连接部31二者中的一者设有垂向定位柱212、另一者设有定位孔,定位柱212套装于定位孔中。

采用定位柱212和定位孔配合安装的结构,能简单、方便地实现按键2与卡托3的连接,且加工成本也不高。

可以想到,所述支点部211与所述连接部31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同轴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部31还包括插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的连接轴。当然,采用这种结构,还应当在连接轴的端部设置防止其轴向窜动的限位部件。

更具体的方案中,上述支点部211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支点部211设于键帽21竖向的中部。

这样,通过单支点的孔轴设计能够将连接部31、支点部211连接于一体,也就是将按键2与卡托3连接于一体,使得该组件能在拨杆由内向外的撬动作用下整体弹出,并在由外向内的推动作用下整体滑入,实现了卡托3与按键2的一体化设计。此外,对于电子设备的按键2来说,用户按动时不可能每次都按到键帽21的正中央,因此按动键帽21时必然需要按键2发生小范围的倾斜,而卡托3始终插装于卡座300中,也就是说,需要卡托3与按键2一体化设计的同时,还需要按键2相对卡托3可小范围的转动余量。采用上述单支点的孔轴设计,按动按键2时,按键2能相对于垂向定位柱212发生小范围的转动,也就是满足了按键2相对于卡托3小范围转动的要求。

在上述单支点连接的基础上,所述连接部31的外侧壁的竖向两端与对应的所述键帽21的内侧壁之间均设有弹性支撑部33。

对于上述单支点连接的键帽21和连接部31来说,通常将垂向定位柱212、定位孔均设于键帽21、连接部31的竖向中点。为了使撬杆42对托体32的推力尽量平衡,通常将撬杆42的端部设于卡托3的竖向中部,但是由于轴孔部41设于卡托3的竖向一侧,因此,如图3中箭头所示,撬杆42对托体32施加的推力不可避免出现不同角度的偏斜。

采用上述两个弹性支撑部33后,即使撬杆42端部没有完全设于连接部31的中部,例如撬杆42设于托体32的底端,其对托体32的底端施加向外的推力,导致键帽21具有底端向外、顶端向内的倾斜趋势,而此时顶端的弹性支撑部33利用其自身的抗压缩弹力会向外顶键帽21的顶端,因此,避免了键帽21底端向外、顶端向内的倾斜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将卡托3与键帽21顺利顶出。同理,当撬杆42仅对托体32的顶端施加向外的推力时,底端的弹性支撑部33也会避免键帽21倾斜。

由此可见,上述两个弹性支撑部33能够避免推力不平衡时键帽21发生倾斜而无法弹出的现象,使得键帽21整体受力平衡,进一步保证了装取SIM卡200或存储卡的操作可靠性。

上述弹性支撑部33的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具体的方案中,如图3所示,连接部31的外侧壁的竖向两端设有第一定位槽313,键帽21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一定位槽313对应的两个第二定位槽213,连接部31、键帽21之间还设有弹性支撑部33,弹性支撑部33的一端设于第一定位槽313中、另一端设于第二定位槽213中。采用两个定位槽能够对弹性支撑部33起到进一步的导向和限位作用,避免弹性支撑部33倾斜或脱落。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安装,例如将弹性支撑部3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部31的外侧壁、键帽21的内侧壁粘接。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卡托按键结构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上述支点部21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支点部211分别对称设于键帽21的竖向两侧。

更重要的是,通过双支点的孔轴设计同样能够将连接部31、支点部211连接于一体,也就是将按键2与卡托3连接于一体,使得该组件能在拨杆由内向外的撬动作用下整体弹出,并在由外向内的推动作用下整体滑入,实现了卡托3与按键2的一体化设计。此外,对于双支点孔轴连接的卡托3和按键2来说,无论是非工作状态下还是按动按键2的过程中,两个支点能起到互相带动、互相制约的作用,以使键帽21和卡托3保持基本平行的状态,与单支点孔轴连接的结构相比,能避免键帽21相对于卡托3产生较大角度的倾斜,即能保持键帽21始终与壳体侧壁1大致平行的状态。

对于双支点连接的结构来说,连接部31的竖向中部与对应的所述键帽21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弹性支撑部33。

对于上述双支点连接的键帽21和连接部31来说,用户按压键帽21时不可能每次都正好按压在键帽21的正中间,即对键帽21施加不平衡力,为避免键帽21和卡托3之间产生内应力,会将定位孔的孔径大于定位柱212的直径,即二者具有一定的间隙,以允许键帽21在受不平衡力时相对于卡托3很小范围的倾斜。

采用上述支撑弹性件后,当键帽21相对于卡托3产生小角度倾斜时,支撑弹性件在其抗压缩弹力的作用下,向外顶键帽21,从而避免由于定位柱212、定位孔之间由于间隙的存在而发生晃动,改善用户的手感。

上述弹性支撑部33的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具体的方案中,连接部31的外侧壁的竖向中部设有第一定位槽313,键帽21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一定位槽313对应的第二定位槽213,连接部31、键帽21之间还设有弹性支撑部33,弹性支撑部33的一端设于第一定位槽313中、另一端设于第二定位槽213中。采用两个定位槽能够对弹性支撑部33起到进一步的导向和限位作用,避免弹性支撑部33倾斜或脱落。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安装,例如将弹性支撑部3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部31的外侧壁、键帽21的内侧壁粘接。

上述弹性支撑部33的选择可以有多种多样,例如可以为弹簧,也可以为泡棉或者弹片。

另一种具体方案中,如图2、3和图5所示,上述壳体侧壁1的内侧还设有限制卡托3向卡座300插装时最大位移量的卡托限位件13,且卡托限位件13与接触部22对应设置,按键电路101设于卡托限位件13上。

采用这种结构,能防止装卡过程中用力过大而将卡托3过分地向内插装的现象,以使卡托3安装于卡座300的合适位置。此外,由于按键电路101设于该卡托限位件13上,按动按键2时,接触部22施加的作用力作用于卡托限位件13上。相反,如果没有该卡托限位件13,则按动按键2时产生的作用力会作用于卡座300上,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导致对卡座300造成功能性的破坏。由此可见,该卡托限位件41能同时起到对卡托3的限位作用,并同时起到承接按键2的作用力、保护卡托3的作用。

上述卡托限位件13与卡托3的配合形式可以有多种多样。

例如,如图3所示,连接部31、卡托限位件13分别设有挡块,两个挡块在竖向具有一定的重叠量,这样,当卡托插装到位时,两个挡块部分重叠,以阻止卡托继续向内移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在卡托限位件13、连接部31二者中的一者设置卡钧、另一者设置卡槽,当卡托插装到位时卡钩与卡槽卡接,阻止卡托继续向内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卡托按键结构、与卡托按键结构连接的电路板100;卡托按键结构为如上所述卡托按键结构。

由于上述卡托按键结构具有如上技术效果,因此,应用该卡托按键结构的电子设备也具有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该电子设备可以具体为手机,也可以为平板电脑、或其他移动智能终端或其他需要安装SIM卡200或/和存储卡的电子设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卡托按键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