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开闭机构和软钎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052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盖开闭机构和软钎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对印刷基板进行软钎焊的软钎焊装置中的盖开闭机构和软钎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印刷基板对电子零部件进行软钎焊处理的情况下,可使用软钎焊装置。根据软钎焊装置,焊剂涂敷器等焊剂涂敷部、预热部、软钎焊部、冷却部等被配设于预定的位置。在利用软钎焊装置将电子零部件软钎焊于印刷基板的情况下,利用焊剂涂敷部在印刷基板的软钎焊区域涂敷焊剂,之后,利用预热部对印刷基板进行预加热,利用软钎焊部对印刷基板和电子零部件进行软钎焊,利用冷却部对印刷基板进行冷却,从而软钎焊工序完成。

与此种软钎焊装置相关联地公知有包括例如焊剂涂敷部、预加热部、软钎焊部、冷却部以及输送机器人的软钎焊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具有利用3个冷却风扇对在喷流软钎料槽软钎焊处理后的印刷基板进行冷却的冷却部的软钎焊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27960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软钎焊处理需要多个处理部,因此,内置有各部的软钎焊装置需要较大的空间。因此,难以确保工厂内的软钎焊装置的配置场所、作业人员的作业场所。上述的专利文献1为了冷却印刷基板而需要多个冷却部,关于印刷基板的冷却的效率化、软钎焊装置的节省空间没有任何考虑。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了这样的课题的且实现冷却的效率化和节省空间的盖开闭机构和软钎焊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所采用的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那样。

(1)一种盖开闭机构,其是用于对印刷基板进行冷却的冷却部的盖开闭机构,其包括:升降部,其将所述印刷基板支承成能够升降;旋转臂部,其支承于旋转轴,从所述旋转轴向上方延伸;能开闭的盖部,其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臂部移动;冷却器,其设于所述盖部的下方;引导轨道,其沿着所述盖部的下表面配置;支承构件,其设于所述盖部的下表面,且将所述旋转臂部的顶端部支承成进退自由,利用所述盖部对所述印刷基板的上部进行封盖。

(2)根据所述(1)所记载的盖开闭机构,其中,该盖开闭机构还具有:相对于印刷基板面平行地设置于旋转轴的上方的辅助轨道;能够沿着辅助轨道移动的移动构件;以及用于对移动构件进行移动驱动的移动驱动部,辅助轨道和移动构件相对于引导轨道而言配置于靠近旋转轴的位置,随着移动构件的移动而旋转臂部以旋转轴为中心转动,盖部在与印刷基板平行的面内开闭移动。

(3)根据所述(1)所记载的盖开闭机构,其中,该盖开闭机构具有对旋转轴进行转动驱动的旋转驱动部。

(4)根据所述(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盖开闭机构,其中,盖部具有相对于印刷基板面平行的面,在盖部的相对的端部设置有相对于该盖部的面方向向下方弯曲的弯曲部。

(5)一种软钎焊装置,其包括:软钎焊室;输出室,其由具有开口的壳体构成,用于将印刷基板从软钎焊室输出,其中,软钎焊室在其室内设置有用于对印刷基板进行焊剂涂敷的焊剂涂敷部、用于对涂敷焊剂后的印刷基板进行加热的预热部、对加热后的印刷基板进行软钎焊的软钎焊部,输出室在其室内设置有用于对软钎焊后的印刷基板进行冷却的冷却部,冷却部具有所述(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盖开闭机构。

(6)根据所述(5)所记载的软钎焊装置,其中,冷却器从旋转轴与升降部之间的下方朝向冷却部的上方吹送气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盖开闭机构,即使是节省空间也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印刷基板的冷却。根据本发明的软钎焊装置,能够节省空间地实现内置有焊剂涂敷部、预热部、软钎焊部以及冷却部的软钎焊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软钎焊装置1的构成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盖开闭机构5A的构成例的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表示盖开闭机构5A的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盖开闭机构5A的构成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软钎焊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盖开闭机构5A的动作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盖开闭机构5A的动作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盖开闭机构5A的动作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软钎焊装置;4、输入室;5、输出室;5A、盖开闭机构;6、焊剂涂敷部;7、预热部;8、软钎焊部;9、冷却部;10、软钎焊室;41、输入轨道;42、52、推进器;51、输出轨道;51a、盖部;51A、升降部;53、引导轨道;54、旋转轴;55、旋转臂部;57、驱动部;57A、辅助轨道;57B、移动构件;57C、移动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软钎焊装置1进行说明。

[软钎焊装置1的构成例]

如图1所示,软钎焊装置1是对印刷基板3进行软钎焊处理的装置,具有软钎焊室10。软钎焊室10是在其侧方具有用于输入或输出印刷基板3的开口的壳体。在软钎焊室10的侧方排列设置有用于输送印刷基板3的输入室4和用于输出印刷基板3的输出室5。软钎焊室10在其室内设置有用于对印刷基板3涂敷焊剂的焊剂涂敷部6、用于对涂敷焊剂后的印刷基板3进行加热的预加热器部7、以及对加热后的印刷基板3进行软钎焊的软钎焊部8。输出室5具有用于对软钎焊后的印刷基板3进行冷却的冷却部9。

在软钎焊室10内的中央设置有输送机器人21。输送机器人21可使用例如垂直多关节机器人等。输送机器人21具有把持印刷基板3的未图示的把持部。该把持部接受利用输入室4的输入轨道41进入到软钎料室10内的印刷基板3。输送机器人21以把持着印刷基板3的状态将印刷基板3按照焊剂涂敷部6、预热部7、软钎焊部8的顺序向焊剂涂敷部6、预热部7、软钎焊部8输送。输送机器人21进而将印刷基板3向输出室5的输出轨道51送出。

焊剂涂敷部6、预热部7和软钎焊部8配置于以输送机器人21为中心的输送机器人21的可动域内。焊剂涂敷部6配置于输入轨道41的附近。焊剂涂敷部6用于对由输送机器人21输送来的印刷基板3涂敷焊剂。焊剂可使用有机溶剂,可使用例如IPA(异丙醇)等。焊剂涂敷部6也可以设置有多个涂敷部。在该情况下,能够以含铅的软钎料用和无铅软钎料用分别使用多个涂敷部、能够根据印刷基板3的品种分别使用多个涂敷部以及根据焊剂的种类分别使用多个涂敷部。

预热部7与焊剂涂敷部6以及软钎焊部8相邻,设于输入轨道41与输出轨道51之间的区域。预热部7通过对印刷基板3进行加热,使利用焊剂涂敷部6涂敷到印刷基板3的焊剂干燥、且使印刷基板3均匀地上升到预定的温度。若如此对印刷基板3进行加热,则软钎料易于附着于印刷基板3的预定的部位。预热部7可使用例如卤素加热器。卤素加热器能够使印刷基板3急速地加热到设定好的温度。

软钎焊部8设置于输出轨道51的附近。软钎焊部8可使用例如喷流软钎焊装置。软钎焊部8在印刷基板3的预定的部位形成软钎料。软钎焊部8使利用未图示的泵加压输送来的溶融软钎料向印刷基板3喷流。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在软钎焊部8由喷流软钎焊装置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向用于收容溶融软钎料的软钎料槽供给氮气(N2)等非活性气体,用来抑制溶融软钎料的氧化。

该非活性气体向由用于覆盖软钎料液面和软钎料槽的未图示的非活性气体罩构成的作为非活性气体的贮存部的空间供给。所述喷流软钎焊装置能够构成为,从设于使溶融软钎料喷流的喷嘴周边的所述非活性气体罩的开口部朝向印刷基板3排出非活性气体。

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所排出的非活性气体由于溶融软钎料而在本例中成为240℃左右的高温,因此,具有对印刷基板3的软钎焊部位及其周边进行加热的效果。因此,在对印刷基板3的预定部位进行软钎焊之际,能够利用从喷嘴周边排出的高温的非活性气体对印刷基板3的软钎焊部位及其周围赋予热。

被预热部7加热后的软钎焊部位容易在向软钎焊部8输送而直到进行软钎焊的期间内产生温度的降低。尤其是,在印刷基板3的软钎焊部位较多的情况下,从预热完成时到进行软钎焊的期间的时间差变大,易于在软钎焊部位产生温度差,其结果,软钎焊品质变得不稳定。

能够利用从喷嘴周边排出的高温的非活性气体对印刷基板3的软钎焊部位及其周围赋予热,因此,也能够对温度降低进行弥补。由于能够对温度降低进行弥补,因此,能够防止随着温度降低而产生的软钎焊品质的不稳定性,将软钎焊品质保持恒定。

此外,在利用公知的手段使非活性气体成为高温的状态下,既可以将该非活性气体向软钎料槽供给,也可以以使供给非活性气体的管在溶融软钎料内通过的方式配置于软钎料槽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焊剂涂敷部6、预热部7以及软钎焊部8的顺序以输送机器人21为中心顺时针地配置焊剂涂敷部6、预热部7以及软钎焊部8,但这些装置并不限于上述的配置。也可以是,例如焊剂涂敷部6、预热部7以及软钎焊部8以焊剂涂敷部6、预热部7以及软钎焊部8的顺序逆时针地配置、或配置成一列或多个列。

输入室4是在上表面具有开口41a的壳体。在输入室4中设置有从输入室4延伸到软钎焊室10内的一对印刷基板输送用的输入轨道41、将配置于输入轨道41之间的印刷基板3推出的推进器42、以及驱动推进器42的未图示的柱塞。

一对输入轨道41用于将印刷基板3从输入室4向软钎焊室10内输入。输入轨道41具有截面L字状的支承部,该支承部用于支承印刷基板3的下表面和侧面。一对输入轨道41平行地设置并可相对于软钎焊室10进退。一对输入轨道41均与丝杠轴41A螺纹结合,能够根据丝杠轴41A的旋转而与印刷基板3的宽度相对应地对输入轨道41的宽度进行调整。在该丝杠轴41A上,与一对输入轨道41相对应地形成有正(右)螺纹和反(左)螺纹,能够根据该丝杠轴41A的旋转使一对输入轨道41之间的宽度变窄或变宽。在输入室4外的侧壁设有用于使丝杠轴41A旋转的丝杠调整部41B,丝杠调整部41B安装于丝杠轴41A的一端部。

通过作业人员旋转丝杠调整部41B,而旋转丝杠轴41A,与此同时一对输入轨道41的位置都发生变化。由此,输入轨道41的宽度被调整。

推进器42从输入室4内的底部向上方突出到输入轨道41的高度。推进器42的初始位置位于一对输入轨道41之间且位于输入轨道41的一端中的距离软钎焊室10最远的位置的附近。若未图示的柱塞驱动推进器42,则如图中的单点划线所示,推进器42移动到软钎焊室10内。

输出室5与输入室4平行地设于软钎焊室10的侧方。在输出室5中设置有从输出室5延伸到软钎焊室10内的一对印刷基板输送用的输出轨道51、用于将置于输出轨道51的印刷基板3推出的推进器52、用于驱动推进器52的柱塞52a(参照图2)、以及对由软钎焊部8软钎焊处理后的印刷基板3进行冷却的冷却部9。其结构随后详细论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焊剂涂敷部6、预热部7、软钎焊部8、冷却部9的顺序输送印刷基板3,因此,通过设为本实施方式的配置,能够在输送机器人21的可动域内以最短的路径输送印刷基板3。因此,能够节省空间地实现内置有焊剂涂敷部6、预热部7、软钎焊部8以及冷却部9的软钎焊装置1,并且能够谋求软钎焊作业的效率化。

[盖开闭机构5A的构成例]

如图2所示,输出室5在其上表面5a的中央具有比一对输出轨道51的宽度宽地开设的开口5b,在本例子中是将能开闭的左右成对的盖部51a收纳于上表面5a之下的壳体。输出室5被设于中央的安装板5c上下分隔开。在本例子中,以左右成对构成盖部51a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而进行以下说明,也可以是1个盖部。

一对输出轨道51平行地设于安装板5c上,可相对于软钎焊室10进退。输出轨道51具有可升降地支承印刷基板3的下表面和侧面的截面L字状的升降部51A。升降部51A由现有的作动缸等构成。

一对输出轨道51与图1所示的一对输入轨道41平行地设置。一对输出轨道51均与丝杠轴41A螺纹结合,能够根据丝杠轴41A的旋转与印刷基板3的宽度相对应地对输出轨道51的宽度进行调整。在该丝杠轴41A上,与一对输出轨道51相对应地形成有未图示的一对正(右)螺纹和反(左)螺纹,能够根据该丝杠轴41A的旋转而使一对输出轨道51之间的宽度变窄或变宽。输出轨道51的宽度的调整方法与图1所示的输入轨道41的宽度的调整相同,若作业人员使丝杠调整部41B旋转,则丝杠轴41A旋转,与此同时一对输出轨道51的位置都发生变化。由此,输出轨道51的宽度被调整。

即、虽未图示,但在所述丝杠轴41A上,与一对输入轨道41相对应地设置有一对正(右)螺纹和反(左)螺纹、并且与一对输出轨道51相对应地设有一对正(右)螺纹和反(左)螺纹,因此,若作业人员使丝杠调整部41B旋转,则丝杠轴41A旋转,输入轨道41和输出轨道51的宽度同时变化相同的量。由此,输入轨道41和输出轨道51的宽度与所输送的印刷基板3的宽度相对应地同时被控制而被调整。

如图2所示,推进器52在其初始位置从软钎焊室10内的底部向上方突出到输出轨道51的高度。如图1所示,推进器52的初始位置位于一对输出轨道51之间且在输出轨道51的一端的附近位于软钎焊部8侧。若图2所示的柱塞52a驱动推进器52,则如图1的单点划线所示,推进器52移动到输出室5内。

如图2所示,在安装板5c上以将配置有一对输出轨道51的部分夹入的方式设有用于向输出室5内送入气体的开口部5d、5e。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冷却部9的冷却区域是输出室5内的、位于开口部5d、5e之间而且由安装板5c的上方和盖部51a的下方形成的空间区域。

在输出室5内设置有具有盖部51a的盖开闭机构5A,以对冷却部9的上方进行封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一对盖部51a沿着左右方向开闭的形态。盖开闭机构5A包括:用于可升降地支承印刷基板3的升降部51A;设于升降部51A的左右底部的旋转轴54;支承于这些旋转轴54的一对旋转臂部55;与旋转臂部55的转动相关联地进行开闭的左右一对盖部51a;以及在安装有旋转轴54的安装板5c的下部的壳体内配置的作为一对冷却器的冷却风扇91。

如图4所示,旋转轴54被安装于安装板5c上的支承部54a支承成能够转动。

旋转臂部55是为了对使冷却部9的上表面开闭的一对盖部51a赋予其开闭力而设置的,以安装板5c侧为转动支点,因此,该旋转臂部55从旋转轴54向上方延伸。在旋转臂部55的顶端部以与旋转臂部55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设置有圆柱状的柱状凸部55a。该柱状凸部55a从旋转臂部55向图中的纸面表侧方向突出。在旋转臂部55上,在比柱状凸部55a进一步靠旋转轴54侧的位置设置有圆柱状的柱状凸部55b。该柱状凸部55b也为了达成后述那样的功能而向与柱状凸部55a相同的方向与旋转臂部55垂直地突出。

一对盖部51a设于旋转轴54的上表面侧,安装成能够随着旋转臂部55的移动而移动。盖部51a具有相对于印刷基板3面平行的矩形形状的面51b。盖部51a在与印刷基板3平行的面内开闭移动。如图2所示,左右一对盖部51a在相对于盖部51a的面方向而言位于行进方向的前后的端部侧均设置有向下方弯曲的弯曲部51c、51d。弯曲部51c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弯曲部51d以分别相对的方式配置于输出室5的左右的侧壁5f、5g。

如图3所示,在输出室5的靠软钎焊室10侧的内壁5h及其与软钎焊室10侧相反的一侧的内壁5i设置有沿着盖部51a的下表面配置的引导轨道53,以用于对一对盖部51a的开闭进行引导。引导轨道53从输出室5的侧壁5f设置到侧壁5g,以使盖部51a开闭的方式支承盖部51a。

在盖部51a的下表面沿着与盖部51a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有一对辊构件53a和一对辊构件53b,以沿着引导轨道53对一对盖部51a进行开闭。辊构件53a、53b呈彼此相同的形状,在与引导轨道53相对的侧面具有辊。相对于1个辊构件53a、53b的辊的个数可任意地选择。辊构件53a设于弯曲部51c的两端附近,辊构件53b设于弯曲部51d的两端附近。

辊构件53a、53b的一个可滑动地支承于内壁5h侧的引导轨道53,辊构件53a、53b的另一个可滑动地支承于内壁5i侧的引导轨道53。通过辊构件53a、53b被支承于引导轨道53,盖部51a被支承于引导轨道53。在盖部51a开闭时,通过使一对辊构件53a、53b分别沿着一对引导轨道53移动,盖部51a顺利地开闭。

在内壁5i侧的引导轨道53附近的盖部51a的下表面的安装有支承构件56。如图4所示,支承构件56具有向下方开口的凹部56a。支承构件56以随着旋转臂部55的移动而使旋转臂部55的顶端部的柱状凸部55a能够在凹部56a内上下移动的方式进退自由地支承旋转臂部55的顶端部的柱状凸部55a。

如图2所示,在比输出室5内的左右的旋转轴54靠上方且相对于引导轨道53而言靠近旋转轴54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使旋转臂部55转动的驱动部57。驱动部57还兼具有对转动的旋转臂部55进行支承并加强的作用。驱动部57包括相对于印刷基板3面平行地设置的一对辅助轨道57A、能够沿着各辅助轨道57A移动的移动构件57B、以及用于对移动构件57B进行移动驱动的移动驱动部57C。

辅助轨道57A由从安装板5c向上延伸的支脚支承。移动构件57B相对于引导轨道53而言靠近旋转轴54地配置。通过辅助轨道57A贯穿于移动构件57B内,移动构件57B能够相对于印刷基板3面平行地沿着辅助轨道57A移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驱动部57C的一个例子,采用了无杆作动缸。该移动驱动部57C使一对移动构件57B联动而沿着辅助轨道57A在彼此靠近的方向和彼此远离的方向上移动。

移动构件57B在其上端具有相对于辅助轨道57A向上方开口的凹部57a。通过旋转臂部55的柱状凸部55b进入凹部57a内,移动构件57B以随着旋转臂部55的移动而柱状凸部55b在凹部57a内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承柱状凸部55b。

输出室5在其内部具有冷却风扇91作为冷风机的一个例子,用于对印刷基板3进行冷却。冷却风扇91设置于左右的旋转轴54与升降部51A之间而且设置于安装板5c的下方。冷却风扇91吹送气体,将该气体从输出室5的下方经由安装板5c的开口部5d、5e朝向冷却部9的上方送出。

在软钎焊室10设置有图5所示的控制部20。控制部20分别与盖开闭机构5A、推进器42、52、焊剂涂敷部6、预热部7、软钎焊部8、冷却部9、输送机器人21以及操作部40连接。通过作业人员对操作部40进行操作,控制部20对盖开闭机构5A的盖部51a的开闭动作、升降部51A的升降动作、利用推进器42、52推动印刷基板3的时刻、利用输送机器人21输送印刷基板3的速度、焊剂涂敷部6所具有的焊剂的温度、焊剂的涂敷量、预热部7的温度、软钎焊部8的溶融软钎料的温度、软钎料的喷流速度、冷却部9所具有的冷却风扇的通断、输送机器人21的动作等进行控制。

此外,在本例中,冷却风扇是否使常温的气体循环、即仅是冷却风扇的旋转驱动的连通、断开的控制,若构成为根据需要使用冷机等冷却部件来对来自冷却风扇的气体进行冷却,则能够对冷却温度分别进行设定而进行控制。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印刷基板3冷却到所期望的温度。另外,气体既可以是大气,也可以使用氮气等非活性气体。

[盖开闭机构5A的动作例]

接着,对盖开闭机构5A的动作例进行说明。以作业人员通过操作部40进行各种设定而利用控制部20各部动作为前提。

如图1所示,作业人员将印刷基板3从输入室4的开口41a向输入轨道41输入。若作业人员以输入轨道41的宽度与印刷基板3的尺寸相对应的方式使丝杠调整部41B旋转,则丝杠轴41A旋转,输入轨道41和输出轨道51的宽度同时变化相同的量。根据该结构,能够与印刷基板3的宽度相对应地对输入轨道41和输出轨道51的宽度进行一并调整。作业人员与印刷基板3的宽度相对应地调节输送机器人21的把持部的宽度,在调整后将印刷基板3载置于输入轨道41上。

此时盖开闭机构5A处于初始状态。在该初始状态下,如图6所示,盖部51a成为关闭的状态。此时,升降部51A处于下降的状态,推进器52成为位于软钎焊部8侧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1所示,推进器42将印刷基板3推出,如图中的单点划线所示,印刷基板3向软钎焊室10内输入。输送机器人21靠近输入轨道41。推进器42进一步将印刷基板3推入,将印刷基板3交给输送机器人21的把持部。输送机器人21将印刷基板3向焊剂涂敷部6上输送。在焊剂涂敷部6,焊剂被涂敷于印刷基板3的预定的部位。

输送机器人21将涂敷焊剂后的印刷基板3向预热部7输送。预热部7使涂敷到印刷基板3的焊剂干燥,将印刷基板3加热到预定的温度。输送机器人21将利用预热部7加热到预定的温度的印刷基板3向软钎焊部8输送。

软钎焊部8对印刷基板3的预定的部位进行软钎焊。输送机器人21将软钎焊后的印刷基板3向输出轨道51交接。此时,盖开闭机构处于上述的初始状态。推进器52推动印刷基板3而在输出轨道51上从软钎焊室10内输出到输出室5内的冷却部9的冷却区域。

如图7所示,一旦印刷基板3停止到输出室5内的冷却部9的冷却区域,就对冷却部9的冷却风扇91进行旋转驱动,由此,对软钎焊处理后的印刷基板3进行冷却。此时,一对盖部51a并行地对印刷基板3的上部进行封盖。更详细而言,如图中的单点划线所示,从冷却风扇91吹送到上方的气体在弯曲部51d从上下方向垂直地弯折而被沿着与盖部51a平行的方向且气体彼此靠近的方向诱导。被沿着水平方向诱导的气体碰到弯曲部51c而进一步垂直地弯折,被从盖部51a朝向输出室5的下方的安装板5c诱导。若下降到下方的气体碰到安装板5c,则被沿着气体彼此远离的方向诱导。

即、从图中的左侧的冷却风扇91经由开口部5d吹送来的气体在冷却部9中顺时针地循环,从右侧的冷却风扇91经由开口部5e吹送来的气体在冷却部9中逆时针地循环,从而有效地对印刷基板3进行冷却。盖部51a具有弯曲部51d,由此,上升来的气体向冷却部9的外部扩散的情况受到抑制。即、通过盖部51a具有弯曲部51d,能够节省空间地抑制冷却部9。盖部51a具有弯曲部51c,由此,被弯曲部51d沿着水平方向诱导的左右的气体彼此混合而成为紊流的情况受到抑制。即、通过盖部51a具有弯曲部51c,能够均匀地冷却印刷基板3。

在本例的情况下,冷却部9将印刷基板3冷却预定的时间。作业人员能够与产品相应地任意设定冷却时间。另外,也可以在温度方面进行管理,以使印刷基板3冷却成预定的温度。在该情况下,作业人员也能够任意地设定冷却温度。

在印刷基板3冷却了预定的时间之后,使冷却风扇91的旋转驱动停止并且打开盖部51a。如图7和图8所示,用于打开盖部51a的各动作如下所述:以覆盖升降部51A的上方的方式关闭的盖部51a相对于其面方向平行地移动、以使升降部51A的上方敞开的方式打开。更详细而言,移动驱动部57C使一对移动构件57B联动而使一对移动构件57B沿着辅助轨道57A向彼此分开的方向移动。随着该移动构件57B的移动而旋转臂部55以旋转轴54中心转动。图中的左侧的旋转臂部55逆时针转动,右侧的旋转臂部55顺时针转动。

如图7的点线箭头所示,旋转臂部55的柱状凸部55a、55b也以旋转轴54为中心描绘圆弧地转动。移动构件57B相对于盖部51a的面方向平行地移动,柱状凸部55b以旋转轴54为中心转动,因此,柱状凸部55b在凹部57a内相对于移动构件57B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在柱状凸部55b位于旋转轴54的正上方时,柱状凸部55b在凹部57a内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位于最上方。

随着柱状凸部55a的转动而支承构件56、辊构件53b沿着引导轨道53移动。因此,盖部51a、辊构件53a也沿着引导轨道53移动,盖部51a打开。支承构件56相对于盖部51a的面方向平行地移动,柱状凸部55a以旋转轴54为中心转动,因此,柱状凸部55a在凹部56a内相对于支承构件56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在柱状凸部55a位于旋转轴54的正上方时,柱状凸部55a在凹部56a内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位于最上方。

如图8所示,若盖部51a打开,则盖部51a收纳于输出室5的上表面5a之下而升降部51A上升。作业人员将软钎焊后的印刷基板3从升降部51A拆卸,若作业人员按压未图示的按钮,则升降部51A下降,推进器52向软钎焊部8侧移动,盖开闭机构将盖关闭,由软钎焊装置1进行的软钎焊处理完成。此时,盖开闭机构5A恢复到图6所示的初始状态。

为了从图8所示的状态返回到图6的初始状态,在图8的状态下,作业人员将软钎焊后的印刷基板3从升降部51A拆卸,并且若按压未图示的按钮,则升降部51A下降,推进器52向软钎焊部8侧移动,如图6所示,盖部51a相对于其面方向平行地移动,以覆盖升降部51A的上方的方式关闭。通过使各构件向与打开上述的盖部51a的动作相反的方向动作来进行。更详细而言,移动驱动部57C使一对移动构件57B联动而沿着辅助轨道57A向彼此靠近的方向水平移动。随着该移动构件57B的移动而旋转臂部55以旋转轴54为中心转动。图中的左侧的旋转臂部55顺时针转动,右侧的旋转臂部55逆时针转动。

如图中的点线箭头所示,旋转臂部55的柱状凸部55a、55b也以旋转轴54为中心描绘圆弧地转动。移动构件57B相对于盖部51a的面方向平行地移动,柱状凸部55b以旋转轴54为中心转动,因此,柱状凸部55b在凹部57a内相对于移动构件57B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在柱状凸部55b位于旋转轴54的正上方时,柱状凸部55b在凹部57a内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位于最上方。

随着柱状凸部55a的转动,支承构件56、辊构件53b沿着引导轨道53移动。因此,盖部51a、辊构件53a也沿着引导轨道53移动,盖部51a关闭。支承构件56相对于盖部51a的面方向平行地移动,柱状凸部55a以旋转轴54为中心转动,因此,柱状凸部55a在凹部56a内相对于支承构件56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在柱状凸部55a位于旋转轴54的正上方时,柱状凸部55a在凹部56a内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位于最上方。

在以上的动作后,如图6所示,升降部51A成为下降状态,推进器52成为移动到软钎焊部8侧的状态,盖成为关闭的状态,盖开闭机构5A恢复到初始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开闭机构5A具有盖部51a、旋转轴54以及旋转臂部55,因此,即使节省空间也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印刷基板3。软钎焊装置1具有盖开闭机构5A,因此,能够节省空间地内置焊剂涂敷部6、预热部7、软钎焊部8以及冷却部9。另外,通过将冷却部9的范围如上所述那样设为输出室5内的一部分,能够将冷却所需的能量抑制成最小限度。

移动构件57B相比支承构件56支承旋转臂部55的靠近旋转轴54的部分,移动驱动部57C使移动构件57B沿着辅助轨道57A水平移动,因此,盖部51a能够进行比移动构件57B的水平移动幅度大地水平移动。因此,驱动部57能够以用于使移动构件57B移动的较小的驱动力和较小的空间使盖部51a大幅度地运动。

此外,盖开闭机构5A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例如、盖开闭机构5A也可以设有作为对一对旋转轴54进行转动驱动的旋转驱动部的马达。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通过设为利用转动驱动使盖部51a开闭的机构,从而省略辅助轨道57A和移动构件57B。另外,在将旋转臂部55的长度设定得较长的情况下,也可以针对1个旋转臂部55设置多个辅助轨道、移动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盖开闭机构5A具有一对盖部51a的结构,但也可以设为例如盖开闭机构5A具有1个能开闭的盖部51a的结构,各设置有一个引导轨道53、辅助轨道57A、支承构件56以及移动构件57B。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气体在冷却部9内更高效地循环而对印刷基板3进行冷却,设为盖部51a具有弯曲部51c、51d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即使省略弯曲部51c、51d,也能够充分地冷却印刷基板3。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输入室4和输出室5设为独立的构成,输入轨道41和输出轨道51彼此平行地设置于软钎焊室10的相同的侧方,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输入室4和输出室5既可以设于软钎焊室10的不同的侧面,输入室4和输出室5也可以成为一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一对输入轨道41的宽度和一对输出轨道51的宽度被同时控制而被变更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输入轨道41和输出轨道51也可以与独立的丝杠轴螺纹结合而分别进行控制。另外,即使不是使一对输入轨道41都位置变化,但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一对输入轨道41中的一个输入轨道41被固定,另一个输入轨道41随着丝杠轴41A的旋转而改变位置。对于一对输出轨道51,即使不是使它们都位置变化,但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一对输出轨道51中的一个输出轨道51被固定,另一个输出轨道51随着丝杠轴41A的旋转而改变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作业人员通过使用丝杠调整部41B而手动使丝杠轴41A旋转、对输入轨道41的宽度和输出轨道51的宽度进行调整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通过作业人员利用操作部40输入印刷基板3的宽度,控制部20对与印刷基板3的宽度相对应的输入轨道41的宽度和输出轨道51的宽度自动地调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极其优选适用于对印刷基板进行软钎焊的软钎焊装置中的盖开闭机构和软钎焊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