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按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229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应按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按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应按钮。



背景技术:

电梯感应按钮多采用金属字片,通过人接触感应区域后检测感应区域与地面之间的电容变化量,发出相应信号。但是由于空气中静电的存在,金属感应按钮具有不稳定性,金属感应按钮在人未进行操作时,也可能使电梯动作,造成电梯不能完全依照人的控制进行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感应按钮,使用更加稳定。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感应按钮,包括基座、印制板组件和PC塑料按键,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PC塑料按键与凹槽的开口端配合,使得基座和PC塑料按键之间形成腔室,所述腔室内放置所述印制板组件,所述印制板组件上设置有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感应电容值的变化,所述PC塑料按键的厚度为1-3mm。

作为上述感应按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印制板组件包括叠设的印制板和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的一端设置有LED灯。

作为上述感应按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光板与印制板之间通过双面胶粘接。

作为上述感应按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ED灯有四个,沿直线均匀分布在所述导光板的一端的边缘。

作为上述感应按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匀光膜。

作为上述感应按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感应区域设置在所述印制板上。

作为上述感应按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C塑料按键和基座上分别设置有卡扣和卡脚,所述卡扣和卡脚相互配合。

作为上述感应按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扣为所述PC塑料按键边缘上设置的凹槽,所述卡脚为所述基座的开口边缘上开设的侧向凸起。

作为上述感应按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的凹槽内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印制板组件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导向柱配合。

作为上述感应按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柱和导向孔分别有4个,所述导向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印制板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感应按钮,PC塑料按键,能够避免金属按键造成的不稳定性,避免电梯的意外动作,同时PC按键透明,且具有强韧性,能够透出光线,指示感应按钮被按下,另外PC塑料按键的良好机械性能保证了该感应按钮的使用寿命,另外,PC按键的厚度在1-3mm范围内,保证感应按钮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感应按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印制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卡口和卡脚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座;2、印制板组件;3、PC塑料按键;

11、卡脚;12、导向柱;

21、印制板;22、导光板;23、导向孔;24、LED灯;

3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感应按钮,包括基座1、印制板组件2和PC塑料按键3,基座1上设置有凹槽,PC塑料按键3与凹槽的开口端配合,使得基座1和PC塑料按键3之间形成腔室,腔室内放置印制板组件2,印制板组件2上设置有感应区域,感应区域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感应电容值的变化,PC塑料按键3的厚度为1-3mm。

该感应按钮包括,使用PC塑料按键3,能够避免金属按键造成的不稳定性,避免电梯的意外动作,同时PC按键透明,且具有强韧性,能够透出光线,指示感应按钮被按下,另外PC的良好机械性能保证了该感应按钮的使用寿命,另外,PC按键的厚度在1-3mm范围内,保证感应按钮的灵敏度,太厚可能造成灵敏度下降,太薄则无法成型。

具体的,印制板组件2包括叠设的印制板21和导光板22,其中,导光板22的一端设置有LED灯24。LED灯24有四个,沿直线均匀分布在导光板22的一端的边缘。导光板22能够使得LED灯24发射的光显示更加均匀。导光板22上设置有匀光膜,能够进一步保证按钮的均匀发光。

导光板22与印制板21之间通过双面胶粘接,避免该印制板组件2的不稳定。

感应区域设置在印制板21上。

PC塑料按键3和基座1上分别设置有卡扣31和卡脚11,卡扣31和卡脚11相互配合,保证感应按键组装的牢固。具体的,卡扣31为PC塑料按键3边缘上设置的凹槽,卡脚11为基座1的开口边缘上开设的侧向凸起。

基座1的凹槽内设置有导向柱12,印制板组件2上设有导向孔23,导向孔23与导向柱12配合,防止印制板组件2在基座1和PC塑料按键3之间形成的腔室内稳定固定,防止印制板组件2内感应区域的位置变化,防止感应按键的不灵敏。

导向柱12和导向孔23分别有4个,导向孔23均匀分布在印制板组件2上,增加印制板组件2的固定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