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6762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电路板构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路板构造,尤指一种适用于无线耳机的电路板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耳机于市场上不断的推出。相较于有线耳机,无线耳机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其改善有线耳机使用时线材连接上的不便以及线材容易被拉扯而损坏的情形。

虽然,无线耳机相较于有线耳机具备有便利性的优势,但,使用前必须充电方能运作。则,无线耳机内部的主机板除设置有一接收声音讯号的射频电路外,还设置有一充电电路。

一般无线耳机的电路设计是将射频电路及充电电路独立的配置在主机板之上,且射频电路的天线及充电电路的充电端子个别的设置,因此,需要一较大面积的主机板来容纳这些电路布局,而造成传统无线耳机的尺寸无法有效缩小。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将提出一创新的电路板构造,此电路板的构造是容许翻折以便折叠出一体积较小的电路组件,利用此电路组件作为无线耳机的内部电路,将有效减少无线耳机的尺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构造,其电路板是为一适用于无线耳机的电路板,此电路板的构造是容许翻折以便折叠出一体积较小的电路组件,利用此电路组件作为无线耳机的内部电路,将有效缩小无线 耳机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构造,其中电路板上设置有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一充电电路及一射频讯号接收电路,当无线耳机运作在一充电方式时,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将作为充电电路的充电端子,当无线耳机运作在一通讯方式时,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将作为射频讯号接收电路的天线,则射频讯号接收电路与充电电路共享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将可以有效降低电路布局的面积,以便能够选择一尺寸面积较小的电路板来容纳射频讯号接收电路与充电电路。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极板体,其中心配置有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环绕在第一电极外围的第二电极;一接地板体,其经由一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电极板体;及至少一电路组件布局板体,其经由一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接地板体。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路板为适用于一无线耳机的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为同心圆电极。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极板体、接地板体及电路组件布局板体分别包括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电极板体的第一表面的板体中心配置有第一电极及围绕在第一电极外围的第二电极,电路组件布局板体及接地板体的第二表面及/或第一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电路组件、至少一芯片及/或至少一电路布线。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路组件、芯片及/或电路布线将组成为一充电电路及/或一射频讯号接收电路。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作为充电电路的 充电端子,或者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做为射频讯号接收电路的天线。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每一电路组件布局板体之间经由一第三连接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接地板体为一长方形板体,接地板体的两侧长边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接地板体、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是由一可挠式材质所制作而成,电极板体、接地板体、电路组件布局板体经由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接地板体的翻折以折叠出一近似于立体圆柱形外观的电路组件。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配置在电路组件的外侧面之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板的俯视立体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板的仰视立体构造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板的侧面构造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板的下表面的平面构造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组件的一视角的立体构造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组件的又一视角的立体构造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的构件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的立体构造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电路板 101 第一面

103 第二面 11 电极板体

111 第一电极 113 第二电极

12 第一连接部 13 接地板体

14 第二连接部 15 电路组件布局板体

151 芯片 16 第三连接部

17 电路组件布局板体 171 电路组件

101 电路组件 20 无线耳机

21 本体部 23 底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的俯视立体构造图、仰视立体构造图以及侧面构造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板10为一适用于无线耳机(例如:无线耳塞式耳机)的电路板,其构造包括一电极板体11、一接地板体13及至少一电路组件布局板体15、17。

其中接地板体13经由一第一连接部12电性连接电极板体11以及经由一第二连接部14电性连接电路组件布局板体15。接地板体13为一长方形板体,其两侧长边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12及第二连接部14。较佳者,第一连接部12及第二连接部14分别连接至接地板体13的两侧长边的中间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路板10只设置单一个电路组件布局板体15。或者,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电路板10设置两个以上电路组件布局板体15、17,其中一电路组件布局板体15经由一第三连接部16连接至另一电路组件布局板体17。

电路板10的电极板体11、接地板体13及电路组件布局板体 15、17分别包括有一第一表面(例如:上表面)101及一第二表面(例如:下表面)103。电极板体11的第一表面101的板体中心配置有一第一电极111及围绕在第一电极111外围的第二电极113,第一电极111及第二电极113间存在有一间隙。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1及第二电极113的外观为圆形态样,两者为同心圆端子。或者,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1及第二电极113的外观为圆弧形、方形或其它形状态样。再者,接地板体13及电路组件布局板体15、17的第二表面103及/或第一表面101设置有至少一芯片151(如射频芯片)、至少一电路组件171及/或至少一电路布线(未显示)。

第一电极111、第二电极113、芯片151、电路组件171及/或电路布线将组成为一充电电路及/或一射频讯号接收电路。当无线耳机运作在一充电方式时,第一电极111及第二电极113将作为充电电路的充电端子,以便通过充电端子接收一充电电流。或者,当无线耳机运作在一通讯方式时,第一电极111或第二电极113将作为射频讯号接收电路的天线,以便通过天线接收一射频讯号。藉此,射频讯号接收电路与充电电路共享第一电极111及第二电极113,将可以降低电路布局的面积,以便能够选择一尺寸面积较小的电路板10来容纳射频讯号接收电路与充电电路。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板的下表面的平面构造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中,接地板体13、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4及第三连接部16分别为一可挠式(Flexible)材质所制作而成。因此,接地板体13、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4及第三连接部16是可以被弯折的。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10可在下表面(例如:第二表面103)之上进行一向内的翻折程序。首先,执行第一翻折步骤S1,电路组件布局板体17通过第三连接部16向内翻折,例如:向左边翻折。接着,执行第二 翻折步骤S2,翻折后的电路组件布局板体17、第三连接部16与电路组件布局板体15再通过第二连接部14继续向内翻折。之后,执行第三翻折步骤S3,翻折后的电路组件布局板体17、第三连接部16、电路组件布局板体15、第二连接部14与接地板体13再通过第一连接部12继续向内翻折。最后,执行第四翻折步骤S4,接地板体13的上半部板体及下半部板体分别向内翻折,例如:接地板体13的上半部板体向下翻折而下半部板体向上翻折,以便完成电路板10的翻折程序。

则,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10经由执行四道翻折步骤S1-S4后,将可以折叠出一近似于立体圆柱形外观的电路组件101,且第一电极111及第二电极113将会配置在电路组件101的外侧面上。

继续,请参阅图7及图8,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线耳机的构件分解图及立体构造图。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板10折叠后的电路组件101将可以组装在无线耳机20的本体部21底端之上,且经由一底座组件23进行固定。当电路组件101已组装在无线耳机20的本体部21时,第一电极111及第二电极113将外露在无线耳机20的本体部21的底端之上。于是,无线耳机20的本体部21的底端中心将配置有第一电极111以及环绕在第一电极111外围的第二电极113。无线耳机20将可以通过第一电极111及第二电极113接收一充电电流或者接收一射频讯号。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电路板100的构造是容许翻折以便折叠出一体积较小的电路组件101。无线耳机20利用此电路组件101作为内部电路,将可以有效缩小无线耳机20的尺寸。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的形状、构造、 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