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机用发热盘组件及破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6914阅读:3696来源:国知局
破壁机用发热盘组件及破壁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破壁机用发热盘组件及破壁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破壁机通常设置有位于搅拌腔底部的加热盘,通过该加热盘对搅拌腔中的物料进行加热。

目前,破壁机在搅打加热过程中,由于无法探测到食材的温度,从而无法根据温度精确控制搅打及加热过程,因此,有可能会出现食材溢出或糊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破壁机用发热盘组件及破壁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破壁机在加热食材时,食材溢出或糊底现象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破壁机用发热盘组件,包括发热盘主体,所述发热盘主体的内侧面用于与破壁机的杯体共同形成搅拌腔,所述发热盘主体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发热盘主体的温度的测温元件。

优选地,所述发热盘主体包括底部和围绕所述底部的侧壁,所述测温元件设置在所述发热盘主体的底部的下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发热盘主体的底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凹槽的底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底面与所述发热盘主体的底部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 D为2mm≤D≤8mm。

优选地,所述发热盘主体的底部的下表面上固定有紧固所述测温元件的固定片。

优选地,所述发热盘主体的所述侧壁中内嵌有加热管。

优选地,所述发热盘主体的所述侧壁为从下至上直径逐渐扩大的锥状结构;

所述发热盘主体的所述侧壁内设置有多个从下至上间隔布置的加热管,每个所述加热管沿所在的所述侧壁的圆周延伸形成环状体,且各所述加热管所形成的环状体的直径从下至上随所在的所述侧壁的直径的扩大而扩大。

优选地,所述发热盘主体的所述侧壁形成为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侧壁和位于上部的第二侧壁的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二侧壁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直径,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形成为从下至上直径逐渐扩大的锥状结构;

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内分别设置有多个从下至上间隔布置的加热管,各所述加热管沿所在的所述侧壁的圆周延伸形成环状体,且所述环状体的直径从下至上随所在的所述侧壁的直径的扩大而扩大。

优选地,所述发热盘主体的所述侧壁的内侧设置有扰流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破壁机,该破壁机包括控制装置及如上所述的发热盘组件,所述发热盘组件的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测温元件感知发热盘主体的温度变化,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传至控制装置,从而所述控制装置可根据温度变化来调整加热程序或者搅打过程,以避免食材溢出或烧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发热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发热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热盘主体; 11-第一侧壁;

12-第二侧壁; 2-加热管;

3-测温元件; 4-凹槽;

5-固定片; 6-扰流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发热盘组件在应用状态时的方向或位置关系;“内、外”通常指的是相对于零部件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破壁机用发热盘组件,包括发热盘主体1,所述发热盘主体1的内侧面用于与破壁机的杯体共同形成搅拌腔,其中,所述发热盘主体1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发热盘主体1的温度的测温元件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在应用于破壁机中时,测温元件3与破壁机的控制装置连接,这样,在通过发热盘主体1对搅拌腔中的食材进行加热时,可通过测温元件3感知发热盘主体1的温度变化,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传 至控制装置,从而所述控制装置可根据温度变化来调整加热程序或者搅打过程,使得加热程序或者搅打过程更加合理,以避免食材溢出或烧糊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发热盘主体1包括底部和围绕所述底部的侧壁,测温元件3设置在所述发热盘主体1的底部的下表面上。

优选地,在发热盘主体1的底部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凹槽4,所述测温元件3与所述凹槽4的底面接触。

更优选地,所述凹槽4的底面与所述发热盘主体1的底部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D为2mm≤D≤8mm。

上述尺寸设置是为使得测温元件3尽可能地靠近发热盘主体1的上表面,以使得测温元件3检测的温度更接近搅拌腔中食材的温度,同时还需保证发热盘主体1能够加工成型。

本实施方式中,为实现测温元件3在凹槽4中的安装,发热盘主体1的底部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固定片5,所述测温元件3通过该固定片5紧固在凹槽4中。

具体的,测温元件3穿在固定片5上,两者之间可通过紧配合的方式固定;固定片5再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发热盘主体1的下表面上,当然固定片5也可通过铆接或者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在发热盘主体1上。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盘主体1的侧壁中内嵌有加热用的加热管2。

发热盘主体1具体是通过铸造的方式形成的,在进行铸造加工的过程中,可首先将加热管2放置在模具中,在铸造时,加热管2直接成型在发热盘主体1中。

当然,加热管2并不限于内嵌在发热盘主体1中,例如,也可将加热管2围绕设置在发热盘主体1的侧壁的外侧。将加热管2设置在发热盘主体1的侧壁上而非底部,可减少底部加热而导致糊底现象的发生。

如图1所示,所述发热盘主体1的所述侧壁为从下至上直径逐渐扩大的锥状结构;所述发热盘主体1的所述侧壁内设置有多个从下至上间隔布置的加热管2,每个所述加热管2沿所在的所述侧壁的圆周延伸形成环状体,且各所述加热管2所形成的环状体的直径从下至上随所在的所述侧壁的直径的扩大而扩大。

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各加热管2所形成的环状体的直径从下至上随侧壁的直径的扩大而扩大,可使得各加热管2与侧壁的内表面的距离大致相等,从而对侧壁内的食材均匀加热。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发热盘主体1的结构也可如图2所示,发热盘主体1的所述侧壁形成为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侧壁11和位于上部的第二侧壁12的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二侧壁1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侧壁11的直径,且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12均形成为从下至上直径逐渐扩大的锥状结构;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12内分别设置有多个从下至上间隔布置的加热管2,各所述加热管2沿所在的所述侧壁的圆周延伸形成环状体,且所述环状体的直径从下至上随所在的所述侧壁的直径的扩大而扩大。

当然,发热盘主体1的结构并不限于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形式,例如,发热盘主体1的侧壁可为直筒状或其它结构形式。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发热盘主体1的所述侧壁的内侧设置有扰流筋6。扰流筋6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此设置扰流筋6沿侧壁的纵向延伸,且可沿所述侧壁沿圆周间隔设置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破壁机,该破壁机包括控制装置及如上所述的发热盘组件,所述发热盘组件的所述测温元件3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在测温元件3感测到的温度可传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根据温度控制加热程序及搅打过程,例如在温度超过一定值时,可采用低功率加热或者慢速搅打方式,避免食材溢出或者糊底现象的发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