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288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风冷散热模块,即在电控盒内设计有风道及散热器,通过风冷带走电控盒内发热元器件的过多热量。然而,上述设计由于风道的存在,导致电控防水及防尘效果欠佳,有水或尘积都会大大降低电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整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的可靠性好且易于维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散热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表面上具有散热器凹槽;冷媒散热管,所述冷媒散热管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散热器凹槽内,所述冷媒散热管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外表面上;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散热器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压板压住所述冷媒换热管用于将所述冷媒散热管定位于所述散热器上,且所述压板卸下时所述冷媒散热管可拆卸,所述压板的截面呈波浪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通过压板与散热器能够对冷媒换热管进行定位,并且当压板卸下时,冷媒散热管可拆卸。由此,使得散热结构的拆装方便,易于维修。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散热结构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器凹槽的开口宽度不小于所述冷媒散热管的外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媒散热管与所述散热器凹槽接触部分的横截面的圆心角不大于180°,所述横截面为垂直于所述冷媒散热管中心线的截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板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与所述散热器凹槽正对以压紧所述冷媒散热管的压紧凹槽,所述压板沿宽度方向的中部与所述散热器间隔开,所述压板的中部由螺钉锁紧于所述散热器,且所述螺钉锁紧所述压板并使所述压板中部与所述散热器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凹槽的开口宽度不小于所述冷媒散热管的外径,所述压紧凹槽的截面呈半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媒散热管与所述压紧凹槽接触部分的横截面的圆心角不大于180°,所述横截面为垂直于所述冷媒散热管中心线的截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器凹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冷媒散热管外径的一半,所述压紧凹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冷媒散热管外径的一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散热管包括:直管部,所述直管部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弯管部,所述弯管部与多个所述直管部相连,且所述弯管部将多个直管部串联、并联或串并混联到一起,其中,所述散热器表面的散热器凹槽沿所述散热器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散热器的两端,且所述直管部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散热器凹槽内,所述直管部的端部与所述散热器凹槽的端部齐平或所述直管部的端部伸出所述散热器凹槽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沿宽度方向的中部与所述散热器相连,多个所述直管部分布于所述压板的所述中部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冷媒散热管还包括:固定加强件,所述固定加强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直管部相连以限定相邻直管部之间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电控板;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布置于所述电控板上,所述散热结构为上述所述的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一个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中散热器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中冷媒散热管的一个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中压板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一个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一个剖面图;

图7是图6中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散热结构100,散热器1,散热器凹槽11,螺钉孔12,冷媒散热管2,直管部21,弯管部22,固定加强件23,冷媒散热管2的进口24,冷媒散热管2的出口25,压板3,压紧凹槽31,固定过孔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相关技术中,随着生活品质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产电器的使用越发普及化和智能化,跟随国家品牌力量建设,更多的电器厂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创新驱动,智能化设计,同时对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更是各大厂家必须保证的企业生命线。在电器产品设计中,由于智能化增加和功能丰富的提升,电器元器件的设计更加的复杂,跟随带来的发热散热问题便是需良好解决的问题。

冷媒散热模块即在电控盒内装有散热器模块,在其散热器模块另一面设计有冷媒散热管,散热器设计有凹槽,冷媒散热管通过冲压形式,紧固到散热器凹槽内,从而通过低温冷媒对电控元器件进行散热,该方案有效解决了风冷散热的防水、防尘问题。然而,由于冷媒散热管与散热器使用了冲压的方式,导致两者安装后无法有效分离拆卸。若在售后维修需要移动电控盒时,必须将冷媒散热管与系统烧焊开(需放掉冷媒或进行回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若冷媒散热管长时间后出现腐蚀或某种不良出现泄漏时,就必须连同散热器要一同更换,大大提升的用户的维修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结构100。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100,包括:散热器1、冷媒散热管2以及压板3。

具体而言,散热器1的表面上具有散热器凹槽11。散热器凹槽11可以由散热器1的邻近冷媒散热管2的表面向散热器1内凹陷形成,散热器凹槽11可以沿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

冷媒散热管2的一部分容纳于散热器凹槽11内,冷媒散热管2放置于散热器1的外表面上。通过散热器凹槽11便于实现冷媒散热管2在散热器1上的可靠安装,并且有利于增加冷媒散热管2与散热器1的接触面积,更好地通过冷媒散热管2进行散热。

其中,冷媒散热管2可以为例如铜管等。冷媒散热管2上可以形成有冷媒散热管2的进口24和冷媒散热管2的出口25,使得冷媒可以经由冷媒散热管2的进口24进入冷媒散热管2内,冷媒与冷媒散热管2换热后可以经由冷媒散热管2的出口25流出。当散热结构100应用在空调器上时,通过冷媒散热管2内的低温冷媒可以对空调器上的电控元器件进行散热。

压板3与散热器1可拆卸地相连,压板3压住冷媒换热管2用于将冷媒散热管2定位于散热器1上,且压板3卸下时冷媒散热管2可拆卸。换言之,压板3能够压住冷媒换热管2,这样便于通过压板3将冷媒散热管2定位在散热器1上;并且当压板3卸下时,冷媒散热管2可拆卸。由此,使得散热结构100的拆装方便,易于维修。

其中,压板3的截面可以呈波浪形。例如,压板3的沿垂直于压板3高度方向的横截面可以呈波浪形。由此,便于通过压板3更好地将冷媒散热管2压紧在散热器凹槽11内,有利于保证散热结构100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100,通过压板3与散热器1能够对冷媒换热管2进行定位,并且当压板3卸下时,冷媒散热管2可拆卸。由此,使得散热结构100的拆装方便,易于维修。

参照图7并结合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散热器凹槽11的开口宽度不小于(大于或等于)冷媒散热管2的外径。使得通过散热器凹槽11易于实现冷媒散热管2在散热器1上的安装和拆卸,操作方便快捷。

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器凹槽11的开口宽度也可以稍小于冷媒散热管2的外径。

结合图7并结合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冷媒散热管2与散热器凹槽11接触部分的横截面的圆心角不大于180°(参照图7中的角度A),横截面为垂直于冷媒散热管2中心线的截面。这样可以为更好地将冷媒散热管2固定在散热器1与压板3之间提供有利条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压板3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与散热器凹槽11正对以压紧冷媒散热管2的压紧凹槽31,压板3沿宽度方向的中部与散热器2间隔开。也就是说,压板3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压紧凹槽31,压紧凹槽31与散热器凹槽11正对,压板3沿宽度方向的中部与散热器2可以间隔开,这样通过散热器凹槽11和压紧凹槽31的配合可以进一步压紧冷媒散热管2。

具体地,压板3压在冷媒散热管2上时,压板3沿宽度方向的两端抵(例如自然放置)在冷媒散热管2上,压板3沿宽度方向的中部与散热器2的邻近压板3的一侧表面间隔开形成有预定间隙。预定间隙可以在1毫米之内。这样可以为进一步实现压板3、冷媒散热管2以及散热器1之间的可靠安装提供有利条件。

压板3的中部由螺钉锁紧于散热器2,且螺钉锁紧压板3并使压板3中部与散热器2贴合。例如,压板3的中部可以通过螺钉锁紧在散热器2上,并且螺钉锁紧压板3并使压板3的中部与散热器2贴合。具体地,冷媒散热管2由螺钉固定,压板3的中部形成有固定过孔32,散热器1上形成有与固定过孔32对应的螺钉孔12,螺钉依次穿过固定过孔32和螺钉孔12与压板3和散热器1相连以使散热器1的一侧表面与压板3贴合,并且压板3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发生变形压紧冷媒散热管2。也就是说,波浪形压板3与冷媒散热管2配合时,螺钉紧固下压,致使压板3变形使冷媒散热管2紧固在压板3(压紧凹槽31)与散热器凹槽11间。由此,可以有效避免压板3、冷媒散热管2以及散热器1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能够可靠地将冷媒散热管2安装在压板3与散热器1之间。

参照图1、图5和图7,当使用紧固件例如螺钉等将压板3与散热器凹槽11打紧固定时,散热器凹槽11和压紧凹槽31之间有段间隙M值存在,使得可以更好地对散热器1、冷媒散热管2以及压板3进行预紧配合,从而确保位于散热器1和压板3中间的冷媒散热管2固定良好,有利于提高散热结构10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7并结合图3和图4,压紧凹槽31的开口宽度不小于(大于或等于)冷媒散热管2的外径,压紧凹槽31的截面可以呈半圆形。这样便于实现冷媒散热管2在压板3上的定位,另外,通过压紧凹槽31与散热器凹槽11的配合,可以更好地将冷媒散热管2安装在压板3与散热器1之间。参照图7并结合图1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冷媒散热管2与压紧凹槽31接触部分的横截面的圆心角不大于180°(参照图7中的角度B),横截面为垂直于冷媒散热管2中心线的截面。这样可以为更好地将冷媒散热管2固定在散热器1与压板3之间提供有利条件。

进一步的,压紧凹槽31与冷媒散热管2触截面角度B值小于180°,使得当使用紧固件例如螺钉等将压板3与散热器凹槽11打紧固定时,散热器凹槽11和压紧凹槽31之间有段间隙M值存在,使得可以更好地对散热器1、冷媒散热管2以及压板3进行预紧配合,从而确保位于散热器1和压板3中间的冷媒散热管2固定良好,有利于提高散热结构100的使用可靠性。

另外,参照图7,散热器1与压板3在固定打紧前设计有间隙距离N值,使得当使用紧固件例如螺钉等打紧时,会出现向两侧凹槽(包括散热器凹槽11和压紧凹槽31)压紧的力,以保证装配效果,确保散热结构100的使用可靠性。

参照图2至图4,散热器凹槽11内的圆角尺寸为R1,冷媒散热管2的外径为R2,压紧凹槽31内的圆角尺寸为R3,要求R1≥R2,优选地,R1=R2,这样有利于保证冷媒散热管2与散热器凹槽11形成良好的仿形接触(保证良好的散热面积)。要求R3≥R2,优选地,R3=R2,这样有利于保证压板3与冷媒散热管2配合固定良好(保证压紧贴合,不会损伤铜管)。

参照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散热器凹槽11的深度不大于冷媒散热管2外径的一半,压紧凹槽31的深度不大于冷媒散热管2外径的一半。由此,有利于通过散热器凹槽11和压紧凹槽31的配合实现冷媒散热管2在散热器1与压板3之间的定位,且易于拆卸维修。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媒散热管2包括:直管部21和弯管部22。直管部21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例如在图1中,直管部21可以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弯管部22与多个直管部21相连,并且弯管部22可以将多个直管部21串联、并联或串并混联到一起。弯管部22可以大致呈例如V形、C形、U形等。通过冷媒散热管2有利于延长冷媒在冷媒散热管2中的运动路径,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其中,参照图1和图5,散热器1表面的散热器凹槽11可以沿散热器1的长度方向(参照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贯通散热器1的两端,并且直管部21的一部分容纳于散热器凹槽11内,直管部21的端部与散热器凹槽11的端部齐平或直管部21的端部伸出散热器凹槽11的端部。这样便于通过散热器凹槽11实现冷媒散热管2在散热器1上的定位,还有利于缩小冷媒散热管2的体积,节省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5,压板3沿宽度方向的中部与散热器1相连,多个直管部21分布于压板3的中部的两侧。由此,通过压板3与散热器1,有利于实现冷媒散热管2的可靠安装。

其中,压板3沿宽度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的中部可以形成有固定过孔32,固定过孔32可以包括一个,或固定过孔32包括沿压板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散热器1上可以形成有与上述固定过孔32对应的螺钉孔12,通过紧固件以及固定过孔32与螺钉孔12的配合,有利于实现冷媒散热管2在散热器1与压板3之间的可靠安装。

具体地,冷媒散热管2放置在散热器凹槽11内,使用紧固件例如螺钉等将压板3与散热器1固定良好,通过压紧凹槽31与散热器凹槽11的新型配合将冷媒散热管2进行良好固定。有利于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提高散热结构100的使用可靠性。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5,冷媒散热管2还包括:固定加强件23,固定加强件23分别与多个直管部21相连,这样可以限定相邻直管部21之间的间距。由此,可以保证各管路间距尺寸准确,提升可靠性及生产效率。另外,还有利于保证换热的均匀性,提高冷媒散热管2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100,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变化,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方案的防水、防尘问题,同时兼顾了生产安装、售后维修的便利性,降低用户使用、维修成本,提升可靠性的同时,增加用户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未示出),包括:电控板以及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可以布置于电控板上,散热结构为上述的散热结构100。由此,通过在所述空调器上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结构100,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使用安全性,且易于拆卸维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结构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