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线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4039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静电线路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静电线路板,属于线路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静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当两个物体静电电位不同时,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感应而引起的两物体间静电电荷转移,当静电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击穿其间介质而进行放电,即静电的释放,静电的存在以及静电的释放容易引起电子设备工作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损毁电子元器件乃至整个设备,所以要对静电及静电释放进行防护,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最新的手持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大多数都配备了高频传输线路或装置、高分辨率屏幕和相机模块等许多功能,柔性电路板作为手持电子产品的基本构件,需要将越来越多的功能集成于其上,并且要符合现今轻薄小型化的趋势,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功能要汇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各种信号线路、电子元器件更多,其间距更小,不可避免地将导致静电释放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目前的线路板不具备防静电的作用,而且线路板的电源以总线的方式提供电能,阻抗大,电子元器件在线路板上较为密集,相互之间存在发热温度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防静电线路板,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效果,电源以层的形式设计一般比以总线的形式设计要好,这样回路总可以沿着阻抗最小的路径走,在各层线路板的相同位置处设置定位孔,便于实现线路板间的精准定位,设置插件凹槽可有效的分离电子元件的距离,使用时不受周围温度较高的元件影响,通过设置防静电层,当静电电压高于特定值时,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或压敏电阻等防静电层的电阻瞬间降到极低,为高压静电所形成的瞬时电流提供一个超低电阻通路,避免其对IC芯片等电子组件造成损害,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静电线路板,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由若干带有印刷电路布线的绝缘板组成,所述基层上设有电源连接端子与接地端子,且电源连接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相互绝缘,所述基层顶部设有电源层,所述电源层顶部设有有机树脂板层,所述有机树脂板层顶部设有多个插件凹槽,所述插件凹槽内腔底部设有插件阳极接口端子与插件阴极接口端子,每个插件凹槽内插设有电子组件,且电子组件与基层导电相接,所述基层底部设有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底部设有接地线路层,所述电源层、有机树脂板层、基层、防静电层与接地线路层的四角及中心的无电子元件及导电线路位置处均设置有定位孔。

进一步而言,所述基层内部绝缘板之间均通过埋孔电性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电源层与电源连接端子电性相接,所述接地线路层与接地端子电性相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定位孔位于各层线路板的相同位置处。

进一步而言,所述防静电层为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压敏电阻或陶瓷静电抑制器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而言,所述接地线路层底部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个数设有四个。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防静电线路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效果,电源以层的形式设计一般比以总线的形式设计要好,这样回路总可以沿着阻抗最小的路径走,在各层线路板的相同位置处设置定位孔,便于实现线路板间的精准定位,设置插件凹槽可有效的分离电子元件的距离,使用时不受周围温度较高的元件影响,通过设置防静电层,当静电电压高于特定值时,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或压敏电阻等防静电层的电阻瞬间降到极低,为高压静电所形成的瞬时电流提供一个超低电阻通路,避免其对IC芯片等电子组件造成损害,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静电线路板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静电线路板俯视图。

图中标号:1、基层;2、电源层;3、有机树脂板层;4、插件凹槽;5、插件阳极接口端子;6、插件阴极接口端子;7、防静电层;8、接地线路层;9、定位孔;1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静电线路板,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由若干带有印刷电路布线的绝缘板组成,所述基层1上设有电源连接端子与接地端子,且电源连接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相互绝缘,所述基层1顶部设有电源层2,所述电源层2顶部设有有机树脂板层3,所述有机树脂板层3顶部设有多个插件凹槽4,所述插件凹槽4内腔底部设有插件阳极接口端子5与插件阴极接口端子6,每个插件凹槽4内插设有电子组件,且电子组件与基层1导电相接,所述基层1底部设有防静电层7,所述防静电层7底部设有接地线路层8,所述电源层2、有机树脂板层3、基层1、防静电层7与接地线路层8的四角及中心的无电子元件及导电线路位置处均设置有定位孔9。

所述基层1内部绝缘板之间均通过埋孔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层2与电源连接端子电性相接,所述接地线路层8与接地端子电性相接,所述定位孔9位于各层线路板的相同位置处,实现各层电路板的精准对位,所述防静电层7为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压敏电阻或陶瓷静电抑制器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接地线路层8底部设有支撑座10,所述支撑座10的个数设有四个,起到支撑的作用,便于对线路板进行取放。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各层线路板的相同位置处设置定位孔9,通过定位孔9将各层线路板进行精准定位组合,将电子组件插入到插件凹槽4中,通过设置插件凹槽4可有效的分离电子元件的距离,使用时不受周围温度较高的元件影响,电源以层的形式设计一般比以总线的形式设计要好,这样回路总可以沿着阻抗最小的路径走,通过设置防静电层7,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效果,以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为例,当窜入的电压低于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的击穿电压时,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处于不导通的高电阻状态,而当高于其击穿电压的高压静电从电源连接端子窜入时,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瞬间变为超低电阻的导电通路,静电优先从此导通电路经过,从电源接地端子导走,避免静电经过电子组件,从而避免电子组件被损毁。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