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0447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带有内部强制风冷的烹饪器具,例如带冷却风扇的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煲、炒菜机、各种食物料理机,都采用强制吹风散热结构,都将风扇置于进风口,在出风口处未设置风扇,强制吹风的气流在内部风道中容易产生气流涡旋和气流短路,产生大量气流损耗,且难以控制流场有效经过热源,热源冷却效果差,散热效率低。由于内部各热源元器件获得的冷却效果差,很多市面上的烹饪器具有些为了避免长时间极限工作采用加热若干分钟后降低功率造成使用性能下降;有些加大风扇但占用空间大、增加不合适的转速导致噪音高风扇寿命低;有些采用多个风扇并联吹风或以独立的多个风扇对相应独立发热区域流场吹风冷却,成本高,散热结构布局困难等诸多不利。

例如,市面典型的吹风散热结构的普通电磁炉结构及风道如图1所示,箭头所示为风道路径及方向示意。风扇产生的气流分成了四处区域:区域1 主要为电路板主要部分散热,此区域分得的风扇风量大致为40%,散热尚可;区域2主要为部分线圈盘散热,此区域分得的风扇风量大致为30%,此处由于线圈盘挤占了厚度方向大部分空间,通道狭窄,使得经过线圈盘的气流阻力变大,故而气流大部分都从此处线圈盘与侧面围筋之间相对宽阔的低阻力通道流出,从而形成气流短路,难以强制多数气流有效通过线圈盘;区域3主要为另一部分线圈盘及其风道顺序后侧的电路板其余部分散热,分得的风扇风量大致为20%。此部分区域面积宽阔,风量小,容易产生气流涡旋从而再次降低冷却效果;且此处风道前端线圈盘的温度会累加到位于风道顺序后侧的这部分电路板,高温会导致电路板寿命大大缩短甚至损坏;区域4为风道上的低流量区域,位于此处的线圈盘部分处于前端温度累积的环境下,且持续得不到有效散热,更加易于损坏。

再例如,市面典型的吹风散热结构的普通电饭煲、压力煲等结构及风道如图2所示,箭头所示为风道路径及方向示意。进风口风扇产生的气流分成了两条风路:风路1经过电路板及其上的散热片;风路2经过线圈盘;两条风路分别对两个区域冷却,几经转向最后汇总到后下方的出风口流出。由于分别散热,每个区域分配的风量是有限的,风道上较少有重叠。风道路程长且几经转向,增大了风阻系数,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总风量。

对于风扇后置的吸风散热烹饪器具结构,例如中国专利CN201220636139 所述的电磁炉风道结构如图3所示,由于负压吸风形成的气流一般都比较均匀,气流会全面且相对平均地低速流过风道内的宽敞区域,若仅将热敏感的热源元件IGBT、桥堆等及其散热片置于这个风道上的宽敞区域,且普通电磁炉和电饭煲等烹饪器具的散热风扇产生的总风量是有限的,占此宽敞区域小部分截面积的散热片处所分配的风量很小,风速很低,风速通常低于1.0米/ 秒,此风速的室温空气并不足以冷却热源元件IGBT、桥堆等及其散热片。若使用其他散热形式(如散热膜)或使其散热片扩大截面积至接近充满此宽敞区域在目前显得并不经济。

综上,传统强制吹风散热结构是将风扇在机体内前置,气流从进风口和此处的风扇进入,再同时或先后吹向内部各热源元器件(如电磁线圈盘或电热式发热盘等主功率元件及其周边,以及有自发热功耗的电路板等),气流再从出风口流出。这种传统结构散热效率低,难以改进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能大大增加散热效率,并获得理想的热源冷却效果的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

根据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底座或面盖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电路板与线圈盘装配固定在底座上,其创新点在于,靠近出风口处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扇,风扇装配固定于底座或面盖上;靠近进风口处设置有收窄的风道前端通道,所述收窄的风道前端通道的横向截面长度小于该进风口在所述底座或面盖上的横向分布总长度,电路板的散热片置于前述收窄的风道前端通道中;电路板的其余部分与线圈盘设置于风道路径上,并且位于进风口与风扇之间;前述风道路径上气体流经顺序依次为进风口、电路板的散热片、电路板其余部分与线圈盘、风扇和出风口。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炒菜机,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底座的底部或侧面,或面盖的侧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中,烹饪器具为电磁炉,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底座的底部或侧面,或面盖的侧面;底座上用围挡筋围出整个风道。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中,电路板的散热片、线圈盘和风扇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中,电路板与线圈盘在风道路径上大致平行设置,气体在流经电路板的散热片后,分别平行流经电路板的其余部分与线圈盘。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烹饪器具的散热结构中,散热片与风扇分别设在底座的对角线位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风扇后置的吸风散热结构,将至少一个风扇设置在出风口处,各热源元件(如电磁线圈盘或电热式发热盘等主功率元件及其周边,以及有自发热功耗的电路板等)设置在进风口与出风口风扇之间,并且将电路板的散热片(热敏感的热源元件IGBT、桥堆及其散热片等)置于收窄的风道前端通道,出风口处的风扇工作时对外部吹风,内部腔体形成负压从而将外部空气从进风口吸入,气流先经过该收窄的风道前端通道并冷却位于此处的所述电路板上的散热片,再通过电路板其余部分以及线圈盘,被加热的气流再从出风口风扇向出风口吹出。其中,散热片处的风道收窄,可以强迫绝大多数可用风量通过此处,可以显著提高此处的流速,从而满足散热片的冷却需求。按此设计所制成的实际样机,散热片处的风速实测达到1.5-3米/秒。

本实用新型的吸风散热结构,通过内部流场的吸风形成方式,使得形成的内部流场经过热源时非常均匀,通过设置风道围挡结构,如风道围挡筋、导风筋、风道窄口、扩口等,可控制流场有效经过热源,不易产生气流涡旋和气流短路,从而能够减少气流损耗,获得的热源冷却效果非常理想,散热效率高,结构简单,结构布局浪费空间少。特别是散热片处的风道收窄,使得此处获得了大风量和高风速,足以满足此处的高冷却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市面上典型的吹风散热结构的普通电磁炉结构及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市面上典型的吹风散热结构的普通电饭煲、压力煲等结构及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中国专利CN201220636139所述的电磁炉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之散热结构相关结构及元件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之散热结构相关结构及元件的底部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之散热结构侧视截面上的风道流场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之散热结构底部立体透视图上的风道流场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之散热结构相关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之散热结构的风道流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改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电饭煲或炒菜机的吸风散热结构)

如图4所示为电饭煲或炒菜机的吸风散热结构相关结构及元件的侧视截面示意图,其序号对应关系如下:1为进风口;2为电路板;3为线圈盘;4 为风扇;5为出风口。

图5中,序号标示是为了补充图4中表达不清楚的相关部分,序号对应关系如下:1为进风口;1-1为进风口处收窄的风道前端通道;2-1为电路板上的散热片。

图6中,箭头所示为流场路径示意及其方向。

如图4-7所示,本实施例1中的底座底部或侧面(也可在外壳侧面)设有进风口1,靠近出风口5处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扇4,电路板2与线圈盘3设于风道路径上,并且位于进风口1与风扇4之间。并且,将电路板2上的散热片2-1等置于在进风口处收窄的风道前端通道1-1,如图5所示,收窄的风道前端通道1-1的横向截面长度小于进风口1在底座或面盖上的横向分布总长度,收窄的风道前端通道1-1可以强迫绝大多数可用风量通过此处,可以显著提高此处的流速,从而满足散热片的冷却需求。整个风道中气体流动方向先后顺序为进风口1、热源元器件电路板2上的散热片2-1等,再通过电路板上除前端散热片的其余部分与线圈盘3、风扇4和出风口(5),从而形成一种均匀、散热效率高的风扇后置的吸风散热结构。

实施例2(电磁炉的吸风散热结构)

如图8所示为电磁炉的吸风散热结构相关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其序号对应关系如下:1为底座;1-1为底座进风口;1-2为底座出风口;1-3为底座上收窄的风道前端通道;2为电路板;2-1为电路板上的散热片;2-2为电路板上除前端散热片的其余部分;3为线圈盘;4为风扇。

图9中,箭头所示为流场路径示意及其方向。

如图8-9所示,底座1上底部或侧面(也可在面盖侧面)设有进风口1-1、底座1上底部或侧面(也可在面盖侧面)设有出风口1-2,底座1上用围挡筋围出整个风道,其中设置收窄的风道前端通道1-3,电路板2与线圈盘3装配固定于底座1上,其中电路板2上的散热片2-1等置于收窄的风道前端通道 1-3,可以引导绝大部分可用风量通过此处,进行散热片的强力散热,靠近出风口1-2处有至少一个风扇4装配固定于底座1上,这个(些)风扇4也可装配固定在面盖上。热源元件电路板2与线圈盘3在流场中,位于进风口1-1 与这个(些)风扇4之间,使得整个流场流动方向先后顺序为进风口1-1、位于收窄的风道前端通道1-3处的电路板上的散热片2-1等,再通过电路板上除前端散热片的其余部分2-2与线圈盘3、靠近出风口1-2处的至少一个风扇 4和出风口1-2,形成一种均匀、散热效率高的吸风散热结构。

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如图9所示,电路板2与线圈盘3在风道路径上大致平行设置,气体在流经电路板2的散热片2-1后,分别平行流经电路板 2的其余部分与线圈盘3。

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如图9所示,散热片2-1与风扇4分别设在底座1的对角线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