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2549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发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装置、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用了多天线的通信方法,例如存在被称为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通信方法。在以MIMO为代表的多天线通信中,对一个以上的序列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将各调制信号从不同的天线使用同一频率(公共的频率)同时进行发送,从而能够提升数据的接收质量、和/或提升(每单位时间的)数据的通信速度。图62是说明空间复用MIMO方式的概要的图。图的MIMO方式表示发送天线数2(TX1、TX2)、接收天线数2(RX1、RX2)、发送调制信号(发送流)数2时的收发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发送装置具有信号生成部、以及无线处理部。信号生成部对数据进行通信路径编码,进行MIMO预编码处理,生成能够使用同一频率(公共的频率)同时发送的两个发送信号z1(t)以及z2(t)。无线处理部根据需要将各个发送信号在频率方向上复用、也就是说多载波化(例如,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方式)),此外,接收装置插入用于推定传输路径失真、频率偏移、相位失真等的导频信号。(其中,导频信号也可以推定其他失真等,此外,接收装置也可以将导频信号用于信号检测。另外,导频信号在接收装置中的使用方式不限于此。)发送天线使用两个天线(TX1以及TX2)来发送z1(t)以及z2(t)。接收装置包含接收天线(RX1以及RX2)、无线处理部、信道变动推定部、以及信号处理部。接收天线(RX1)接收从发送装置的两个发送天线(TX1以及TX2)发送的信号。信道变动推定部使用导频信号来推定信道变动值,将信道变动的推定值供应给信号处理部。信号处理部基于由两根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和所推定的信道值,对z1(t)以及z2(t)中包含的数据进行复原,得到其作为一个接收数据。其中,接收数据既可以是“0”“1”这样的硬判定值,也可以是对数似然性或对数似然比等软判定值。此外,作为编码方法,利用turbo码(例如Duo-BinaryTurbocodes:双二进制turbo码)、LDPC(Low-DensityParity-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等各种编码方法(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6等)。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R.G.Gallager,“Low-DensityParity-Checkcodes,”IRETrans.Inform.Theory,IT-8,pp-21-28,1962.非专利文献2:“PerformanceanalysisanddesignoptimizationofLDPC-codedMIMOOFDMsystems”IEEETrans.SignalProcessing.,vol.52,no.2,pp.348-361,Feb.2004.非专利文献3:C.Douillard,andC.Berrou,“Turbocodeswithrate-m/(m+1)constituentconvolutionalcodes,”IEEETrans.Commun.,vol.53,no.10,pp.1630-1638,Oct.2005.非专利文献4:C.Berrou,“Theten-year-oldturbocodesareenteringintoservice”,IEEECommunicationMagazine,vol.41,no.8,pp.110-116,Aug.2003.非专利文献5:DVBDocumentA122,Framingstructure,channelcodingandmodulationforasecondgenerationdigitalterrestrialtelevisionbroadcastingsystem(DVB-T2),June2008.非专利文献6:D.J.C.Mackay,“Gooderror-correctingcodesbasedonverysparsematrices,”IEEETrans.Inform.Theory,vol.45,no.2,pp399-431,March1999.非专利文献7:S.M.Alamouti,“Asimpletransmitdiversitytechniqueforwirelesscommunications,”IEEEJ.Select.AreasCommun.,vol.16,no.8,pp.1451-1458,Oct1998.非专利文献8:V.Tarokh,H.Jafrkhani,andA.R.Calderbank,“Space-timeblockcodingforwirelesscommunications:Performanceresults,”IEEEJ.Select.AreasCommun.,vol.17,no.3,no.3,pp.451―460,March1999.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所涉及的发送装置使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方式,发送第一多个发送数据以及第二多个发送数据,具备:帧构成部,构成包含发送前导码的第一期间、以时分复用方式复用所述第一多个发送数据并进行发送的第二期间、以频率复用方式复用所述第二多个发送数据并进行发送的第三期间的帧;以及发送部,发送所述帧。根据本申请所涉及的发送装置,能够在使用了MIMO方式时得到更高的数据的接收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2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3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4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5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6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7是表示进行使用了空时块码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8是表示进行使用了时空间块码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9是表示进行使用了MIMO方式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10是表示进行使用了MIMO方式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11是表示进行使用了MIMO方式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12是表示进行使用了MIMO方式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13是表示进行使用了MIMO方式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14是表示进行使用了MIMO方式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15是表示进行使用了MIMO方式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16是表示进行使用了MIMO方式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17是表示进行使用了MIMO方式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18A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18B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19A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19B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20A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20B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21A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21B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22A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22B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23是表示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24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25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26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27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28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29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30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31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32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33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34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35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36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37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38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39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40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41是表示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的图。图42是表示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的图。图43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44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45是表示频率以及时间的区域分解的例子的图。图46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47是表示频率以及时间的区域分解的例子的图。图48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49是表示控制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50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51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52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53是表示控制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54是表示帧构成的例子的图。图55A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55B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56A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56B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57是表示发送站与终端的关系的例子的图。图58是表示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59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60是表示符号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61是表示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62是表示MIMO系统的概要图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例如,广播站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数据生成部102将发送数据10801、控制信号109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9中包含的纠错编码的信息、调制方式的信息等信息,进行基于纠错编码、调制方式的映射,输出数据传输用的(正交)基带信号103。第二前导码生成部105将第二前导码用发送数据104、控制信号109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9中包含的第二前导码用的纠错的信息、调制方式的信息等信息,进行基于纠错编码、调制方式的映射,输出第二前导码的(正交)基带信号106。控制信号生成部108将第一前导码用的发送数据107、第二前导码用发送数据104作为输入,输出各符号的发送方法(纠错码、纠错码的编码率、调制方式、块长、帧构成、包含规则地切换预编码矩阵的发送方法的所选择的发送方法、导频符号插入方法、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或傅里叶逆变换)/FFT(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或傅里叶变换)的信息等、PAPR(PeaktoAveragePowerRatio:峰均功率比)削减方法的信息、保护间隔插入方法的信息)的信息作为控制信号109。帧构成部110将数据传输用的(正交)基带信号103、第二前导码的(正交)基带信号106、控制信号109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中包含的帧构成的信息,实施频率、时间轴上的重排,输出按照帧构成的流1的(正交)基带信号111_1(映射后的信号、也就是说基于所使用的调制方式的基带信号)、流2的(正交)基带信号111_2(映射后的信号、也就是说基于所使用的调制方式的基带信号)。信号处理部112将流1的基带信号111_1、流2的基带信号111_2、控制信号109作为输入,输出基于控制信号109中包含的发送方法的信号处理后的调制信号1(113_1)以及信号处理后的调制信号2(113_2)。另外,在信号处理部中,例如设为利用使用了预编码、相位变更的MIMO传输方式(也可以是不实施相位变更的MIMO传输方式)(在此,命名为MIMO方式)、使用了时空间块码(频率-空间块码)的MISO(Multiple-InputSingle-Output:多输入单输出)传输方式(在此,命名为MISO方式)、将一个流的调制信号从一个天线进行发送的SISO(Single-InputSingle-Output:单输入单输出)(或SIMO(Single-InputMultiple-Output:单输入多输出))传输方式(其中,在SISO方式、SIMO方式中,还存在将一个流的调制信号从多个天线进行发送的情况)。关于信号处理部112的动作,在后面详细说明。导频插入部114_1将信号处理后的调制信号1(113_1)、控制信号109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9中包含的与导频符号的插入方法相关的信息,向信号处理后的调制信号1(113_1)插入导频符号,输出导频符号插入后的调制信号115_1。导频插入部114_2将信号处理后的调制信号2(113_2)、控制信号109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9中包含的与导频符号的插入方法相关的信息,向信号处理后的调制信号2(113_2)插入导频符号,输出导频符号插入后的调制信号115_2。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部116_1将导频符号插入后的调制信号115_1、控制信号109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9中包含的IFFT的方法的信息,实施IFFT,输出IFFT后的信号117_1。IFFT部116_2将导频符号插入后的调制信号115_2、控制信号109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9中包含的IFFT的方法的信息,实施IFFT,输出IFFT后的信号117_2。PAPR削减部118_1将IFFT后的信号117_1、控制信号109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9中包含的与PAPR削减相关的信息,向IFFT后的信号117_1实施用于PAPR削减的处理,输出PAPR削减后的信号119_1。PAPR削减部118_2将IFFT后的信号117_2、控制信号109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9中包含的与PAPR削减相关的信息,向IFFT后的信号117_2实施用于PAPR削减的处理,输出PAPR削减后的信号119_2。保护间隔插入部120_1将PAPR削减后的信号119_1、控制信号109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9中包含的与保护间隔的插入方法相关的信息,向PAPR削减后的信号119_1插入保护间隔,输出保护间隔插入后的信号121_1。保护间隔插入部120_2将PAPR削减后的信号119_2、控制信号109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9中包含的与保护间隔的插入方法相关的信息,向PAPR削减后的信号119_2插入保护间隔,输出保护间隔插入后的信号121_2。第一前导码插入部122将保护间隔插入后的信号121_1、保护间隔插入后的信号121_2、第一前导码用的发送数据107作为输入,根据第一前导码用的发送数据107生成第一前导码的信号,对保护间隔插入后的信号121_1附加第一前导码,对保护间隔插入后的信号121_2附加第一前导码,输出附加了第一前导码后的信号123_1和附加了第一前导码后的信号123_2。另外,第一前导码的信号也可以被附加给附加了第一前导码后的信号123_1、附加了第一前导码后的信号123_2两者,此外也可以被附加给其中一方。在被附加给一方的情况下,在被附加的信号的被附加的区间中,在没有被附加的信号中存在零的信号作为基带信号。无线处理部124_1将附加了第一前导码后的信号123_1作为输入,实施频率变换、放大等处理,输出发送信号125_1。并且,发送信号125_1从天线126_1作为电波而被输出。无线处理部124_2将附加了第一前导码后的信号123_2作为输入,实施频率变换、放大等处理,输出发送信号125_2。并且,发送信号125_2从天线126_2作为电波而被输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记载的那样,设为利用使用了预编码、相位变更的MIMO传输方式、使用了空时块码(SpaceTimeBlockcodes)(或频率-空间块码(SpaceFrequencyBlockcodes))的MISO(多输入单输出)传输方式、SISO(单输入单输出)(或SIMO(单输入单输出))传输方式。(细节在后面进行说明)。图2至图6是上述说明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构成的例子。以下,说明各帧构成的特长。图2示出第一帧构成的例子。在图2中,设为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并且,由于设为利用OFDM方式等使用了多载波的传输方式,所以设为在纵轴频率中存在多个载波。图2的201表示第一前导码,202表示第二前导码,203表示数据符号组#1,204表示数据符号组#2,205表示数据符号组#3。首先,说明数据符号组。也可以按每个影像/音频流来分配数据符号组。例如,用于发送第一影像/音频流的符号成为数据符号组#1(203),用于发送第二影像/音频流的符号成为数据符号组#2(204),用于发送第三影像/音频流的符号成为数据符号组#3(205)。关于该点,不限于图2,在图3、图4、图5、图6中也是同样。关于该点,不限于图2,在图3、图4、图5、图6中也是同样。此外,例如,也可以将DVB-T2(asecondgenerationdigitalterrestrialtelevisionbroadcastingsystem:第二代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等标准中的PLP(物理层管道(PhysicalLayerPipe))命名为数据符号组。也就是说,在图2中,也可以将数据符号组#1(203)命名为PLP#1,将数据符号组#2(204)命名为PLP#2,将数据符号组#3(205)命名为PLP#3。关于该点,不限于图2,在图3、图4、图5、图6中也是同样。设为在第一前导码201、第二前导码202中,包含用于进行频率同步、时间同步的符号(例如,对收发机来说,在同相I-正交Q平面中,信号点配置成为已知的PSK(相移键控(PhaseShiftKeying))的符号)、用于接收装置推定信道变动的导频符号(例如,对收发机来说,在同相I-正交Q平面中,信号点配置成为已知的PSK(相移键控)的符号)、用于传输各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信息(识别SISO方式、MISO方式、MIMO方式的信息)的符号、用于传输与各数据符号组的纠错码相关的信息(例如,码长、编码率)的符号、用于传输与各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相关的信息(在MISO方式、或MIMO方式的情况下,存在多个流,所以指定多个调制方式)的符号、用于传输第一/第二前导码的发送方法信息的符号、用于传输与第一/第二前导码的纠错码相关的信息的符号、用于传输与第一/第二前导码的调制方式相关的信息的符号、用于传输与导频符号的插入方法相关的信息的符号、用于传输与PAPR抑制的方法相关的信息的符号等。关于该点,不限于图2,在图3、图4、图5、图6中也是同样。图2的特征点是,数据符号组被时分传输。另外,在图2中,也可以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用于传输导频符号、控制信息的符号。此外,数据符号组有时是基于MIMO(传输)方法以及MISO(传输)方法的符号组(当然数据符号组也可以是SISO(SIMO)方式的符号组)。在该情况下,在同一时刻、同一(公共)频率下,发送多个流(在后面说明的s1,s2)。(在该情况下,在同一时刻、同一(公共)频率下,将多个调制信号从多个(不同的)天线发送。)并且,关于该点,不限于图2,在图3、图4、图5、图6中也是同样。接着,说明图3。图3示出第二帧构成的例子。在图3中,设为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并且,由于设为利用OFDM方式等使用了多载波的传输方式,所以设为在纵轴频率中存在多个载波。另外,在图3中,关于与图2同样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设为与图2同样地进行动作。在图3中特征点是,在数据符号组#2(204)和数据符号组#3(205)(时间上的)之间插入第一前导码301和第二前导码302。也就是说,在将由“第一前导码、第二前导码、数据符号组”形成的符号组命名为组(group)时,存在第一组(第一前导码、第二前导码、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和第二组(第一前导码、第二前导码、数据符号组#3),第一组所包含的数据符号组和第二组所包含的数据符号组的结构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关于由数据符号组#1传输的影像/音频和由数据符号组#2传输的影像/音频,影像/音频的编码的压缩率不同,但也可以设为同一“影像/音频”。若这样,接收装置能够通过选择“对数据符号组#1进行解调,还是对数据符号组#2进行解调”这样的简单的方法,以高质量得到期望的“影像/音频”,且此时,由于能够将前导码公共化,所以具有能够提升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的优点。(其中,也可以不是这样,而是由数据符号组#1传输的影像/音频与由数据符号组#2传输的影像/音频不同)。此外,易于将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1的发送方法和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2的发送方法设为相同,而将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3的传输方法和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1的发送方法(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2的发送方法)设为不同。(在后面进行说明,设为向数据符号组插入了导频符号。此时,导频符号的插入方法根据发送方法而不同。(由于有时所发送的调制信号的数目不同),若按每个发送方法来汇总数据符号组,则存在能够防止导频符号插入导致传输效率降低的可能性)。接着,说明图4。图4示出第三帧构成的例子。在图4中,设为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并且,由于设为利用OFDM方式等使用了多载波的传输方式,所以设为在纵轴频率中存在多个载波。另外,在图4中,关于与图2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设为与图2同样地进行动作。在图4中特征点是,数据符号组#1和数据符号组#2被频分,此外,“数据符号组#1(401_1)以及数据符号组#2(402)”和“数据符号组#3(403)”被时分。也就是说,数据符号组通过频分和时分的并用而被传输。接着,说明图5。图5示出第四帧构成的例子。在图5中,设为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并且,由于设为利用OFDM方式等使用了多载波的传输方式,所以设为在纵轴频率中存在多个载波。另外,在图5中,关于与图2、图4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设为与图2、图4同样地进行动作。在图5中特征点是,与图4同样,数据符号组#1和数据符号组#2被频分,此外,“数据符号组#1(401_1)以及数据符号组#2(402)”和“数据符号组#3(403)”被时分。也就是说,数据符号组通过频分和时分的并用而被传输。此外,在图5中,特征点还有在“数据符号组#1(401_1、401_2)以及数据符号#2(402)”和数据符号组#3(403)(时间上的)之间插入第一前导码301和第二前导码302。也就是说,在将由“第一前导码、第二前导码、数据符号组”形成的符号组命名为组时,存在第一组(第一前导码、第二前导码、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和第二组(第一前导码、第二前导码、数据符号组#3),第一组所包含的数据符号组和第二组所包含的数据符号组的结构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关于由数据符号组#1传输的影像/音频和由数据符号组#2传输的影像/音频,影像/音频的编码的压缩率不同,但也可以设为同一“影像/音频”。若这样,接收装置能够通过选择“对数据符号组#1进行解调,还是对数据符号组#2进行解调”这样的简单的方法,以高质量得到期望的“影像/音频”,且此时,由于能够将前导码公共化,所以具有能够提升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的优点。(其中,也可以不是这样,而是由数据符号组#1传输的影像/音频与由数据符号#2传输的影像/音频不同)。此外,易于将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1的发送方法和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2的发送方法设为相同,而将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3的传输方法和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1的发送方法(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2的发送方法)设为不同。(在后面进行说明,设为向数据符号组插入了导频符号。此时,导频符号的插入方法根据发送方法而不同。(由于有时所发送的调制信号的数目不同),若按每个发送方法来汇总数据符号组,则存在能够防止导频符号插入导致传输效率降低的可能性)。接着,说明图6。图6示出第五帧构成的例子。在图6中,设为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并且,由于设为利用OFDM方式等使用了多载波的传输方式,所以设为在纵轴频率中存在多个载波。另外,在图6中,关于与图2、图4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设为与图2、图4同样地进行动作。在图6中特征点是,与图4、图5同样,数据符号组#1和数据符号组#2被频分,此外,“数据符号组#1(401_1)以及数据符号组#2(402)”和“数据符号组#3(403)”被时分。也就是说,数据符号组通过频分和时分的并用而被传输。此外,在图6中特征点还有在“数据符号组#1(401_1、401_2)以及数据符号#2(402)”和数据符号组#3(403)(时间上的)之间插入导频符号。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关于由数据符号组#1传输的影像/音频和由数据符号组#2传输的影像/音频,影像/音频的编码的压缩率不同,但也可以设为同一“影像/音频”。若这样,接收装置能够通过选择“对数据符号组#1进行解调,还是对数据符号组#2进行解调”这样的简单的方法,以高质量得到期望的“影像/音频”,且此时,由于能够将前导码公共化,所以具有能够提升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的优点。(其中,也可以不是这样,而是由数据符号组#1传输的影像/音频与由数据符号#2传输的影像/音频不同)。此外,易于将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1的发送方法和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2的发送方法设为相同,而将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3的传输方法和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1的发送方法(用于发送数据符号组#2的发送方法)设为不同。(在后面进行说明,设为向数据符号组插入了导频符号。此时,导频符号的插入方法根据发送方法而不同。(由于有时所发送的调制信号的数目不同),若按每个发送方法来汇总数据符号组,则存在能够防止导频符号插入导致传输效率降低的可能性)。另外,在MISO方式或MIMO方式的情况下,向从各发送天线发送的各调制信号插入导频符号。并且,通过如图6那样插入导频符号601,从而接收装置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用于对各数据符号组进行检波、解调的信道推定。此外,在数据符号的发送方法切换时,接收装置必须调整适于发送方法的接收信号的增益,但能够通过导频符号601,能够得到容易地进行增益调整的优点。另外,在图4、图5、图6中,例如,关于由数据符号组#1传输的影像/音频和由数据符号组#2传输的影像/音频,影像/音频的编码的压缩率不同,但也可以设为同一“影像/音频”。若这样,接收装置能够通过选择“对数据符号组#1进行解调,还是对数据符号组#2进行解调”这样的简单的方法,以高质量得到期望的“影像/音频”,且此时,由于能够将前导码公共化,所以具有能够提升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的优点。(其中,也可以不是这样,而是由数据符号组#1传输的影像/音频与由数据符号#2传输的影像/音频不同)。在图4、图5、图6中,示出了在进行了频分的数据符号组之后配置进行了时分的数据符号组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进行了时分的数据符号组之后配置进行了频分的数据符号组。此时,在图5的例子中,在进行了时分的数据符号组和进行了频分的数据符号组之间插入第一前导码、第二前导码。(其中,也可以插入这以外的符号。)并且,在图6的例子中,在进行了时分的数据符号组和进行了频分的数据符号组之间插入导频符号。(其中,也可以插入这以外的符号)。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特长点。如上述所述,在图2至图6的帧构成中,分别存在优点。从而,设为发送装置根据数据(流)的压缩率、种类、发送方法的组合方法、想要提供给终端的服务的方法,选择图2至图6的其中一个帧构成,发送控制信息、导频符号、数据符号等符号。为了将其实现,发送装置(图1)也可以包含用于将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在第一前导码或第二前导码中传递给接收装置(终端)的“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例如,在作为“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而分配了v0,v1,v2这3比特时,在发送装置以图2的帧构成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将(v0,v1,v2)设为(0,0,0),发送装置发送“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在发送装置以图3的帧构成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将(v0,v1,v2)设为(0,0,1),发送装置发送“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在发送装置以图4的帧构成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将(v0,v1,v2)设为(0,1,0),发送装置发送“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在发送装置以图5的帧构成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将(v0,v1,v2)设为(0,1,1),发送装置发送“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在发送装置以图5的帧构成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将(v0,v1,v2)设为(1,0,0),发送装置发送“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并且,接收装置能够通过“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知道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构成的概要。如上面说明的那样,数据符号组成为SISO(或SIMO)方式、MISO方式、MIMO方式中的任一个的符号。以下,特别说明MISO方式、MIMO方式。说明使用了空时块码(频率-空间块码)的MISO(传输)方式。使用图7说明图1的信号处理部112进行使用了空时块码(Space-TimeBlockCodes)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映射部702将数据信号(纠错编码后的数据)701、控制信号706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706中包含的与调制方式关联的信息来进行映射,输出映射后的信号703。例如,设为映射后的信号703按s0,s1,s2,s3,…,s(2i),s(2i+1),…的顺序排列。(i设为0以上的整数)。MISO(多输入多输出)处理部704将映射后的信号703、控制信号706作为输入,在控制信号706指示以MISO方式进行发送的情况下,输出MISO处理后的信号705A以及705B。例如,MISO处理后的信号705A成为s0,s1,s2,s3,…,s(2i),s(2i+1),…,MISO处理后的信号705B成为-s1*,s0*,-s3*,s2*…,-s(2i+1)*,s(2i)*,…。另外,“*”意味着复共轭。(例如,s0*成为s0的复共轭)。此时,MISO处理后的信号705A以及705B分别相当于图1的信号处理后的调制信号1(113_1)以及信号处理后的调制信号2(113_2)。另外,空时块码的方法不限于上述的说明。并且,信号处理后的调制信号1(113_1)被实施规定的处理,从天线126_1作为电波而被发送。此外,信号处理后的调制信号1(113_2)被实施规定的处理,从天线126_2作为电波而被发送。图8是进行使用了与图7不同的空时块码(Space-TimeBlockCodes)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映射部702将数据信号(纠错编码后的数据)701、控制信号706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706中包含的与调制方式关联的信息来进行映射,输出映射后的信号703。例如,设为映射后的信号703按s0,s1,s2,s3,…,s(2i),s(2i+1),…的顺序排列。(i设为0以上的整数)。MISO(多输入多输出)处理部704将映射后的信号703、控制信号706作为输入,在控制信号706指示以MISO方式进行发送的情况下,输出MISO处理后的信号705A以及705B。例如,MISO处理后的信号705A成为s0,-s1*,s2,-s3*,…,s(2i),-s(2i+1)*,…,MISO处理后的信号705B成为s1,s0*,s3,s2*…,s(2i+1),s(2i)*,…。另外,“*”意味着复共轭。(例如,s0*成为s0的复共轭)。此时,MISO处理后的信号705A以及705B分别相当于图1的信号处理后的调制信号1(113_1)以及信号处理后的调制信号2(113_2)。另外,空时块码的方法不限于上述的说明。并且,信号处理后的调制信号1(113_1)被实施规定的处理,从天线126_1作为电波而被发送。此外,信号处理后的调制信号1(113_2)被实施规定的处理,从天线126_2作为电波而被发送。接着,作为MIMO方式的一例,说明应用了预编码、相位变更、功率变更的MIMO方式。(其中,将多个流从多个天线进行发送的方法不限于此,本实施方式也能够以其他方式来实施)。使用图9至图17说明图1的信号处理部112进行使用了MIMO方式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的结构。图9的编码部1102将信息1101、以及控制信号1112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112中包含的编码率、码长(块长)的信息来进行编码,输出编码后的数据1103。映射部1104将编码后的数据1103、控制信号1112作为输入。并且,控制信号1112指定发送两个流作为传输方式。此外,设为控制信号1112指定调制方式α和调制方式β作为两个流各自的调制方式。另外,调制方式α设为对x比特的数据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调制方式β设为对y比特的数据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例如16QAM(16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的情况是对4比特的数据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64QAM(64正交幅度调制)的情况是对6比特的数据进行调制的调制方式)。于是,映射部1104对x+y比特的数据之中的x比特的数据以调制方式α来调制,生成基带信号s1(t)(1105A)并进行输出,此外,对剩余的y比特的数据的数据以调制方式β来调制,输出基带信号s2(t)(1105B)。(另外,在图9中,将映射部设为一个,但作为与其不同的结构,也可以分别存在用于生成s1(t)的映射部和用于生成s2(t)的映射部。此时,编码后的数据1103被分配给用于生成s1(t)的映射部和用于生成s2(t)的映射部)。另外,s1(t)以及s2(t)以复数来表现(其中,复数、实数中的任一个都可),此外,t为时间。另外,在利用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等使用了多载波的传输方式的情况下,还能够认为s1以及s2是如s1(f)以及s2(f)那样频率f的函数、或如s1(t,f)以及s2(t,f)那样时间t、频率f的函数。以后,将基带信号、预编码矩阵、相位变更等作为时间t的函数来说明,但也可以认为是频率f的函数、时间t以及频率f的函数。从而,还存在将基带信号、预编码矩阵、相位变更等作为符号序号i的函数而进行说明的情况,但在该情况下,认为是时间t的函数、频率f的函数、时间t以及频率f的函数即可。也就是说,既可以将符号、基带信号在时间轴方向上生成并配置,也可以在频率轴方向上生成并配置。此外,也可以将符号、基带信号在时间轴方向以及频率轴方向上生成并配置。功率变更部1106A(功率调整部1106A)将基带信号s1(t)(1105A)、以及控制信号1112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112来设定实数P1,将P1×s1(t)作为功率变更后的信号1107A而输出。(另外,将P1设为实数,但也可以是复数)。同样,功率变更部1106B(功率调整部1106B)将基带信号s2(t)(1105B)、以及控制信号512作为输入,设定实数P2,将P2×s2(t)作为功率变更后的信号1107B而输出。(另外,将P2设为实数,但也可以是复数)。加权合成部1108将功率变更后的信号1107A、功率变更后的信号1107B、以及控制信号1112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112来设定预编码矩阵F(或F(i))。若将时隙序号(符号序号)设为i,则加权合成部1108进行以下的运算。[数式1]u1(i)u2(i)=FP1×s1(i)P2×s2(i)=a(i)b(i)c(i)d(i)P1×s1(i)P2×s2(i)=a(i)b(i)c(i)d(i)P100P2s1(i)s2(i)...(1)]]>在此,a(i)、b(i)、c(i)、d(i)能够以复数来表现(也可以是实数),a(i)、b(i)、c(i)、d(i)之中不能有三个以上为0(零)。另外,预编码矩阵既可以是i的函数,也可以不是i的函数。并且,在预编码矩阵为i的函数时,预编码矩阵通过时隙序号(符号序号)而切换。并且,加权合成部1108将式(1)中的u1(i)作为加权合成后的信号1109A而输出,将式(1)中的u2(i)作为加权合成后的信号1109B而输出。功率变更部1110A将加权合成后的信号1109A(u1(i))、以及控制信号512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112来设定实数Q1,将Q1×u1(t)作为功率变更后的信号1111A(z1(i))而输出。(另外,将Q1设为实数,但也可以是复数)。同样,功率变更部1110B将加权合成后的信号1109B(u2(i))、以及控制信号1112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512来设定实数Q2,将Q2×u2(t)作为功率变更后的信号1111B(z2(i))而输出。(另外,将Q2设为实数,但也可以是复数)。从而,下式成立。[数式2]z1(i)z2(i)=Q100Q2FP1×s1(i)P2×s2(i)=Q100Q2a(i)b(i)c(i)d(i)P1×s1(i)P2×s2(i)=Q100Q2a(i)b(i)c(i)d(i)P100P2s1(i)s2(i)...(2)]]>接着,使用图10说明与图9不同的发送两个流的情况下的传输方法。另外,在图10中,关于与图9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相位变更部1161将对式(1)中的u2(i)进行加权合成后的信号1109B以及控制信号1112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112,变更对式(1)中的u2(i)进行加权合成后的信号1109B的相位。从而,变更对式(1)中的u2(i)进行加权合成后的信号1109B的相位后的信号被表示为ejθ(i)×u2(i),相位变更部1161输出ejθ(i)×u2(i)作为相位变更后的信号1162(j为虚数单位)。另外,进行变更的相位的值如θ(i)那样为i的函数,这成为特征性部分。并且,图10的功率变更部1110A以及1110B分别进行输入信号的功率变更。从而,图10中的功率变更部1110A以及1110B的各自的输出z1(i)、z2(i)如次式那样被表示。[数式3]z1(i)z2(i)=Q100Q2100ejθ(i)FP1×s1(i)P2×s2(i)=Q100Q2100ejθ(i)a(i)b(i)c(i)d(i)P1×s1(i)P2×s2(i)=Q100Q2100ejθ(i)a(i)b(i)c(i)d(i)P100P2s1(i)s2(i)...(3)]]>另外,作为实现式(3)的方法,作为与图10不同的结构,存在图11。图10和图11的不同点是,功率变更部和相位变更部的顺序调换。(进行功率变更,进行相位变更的功能自身不改变。)此时,z1(i)、z2(i)如次式那样被表示。[数式4]z1(i)z2(i)=100ejθ(i)Q100Q2FP1×s1(i)P2×s2(i)=100ejθ(i)Q100Q2a(i)b(i)c(i)d(i)P1×s1(i)P2×s2(i)=100ejθ(i)Q100Q2a(i)b(i)c(i)d(i)P100P2s1(i)s2(i)...(4)]]>若式(3)以及式(4)中的进行变更的相位的值θ(i)例如设定为θ(i+1)―θ(i)成为固定值,则在直接波占支配地位的电波传播环境中,接收装置得到良好的数据的接收质量的可能性高。其中,进行变更的相位的值θ(i)的赋予方法不限于该例。在图9至图11中,以功率变更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存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还考虑功率变更部的一部分不存在的情况。例如,在图9中,在功率变更部1106A(功率调整部1106A)、功率变更部1106B(功率调整部1106B)不存在的情况下,z1(i)以及z2(i)如以下那样被表示。[数式5]z1(i)z2(i)=Q100Q2a(i)b(i)c(i)d(i)s1(i)s2(i)...(5)]]>此外,在图9中,在功率变更部1110A(功率调整部1110A)、功率变更部1110B(功率调整部1110B)不存在的情况下,z1(i)以及z2(i)如以下那样被表示。[数式6]z1(i)z2(i)=a(i)b(i)c(i)d(i)P100P2s1(i)s2(i)...(6)]]>此外,在图9中,在功率变更部1106A(功率调整部1106A)、功率变更部1106B(功率调整部1106B)、功率变更部1110A(功率调整部1110A)、功率变更部1110B(功率调整部1110B)不存在的情况下,z1(i)以及z2(i)如以下那样被表示。[数式7]z1(i)z2(i)=a(i)b(i)c(i)d(i)s1(i)s2(i)...(7)]]>此外,在图10或图11中,在功率变更部1106A(功率调整部1106A)、功率变更部1106B(功率调整部1106B)不存在的情况下,z1(i)以及z2(i)如以下那样被表示。[数式8]z1(i)z2(i)=Q100Q2100ejθ(i)a(i)b(i)c(i)d(i)s1(i)s2(i)=100ejθ(i)Q100Q2a(i)b(i)c(i)d(i)s1(i)s2(i)...(8)]]>此外,在图10或图11中,在功率变更部1110A(功率调整部1110A)、功率变更部1110B(功率调整部1110B)不存在的情况下,z1(i)以及z2(i)如以下那样被表示。[数式9]z1(i)z2(i)=100ejθ(i)a(i)b(i)c(i)d(i)P100P2s1(i)s2(i)...(9)]]>此外,在图10或图11中,在功率变更部1106A(功率调整部1106A)、功率变更部1106B(功率调整部1106B)、功率变更部1110A(功率调整部1110A)、功率变更部1110B(功率调整部1110B)不存在的情况下,z1(i)以及z2(i)如以下那样被表示。[数式10]z1(i)z2(i)=100ejθ(i)a(i)b(i)c(i)d(i)s1(i)s2(i)...(10)]]>接着,使用图12说明与图9至图11不同的发送两个流的情况下的传输方法。另外,在图12中,关于与图9至图11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省略说明。在图12中,特征点是插入相位变更部1151。相位变更部1151将基带信号s2(i)(1105B)以及控制信号1112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112来变更基带信号s2(i)(1105B)的相位。此时,将相位变更的值设为ejλ(i)(j为虚数单位)。另外,进行变更的相位的值如λ(i)那样为i的函数,这成为特征性部分。于是,若与式(1)至式(10)同样地考虑,则成为图12的输出信号的z1(i)、z2(i)如次式那样被表示。[数式11]z1(i)z2(i)=Q100Q2100ejθ(i)FP100P2100ejλ(i)s1(i)s2(i)=Q100Q2100ejθ(i)a(i)b(i)c(i)d(i)P100P2100ejλ(i)s1(i)s2(i)...(11)]]>另外,作为实现式(11)的方法,作为与图12不同的结构,存在将功率变更部1106B和相位变更部1151的顺序进行调换的结构。(进行功率变更,进行相位变更的功能自身不改变。)此时,z1(i)、z2(i)如次式那样被表示。[数式12]z1(i)z2(i)=Q100Q2100ejθ(i)F100ejλ(i)P100P2s1(i)s2(i)=Q100Q2100ejθ(i)a(i)b(i)c(i)d(i)100ejλ(i)P100P2s1(i)s2(i)...(12)]]>当然式(11)的z1(i)和式(12)的z1(i)相等,式(11)的z2(i)和式(12)的z2(i)相等。图13成为能够实现与图12同样的处理的其他的结构。另外,在图13中,关于与图9至图12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省略说明。并且,图12和图13的不同点是,在图12中将功率变更部1110B和相位变更部1161的顺序调换后的图成为图13。(进行功率变更,进行相位变更的功能自身不改变)。于是,若与式(1)至式(12)同样地考虑,则成为图13的输出信号的z1(i)、z2(i)如次式那样被表示。[数式13]z1(i)z2(i)=100ejθ(i)Q100Q2FP100P2100ejλ(i)s1(i)s2(i)=100ejθ(i)Q100Q2a(i)b(i)c(i)d(i)P100P2100ejλ(i)s1(i)s2(i)...(13)]]>另外,作为实现式(13)的方法,作为与图13不同的结构,存在将功率变更部1106B和相位变更部1151的顺序进行调换的结构。(进行功率变更,进行相位变更的功能自身不改变)。此时,z1(i)、z2(i)如次式那样被表示。[数式14]z1(i)z2(i)=100ejθ(i)Q100Q2F100ejλ(i)P100P2s1(i)s2(i)=100ejθ(i)Q100Q2a(i)b(i)c(i)d(i)100ejλ(i)P100P2s1(i)s2(i)...(14)]]>当然式(11)的z1(i)和式(12)的z1(i)和式(13)的z1(i)和式(14)的z1(i)相等,式(11)的z2(i)和式(12)的z2(i)和式(13)的z2(i)和式(14)的z2(i)相等。接着,使用图14说明与图9至图13不同的发送两个流的情况下的传输方法。另外,在图14中,关于与图9图13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省略说明。在图14中,特征点是插入相位变更部1181和相位变更部1151。相位变更部1151将基带信号s2(i)(1105B)以及控制信号1112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112来变更基带信号s2(i)(1105B)的相位。此时,将相位变更的值设为ejλ(i)(j为虚数单位)。另外,进行变更的相位的值如λ(i)那样为i的函数,这成为特征性部分。此外,相位变更部1181将基带信号s1(i)(1105A)以及控制信号1112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112来变更基带信号s1(i)(1105A)的相位。此时,将相位变更的值设为ejδ(i)(j为虚数单位)。另外,进行变更的相位的值如δ(i)那样为i的函数,这成为特征性部分。于是,若与式(1)至式(14)同样地考虑,则成为图14的输出信号的z1(i)、z2(i)如次式那样被表示。[数式15]z1(i)z2(i)=Q100Q2100ejθ(i)FP100P2ejδ(i)00ejλ(i)s1(i)s2(i)=Q100Q2100ejθ(i)a(i)b(i)c(i)d(i)P100P2ejδ(i)00ejλ(i)s1(i)s2(i)...(15)]]>另外,作为实现式(15)的方法,作为与图14不同的结构,存在将功率变更部1106B和相位变更部1151的顺序进行调换,且将功率变更部1106A和相位变更部1181的顺序进行调换的结构。(进行功率变更,进行相位变更的功能自身不改变)。此时,z1(i)、z2(i)如次式那样被表示。[数式16]z1(i)z2(i)=Q100Q2100ejθ(i)Fejδ(i)00ejλ(i)P100P2s1(i)s2(i)=Q100Q2100ejθ(i)a(i)b(i)c(i)d(i)ejδ(i)00ejλ(i)P100P2s1(i)s2(i)...(16)]]>当然式(15)的z1(i)和式(16)的z1(i)相等,式(15)的z2(i)和式(16)的z2(i)相等。图15成为能够实现与图14同样的处理的其他的结构。另外,在图15中,关于与图9至图14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省略说明。并且,图14和图15的不同点是,在图14中将功率变更部1110B和相位变更部1161的顺序调换后的图成为图15。(进行功率变更,进行相位变更的功能自身不改变)。于是,若与式(1)至式(16)同样地考虑,则成为图15的输出信号的z1(i)、z2(i)如次式那样被表示。[数式17]z1(i)z2(i)=100ejθ(i)Q100Q2FP100P2ejδ(i)00ejλ(i)s1(i)s2(i)=100ejθ(i)Q100Q2a(i)b(i)c(i)d(i)P100P2ejδ(i)00ejλ(i)s1(i)s2(i)...(17)]]>另外,作为实现式(17)的方法,作为与图15不同的结构,存在将功率变更部1106B和相位变更部1151的顺序进行调换,且将功率变更部1106A和相位变更部1181的顺序进行调换的结构。(进行功率变更,进行相位变更的功能自身不改变。)此时,z1(i)、z2(i)如次式那样被表示。[数式18]z1(i)z2(i)=100ejθ(i)Q100Q2Fejδ(i)00ejλ(i)P100P2s1(i)s2(i)=100ejθ(i)Q100Q2a(i)b(i)c(i)d(i)ejδ(i)00ejλ(i)P100P2s1(i)s2(i)...(18)]]>当然式(15)的z1(i)和式(16)的z1(i)和式(17)的z1(i)和式(18)的z1(i)相等,式(15)的z2(i)和式(16)的z2(i)和式(17)的z2(i)和式(18)的z2(i)相等。接着,使用图16说明与图9至图15不同的发送两个流的情况下的传输方法。另外,在图16中,关于与图9至图15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省略说明。在图16中,特征点是插入相位变更部1181和相位变更部1151、相位变更部1110A和相位变更部1110B。相位变更部1151将基带信号s2(i)(1105B)以及控制信号1112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112来变更基带信号s2(i)(1105B)的相位。此时,将相位变更的值设为ejλ(i)(j为虚数单位)。另外,进行变更的相位的值如λ(i)那样为i的函数,这成为特征性部分。此外,相位变更部1181将基带信号s1(i)(1105A)以及控制信号1112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112来变更基带信号s1(i)(1105A)的相位。此时,将相位变更的值设为ejδ(i)(j为虚数单位)。另外,进行变更的相位的值如δ(i)那样为i的函数,这成为特征性部分。相位变更部1161对输入信号进行相位变更。将此时的相位变更值设为θ(i)。同样,相位变更部1191对输入信号进行相位变更。将此时的相位变更值设为ω(i)。于是,若与式(1)至式(18)同样地考虑,则成为图16的输出信号的z1(i)、z2(i)如次式那样被表示。[数式19]z1(i)z2(i)=Q100Q2ejω(i)00ejθ(i)FP100P2ejδ(i)00ejλ(i)s1(i)s2(i)=Q100Q2ejω(i)00ejθ(i)a(i)b(i)c(i)d(i)P100P2ejδ(i)00ejλ(i)s1(i)s2(i)...(19)]]>另外,作为实现式(19)的方法,作为与图16不同的结构,存在将功率变更部1106B和相位变更部1151的顺序进行调换,且将功率变更部1106A和相位变更部1181的顺序进行调换的结构。(进行功率变更,进行相位变更的功能自身不改变。)此时,z1(i)、z2(i)如次式那样被表示。[数式20]z1(i)z2(i)=Q100Q2ejω(i)00ejθ(i)Fejδ(i)00ejλ(i)P100P2s1(i)s2(i)=Q100Q2ejω(i)00ejθ(i)a(i)b(i)c(i)d(i)ejδ(i)00ejλ(i)P100P2s1(i)s2(i)...(20)]]>当然式(19)的z1(i)和式(20)的z1(i)相等,式(19)的z2(i)和式(20)的z2(i)相等。图17成为能够实现与图16同样的处理的其他的结构。另外,在图17中,关于与图9至图16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省略说明。并且,图16和图17的不同点是,在图14中功率变更部1110B和相位变更部1161的顺序调换,且功率变更部1110A和相位变更部1191的顺序调换后的图成为图17。(进行功率变更,进行相位变更的功能自身不改变)。于是,若与式(1)至式(20)同样地考虑,则成为图17的输出信号的z1(i)、z2(i)如次式那样被表示。[数式21]z1(i)z2(i)=ejω(i)00ejθ(i)Q100Q2FP100P2ejδ(i)00ejλ(i)s1(i)s2(i)=ejω(i)00ejθ(i)Q100Q2a(i)b(i)c(i)d(i)P100P2ejδ(i)00ejλ(i)s1(i)s2(i)...(21)]]>另外,作为实现式(21)的方法,作为与图17不同的结构,存在将功率变更部1106B和相位变更部1151的顺序进行调换,且将功率变更部1106A和相位变更部1181的顺序进行调换的结构。(进行功率变更,进行相位变更的功能自身不改变。)此时,z1(i)、z2(i)如次式那样被表示。[数式22]z1(i)z2(i)=ejω(i)00ejθ(i)Q100Q2Fejδ(i)00ejλ(i)P100P2s1(i)s2(i)=ejω(i)00ejθ(i)Q100Q2a(i)b(i)c(i)d(i)ejδ(i)00ejλ(i)P100P2s1(i)s2(i)...(22)]]>当然式(19)的z1(i)和式(20)的z1(i)和式(21)的z1(i)和式(22)的z1(i)相等,式(19)的z2(i)和式(20)的z2(i)和式(21)的z2(i)和式(22)的z2(i)相等。上述中,示出用于加权合成(预编码)的矩阵F,但即使使用以下记载的预编码矩阵F(或F(i)),也能够实施本说明书的各实施方式。[数式23]F=β×ej0β×α×ej0β×α×ej0β×ejπ...(23)]]>或,[数式24]F=1α2+1ej0α×ej0α×ej0ejπ...(24)]]>或,[数式25]F=β×ej0β×α×ejπβ×α×ej0β×ej0...(25)]]>或,[数式26]F=1α2+1ej0α×ejπα×ej0ej0...(26)]]>或,[数式27]F=β×α×ej0β×ejπβ×ej0β×α×ej0...(27)]]>或,[数式28]F=1α2+1α×ej0ejπej0α×ej0...(28)]]>或,[数式29]F=β×α×ej0β×ej0β×ej0β×α×ejπ...(29)]]>或,[数式30]F=1α2+1α×ej0ej0ej0α×ejπ...(30)]]>另外,在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式(29)、式(30)中,α既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β既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其中,α不是0(零)。并且,β也不是0(零)。或,[数式31]F=β×cosθβ×sinθβ×sinθ-β×cosθ...(31)]]>或,[数式32]F=cosθsinθsinθ-cosθ...(32)]]>或,[数式33]F=β×cosθ-β×sinθβ×sinθβ×cosθ...(33)]]>或,[数式34]F=cosθ-sinθsinθcosθ...(34)]]>或,[数式35]F=β×sinθ-β×cosθβ×cosθβ×sinθ...(35)]]>或,[数式36]F=sinθ-cosθcosθsinθ...(36)]]>或,[数式37]F=β×sinθβ×cosθβ×cosθ-β×sinθ...(37)]]>或,[数式38]F=sinθcosθcosθ-sinθ...(38)]]>另外,在式(31)、式(33)、式(35)、式(37)中,β既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其中,β不是0(零)。或,[数式39]F(i)=β×ejθ11(i)β×α×ej(θ11(i)+λ)β×α×ejθ21(i)β×ej(θ21(i)+λ+π)...(39)]]>或,[数式40]F(i)1α2+1ejθ11(i)α×ej(θ11(i)+λ)α×ejθ21(i)ej(θ21(i)+λ+π)...(40)]]>或,[数式41]F(i)=β×α×ejθ21(i)β×ej(θ21(i)+λ+π)β×ejθ11(i)β×α×ej(θ11(i)+λ)...(41)]]>或,[数式42]F(i)=1a2+1α×ejθ21(i)ej(θ21(i)+λ+π)ejθ11(i)α×ej(θ11(i)+λ)...(42)]]>或,[数式43]F(i)=β×ejθ11β×α×ej(θ11+λ(i))β×α×ejθ21β×ej(θ21+λ(i)+π)...(43)]]>或,[数式44]F(i)=1α2+1ejθ11α×ej(θ11+λ(i))α×ejθ21ej(θ21+λ(i)+π)...(44)]]>或,[数式45]F(i)=β×α×ejθ21β×ej(θ21+λ(i)+π)β×ejθ11β×α×ej(θ11+λ(i))...(45)]]>或,[数式46]F(i)=1α2+1α×ejθ21ej(θ21+λ(i)+π)ejθ11α×ej(θ11+λ(i))...(46)]]>或,[数式47]F=β×ejθ11β×α×ej(θ11+λ)β×α×ejθ21β×ej(θ21+λ+π)...(47)]]>或,[数式48]F=1α2+1ejθ11α×ej(θ11+λ)α×ejθ21ej(θ21+λ+π)...(48)]]>或,[数式49]F=β×α×ejθ21β×ej(θ21+λ+π)β×ejθ11β×α×ej(θ11+λ)...(49)]]>或,[数式50]F=1α2+1α×ejθ21ej(θ21+λ+π)ejθ11α×ej(θ11+λ)...(50)]]>其中,θ11(i)、θ21(i)、λ(i)为i的(时间上的、或频率上的、或时间/频率上的)函数,λ为固定的值,α既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β既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其中,α不是0(零)。并且,β也不是0(零)。或,[数式51]F=β00β...(51)]]>或,[数式52]F=β00-β...(52)]]>[数式53]F=β00β×ejθ(i)...(53)]]>或,[数式54]F=β00-β×ejθ(i)...(54)]]>或,[数式55]F=-β00β×ejθ(i)...(55)]]>其中,θ(i)为i的(时间上的、或频率上的、或时间/频率上的)函数,β既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其中,β也不是0(零)。此外,即使使用这以外的预编码矩阵,也能够实施本说明书的各实施方式。此外,也可以是不进行上述说明的相位变更,而是进行预编码而生成调制信号,发送装置发送调制信号的方式。此时,考虑z1(i)、z2(i)以次式表示的例子。[数式56]z1(i)z2(i)=Q100Q2FP100P2s1(i)s2(i)...(56)]]>[数式57]z1(i)z2(i)=Q100Q2FP100P2s1(i)s2(i)...(57)]]>[数式58]z1(i)z2(i)=FP100P2s1(i)s2(i)...(58)]]>[数式59]z1(i)z2(i)=Q100Q2Fs1(i)s2(i)...(59)]]>[数式60]z1(i)z2(i)=Fs1(i)s2(i)...(60)]]>并且,图9至图17所得到的z1(i)(或式(56)的z1(i)、或式(57)的z1(i)、或式(58)的z1(i)、或式(59)的z1(i)、或式(60)的z1(i))相当于图1的113_1,图9至图17所得到的z2(i)(或式(56)的z2(i)、或式(57)的z2(i)、或式(58)的z2(i)、或式(59)的z2(i)、或式(60)的z2(i))相当于图1的113_2。图18A至图22B示出图9至图17所生成的z1(i)以及z2(i)的配置方法的一例。图18A示出z1(i)的配置方法,图18B示出z2(i)的配置方法。在图18A、图18B中,纵轴为时间,横轴为频率。说明图18A。首先,在生成了与i=0,1,2,3,…进行对应的z1(0),z1(1),z1(2),z1(3),…时,设为将z1(0)配置于载波0、时刻1,将z1(1)配置于载波1、时刻1,将z1(2)配置于载波2、时刻1,…将z1(10)配置于载波0、时刻2,将z1(11)配置于载波1、时刻2,将z1(12)配置于载波2、时刻2,…。同样,在图18B中,生成了与i=0,1,2,3,…进行对应的z2(0),z2(1),z2(2),z2(3),…时,设为将z2(0)配置于载波0、时刻1,将z2(1)配置于载波1、时刻1,将z2(2)配置于载波2、时刻1,…将z2(10)配置于载波0、时刻2,将z2(11)配置于载波1、时刻2,将z2(12)配置于载波2、时刻2,…。此时,i=a时的z1(a)和z2(a)在同一频率、同一时刻被发送。并且,图18A、图18B是将所生成的z1(i)和z2(i)优先在频率轴方向上排列的情况下的例子。图19A示出z1(i)的配置方法,图19B示出z2(i)的配置方法。在图19A、图19B中,纵轴为时间,横轴为频率。说明图19A。首先,在生成了与i=0,1,2,3,…进行对应的z1(0),z1(1),z1(2),z1(3),…时,设为将z1(0)配置于载波0、时刻1,将z1(1)配置于载波1、时刻2,将z1(2)配置于载波2、时刻1,…将z1(10)配置于载波2、时刻2,将z1(11)配置于载波7、时刻1,将z1(12)配置于载波8、时刻2,…。同样,在图19B中,在生成了与i=0,1,2,3,…进行对应的z2(0),z2(1),z2(2),z2(3),…时,设为将z2(0)配置于载波0、时刻1,将z2(1)配置于载波1、时刻2,将z2(2)配置于载波2、时刻1,…将z2(10)配置于载波2、时刻2,将z2(11)配置于载波7、时刻1,将z2(12)配置于载波8、时刻2,…。此时,i=a时的z1(a)和z2(a)在同一频率、同一时刻被发送。并且,图19A、图19B是将所生成的z1(i)和z2(i)随机在频率、时间轴方向上排列的情况下的例子。图20A示出z1(i)的配置方法,图20B示出z2(i)的配置方法。在图20A、图20B中,纵轴为时间,横轴为频率。说明图20A。首先,在生成了与i=0,1,2,3,…进行对应的z1(0),z1(1),z1(2),z1(3),…时,设为将z1(0)配置于载波0、时刻1,将z1(1)配置于载波2、时刻1,将z1(2)配置于载波4、时刻1,…将z1(10)配置于载波0、时刻2,将z1(11)配置于载波2、时刻2,将z1(12)配置于载波4、时刻2,…。同样,在图20B中,在生成了与i=0,1,2,3,…进行对应的z2(0),z2(1),z2(2),z2(3),…时,设为将z2(0)配置于载波0、时刻1,将z2(1)配置于载波2、时刻1,将z2(2)配置于载波4、时刻1,…将z2(10)配置于载波0、时刻2,将z2(11)配置于载波2、时刻2,将z2(12)配置于载波4、时刻2,…。此时,i=a时的z1(a)和z2(a)在同一频率、同一时刻被发送。并且,图20A、图20B是将所生成的z1(i)和z2(i)优先在频率轴方向上排列的情况下的例子。图21A示出z1(i)的配置方法,图21B示出z2(i)的配置方法。在图21A、图21B中,纵轴为时间,横轴为频率。说明图21A。首先,在生成了与i=0,1,2,3,…进行对应的z1(0),z1(1),z1(2),z1(3),…时,设为将z1(0)配置于载波0、时刻1,将z1(1)配置于载波1、时刻1,将z1(2)配置于载波0、时刻2,…将z1(10)配置于载波2、时刻2,将z1(11)配置于载波3、时刻2,将z1(12)配置于载波2、时刻3,…。同样,在图21B中,在生成了与i=0,1,2,3,…进行对应的z2(0),z2(1),z2(2),z2(3),…时,设为将z2(0)配置于载波0、时刻1,将z2(1)配置于载波1、时刻1,将z2(2)配置于载波0、时刻2,…将z2(10)配置于载波2、时刻2,将z2(11)配置于载波3、时刻2,将z2(12)配置于载波2、时刻3,…。此时,i=a时的z1(a)和z2(a)在同一频率、同一时刻被发送。并且,图21A、图21B是将所生成的z1(i)和z2(i)在时间/频率轴方向上排列的情况下的例子。图22A示出z1(i)的配置方法,图22B示出z2(i)的配置方法。在图22A、图22B中,纵轴为时间,横轴为频率。说明图22A。首先,在生成了与i=0,1,2,3,…进行对应的z1(0),z1(1),z1(2),z1(3),…时,设为将z1(0)配置于载波0、时刻1,将z1(1)配置于载波0、时刻2,将z1(2)配置于载波0、时刻3,…将z1(10)配置于载波2、时刻3,将z1(11)配置于载波2、时刻4,将z1(12)配置于载波3、时刻1,…。同样,在图22B中,在生成了与i=0,1,2,3,…进行对应的z2(0),z2(1),z2(2),z2(3),…时,将z2(0)配置于载波0、时刻1,将z2(1)配置于载波0、时刻2,将z2(2)配置于载波0、时刻3,…将z2(10)配置于载波2、时刻3,将z2(11)配置于载波2、时刻4,将z2(12)配置于载波3、时刻1,…。此时,i=a时的z1(a)和z2(a)在同一频率、同一时刻被发送。并且,图22A、图22B是将所生成的z1(i)和z2(i)优先在时间轴方向上排列的情况下的例子。发送装置也可以通过图18A至图22B、或这以外的符号配置方法中的任一个方法来配置符号。(图18A至图22B只是符号配置的例子)。图23是接收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接收装置(终端)的结构例。在图23中,OFDM方式关联处理部2303_X将由天线2301_X接收到的接收信号2302_X作为输入,实施用于OFDM方式的接收侧的信号处理,输出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304_X。同样,OFDM方式关联处理部2303_Y将由天线2301_Y接收到的接收信号2302_Y作为输入,实施用于OFDM方式的接收侧的信号处理,输出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304_Y。第一前导码检测解码部2311将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304_X、2304_Y作为输入,检测第一前导码,从而进行信号检测、时间频率同步,同时(通过进行解调、以及纠错解码)得到第一前导码中包含的控制信息,输出第一前导码控制信息2312。第二前导码解调部2313将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304_X、2304_Y、以及第一前导码控制信息2312作为输入,基于第一前导码控制信息2312,进行信号处理,进行解调(包含纠错解码),输出第二前导码控制信息2314。控制信息生成部2315将第一前导码控制信息2312、以及第二前导码控制信息2314作为输入,汇集(与接收动作有关的)控制信息,作为控制信号2316而输出。并且,控制信号2316如图23所示那样被输入至各部。调制信号z1的信道变动推定部2305_1将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304_X、控制信号2316作为输入,使用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304_X中包含的导频符号等来推定发送装置发送了调制信号z1的天线和接收天线2301_X间的信道变动,输出信道推定信号2306_1。调制信号z2的信道变动推定部2305_2将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304_X、控制信号2316作为输入,使用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304_X中包含的导频符号等来推定发送装置发送了调制信号z2的天线和接收天线2301_X间的信道变动,输出信道推定信号2306_2。调制信号z1的信道变动推定部2307_1将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304_Y、控制信号2316作为输入,使用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304_Y中包含的导频符号等来推定发送装置发送了调制信号z1的天线和接收天线2301_Y间的信道变动,输出信道推定信号2308_1。调制信号z2的信道变动推定部2307_2将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304_Y、控制信号2316作为输入,使用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304_Y中包含的导频符号等来推定发送装置发送了调制信号z2的天线和接收天线2301_Y间的信道变动,输出信道推定信号2308_2。信号处理部2309将信号2306_1、2306_2、2308_1、2308_2、2304_X、2304_Y、以及控制信号2316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2316中包含的传输方式/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式/纠错编码的编码率/纠错码的块大小等信息,进行解调、解码的处理,输出接收数据2310。此时,除了基于上述说明的传输方法之外,还进行检波(解调)/解码。另外,接收装置从控制信号2316提取所需的符号而进行解调(包含信号分离、信号检波)、纠错解码。此外,接收装置的结构不限于此。以上那样,发送装置能够选择图2至图6的帧构成中的任一个帧构成,从而存在能够将灵活的影像信息、灵活的广播服务提供给接收装置(视听者)的优点。此外,在图2至图6的各帧构成中,如上述那样分别存在优点。从而,也可以是发送装置单独使用图2至图6的帧构成,此时,能够得到上述的说明记载的效果。此外,在发送装置选择图2至图6的帧构成的其中一个的情况、例如将发送装置设置在某地域的情况下,既可以是在设置发送装置时设定图2至图6的帧构成的其中一个,并将其定期重新评估的帧构成的切换,也可以是按发送每帧来选择图2至图6的帧构成的方法。关于帧构成的选择方法,采取那种选择都可以。另外,在图2至图6的帧构成中,也可以对第一前导码插入其他符号(例如,导频符号、空符号(nullsymbol)(符号的同相分量为0(零,正交分量为0(零)))等)。同样,也可以对第二前导码插入导频符号、空符号(符号的同相分量为0(零,正交分量为0(零)))等符号。此外,将前导码由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构成,但关于前导码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仅由第一前导码(第一前导码群)构成,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前导码(前导码群)构成。另外,关于前导码的结构,在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帧构成时也是同样的。并且,图2至图6的帧构成中,示出了数据符号组,但也可以插入其他符号(例如,导频符号、空符号(符号的同相分量为0(零,正交分量为0(零)))、控制信息符号等)。另外,关于此,在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帧构成时也是同样的。此外,在图6的导频符号中,也可以插入其他符号(例如,导频符号、空符号(符号的同相分量为0(零,正交分量为0(零)))、控制信息符号、数据符号等)。另外,关于此,在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帧构成时也是同样的。(实施方式二)在实施方式一中,关于发送装置选择图2至图6的帧构成的其中一个(或使用图2至图6的帧的其中一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以实施方式一进行了说明的发送装置中,以实施方式一说明的第一前导码以及第二前导码的构成方法的例子。如实施方式一所述,发送装置(图1)发送用于将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在第一前导码或第二前导码中传递给接收装置(终端)的“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即可。例如,在作为“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而分配了v0,v1,v2这3比特时,在发送装置以图2的帧构成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将(v0,v1,v2)设为(0,0,0),发送装置发送“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在发送装置以图3的帧构成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将(v0,v1,v2)设为(0,0,1),发送装置发送“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在发送装置以图4的帧构成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将(v0,v1,v2)设为(0,1,0),发送装置发送“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在发送装置以图5的帧构成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将(v0,v1,v2)设为(0,1,1),发送装置发送“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在发送装置以图5的帧构成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将(v0,v1,v2)设为(1,0,0),发送装置发送“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接收装置能够通过“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知道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构成的概要。进而,发送装置(图1)发送与各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与各数据符号组的调制方式(或调制方式的集合)相关的控制信息、由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纠错码的码长(块长)、以及与编码率相关的控制信息,进而还发送与各帧构成中的数据符号组的构成方法相关的信息。以下,说明关于这些控制信息的构成方法的例子。设为发送装置(图1)选择了图2、或图3的帧构成的情况,也就是说将(v0,v1,v2)设定为(0,0,0)或(0,0,1)而发送。此时,将与数据符号组#j的发送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a(j,0)、a(j,1)。此时,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发送方法设为单流发送(SISO(SIMO)发送)的情况下,设定为a(K,0)=0,a(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a(K,0)、a(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发送方法设为空时块码(SpaceTimeBlockcodes)(或频率-空间块码(SpaceFrequencyBlockcodes))(MISO发送)的情况下,设定为a(K,0)=1,a(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a(K,0)、a(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发送方法设为MIMO方式#1的情况下,设定为a(K,0)=0,a(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a(K,0)、a(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发送方法设为MIMO方式#2的情况下,设定为a(K,0)=1,a(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a(K,0)、a(K,1)。另外,MIMO方式#1和MIMO方式#2是不同的方式,设为是上述的MIMO方式的其中一个方式。此外,在此处理为MIMO方式#1和MIMO方式#2,但发送装置能够选择的MIMO方式既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以上。在图2、以及图3中,存在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3,因此发送装置发送a(1,0)、a(1,1)、a(2,0)、a(2,1)、a(3,0)、a(3,1)。设为发送装置(图1)选择了图2、或图3的帧构成的情况,也就是说将(v0,v1,v2)设定为(0,0,0)或(0,0,1)而发送。此时,将与数据符号组j的调制方式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b(j,0)、b(j,1)。此时,进行以下那样的定义。在发送方法为单流发送(SISO(SIMO)发送)的情况,例如在数据符号#(j=K)中设定为a(K,0)=0,a(K,1)=0的情况下,在b(K,0)=0,b(K,1)=0时,发送装置将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设定为QPSK。在b(K,0)=1,b(K,1)=0时,发送装置将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设定为16QAM。在b(K,0)=0,b(K,1)=1时,发送装置将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设定为64QAM。在b(K,0)=1,b(K,1)=1时,发送装置将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设定为256QAM。在发送方法为空时块码(SpaceTimeBlockcodes)(或频率-空间块码(SpaceFrequencyBlockcodes))(MISO发送)、或MIMO方式#1、或MIMO方式#2的情况,例如在数据符号#(j=K)中设定为a(K,0)=1,a(K,1)=0,或a(K,0)=0,a(K,1)=1,或a(K,0)=1,a(K,1)=1的情况下,在b(K,0)=0,b(K,1)=0时,发送装置对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将流1设定为QPSK,将流2设定为16QAM。在b(K,0)=1,b(K,1)=0时,发送装置对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将流1设定为16QAM,将流2设定为16QAM。在b(K,0)=0,b(K,1)=1时,发送装置对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将流1设定为16QAM,将流2设定为64QAM。在b(K,0)=1,b(K,1)=1时,发送装置对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将流1设定为64QAM,将流2设定为64QAM。另外,设为调制方式不限于上述。例如,也可以包含APSK方式、非均匀QAM、非均匀映射等调制方式。关于调制方式的细节通过后述进行说明。在图2、以及图3中,存在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3,因此发送装置发送b(1,0)、b(1,1)、b(2,0)、b(2,1)、b(3,0)、b(3,1)。设为发送装置(图1)选择了图2、或图3的帧构成的情况,也就是说将(v0,v1,v2)设定为(0,0,0)或(0,0,1)而发送。此时,将与数据符号组#j的纠错码的编码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c(j,0)、c(j,1)。此时,在针对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编码方法,将纠错码设为A,将码长设为α的情况下,设定为c(K,0)=0,c(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c(K,0)、c(K,1)。在针对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编码方法,将纠错码设为A,将码长设为β的情况下,设定为c(K,0)=1,c(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c(K,0)、c(K,1)。在针对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编码方法,将纠错码设为B,将码长设为α的情况下,设定为c(K,0)=0,c(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c(K,0)、c(K,1)。在针对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编码方法,将纠错码设为B,将码长设为β的情况下,设定为c(K,0)=1,c(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c(K,0)、c(K,1)。另外,纠错码的设定不限于两个,发送装置能够设定一种以上的纠错码即可。码长的设定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发送装置能够设定两种以上的码长。在图2、以及图3中,存在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3,因此发送装置发送c(1,0)、c(1,1)、c(2,0)、c(2,1)、c(3,0)、c(3,1)。设为发送装置(图1)选择了图2、或图3的帧构成的情况,也就是说将(v0,v1,v2)设定为(0,0,0)或(0,0,1)而发送。此时,将与数据符号组#j的纠错码的编码率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d(j,0)、d(j,1)。此时,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码的编码率设为1/2的情况下,设定为d(K,0)=0,d(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d(K,0)、d(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码的编码率设为2/3的情况下,设定为d(K,0)=1,d(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d(K,0)、d(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码的编码率设为3/4的情况下,设定为d(K,0)=0,d(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d(K,0)、d(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码的编码率设为4/5的情况下,设定为d(K,0)=1,d(K,1)=1而设为发送装置发送d(K,0)、d(K,1)。另外,纠错码的编码率设定不限于四个,发送装置能够设定一种以上的纠错码的编码率即可。在图2、以及图3中,存在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3,因此发送装置发送d(1,0)、d(1,1)、d(2,0)、d(2,1)、d(3,0)、d(3,1)。设为发送装置(图1)选择了图2、或图3的帧构成的情况,也就是说将(v0,v1,v2)设定为(0,0,0)或(0,0,1)而发送。此时,将与数据符号组#j的帧中的符号数相关的信息设为e(j,0)、e(j,1)。此时,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帧中的符号数设为256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e(K,0)=0,e(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e(K,0)、e(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帧中的符号数设为512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e(K,0)=1,e(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e(K,0)、e(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帧中的符号数设为1024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e(K,0)=0,e(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e(K,0)、e(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帧中的符号数设为2048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e(K,0)=1,e(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e(K,0)、e(K,1)。另外,符号数设定不限于四个,发送装置能够设定一种以上的符号数的设定即可。在图2、以及图3中,存在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3,因此发送装置发送e(1,0)、e(1,1)、e(2,0)、e(2,1)、e(3,0)、e(3,1)。设为发送装置(图1)选择了图4、或图5、或图6的帧构成的情况,也就是说将(v0,v1,v2)设定为(0,1,0)或(0,1,1)或(1,0,0)而发送。此时,将与数据符号组#j的发送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a(j,0)、a(j,1)。此时,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发送方法设为单流发送(SISO(SIMO)发送)的情况下,设定为a(K,0)=0,a(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a(K,0)、a(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发送方法设为空时块码(SpaceTimeBlockcodes)(或频率-空间块码(SpaceFrequencyBlockcodes))(MISO发送)的情况下,设定为a(K,0)=1,a(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a(K,0)、a(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发送方法设为MIMO方式#1的情况下,设定为a(K,0)=0,a(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a(K,0)、a(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发送方法设为MIMO方式#2的情况下,设定为a(K,0)=1,a(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a(K,0)、a(K,1)。另外,MIMO方式#1和MIMO方式#2是不同的方式,设为上述的MIMO方式的其中一个方式。此外,在此,处理为MIMO方式#1和MIMO方式#2,但发送装置能够选择的MIMO方式既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以上。在图4、以及图5、以及图6中,存在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3,因此发送装置发送a(1,0)、a(1,1)、a(2,0)、a(2,1)、a(3,0)、a(3,1)。设为发送装置(图1)选择了图4、或图5、或图6的帧构成的情况,也就是说将(v0,v1,v2)设定为(0,1,0)或(0,1,1)或(1,0,0)而发送。此时,将与数据符号组j的调制方式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b(j,0)、b(j,1)。此时,进行以下那样的定义。在发送方法为单流发送(SISO(SIMO)发送)的情况,例如在数据符号#(j=K)中设定为a(K,0)=0,a(K,1)=0的情况下,在b(K,0)=0,b(K,1)=0时,发送装置将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设定为QPSK。在b(K,0)=1,b(K,1)=0时,发送装置将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设定为16QAM。在b(K,0)=0,b(K,1)=1时,发送装置将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设定为64QAM。在b(K,0)=1,b(K,1)=1时,发送装置将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设定为256QAM。在发送方法为空时块码(SpaceTimeBlockcodes)(或频率-空间块码(SpaceFrequencyBlockcodes))(MISO发送)、或MIMO方式#1、或MIMO方式#2的情况,例如在数据符号#(j=K)中设定为a(K,0)=1,a(K,1)=0,或a(K,0)=0,a(K,1)=1,或a(K,0)=1,a(K,1)=1的情况下,在b(K,0)=0,b(K,1)=0时,发送装置对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将流1设定为QPSK,将流2设定为16QAM。在b(K,0)=1,b(K,1)=0时,发送装置对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将流1设定为16QAM,将流2设定为16QAM。在b(K,0)=0,b(K,1)=1时,发送装置对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将流1设定为16QAM,将流2设定为64QAM。在b(K,0)=1,b(K,1)=1时,发送装置对数据符号的调制方式将流1设定为64QAM,将流2设定为64QAM。另外,设为调制方式不限于上述。例如,也可以包含APSK方式、非均匀QAM、非均匀映射等调制方式。关于调制方式的细节通过后述进行说明。在图4、以及图5、以及图6中,存在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3,因此发送装置发送b(1,0)、b(1,1)、b(2,0)、b(2,1)、b(3,0)、b(3,1)。设为发送装置(图1)选择了图4、或图5、或图6的帧构成的情况,也就是说将(v0,v1,v2)设定为(0,1,0)或(0,1,1)或(1,0,0)而发送。此时,将与数据符号组#j的纠错码的编码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c(j,0)、c(j,1)。此时,在针对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编码方法,将纠错码设为A,将码长设为α的情况下,设定为c(K,0)=0,c(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c(K,0)、c(K,1)。在针对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编码方法,将纠错码设为A,将码长设为β的情况下,设定为c(K,0)=1,c(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c(K,0)、c(K,1)。在针对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编码方法,将纠错码设为B,将码长设为α的情况下,设定为c(K,0)=0,c(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c(K,0)、c(K,1)。在针对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编码方法,将纠错码设为B,将码长设为β的情况下,设定为c(K,0)=1,c(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c(K,0)、c(K,1)。另外,纠错码的设定不限于两个,发送装置能够设定一种以上的纠错码即可。码长的设定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发送装置能够设定两种以上的码长。在图4、以及图5、以及图6中,存在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3,因此发送装置发送c(1,0)、c(1,1)、c(2,0)、c(2,1)、c(3,0)、c(3,1)。设为发送装置(图1)选择了图4、或图5、或图6的帧构成的情况,也就是说将(v0,v1,v2)设定为(0,1,0)或(0,1,1)或(1,0,0)而发送。此时,将与数据符号组#j的纠错码的编码率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d(j,0)、d(j,1)。此时,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码的编码率设为1/2的情况下,设定为d(K,0)=0,d(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d(K,0)、d(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码的编码率设为2/3的情况下,设定为d(K,0)=1,d(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d(K,0)、d(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码的编码率设为3/4的情况下,设定为d(K,0)=0,d(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d(K,0)、d(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纠错码的编码率设为4/5的情况下,设定为d(K,0)=1,d(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d(K,0)、d(K,1)。另外,纠错码的编码率设定不限于四个,发送装置能够设定两种以上的纠错码的编码率即可。在图4、以及图5、以及图6中,存在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3,因此发送装置发送d(1,0)、d(1,1)、d(2,0)、d(2,1)、d(3,0)、d(3,1)。设为发送装置(图1)选择了图4、或图5、或图6的帧构成的情况,也就是说将(v0,v1,v2)设为(0,1,0)或(0,1,1)或(1,0,0)而发送。此时,在如图4、图5、图6的帧的数据符号组#1和数据符号组#2那样在某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设为能够设定其时间间隔。(也可以将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时间间隔中的单位时间称为OFDM符号。)将与该时间间隔相关的信息设为f(0)、f(1)。此时,在将该时间间隔设为128OFDM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f(0)=0,f(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f(0)、f(1)。在将该时间间隔设为256OFDM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f(0)=1,f(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f(0)、f(1)。在将该时间间隔设为512OFDM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f(0)=0,f(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f(0)、f(1)。在将该时间间隔设为1024OFDM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f(0)=1,f(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f(0)、f(1)。另外,时间间隔的设定不限于四个,发送装置能够设定两种以上的时间间隔的设定即可。设为发送装置(图1)选择了图4、或图5、或图6的帧构成的情况,也就是说将(v0,v1,v2)设定为(0,1,0)或(0,1,1)或(1,0,0)而发送。此时,在如图4、或图5、或图6的数据符号组#3那样在某时间间隔中不存在其他数据符号组(其中,例如,在数据符号组#3的紧后存在数据符号组#4时,在数据符号组#3和数据符号组#4邻接的部分,有时数据符号组#3的数据符号和数据符号组#4的数据符号在某时间间隔混合存在)的情况下,将与数据符号组#j的帧中的符号数相关的信息设为e(j,0)、e(j,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帧中的符号数设为256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e(K,0)=0,e(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e(K,0)、e(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帧中的符号数设为512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e(K,0)=1,e(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e(K,0)、e(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帧中的符号数设为1024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e(K,0)=0,e(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e(K,0)、e(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帧中的符号数设为2048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e(K,0)=1,e(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e(K,0)、e(K,1)。另外,符号数设定不限于四个,发送装置能够设定两种以上的符号数的设定即可。在图4、以及图5、以及图6中,数据符号组#3相应于上述情况,因此发送装置发送e(3,0)、e(3,1)。设为发送装置(图1)选择了图4、或图5、或图6的帧构成的情况,也就是说将(v0,v1,v2)设定为(0,1,0)或(0,1,1)或(1,0,0)而发送。此时,在如图4、图5、图6的帧的数据符号组#1和数据符号组#2那样在某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设为能够设定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载波数。此时,将与载波数相关的信息设为g(0)、g(1)。例如,将载波的总数设为512载波。在将两个数据符号组之中,第一数据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480载波,将第二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32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g(0)=0,g(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g(0)、g(1)。在将两个数据符号组之中,第一数据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448载波,将第二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64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g(0)=1,g(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g(0)、g(1)。在将两个数据符号组之中,第一数据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384载波,将第二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128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g(0)=0,g(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g(0)、g(1)。在将两个数据符号组之中,第一数据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256载波,将第二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256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g(0)=1,g(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g(0)、g(1)。另外,载波数的设定不限于四个,发送装置能够设定两种以上的载波数的设定即可。作为在某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的例子,说明了在图4至图6中混合存在两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但也可以混合存在三个以上的数据符号组。关于该点,使用图24、图25、图26进行说明。图24相对于图4,示出在某时间间隔中存在三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的帧构成的一例,关于与图4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省略说明。在图24中,2401表示数据符号组#1,2402表示数据符号组#2,2403表示数据符号组#4,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4存在于某时间间隔。图25相对于图5,示出在某时间间隔中存在三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的帧构成的一例,关于与图5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省略说明。在图25中,2501表示数据符号组#1,2502表示数据符号组#2,2503表示数据符号组#5,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4存在于某时间间隔。图26相对于图6,示出在某时间间隔中存在三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的帧构成的一例,关于与图6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省略说明。在图26中,2601表示数据符号组#1,2602表示数据符号组#2,2603表示数据符号组#4,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4存在于某时间间隔。也可以是图1的发送装置能够选择图24至图26的帧构成。此外,也可以相对于图4至图6、图24至图26,设为在某时间间隔中存在四个以上的数据符号组的帧构成。在图24、图25、图26中,示出了在进行了频分的数据符号组之后配置进行了时分的数据符号组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进行了时分的数据符号组之后配置进行了频分的数据符号组。此时,在图25的例子中,在进行了时分的数据符号组和进行了频分的数据符号组之间插入第一前导码、第二前导码。(其中,也可以插入这以外的符号。)并且,在图26的例子中,在进行了时分的数据符号组和进行了频分的数据符号组之间插入导频符号。(其中,也可以插入这以外的符号)。另外,在发送装置(图1)发送用于将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在第一前导码或第二前导码中传递给接收装置(终端)的“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时,例如,在作为“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而分配了v0,v1,v2这3比特时,在发送装置以图24的帧构成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将(v0,v1,v2)设为(1,0,1),发送装置发送“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在发送装置以图25的帧构成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将(v0,v1,v2)设为(1,1,0),发送装置发送“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在发送装置以图26的帧构成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将(v0,v1,v2)设为(1,1,1),发送装置发送“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另外,在图24、图25、图26中,有时数据符号组是基于MIMO(传输)方法以及MISO(传输)方法的符号组(当然数据符号组也可以是SISO(SIMO)方式的符号组)。在该情况下,在同一时刻、同一(公共)频率上发送多个流(在后面进行说明的s1,s2)。(在该情况下,在同一时刻、同一(公共)频率上,将多个调制信号从多个(不同的)天线发送)。并且,设为发送装置(图1)选择了图24、或图25、或图26的帧构成的情况,也就是说将(v0,v1,v2)设定为(1,0,1)或(1,1,0)或(1,1,1)而发送。此时,在如图24、图25、图26的帧的数据符号组#1和数据符号组#2和数据符号组#4那样在某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设为能够设定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载波数。此时,将与载波数相关的信息设为g(0)、g(1)。例如,将载波的总数设为512载波。在将两个数据符号组之中,第一数据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448载波,将第二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32载波,将第三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32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g(0)=0,g(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g(0)、g(1)。在将两个数据符号组之中,第一数据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384载波,将第二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64载波,将第三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64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g(0)=1,g(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g(0)、g(1)。在将两个数据符号组之中,第一数据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256载波,将第二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128载波,将第三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128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g(0)=0,g(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g(0)、g(1)。在将两个数据符号组之中,第一数据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480载波,将第二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16载波,将第三符号组的载波数设为16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g(0)=1,g(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g(0)、g(1)。另外,载波数的设定不限于四个,发送装置能够设定一种以上的载波数的设定即可。此外,在如图4、图5、图6,图24、图25、图26那样混合存在“在第一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和“在第二时间间隔中仅存在一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帧中,若发送装置能够分别设定“在第一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载波间隔(FFT(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Transform))大小、或傅里叶变换的大小)和“在第二时间间隔中仅存在一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载波间隔(FFT(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Transform))大小、或傅里叶变换的大小),则能够得到数据的传输效率提高的效果。这是因为“在第一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的数据传输效率上适当的载波间隔和“在第二时间间隔中仅存在一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的数据传输效率上适当的载波间隔不同。从而,将与有关“在第一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载波间隔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ha(0)、ha(1)。此时,在将载波间隔设为0.25kHz的情况下,设定为ha(0)=0,ha(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ha(0)、ha(1)。在将载波间隔设为0.5kHz的情况下,设定为ha(0)=1,ha(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ha(0)、ha(1)。在将载波间隔设为1kHz的情况下,设定为ha(0)=0,ha(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ha(0)、ha(1)。在将载波间隔设为2kHz的情况下,设定为ha(0)=1,ha(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ha(0)、ha(1)。另外,载波间隔的设定不限于四个,发送装置能够设定两种以上的载波间隔的设定即可。并且,将与有关“在第二时间间隔中仅存在一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载波间隔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hb(0)、hb(1)。此时,在将载波间隔设为0.25kHz的情况下,设定为hb(0)=0,hb(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hb(0)、hb(1)。在将载波间隔设为0.5kHz的情况下,设定为hb(0)=1,hb(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hb(0)、hb(1)。在将载波间隔设为1kHz的情况下,设定为hb(0)=0,hb(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hb(0)、hb(1)。在将载波间隔设为2kHz的情况下,设定为hb(0)=1,hb(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hb(0)、hb(1)。另外,载波间隔的设定不限于四个,发送装置能够设定两种以上的载波间隔的设定即可。在此,如将“在第一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载波间隔的设定值设为0.25kHz、0.5kHz、1kHz、2kHz,将“在第二时间间隔中仅存在一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载波间隔的设定值设为0.25kHz、0.5kHz、1kHz、2kHz那样,将“在第一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在第二时间间隔中仅存在一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都能够选择的设定值设为同一,但“在第一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能够选择的设定值的集合和“在第二时间间隔中仅存在一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能够选择的设定值的集合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以将“在第一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载波间隔的设定值设为0.25kHz、0.5kHz、1kHz、2kHz,将“在第二时间间隔中仅存在一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载波间隔的设定值设为0.125kHz、0.25kHz、0.5kHz、1kHz。(能够设定的值不限于该例)。另外,将与有关“在第一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载波间隔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ha(0)、ha(1)、以及将与有关“在第二时间间隔中仅存在一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载波间隔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hb(0)、hb(1),在图4、图5、图6,图24、图25、图26中,考虑以第一前导码或第二前导码的其中一个来发送的方法。例如,在图4、图6、图24、图26中,考虑将与有关“在第一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载波间隔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ha(0)、ha(1)、以及将与有关“在第二时间间隔中仅存在一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载波间隔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hb(0)、hb(1),以第一前导码201、或第二前导码202来发送的方法。在图5、图25中,考虑将与有关“在第一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载波间隔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ha(0)、ha(1),以第一前导码201、或第二前导码202来发送,将与有关“在第二时间间隔中仅存在一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载波间隔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hb(0)、hb(1),以第一前导码501、或第二前导码502来发送的方法。此外,作为其他方法,在图5、图25中,也可以是如将与有关“在第一时间间隔中混合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载波间隔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ha(0)、ha(1)、以及将与有关“在第二时间间隔中仅存在一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的载波间隔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hb(0)、hb(1),以“第一前导码201、或第二前导码202”、以及“第一前导码501、或第二前导码502”来发送那样,将ha(0)、ha(1)、hb(0)、hb(1)多次发送的方法。此时,例如,仅期望数据符号组#1的数据的接收装置、仅期望数据符号组#的数据的接收装置都能够知道帧全部的状况,由此,能够使双方的接收装置易于稳定地动作。当然接收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接收装置(例如,图23)接受之前说明的控制信息,基于该信息,对数据符号组进行解调/解码,得到信息。以上那样,作为控制信息,发送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信息,从而能够得到以下效果:能够实现数据的接收质量的提高和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提高,能够使接收装置准确地动作。另外,在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中,作为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构成,说明了图3、图4、图5、图6,但在图4、图5、图6中,数据符号组#1和数据符号组#2的频率轴上的配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27、图28、图29的数据符号组#1(2701)、数据符号组#2(2702)那样配置。另外,在图27、图28、图29中,纵轴成为频率,横轴成为时间。并且,也可以是在图5的帧构成中关于数据符号组#1(401_1、401_2)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2(402)的发送方法,以第一前导码201、和/或第二前导码202来设定,关于数据符号组#3(403)的发送方法,以第一前导码501、和/或第二前导码502来设定。此时,也可以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1(401_1、401_2)的发送方法、以及数据符号组#2(402)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1(401_1、401_2)的发送方法、以及数据符号组#2(402)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3(403)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3(403)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也就是说,处于“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和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成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在处于“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和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中,设为不会混合存在MIM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且不会混合存在MIS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在混合存在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在接收装置中接收电场强度的变动变大,所以在AD(Analog-to-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时,易于产生量化误差,由此,存在数据的接收质量恶化的课题。但是,若如上述那样,则抑制这样的现象的产生,能够得到数据的接收质量提高的效果的可能性变高。其中,不限于上述。此外,伴随上述那样的传输方法的切换,也切换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方法,从数据的传输效率提高方面来看存在优点(由于没有混合存在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导频符号插入的频度变得过度,存在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的可能性。)另外,关于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结构,如以下那样。在“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和“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中,导频符号的构成方法不同。关于该点,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图41示出“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1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在图41中,4101表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2表示导频符号。此时,在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1中传输数据,导频符号4102是用于在接收装置中进行频率偏移的推定、频率同步、时间同步、信号检测、信道推定(电波传播环境的推定)的符号,例如,设为由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中已知的PSK(相移键控)符号(被要求是PSK符号的可能性高)构成。图42示出“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2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成为从两个天线分别发送调制信号。在此,命名为调制信号#1,调制信号#2。图42兼作调制信号#1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和调制信号#2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而记载。例1)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进行插入。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进行插入。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并且,在“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和“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中在某周期上正交(互相关为零)。例2)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进行插入。设为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同样,也可以是关于在图25的帧构成中数据符号组#1(2501)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2(2502)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4(2503)的发送方法,以第一前导码201、和/或第二前导码202来设定,关于数据符号组#3(403)的发送方法,以第一前导码501、和/或第二前导码502来设定。此时,也可以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1(2501)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2(2502)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4(2503)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1(2501)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2(2502)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4(2503)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3(403)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3(403)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也就是说,处于“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和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成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在处于“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和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中,设为不会混合存在MIM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且不会混合存在MIS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在接收装置中接收电场强度的变动变大,所以在AD(Analog-to-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时,易于产生量化误差,由此,存在数据的接收质量恶化的课题。但是,若如上述那样,则抑制这样的现象的产生,能够得到数据的接收质量提高的效果的可能性变高。其中,不限于上述。此外,伴随上述那样的传输方法的切换,也切换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方法,从数据的传输效率提高方面来看也存在优点(由于没有混合存在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导频符号插入的频度变得过度,存在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的可能性。)另外,关于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结构,如以下那样。在“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和“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中,导频符号的构成方法不同。关于该点,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图41示出“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1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在图41中,4101表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2表示导频符号。此时,在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1中传输数据,导频符号4102是用于在接收装置中进行频率偏移的推定、频率同步、时间同步、信号检测、信道推定(电波传播环境的推定)的符号,例如,设为由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中已知的PSK(相移键控)符号(被要求是PSK符号的可能性高)构成。图42示出“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2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成为从两个天线分别发送调制信号。在此,命名为调制信号#1、调制信号#2。图42兼作调制信号#1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和调制信号#2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而记载。例1)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并且,在“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和“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中在某周期上正交(互相关为零)。例2)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此外,关于在图6的帧构成中数据符号组#1(401_1、401_2)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2(402)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3(403)的发送方法,也可以以第一前导码201、和/或第二前导码202来设定。此时,也可以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1(401_1、401_2)的发送方法、以及数据符号组#2(402)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1(401_1、401_2)的发送方法、以及数据符号组#2(402)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3(403)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3(403)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也就是说,处于“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和“导频符号”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成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不会混合存在MIM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且不会混合存在MIS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并且,处于“导频符号”和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其中,在图6中,没有示出导频符号的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成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不会混合存在MIM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且不会混合存在MIS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在接收装置中接收电场强度的变动变大,所以在AD(Analog-to-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时,易于产生量化误差,由此,存在数据的接收质量恶化的课题。但是,若如上述那样,抑制这样的现象的产生,能够得到数据的接收质量提高的效果的可能性变高。其中,不限于上述。此外,随着上述那样的传输方法的切换,也切换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方法,从数据的传输效率提高方面来看也存在优点(由于没有混合存在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导频符号插入的频度变得过度,存在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的可能性。)另外,关于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结构,如以下那样。在“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和“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中,导频符号的构成方法不同。关于该点,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图41示出“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1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在图41中,4101示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2示出导频符号。此时,在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1中传输数据,导频符号4102是用于在接收装置中进行频率偏移的推定、频率同步、时间同步、信号检测、信道推定(电波传播环境的推定)的符号,例如,设为由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中已知的PSK(相移键控)符号(被要求是PSK符号的可能性高)构成。图42示出“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2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成为从两个天线分别发送调制信号。在此,命名为调制信号#1、调制信号#2。图42兼作调制信号#1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和调制信号#2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而记载。例1)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并且,在“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和“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中在某周期上正交(互相关为零)。例2)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同样,关于图26的帧构成中数据符号组#1(2501)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2(2502)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4(2503)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3(403)的发送方法,也可以以第一前导码201、和/或第二前导码202来设定。此时,也可以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1(2501)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2(2502)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4(2503)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1(2501)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2(2502)的发送方法、数据符号组#4(2503)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3(403)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3(403)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也就是说,处于“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和“导频符号”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成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不会混合存在MIM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且不会混合存在MIS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并且,处于“导频符号”和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其中,在图6中,没有示出导频符号的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成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不会混合存在MIM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且不会混合存在MIS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在接收装置中接收电场强度的变动变大,所以在AD(Analog-to-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时,易于产生量化误差,由此,存在数据的接收质量恶化的课题。但是,若如上述那样,抑制这样的现象的产生,能够得到数据的接收质量提高的效果的可能性变高。其中,不限于上述。此外,随着上述那样的传输方法的切换,也切换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方法,从数据的传输效率提高方面来看也存在优点(由于没有混合存在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导频符号插入的频度变得过度,存在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的可能性。)另外,关于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结构,如以下那样。在“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和“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中,导频符号的构成方法不同。关于该点,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图41示出“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1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在图41中,4101示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2示出导频符号。此时,在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1中传输数据,导频符号4102是用于在接收装置中进行频率偏移的推定、频率同步、时间同步、信号检测、信道推定(电波传播环境的推定)的符号,例如,设为由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中已知的PSK(相移键控)符号(被要求是PSK符号的可能性高)构成。图42示出“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2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成为从两个天线分别发送调制信号。在此,命名为调制信号#1、调制信号#2。图42兼作调制信号#1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和调制信号#2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而记载。例1)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并且,在“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和“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中在某周期上正交(互相关为零)。例2)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实施方式三)在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中,说明了使用多个天线来发送多个流的、使用了预编码、相位变更的MIMO传输方式(也可以是没有实施相位变更的MIMO传输方式)、使用了空时块码(SpaceTimeBlockcodes)(或频率-空间块码(SpaceFrequencyBlockcodes))的MISO(多输入单输出)传输方式,在此说明在考虑了发送装置通过这些传输方式来发送调制信号时的前导码的发送方法的一例。图1的发送装置具备天线126_1和天线126_2。此时,作为所发送的两个调制信号易于分离的可能性高的天线的构成方法,存在:“天线126_1为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天线126_2为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或“天线126_1为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天线126_2为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或“天线126_1为右旋圆极化波用的天线,天线126_2为左旋圆极化波用的天线”或“天线126_1为左旋圆极化波用的天线,天线126_2为右旋圆极化波用的天线”,设为将这样的天线构成方法称为第一天线构成方法。此外,将第一天线构成方法以外的天线构成方法称为第二天线构成方法。从而,在第二天线构成方法中,例如,包含:“天线126_1为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天线126_2为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以及“天线126_1为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天线126_2为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天线126_1为左旋圆极化波用的天线,天线126_2为左旋圆极化波用的天线”以及“天线126_1为右旋圆极化波用的天线,天线126_2为右旋圆极化波用的天线”。各发送装置(图1)能够设定第一天线构成方法(例如,“天线126_1为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天线126_2为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或“天线126_1为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天线126_2为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或第二天线构成方法(例如,“天线126_1为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天线126_2为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或“天线126_1为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天线126_2为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例如,在广播系统中,设为根据发送装置的设置地点(设置地域),采用第一天线的构成方法、或第二天线构成方法的其中一个天线构成方法。在这样的天线构成方法中,例如在图2至图6、图24至图26的帧构成方法时,说明第一前导码、第二前导码的构成方法。与实施方式二同样,设为发送装置使用第一前导码,发送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此时,将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信息设为m(0)、m(1)。此时,在发送装置所具备的两个发送天线中,第一发送天线为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也就是说,发送水平极化波的第一调制信号),第二发送天线为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也就是说,发送水平极化波的第二调制信号)的情况下,设定为m(0)=0,m(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0)、m(1)。在发送装置所具备的两个发送天线中,第一发送天线为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也就是说,发送垂直极化波的第一调制信号),第二发送天线为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也就是说,发送垂直极化波的第二调制信号)的情况下,设定为m(0)=1,m(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0)、m(1)。在发送装置所具备的两个发送天线中,第一发送天线为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也就是说,发送水平极化波的第一调制信号),第二发送天线为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也就是说,发送垂直极化波的第二调制信号)的情况下,设定为m(0)=0,m(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0)、m(1)。在发送装置所具备的两个发送天线中,第一发送天线为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也就是说,发送垂直极化波的第一调制信号),第二发送天线为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也就是说,发送水平极化波的第二调制信号)的情况下,设定为m(0)=1,m(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0)、m(1)。并且,发送装置在图2至图6、图24至图26的帧构成方法中,设为将m(0)、m(1)例如以第一前导码来发送。由此,接收装置通过接收第一前导码并进行解调/解码,从而能够简单地知道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例如,第二前导码、数据符号组)使用怎样的极化波而被发送,由此,能够准确地设定接收装置在接收时使用的天线(还包含极化波的使用),因此,能够获得能够得到高接收增益(高接收电场强度)的效果(还具有不需要针对得到增益的效果小的接收进行信号处理的优点)。由此,能够得到数据的接收质量提高的优点。记载为“还具有不需要针对得到增益的效果小的接收进行信号处理的优点”,关于该点,进行补充的说明。考虑发送装置仅以水平极化波来发送调制信号,接收装置具备水平极化波用接收天线和垂直极化波用接收天线的情况。此时,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能够以接收装置的水平极化波用的接收天线来接收,但在接收装置的垂直极化波用的接收天线中,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非常小。从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对以接收装置的垂直极化波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而得到数据的动作,若考虑因信号处理消耗的电力,则进行该动作的必要性小。根据以上的点,需要发送装置发送“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接收装置准确地进行控制。接着,说明发送装置具备两个以上的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的情况(其中,不限于发送装置不具备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或发送装置具备两个以上的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的情况(其中,不限于发送装置不具备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发送装置具备两个以上的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发送单流(SISO传输方式、或SIMO传输方式)时,发送装置通过一个以上的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来发送调制信号。若考虑该情况,如果发送装置通过一个以上的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来发送上述说明的包含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的第一前导码,则接收装置能够以高增益来接收包含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的第一前导码,由此,能够得到高的数据的接收质量。并且,接收装置得到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从而接收装置能够知道发送装置以怎样的天线结构发送MIMO传输方式、MISO传输方式。<发送装置具备两个以上的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发送单流(SISO传输方式、或SIMO传输方式)时,发送装置通过一个以上的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来发送调制信号。若考虑该情况,如果发送装置通过一个以上的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来发送上述说明的包含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的第一前导码,则接收装置能够以高增益来接收包含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的第一前导码,由此,能够得到高的数据的接收质量。并且,接收装置得到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从而接收装置能够知道发送装置以怎样的天线结构来发送MIMO传输方式、MISO传输方式。接着,说明发送装置具备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和垂直极化波的天线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发送单流(SISO传输方式、或SIMO传输方式)时,发送装置可以想到:第一方法:通过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和垂直极化波的天线来发送调制信号,第二方法:通过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来发送调制信号,第三方法:通过垂直极化波的天线来发送调制信号。在该情况下,发送上述说明的包含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的第一前导码所使用的天线,以与在发送单流(SISO传输方式、或SIM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使用的天线同样的方法来发送。从而,在发送单流(SISO传输方式、或SIMO传输方式)时,以第一方法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包含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的第一前导码从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和垂直极化波的天线被发送。在以第二方法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包含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的第一前导码从水平极化波用的天线被发送。在以第三方法来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包含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的第一前导码从垂直极化波用的天线被发送。若这样,存在接收装置能够与以SISO方式发送的数据符号组同样地接收第一前导码(不需要由于传输方式而变更信号处理方法)的优点。(还能够得到上述说明的优点)。并且,接收装置接收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从而接收装置能够知道发送装置以怎样的天线结构来发送MIMO传输方式、MISO传输方式。以上那样,通过发送包含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的第一前导码,从而接收装置能够以高增益来接收,由此,能够得到数据符号组的接收质量提高的效果,且能够得到能够使接收装置的电力效率提高的效果。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以在第一前导码中包含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关于在第一前导码中没有包含与天线构成方法相关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并且,关于发送第一前导码所使用的天线,在发送装置的设置、维护时被决定的可能性高,虽然还能够在正运行时变更所使用的天线,但其可能性在实际运行上频繁发生的可能性低。(实施方式四)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中的帧构成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中的帧构成。图30是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中的帧构成的一例,关于与图2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省略说明。在图30中,设为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并且,由于设为利用OFDM方式等使用了多载波的传输方式,设为在纵轴频率中存在多个载波。在图30中,3001表示数据符号组#1,3002表示数据符号组#2,3003表示数据符号组#3,在时刻t1至时刻t2中存在数据符号组#1(3001)、数据符号组#2(3002)、数据符号组#3(3003),在各时刻中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同样,3004表示数据符号组#4,3005表示数据符号组#5,3006表示数据符号组#6,在时刻t2至时刻t3中存在数据符号组#4(3004)、数据符号组#5(3005)、数据符号组#6(3006),在各时刻中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并且,3007表示数据符号组#7,3008表示数据符号组#8,3009表示数据符号组#9。在时刻t3至时刻t4中存在数据符号组#7(3007)、数据符号组#8(3008)、数据符号组#9(3009),在各时刻中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此时,设为能够设定在各数据符号组中使用的载波数,在各时刻存在的符号组不限于三个,存在两个以上的符号组即可。另外,数据符号组有时是基于MIMO(传输)方法以及MISO(传输)方法的符号组(当然数据符号组也可以是SISO(SIMO)方式的符号组)。在该情况下,在同一时刻、同一(公共)频率上,发送多个流(在后面进行说明的s1,s2)。(在该情况下,在同一时刻、同一(公共)频率上,将多个调制信号从多个(不同的)天线发送。)并且,关于该点,不限于图30,在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图36、图37、图38中也是同样。在图30中特征点是,进行频分,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时间区间存在两处以上。由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使数据的接收质量不同的符号组在同一时间存在,且能够通过适当决定数据区间,灵活地设定数据的传输速度。图31是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中的帧构成的一例,关于与图2、图30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省略说明。在图31中,设为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并且,由于设为利用OFDM方式等使用了多载波的传输方式,设为在纵轴频率中存在多个载波。3101表示数据符号组#10,3102表示数据符号组#11,在时刻t4至时刻t5中存在数据符号组#10(3101)、数据符号组#11(3102)。此时,进行时分,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在图31中特征点是,进行频分,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时间区间存在两处以上,且进行时分,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由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使数据的接收质量不同的符号组在同一时间存在,且能够通过适当决定数据区间,灵活地设定数据的传输速度,此外,能够通过进行时分,适当决定数据区间,灵活地设定数据的传输速度。图32是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中的帧构成的一例,关于与图2、图30、图5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省略说明。在图32中,设为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并且,由于设为利用OFDM方式等使用了多载波方式的传输方式,所以设为在纵轴频率中存在多个载波。3201表示数据符号组#7,3202表示数据符号组#8,在时刻t4至时刻t5中,存在数据符号组#7(3201)、数据符号组#8(3202)。此时,进行时分,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与图31的不同点是,在数据符号组#7(3201)之前配置了第一前导码501和第二前导码502。此时,与被频分的数据符号组#1至#6关联的控制信息(例如,各数据符号组所需的载波数以及时间间隔、各数据符号组的调制方式、各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在各数据符号组中使用的纠错码的方式等)以图32中的第一前导码(201)、和/或第二前导码(202)而被传输。另外,关于控制信息,在实施方式二中说明了一例。(另外,关于该点另行说明)。并且,与被时分的数据符号组#7、#8相关的控制信息(例如,各数据符号组所需的符号数(或时间间隔)、各数据符号组的调制方式、各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在各数据符号组中使用的纠错码的方式等)以图32中的第一前导码(501)、和/或第二前导码(502)而被传输。另外关于控制信息,在实施方式二中说明了一例。(另外,关于该点另行说明)。若这样传输控制信息,则不需要在第一前导码201、第二前导码202中,包含用于时分的数据符号组的专用的控制信息,此外,不需要在第一前导码501、第二前导码502中,包含频分的数据符号组的专用的控制信息,能够提高控制信息的数据传输效率,对接收装置的控制信息实现控制的简化。在图32中特征点是,进行频分,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时间区间存在两处以上,且进行时分,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由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使数据的接收质量不同的符号组在同一时间存在,且能够通过适当决定数据区间,灵活地设定数据的传输速度,此外,能够通过进行时分,适当决定数据区间,灵活地设定数据的传输速度。图33是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中的帧构成的一例,关于与图2、图30、图32、图6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省略说明。在图33中,设为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并且,由于设为利用OFDM方式等使用了多载波方式的传输方式,所以设为在纵轴频率中存在多个载波。3201表示数据符号组#7,3202表示数据符号组#8,在时刻t4至时刻t5中,存在数据符号组#7(3201)、数据符号组#8(3202)。此时,进行时分,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与图30、图31的不同点是,在数据符号组#7(3201)之前配置了导频符号601。此时,在配置了导频符号601时的优点如在实施方式一中说明的那样。在图33中特征点是,进行频分,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组的时间区间存在两处以上,且进行时分,存在多个数据符号。由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使数据的接收质量不同的符号组在同一时间存在,且能够通过适当决定数据区间,灵活地设定数据的传输速度,此外,能够通过进行时分,适当决定数据区间,灵活地设定数据的传输速度。图34是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中的帧构成的一例,关于与图2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省略说明。在图34中,设为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并且,由于设为利用OFDM方式等使用了多载波方式的传输方式,所以设为在纵轴频率中存在多个载波。在图34中,3401表示数据符号组#1,3402表示数据符号组#2,3403表示数据符号组#3,3404表示数据符号组#4,3405表示数据符号组#5,3406表示数据符号组#6,3407表示数据符号组#7,3408表示数据符号组#8。在图34中,使用频分方式在帧中配置数据符号组。并且,图34与图30至图33的不同点是,在各数据符号组的时间间隔的设定中具有灵活性。例如,数据符号组#1跨越时刻t1至时刻t2配置符号,与其他数据符号相比,时间间隔变长。关于其他数据符号组,时间间隔也灵活地被设定。在图34中特征点是,进行频分,灵活地设定数据符号组的时间间隔的点,由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使数据的接收质量不同的符号组在同一时间存在,且能够通过适当决定数据区间,灵活地设定数据的传输速度。图35是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中的帧构成的一例,关于与图2、图34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省略说明。在图35中,设为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并且,由于设为利用OFDM方式等使用了多载波方式的传输方式,所以设为在纵轴频率中存在多个载波。在图35中,3509表示数据符号组#9,3510表示数据符号组#10,3511表示数据符号组#11,3512表示数据符号组#12,进行频分,在时刻t2至t3的期间,发送数据符号组#9、数据符号组#10、数据符号组#11、数据符号组#12、数据符号组#13。与时刻t1、时刻t2比较,特征点是,数据符号组#9的时间间隔、数据符号组#10的时间间隔、数据符号组#11的时间间隔相等,数据符号组#12的时间间隔和数据符号组#13的时间间隔相等。在图35中,3514表示数据符号组#14,3515表示数据符号组#15,进行时分,在时刻t3至时刻t4的期间,传输数据符号组#14、数据符号组#15。由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使数据的接收质量不同的符号组在同一时间存在,且能够通过适当地决定数据区间、频率区间,灵活地设定数据的传输速度。图36是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中的帧构成的一例,关于与图2、图6、图34、图35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省略说明。在图36中,设为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并且,由于设为利用OFDM方式等使用了多载波方式的传输方式,所以设为在纵轴频率中存在多个载波。图36与图35的不同点是,配置了第一前导码501、第二前导码502、以及第一前导码3601、第二前导码3602。此时,数据符号组#1至#8、以及数据符号组#9至#13被频分,此外,数据符号组#14以及#15被时分而配置。由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使数据的接收质量不同的符号组在同一时间存在,且能够通过适当地决定数据区间、频率区间,灵活地设定数据的传输速度。此时,与被频分的数据符号组#1至#8关联的控制信息(例如,各数据符号组所需的载波数以及时间间隔、各数据符号组的调制方式、各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在各数据符号组中使用的纠错码的方式等)由图36中的第一前导码(201)、和/或第二前导码(202)来传输。另外,关于控制信息,在实施方式二中说明了一例。(另外,关于该点另行说明)。并且,与被频分的数据符号组#9至#13关联的控制信息(例如,各数据符号组所需的载波数以及时间间隔、各数据符号组的调制方式、各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在各数据符号组中使用的纠错码的方式等)以图36中的第一前导码(501)、和/或第二前导码(502)来传输。另外,关于控制信息,在实施方式二中说明了一例。(另外,关于该点另行说明)。此外,与被时分的数据符号组#14、#15相关的控制信息(例如,各数据符号组所需的符号数(或时间间隔)、各数据符号组的调制方式、各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在各数据符号组中使用的纠错码的方式等)以图36中的第一前导码(3601)、和/或第二前导码(3602)来传输。另外关于控制信息,在实施方式二中说明了一例。(另外,关于该点另行说明)。若这样传输控制信息,不需要在第一前导码201、第二前导码202、第一前导码501、第二前导码502中,包含用于时分的数据符号组的专用的控制信息,此外,不需要在第一前导码3601、第二前导码3602中,包含频分的数据符号组的专用的控制信息,能够提高控制信息的数据传输效率,对接收装置的控制信息实现控制的简化。图37是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中的帧构成的一例,关于与图2、图6、图34、图35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省略说明。在图37中,设为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并且,由于设为利用OFDM方式等使用了多载波方式的传输方式,所以设为在纵轴频率中存在多个载波。图37与图35、图36的不同点是,配置了导频符号601、3701。此时,数据符号组#1至#8、以及数据符号组#9至#13被频分,此外,数据符号组#14以及#15被时分而配置。由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使数据的接收质量不同的符号组在同一时间存在,且能够通过适当地决定数据区间、频率区间,灵活地设定数据的传输速度。此外,关于在插入了导频符号时的效果,如在实施方式一中说明的那样。图38是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中的帧构成的一例,关于与图2、图6、图34、图35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省略说明。在图38中,设为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并且,由于设为利用OFDM方式等使用了多载波方式的传输方式,所以设为在纵轴频率中存在多个载波。图38与图35、图36、图37的不同点是,配置了“第一前导码、以及第二前导码”、或“导频符号”3801、3802。此时,数据符号组#1至#8、以及数据符号组#9至#13被频分,此外,数据符号组#14以及#15被时分而配置。由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使数据的接收质量不同的符号组在同一时间存在,且能够通过适当地决定数据区间、频率区间,灵活地设定数据的传输速度。并且,如图38那样,插入“第一前导码、以及第二前导码”、或“导频符号”3801、3802,根据状况,切换“第一前导码、以及第二前导码”、或“导频符号”而使用。例如,也可以基于发送方法,进行上述切换。在图30至图38中,示出了在进行了频分的数据符号组之后配置进行了时分的数据符号组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进行了时分的数据符号组之后配置进行了频分的数据符号组。此时,在图32、图36的例子中,在进行了时分的数据符号组和进行了频分的数据符号组之间插入第一前导码、第二前导码。(其中,也可以插入这以外的符号。)并且,在图33、图37的例子中,在进行了时分的数据符号组和进行了频分的数据符号组之间插入导频符号。(其中,也可以插入这以外的符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图30至图38示出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构成的例子。在说明这些图时,记载为“进行时分(时间分割)”,但在连接两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在相接的部分中,有时存在成为频分的部分。关于该点,使用图39进行说明。在图39中,3901表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3902表示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如图39的时刻t0那样,设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在载波4结束。此时,设为从时刻t0的载波5配置了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于是,仅时刻t0的部分例外地成为频分。但是,在时刻t0之前仅存在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在时刻t0之后仅存在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在该点上,被时分(时间分割)。作为其他的例子,示出图40。另外,赋予与图39同样的序号。如图40的时刻t0那样,设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在载波4结束。并且,如时刻t1那样,设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在载波5结束。于是,设为从时刻t0的载波5配置了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设为从时刻t1的载波6配置了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于是,时刻t0、以及t1的部分例外地成为频分。但是,在时刻t0之前仅存在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在时刻t1之后仅存在数据符号#2的符号。在该点上,被时分(时间分割)。如图39、图40那样,设为在除去例外的部分时,不存在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以外的数据符号(可能存在导频符号等)的时刻和不存在数据符号组#2以外的数据符号(可能存在导频符号等)的时刻都存在的情况下,称为“进行时分(时间分割)”。(从而,例外的时刻的存在方法不限于图39、图40)。此外,关于“进行时分(时间分割)”,不限于本实施方式,设为关于其他实施方式的情况也为同一解释。如实施方式一所述,也可以是图1的发送装置选择在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三中说明的帧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帧构成中的任一个帧构成,发送调制信号。(关于与帧构成相关的信息的控制信息的构成方法的例子,如在实施方式一中说明的那样)。并且,接收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接收装置(例如,图23)接受在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等中说明的控制信息,基于该信息,对数据符号组进行解调/解码,得到信息。因此,作为控制信息,发送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从而能够得到如下效果:能够实现数据的接收质量的提高和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提高,能够使接收装置准确地动作。也可以关于在图32的帧构成中数据符号组#1至#6的发送方法,以第一前导码201、和/或第二前导码202来设定,关于数据符号组#7以及#8的发送方法,以第一前导码501、和/或第二前导码502来设定。此时,也可以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1至#6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1至#6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7、#8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7、#8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也就是说,在处于“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和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成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处于“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和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中,设为不会混合存在MIM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且不会混合存在MIS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在接收装置中接收电场强度的变动变大,所以在AD(Analog-to-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时,易于产生量化误差,由此,存在数据的接收质量恶化的课题。但是,若如上述那样,抑制这样的现象的产生,能够得到数据的接收质量提高的效果的可能性变高。其中,不限于上述。此外,随着上述那样的传输方法的切换,也切换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方法,从数据的传输效率提高方面来看也存在优点(由于没有混合存在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导频符号插入的频度变得过度,存在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的可能性。)另外,关于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结构,如以下那样。在“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和“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中,导频符号的构成方法不同。关于该点,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图41示出“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1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在图41中,4101示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2示出导频符号。此时,在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1中传输数据,导频符号4102是用于在接收装置中进行频率偏移的推定、频率同步、时间同步、信号检测、信道推定(电波传播环境的推定)的符号,例如,设为由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中已知的PSK(相移键控)符号(被要求是PSK符号的可能性高)构成。图42示出“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2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成为从两个天线分别发送调制信号。在此,命名为调制信号#1、调制信号#2。图42兼作调制信号#1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和调制信号#2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而记载。例1)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并且,在“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和“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中在某周期上正交(互相关为零)。例2)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同样,也可以设为关于在图36的帧构成中数据符号组#1至#8的发送方法,以第一前导码201、和/或第二前导码202来设定,关于数据符号组#9至#13的发送方法,以第一前导码501、和/或第二前导码502来设定,关于数据符号组#14、#15的发送方法,以第一前导码3601、和/或第二前导码3602来设定。此时,也可以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1至#8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1至#8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9至#13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9至#13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14、#15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14、#15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也就是说,处于“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和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成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在处于“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和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中,设为不会混合存在MIM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且不会混合存在MIS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在接收装置中接收电场强度的变动变大,所以在AD(Analog-to-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时,易于产生量化误差,由此,存在数据的接收质量恶化的课题。但是,若如上述那样,抑制这样的现象的产生,能够得到数据的接收质量提高的效果的可能性变高。其中,不限于上述。此外,随着上述那样的传输方法的切换,也切换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方法,从数据的传输效率提高方面来看也存在优点(由于没有混合存在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导频符号插入的频度变得过度,存在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的可能性。)另外,关于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结构,如以下那样。在“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和“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中,导频符号的构成方法不同。关于该点,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图41示出“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1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在图41中,4101示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2示出导频符号。此时,在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1中传输数据,导频符号4102是用于在接收装置中进行频率偏移的推定、频率同步、时间同步、信号检测、信道推定(电波传播环境的推定)的符号,例如,设为由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中已知的PSK(相移键控)符号(被要求是PSK符号的可能性高)构成。图42示出“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2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成为从两个天线分别发送调制信号。在此,命名为调制信号#1、调制信号#2。图42兼作调制信号#1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和调制信号#2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而记载。例1)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并且,在“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和“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中在某周期上正交(互相关为零)。例2)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此外,也可以是:关于在图33的帧构成中数据符号组#1至#8的发送方法,以第一前导码201、和/或第二前导码202来设定。此时,也可以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1至#6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1至#6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7、#8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7、#8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也就是说,处于“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和“导频符号”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成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不会混合存在MIM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且不会混合存在MIS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并且,处于“导频符号”和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其中,在图33中,没有示出导频符号的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成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不会混合存在MIM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且不会混合存在MIS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在接收装置中接收电场强度的变动变大,所以在AD(Analog-to-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时,易于产生量化误差,由此,存在数据的接收质量恶化的课题。但是,若如上述那样,抑制这样的现象的产生,能够得到数据的接收质量提高的效果的可能性变高。其中,不限于上述。此外,随着上述那样的传输方法的切换,也切换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方法,从数据的传输效率提高方面来看也存在优点(由于没有混合存在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导频符号插入的频度变得过度,存在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的可能性。)另外,关于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结构,如以下那样。在“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和“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中,导频符号的构成方法不同。关于该点,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图41示出“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1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在图41中,4101示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2示出导频符号。此时,在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1中传输数据,导频符号4102是用于在接收装置中进行频率偏移的推定、频率同步、时间同步、信号检测、信道推定(电波传播环境的推定)的符号,例如,设为由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中已知的PSK(相移键控)符号(被要求是PSK符号的可能性高)构成。图42示出“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2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成为从两个天线分别发送调制信号。在此,命名为调制信号#1、调制信号#2。图42兼作调制信号#1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和调制信号#2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而记载。例1)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并且,在“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和“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中在某周期上正交(互相关为零)。例2)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同样,也可以是:关于在图37的帧构成中数据符号组#1至#15的发送方法,以第一前导码201、和/或第二前导码202来设定。此时,也可以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1至#8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1至#8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9至#13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9至#13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设为能够选择“数据符号组#14、#15的发送方法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数据符号组#14、#15的发送方法为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也就是说,处于“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和“导频符号”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成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不会混合存在MIM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且不会混合存在MIS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并且,处于“导频符号”和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其中,在图37中,没有示出导频符号的下一个“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的集合”)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成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不会混合存在MIM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且不会混合存在MIS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此外,处于“导频符号”和“导频符号”之间的多个数据符号组的发送方法成为“MIMO传输或MISO传输”、或“SISO传输(SIMO传输)”的其中一个(不会混合存在MIM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且不会混合存在MISO传输和SISO传输(SIMO传输))。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在接收装置中接收电场强度的变动变大,所以在AD(Analog-to-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时,易于产生量化误差,由此,存在数据的接收质量恶化的课题。但是,若如上述那样,抑制这样的现象的产生,能够得到数据的接收质量提高的效果的可能性变高。其中,不限于上述。此外,随着上述那样的传输方法的切换,也切换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方法,从数据的传输效率提高方面来看也存在优点(由于没有混合存在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在混合存在了SISO(SIMO)传输方式和MIMO(MISO)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导频符号插入的频度变得过度,存在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的可能性。)另外,关于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结构,如以下那样。在“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和“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中,导频符号的构成方法不同。关于该点,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图41示出“进行S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1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在图41中,4101示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2示出导频符号。此时,在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4101中传输数据,导频符号4102是用于在接收装置中进行频率偏移的推定、频率同步、时间同步、信号检测、信道推定(电波传播环境的推定)的符号,例如,设为由在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中已知的PSK(相移键控)符号(被要求是PSK符号的可能性高)构成。图42示出“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的向数据符号组插入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另外,在图42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进行MIMO传输、或MISO传输时”成为从两个天线分别发送调制信号。在此,命名为调制信号#1、调制信号#2。图42兼作调制信号#1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和调制信号#2的导频符号的插入例而记载。例1)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都是PSK的符号。并且,在“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和“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中在某周期上正交(互相关为零)。例2)在调制信号#1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1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1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在调制信号#2的情况下: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1以及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2如图42那样插入。设为调制信号#2用的第二导频符号4201是PSK的符号,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是空符号(同相分量I为0(零),正交分量Q为0(零))(从而,也可以不将调制信号#2用的第一导频符号4202称为导频符号)。(实施方式五)在实施方式四中,作为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说明了图30至图38。在图30至图38中,由数据符号组被频分的情况和被时分(时间分割)情况构成。此时,关于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资源(载波)和时间资源,需要向接收装置准确地进行传输。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图30至图38的帧构成时,与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资源)和时间(资源)相关的控制信息的构成方法的一例。另外,图30至图38的帧构成只是一例,关于详细的帧构成的要件,设为按照实施方式四的说明。<进行了频分时>说明关于与进行了频分时的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资源和时间资源相关的控制信息的生成方法的例子。图43中示出在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中,对数据符号组进行了频分时的一例。在图43中,纵轴设为频率,横轴设为时间。另外,与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四同样,数据符号组也可以是SISO方式(SIMO方式)、MIMO方式、MISO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的符号。在图43中,4301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数据符号组#1(4301)使用载波1至载波5,使用时刻1至时刻16而被发送。(其中,将“载波1”作为载波的最初的索引,但不限于此,此外,将“时刻1”作为时刻的最初的索引,但不限于此)。4302为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数据符号组#2(4302)使用载波6至载波9,使用时刻1至时刻5而被发送。4303为数据符号组#3的符号,数据符号组#3(4303)使用载波10至载波14,使用时刻1至时刻16而被发送。4304为数据符号组#4的符号,数据符号组#4(4304)使用载波6至载波9,使用时刻6至时刻12而被发送。4305为数据符号组#5的符号,数据符号组#5(4305)使用载波6至载波9,使用时刻13至时刻16而被发送。<第一例>此时,说明与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以及时间相关的控制信息的例子。将与数据符号组#j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m(j,0)、m(j,1)、m(j,2)、m(j,3),将与数据符号组#j使用的载波数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n(j,0)、n(j,1)、n(j,2)、n(j,3),将与数据符号组#j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o(j,0)、o(j,1)、o(j,2)、o(j,3),将与数据符号组#j使用的时刻数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p(j,0)、p(j,1)、p(j,2)、p(j,3)。此时,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1”的情况下,设定为m(K,0)=0,m(K,1)=0,m(K,2)=0,m(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2”的情况下,设定为m(K,0)=1,m(K,1)=0,m(K,2)=0,m(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3”的情况下,设定为m(K,0)=0,m(K,1)=1,m(K,2)=0,m(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4”的情况下,设定为m(K,0)=1,m(K,1)=1,m(K,2)=0,m(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5”的情况下,设定为m(K,0)=0,m(K,1)=0,m(K,2)=1,m(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6”的情况下,设定为m(K,0)=1,m(K,1)=0,m(K,2)=1,m(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7”的情况下,设定为m(K,0)=0,m(K,1)=1,m(K,2)=1,m(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8”的情况下,设定为m(K,0)=1,m(K,1)=1,m(K,2)=1,m(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9”的情况下,设定为m(K,0)=0,m(K,1)=0,m(K,2)=0,m(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10”的情况下,设定为m(K,0)=1,m(K,1)=0,m(K,2)=0,m(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11”的情况下,设定为m(K,0)=0,m(K,1)=1,m(K,2)=0,m(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12”的情况下,设定为m(K,0)=1,m(K,1)=1,m(K,2)=0,m(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13”的情况下,设定为m(K,0)=0,m(K,1)=0,m(K,2)=1,m(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14”的情况下,设定为m(K,0)=1,m(K,1)=0,m(K,2)=1,m(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15”的情况下,设定为m(K,0)=0,m(K,1)=1,m(K,2)=1,m(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16”的情况下,设定为m(K,0)=1,m(K,1)=1,m(K,2)=1,m(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m(K,2)、m(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1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0,n(K,1)=0,n(K,2)=0,n(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2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1,n(K,1)=0,n(K,2)=0,n(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3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0,n(K,1)=1,n(K,2)=0,n(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4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1,n(K,1)=1,n(K,2)=0,n(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5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0,n(K,1)=0,n(K,2)=1,n(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6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1,n(K,1)=0,n(K,2)=1,n(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7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0,n(K,1)=1,n(K,2)=1,n(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8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1,n(K,1)=1,n(K,2)=1,n(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9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0,n(K,1)=0,n(K,2)=0,n(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10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1,n(K,1)=0,n(K,2)=0,n(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11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0,n(K,1)=1,n(K,2)=0,n(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12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1,n(K,1)=1,n(K,2)=0,n(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13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0,n(K,1)=0,n(K,2)=1,n(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14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1,n(K,1)=0,n(K,2)=1,n(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15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0,n(K,1)=1,n(K,2)=1,n(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16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1,n(K,1)=1,n(K,2)=1,n(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n(K,2)、n(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1”的情况下,设定为o(K,0)=0,o(K,1)=0,o(K,2)=0,o(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2”的情况下,设定为o(K,0)=1,o(K,1)=0,o(K,2)=0,o(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3”的情况下,设定为o(K,0)=0,o(K,1)=1,o(K,2)=0,o(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4”的情况下,设定为o(K,0)=1,o(K,1)=1,o(K,2)=0,o(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5”的情况下,设定为o(K,0)=0,o(K,1)=0,o(K,2)=1,o(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6”的情况下,设定为o(K,0)=1,o(K,1)=0,o(K,2)=1,o(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7”的情况下,设定为o(K,0)=0,o(K,1)=1,o(K,2)=1,o(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8”的情况下,设定为o(K,0)=1,o(K,1)=1,o(K,2)=1,o(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9”的情况下,设定为o(K,0)=0,o(K,1)=0,o(K,2)=0,o(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10”的情况下,设定为o(K,0)=1,o(K,1)=0,o(K,2)=0,o(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11”的情况下,设定为o(K,0)=0,o(K,1)=1,o(K,2)=0,o(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12”的情况下,设定为o(K,0)=1,o(K,1)=1,o(K,2)=0,o(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13”的情况下,设定为o(K,0)=0,o(K,1)=0,o(K,2)=1,o(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14”的情况下,设定为o(K,0)=1,o(K,1)=0,o(K,2)=1,o(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15”的情况下,设定为o(K,0)=0,o(K,1)=1,o(K,2)=1,o(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16”的情况下,设定为o(K,0)=1,o(K,1)=1,o(K,2)=1,o(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o(K,2)、o(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的情况下,设定为p(K,0)=0,p(K,1)=0,p(K,2)=0,p(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2的情况下,设定为p(K,0)=1,p(K,1)=0,p(K,2)=0,p(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3的情况下,设定为p(K,0)=0,p(K,1)=1,p(K,2)=0,p(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4的情况下,设定为p(K,0)=1,p(K,1)=1,p(K,2)=0,p(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5的情况下,设定为p(K,0)=0,p(K,1)=0,p(K,2)=1,p(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6的情况下,设定为p(K,0)=1,p(K,1)=0,p(K,2)=1,p(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7的情况下,设定为p(K,0)=0,p(K,1)=1,p(K,2)=1,p(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8的情况下,设定为p(K,0)=1,p(K,1)=1,p(K,2)=1,p(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9的情况下,设定为p(K,0)=0,p(K,1)=0,p(K,2)=0,p(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0的情况下,设定为p(K,0)=1,p(K,1)=0,p(K,2)=0,p(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1的情况下,设定为p(K,0)=0,p(K,1)=1,p(K,2)=0,p(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2的情况下,设定为p(K,0)=1,p(K,1)=1,p(K,2)=0,p(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3的情况下,设定为p(K,0)=0,p(K,1)=0,p(K,2)=1,p(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4的情况下,设定为p(K,0)=1,p(K,1)=0,p(K,2)=1,p(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5的情况下,设定为p(K,0)=0,p(K,1)=1,p(K,2)=1,p(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6的情况下,设定为p(K,0)=1,p(K,1)=1,p(K,2)=1,p(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p(K,2)、p(K,3)。接着,以数据符号组#3为例进行说明。数据符号组#3(4303)使用载波10至载波14,使用时刻1至时刻16而被发送。因此,载波的初始的位置成为载波10。从而,设为m(3,0)=1,m(3,1)=0,m(3,2)=0,m(3,3)=1,发送装置发送m(3,0)、m(3,1)、m(3,2)、m(3,3)。此外,所使用的载波数成为5。从而,设为n(3,0)=0,n(3,1)=0,n(3,2)=1,n(3,3)=0,发送装置发送n(3,0)、n(3,1)、n(3,2)、n(3,3)。时刻的初始的位置成为时刻1。从而,设为o(3,0)=0,o(3,1)=0,o(3,2)=0,o(3,3)=0,发送装置发送o(3,0)、o(3,1)、o(3,2)、o(3,3)。此外,所使用的时刻数成为16。从而,设为p(3,0)=1,p(3,1)=1,p(3,2)=1,p(3,3)=1,发送装置发送p(3,0)、p(3,1)、p(3,2)、p(3,3)。<第二例>图44中示出在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构成中,对数据符号组进行了频分时的一例。在图44中,关于与图43公共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此外,纵轴设为频率,横轴设为时间。另外,与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四同样,数据符号组也可以是SISO方式(SIMO方式)、MIMO方式、MISO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的符号。图44与图43的不同点是,设为各数据符号组例如具有4×A的数目的载波(A为1以上的整数)(使用4的倍数(其中,除去0(零))的数目的载波),且具有4×B的数目的时刻(B为1以上的自然数)(使用4的倍数(其中,除去0(零))的数目的时刻)。其中,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载波的数目不限于4的倍数,只要是除去0(零)的C的倍数(C为2以上的整数)即可。此外,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时刻的数目不限于4的倍数,只要是除去0(零)的D的倍数(D为2以上的整数)即可。在图44中,4301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数据符号组#1(4301)使用载波1至载波8(使用8(4的倍数)个载波),使用时刻1至时刻16(为时刻数16,4的倍数)而被发送。(其中,将“载波1”作为载波的最初的索引,但不限于此,此外,将“时刻1”作为时刻的最初的索引,但不限于此)。4302为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数据符号组#2(4302)使用载波9至载波12(使用4(4的倍数)个载波),使用时刻1至时刻4(为时刻数4,4的倍数)而被发送。4303为数据符号组#3的符号,数据符号组#3(4303)使用载波13至载波16(使用4(4的倍数)个载波),使用时刻1至时刻16(为时刻数16,4的倍数)而被发送。4304为数据符号组#4的符号,数据符号组#4(4304)使用载波9至载波12(使用4(4的倍数)个载波),使用时刻5至时刻12(为时刻数8,4的倍数)而被发送。4305为数据符号组#5的符号,数据符号组#5(4305)使用载波9至载波12(使用4(4的倍数)个载波),使用时刻13至时刻16(为时刻数4,4的倍数)而被发送。若按照这样的规则,将各数据符号组分配给帧,则能够削减上述说明的·“与数据符号组#j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的比特数·“与数据符号组#j使用的载波数相关的控制信息”的比特数·“与数据符号组#j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的比特数·“与数据符号组#j使用的时刻数相关的控制信息”的比特数,能够提高数据(信息)的传输效率。在该情况下,能够如以下那样决定控制信息。将与数据符号组#j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m(j,0)、m(j,1)将与数据符号组#j使用的载波数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n(j,0)、n(j,1),将与数据符号组#j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o(j,0)、o(j,1),将与数据符号组#j使用的时刻数相关的控制信息设为p(j,0)、p(j,1)。此时,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1”的情况下,设定为m(K,0)=0,m(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5”的情况下,设定为m(K,0)=1,m(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9”的情况下,设定为m(K,0)=0,m(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的初始的位置设为“载波13”的情况下,设定为m(K,0)=1,m(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m(K,0)、m(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4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0,n(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8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1,n(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12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0,n(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载波数设为16个载波的情况下,设定为n(K,0)=1,n(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n(K,0)、n(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1”的情况下,设定为o(K,0)=0,o(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5”的情况下,设定为o(K,0)=1,o(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9”的情况下,设定为o(K,0)=0,o(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的初始的位置设为“时刻13”的情况下,设定为o(K,0)=1,o(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o(K,0)、o(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4的情况下,设定为p(K,0)=0,p(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8的情况下,设定为p(K,0)=1,p(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2的情况下,设定为p(K,0)=0,p(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6的情况下,设定为p(K,0)=1,p(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p(K,0)、p(K,1)。接着,以数据符号组#4为例进行说明。4304为数据符号组#4的符号,数据符号组#4(4304)使用载波9至载波12(使用4(4的倍数)个载波),使用时刻5至时刻12(为时刻数8,4的倍数)而被发送。因此,载波的初始的位置成为载波9。从而,设为m(3,0)=0,m(3,1)=1,发送装置发送m(3,0)、m(3,1)。此外,所使用的载波数成为4。从而,设为n(3,0)=0,n(3,1)=0,发送装置发送n(3,0)、n(3,1)。时刻的初始的位置成为时刻5。从而,设为o(3,0)=1,o(3,1)=0,发送装置发送o(3,0)、o(3,1)。此外,所使用的时刻数成为8。从而,设为p(3,0)=1,p(3,1)=0,发送装置发送p(3,0)、p(3,1)。<第三例>说明在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构成为图44时,与第二例不同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图44中,设为各数据符号组例如具有4×A的数目的载波(A为1以上的整数)(使用4的倍数(其中,除去0(零))的数目的载波),且具有4×B的数目的时刻(B为1以上的自然数)(使用4的倍数(其中,除去0(零))的数目的时刻)。其中,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载波的数目不限于4的倍数,只要是除去0(零)的C的倍数(C为2以上的整数)即可。此外,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时刻的数目不限于4的倍数,只要是除去0(零)的D的倍数(D为2以上的整数)即可。从而,如图45那样,进行区域分解。在图45中,纵轴设为频率,横轴设为时间。并且,与图44一致,设为存在载波1至载波16,存在时刻1至时刻16。另外,在图45中,由在载波方向上为4载波且在时间方向上为4个时刻的4×4=16符号的区域构成各区域。(在如上述的说明那样使用C、D而一般化的情况,由在载波方向上为C载波且在时间方向上为D个时刻的C×D符号的区域构成各区域)。在图45中,将由载波1至载波4、时刻1至时刻4构成的区域4400命名为区域#0。将由载波5至载波8、时刻1至时刻4构成的区域4401命名为区域#1。将由载波9至载波12、时刻1至时刻4构成的区域4402命名为区域#2。将由载波13至载波16、时刻1至时刻4构成的区域4403命名为区域#3。将由载波1至载波4、时刻5至时刻8构成的区域4404命名为区域#4。将由载波5至载波8、时刻5至时刻8构成的区域4405命名为区域#5。将由载波9至载波12、时刻5至时刻8构成的区域4406命名为区域#6。将由载波13至载波16、时刻5至时刻8构成的区域4407命名为区域#7。将由载波1至载波4、时刻9至时刻12构成的区域4408命名为区域#8。将由载波5至载波8、时刻9至时刻12构成的区域4409命名为区域#9。将由载波9至载波12、时刻9至时刻12构成的区域4410命名为区域#10。将由载波13至载波16、时刻9至时刻12构成的区域4411命名为区域#11。将由载波1至载波4、时刻13至时刻16构成的区域4412命名为区域#12。将由载波5至载波8、时刻13至时刻16构成的区域4413命名为区域#13。将由载波9至载波12、时刻13至时刻16构成的区域4414命名为区域#14。将由载波13至载波16、时刻13至时刻16构成的区域4415命名为区域#15。此时,图1的发送装置为了向接收装置传递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时间资源的信息,如以下的例子那样,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控制信息。图44的数据符号组#1在如图45那样进行了区域分解时,使用区域#0(4400)、区域#1(4401)、区域#4(4404)、区域#5(4405)、区域#8(4408)、区域#9(4409)、区域#12(4412)、区域#13(4413)来传输数据(信息)。从而,作为数据符号组#1,将“使用区域#0(4400)、区域#1(4401)、区域#4(4404)、区域#5(4405)、区域#8(4408)、区域#9(4409)、区域#12(4412)、区域#13(4413)”这样的控制信息由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此时,在控制信息中,包含区域的信息(区域#0(4400)、区域#1(4401)、区域#4(4404)、区域#5(4405)、区域#8(4408)、区域#9(4409)、区域#12(4412)、区域#13(4413))。同样,作为图44的数据符号组#2,将“使用区域#2(4402)”这样的控制信息由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此时,在控制信息中,包含区域的信息(区域#2(4402))。作为图44的数据符号组#3,将“使用区域#3(4403)、区域#7(4407)、区域#11(4411)、区域#15(4415)”这样的控制信息由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此时,在控制信息中,包含区域的信息(区域#3(4403)、区域#7(4407)、区域#11(4411)、区域#15(4415))。作为图44的数据符号组#4,将“使用区域#6(4406)、区域#10(4410)”这样的控制信息由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此时,在控制信息中,包含区域的信息(区域#6(4406)、区域#10(4410))。作为图44的数据符号组#5,将“使用区域#14(4414)”这样的控制信息由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此时,在控制信息中,包含区域的信息(区域#14(4414))。在以上中,在<第二例><第三例>中,具有将所使用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信息以较少的比特数来传输的优点。另一方面,在<第一例>中,具有能够将时间、频率资源更灵活地分配给数据符号组的优点。<在进行时(时间)分割时>关于生成与进行时(时间)分割时的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资源和时间资源相关的控制信息,说明例子。<第四例>在进行时(时间)分割时,也与进行了频分时同样地传输控制信息。从而,实施上述说明的<第一例>。<第五例>在进行时(时间)分割时,也与进行了频分时同样地传输控制信息。从而,实施上述说明的<第二例>。<第六例>在进行时(时间)分割时,也与进行了频分时同样地传输控制信息。从而,实施上述说明的<第三例>。<第七例>将在实施方式二中说明的e(X,Y)作为控制信息而传输。也就是说,将与数据符号组#j的帧中的符号数相关的信息设为e(j,0)、e(j,1)。此时,例如,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帧中的符号数设为256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e(K,0)=0,e(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e(K,0)、e(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帧中的符号数设为512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e(K,0)=1,e(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e(K,0)、e(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帧中的符号数设为1024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e(K,0)=0,e(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e(K,0)、e(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的帧中的符号数设为2048符号的情况下,设定为e(K,0)=1,e(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e(K,0)、e(K,1)。另外,符号数设定不限于四个,发送装置能够设定一种以上的符号数的设定即可。<第八例>发送装置将各数据符号所需的时刻的数目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装置,接收装置得到该信息,从而能够知道各数据符号使用的频率/时间资源。例如,将与数据符号组#j的帧中使用的时刻的数目相关的信息设为q(j,0)、q(j,1)、q(j,2)、q(j,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的情况下,设定为q(K,0)=0,q(K,1)=0,q(K,2)=0,q(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2的情况下,设定为q(K,0)=1,q(K,1)=0,q(K,2)=0,q(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3的情况下,设定为q(K,0)=0,q(K,1)=1,q(K,2)=0,q(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4的情况下,设定为q(K,0)=1,q(K,1)=1,q(K,2)=0,q(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5的情况下,设定为q(K,0)=0,q(K,1)=0,q(K,2)=1,q(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6的情况下,设定为q(K,0)=1,q(K,1)=0,q(K,2)=1,q(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7的情况下,设定为q(K,0)=0,q(K,1)=1,q(K,2)=1,q(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8的情况下,设定为q(K,0)=1,q(K,1)=1,q(K,2)=1,q(K,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9的情况下,设定为q(K,0)=0,q(K,1)=0,q(K,2)=0,q(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0的情况下,设定为q(K,0)=1,q(K,1)=0,q(K,2)=0,q(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1的情况下,设定为q(K,0)=0,q(K,1)=1,q(K,2)=0,q(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2的情况下,设定为q(K,0)=1,q(K,1)=1,q(K,2)=0,q(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3的情况下,设定为q(K,0)=0,q(K,1)=0,q(K,2)=1,q(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4的情况下,设定为q(K,0)=1,q(K,1)=0,q(K,2)=1,q(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5的情况下,设定为q(K,0)=0,q(K,1)=1,q(K,2)=1,q(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6的情况下,设定为q(K,0)=1,q(K,1)=1,q(K,2)=1,q(K,3)=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q(K,2)、q(K,3)。图46中示出在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中,对数据符号组进行了时(时间)分割时的一例。在图46中,纵轴设为频率,横轴设为时间。另外,与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四同样,数据符号组也可以是SISO方式(SIMO方式)、MIMO方式、MISO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的符号。在图46中,4301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数据符号组#1(4301)使用载波1至载波16(使用能够作为数据符号而分配的全部载波。(除去存在用于配置导频符号的载波、传输控制信息的载波的情况)),使用时刻1至时刻4而被发送。(其中,将“载波1”作为载波的最初的索引,但不限于此,此外,将“时刻1”作为时刻的最初的索引,但不限于此)。4302为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数据符号组#2(4302)使用载波1至载波16(使用能够作为数据符号而分配的全部载波。(除去存在用于配置导频符号的载波、传输控制信息的载波的情况)),使用时刻5至时刻12而被发送。4303为数据符号组#3的符号,数据符号组#3(4303)使用载波1至载波16(使用能够作为数据符号而分配的全部载波。(除去存在用于配置导频符号的载波、传输控制信息的载波的情况)),使用时刻13至时刻16而被发送。例如,在数据符号组#2时,使用时刻5至时刻12而被发送,也就是说,时刻的数目成为8。从而,设定为q(2,0)=1,q(2,1)=1,q(2,2)=1,q(2,3)=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2,0)、q(2,1)、q(2,2)、q(2,3)。关于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3也同样地生成控制信息即可,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q(1,0)、q(1,1)、q(1,2)、q(1,3)、以及q(2,0)、q(2,1)、q(2,2)、q(2,3)、以及q(3,0)、q(3,1)、q(3,2)、q(3,3)。图23的接收装置接收q(1,0)、q(1,1)、q(1,2)、q(1,3)、以及q(2,0)、q(2,1)、q(2,2)、q(2,3)、以及q(3,0)、q(3,1)、q(3,2)、q(3,3),知道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时间资源。此时,若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例如设为共享“在时间上最初配置数据符号组#1,其后,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3、数据符号组#4、数据符号组#5、…”这样排列的情况,则知道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时刻的数目,从而能够知道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时间资源。(不需要发送装置发送配置各数据符号组的最初的时刻的信息。由此,数据的传输效率提高)。<第九例>与<第八例>不同,设为各数据符号组例如具有4×B的数目的时刻(B为1以上的自然数)(使用4的倍数(其中,除去0(零))的数目的时刻)。其中,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时刻的数目不限于4的倍数,只要是除去0(零)的D的倍数(D为2以上的整数)即可。在图46中,4301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数据符号组#1(4301)使用载波1至载波16(使用能够作为数据符号而分配的全部载波。(除去存在用于配置导频符号的载波、传输控制信息的载波的情况)),使用时刻1至时刻4(为时刻数4,4的倍数)而被发送。(其中,将“载波1”作为载波的最初的索引,但不限于此,此外,将“时刻1”作为时刻的最初的索引,但不限于此)。4302为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数据符号组#2(4302)使用载波1至载波16(使用能够作为数据符号而分配的全部载波。(除去存在用于配置导频符号的载波、传输控制信息的载波的情况)),使用时刻5至时刻12(为时刻数8,4的倍数)而被发送。4303为数据符号组#3的符号,数据符号组#3(4303)使用载波1至载波16(使用能够作为数据符号而分配的全部载波。(除去存在用于配置导频符号的载波、传输控制信息的载波的情况)),使用时刻13至时刻16(为时刻数4,4的倍数)而被发送。若按照这样的规则,将各数据符号组分配给帧,则能够削减上述说明的·“与数据符号组#j的帧中使用的时刻的数目相关的信息”的比特数,能够提高数据(信息)的传输效率。在该情况下,能够如以下那样决定控制信息。将与数据符号组#j的帧中使用的时刻的数目相关的信息设为q(j,0)、q(j,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4的情况下,设定为q(K,0)=0,q(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8的情况下,设定为q(K,0)=1,q(K,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2的情况下,设定为q(K,0)=0,q(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在将数据符号组#(j=K)使用的时刻数设为16的情况下,设定为q(K,0)=1,q(K,1)=1,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K,0)、q(K,1)。例如,在图46的数据符号组#2时,使用时刻5至时刻12而被发送,也就是说,时刻的数目成为8。从而,设定为q(2,0)=1,q(2,1)=0,设为发送装置发送q(2,0)、q(2,1)。关于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3也同样地生成控制信息即可,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q(1,0)、q(1,1)、以及q(2,0)、q(2,1)、以及q(3,0)、q(3,1)。图23的接收装置接收q(1,0)、q(1,1)、以及q(2,0)、q(2,1)、以及q(3,0)、q(3,1),知道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时间资源。此时,若设为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例如共享“在时间上最初配置数据符号组#1,其后,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3、数据符号组#4、数据符号组#5、…”这样排列的情况,则知道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时刻的数目,从而能够知道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时间资源。(不需要发送装置发送配置各数据符号组的最初的时刻的信息。由此,数据的传输效率提高)。<第十例>与<第八例>不同,设为各数据符号组例如具有4×B的数目的时刻(B为1以上的自然数)(使用4的倍数(其中,除去0(零))的数目的时刻)(设为与<第九例>时同样)。其中,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时刻的数目不限于4的倍数,只要是除去0(零)的D的倍数(D为2以上的整数)即可。从而,如图47那样,进行区域分解。在图47中,纵轴设为频率,横轴设为时间。并且,与图46一致,设为存在载波1至载波16,存在时刻1至时刻16。另外,在图47中,由在载波方向上为16个载波且在时间方向上为4个时刻的16×4=64符号的区域构成各区域。(在如上述的说明那样使用C、D而一般化的情况下,由在载波方向上为C载波且在时间方向上为D个时刻的C×D符号的区域构成各区域)。在图47中,将由时刻1至时刻4构成的区域4700命名为区域#0。将由时刻5至时刻8构成的区域4701命名为区域#1。将由时刻9至时刻12构成的区域4702命名为区域#2。将由时刻13至时刻16构成的区域4703命名为区域#3。此时,图1的发送装置为了向接收装置传递各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时间资源的信息,如以下的例子那样,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控制信息。图46的数据符号组#1在如图47那样进行了区域分解时,使用区域#0(4700)来传输数据(信息)。从而,作为数据符号组#1,将“使用区域#0(4700)”这样的控制信息由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此时,在控制信息中,包含区域的信息(区域#0(4700))。同样,作为图46的数据符号组#2,将“使用区域#1(4701)、区域#2(4702)”这样的控制信息由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此时,在控制信息中,包含区域的信息(区域#1(4701)、区域#2(4702))。作为图46的数据符号组#3,将“使用区域#3(4703)”这样的控制信息由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此时,在控制信息中,包含区域的信息(区域#3(4703))。关于时(时间)分割时的控制信息,记载了<第四例>至<第十例>。例如,在使用了<第四例>、<第五例>、<第六例>的情况下,能够将频分的控制信息和时(时间)分割时的控制信息同样地构成。另一方面,在设为<第七例>至<第十例>的情况下,将结构不同的“与频分时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使用相关的控制信息和与时(时间)分割时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使用相关的控制信息”使用第一前导码、和/或第二前导码由发送装置发送。另外,例如,在图5的帧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在第一前导码201、和/或第二前导码202中,包含与频分时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使用相关的控制信息,在第一前导码501、和/或第二前导码502中,包含与时(时间)分割时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使用相关的控制信息的结构。同样,在图25、图28、图32的帧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在第一前导码201、和/或第二前导码202中,包含与频分时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使用相关的控制信息,在第一前导码501、和/或第二前导码502中,包含与时(时间)分割时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使用相关的控制信息的结构。此外,在图36的帧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在第一前导码201、501、和/或第二前导码202、502中,包含与频分时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使用相关的控制信息,在第一前导码3601、和/或第二前导码3602中,包含与时(时间)分割时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使用相关的控制信息的结构。在以上中,在<第五例><第六例><第九例><第十例>中,具有能够将所使用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信息以较少的比特数来传输的优点。另一方面,在<第四例><第七例><第八例>中,具有能够将时间、频率资源更灵活地分配给数据符号组的优点。如上述说明的例子那样,发送装置发送与频分时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使用相关的控制信息和与时(时间)分割时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使用相关的控制信息,从而接收装置能够知道数据符号组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使用状况,能够准确地对数据进行解调/解码。(实施方式六)在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五中,说明了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构成的几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与在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五中说明的帧构成不同的帧构成。图48示出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构成的一例。在图48中,关于与图5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此外,纵轴设为频率,横轴设为时间。另外,与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五同样,数据符号组也可以是SISO方式(SIMO方式)、MIMO方式、MISO方式中的任一个符号。在图48中,与图5的不同点是,不存在图5中的第一前导码201和第二前导码202。并且,在数据符号组#1(401_1、401_2)以及数据符号组#2(402)中,在频率方向上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TransmissionMultiplexingConfigurationControl:传输复用结构控制))。另外,在控制信息符号中,例如包含用于帧同步、频率同步、时间同步的符号、在实施方式五中说明的用于通知数据符号组所使用的频率/时间资源的符号、与用于生成数据符号组的调制方式相关的信息、与用于生成数据符号组的纠错方式(与码相关的信息/与码长相关的信息/与编码率相关的信息等)相关的信息等。图49示出在数据符号组#1(401_1、401_2)以及数据符号组#2(402)中,在频率方向上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时的结构的例子。在图49中,纵轴设为频率,横轴设为时间。设为4901、4902、4903为数据符号组#X(在图48的情况下,X成为1或2),4904、4905为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如图49所示,控制信息符号(4904、4905)配置于某特定的载波(子载波)(频率)。(另外,在该特定的载波中,既可以包含控制信息符号以外的符号,也可以不包含)。例如,在图49中,设为X=1。于是,如图49那样,在数据符号组#1的某特定的载波(子载波)(频率)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同样,在图49中,设为X=2。于是,如图49那样,在数据符号组#2的某特定的载波(子载波)(频率)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另外,在如图48那样进行频分而配置数据符号组的频率/时间区域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时,例如在存在载波#1至载波#100的情况下,既可以在如载波#5、载波#25、载波#40、载波#55、载波#70、载波#85那样特定的载波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也可以根据数据符号组的配置来配置控制信息符号。接着,说明在设为图48的帧构成时的优点。在图5的帧构成的情况下,接收装置为了对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进行解调/解码,得到信息,需要得到第一前导码201、第二前导码202,因此,接收装置需要得到用于接收第一前导码201、第二前导码202的频带的调制信号。其中,在存在仅需要数据符号组#2的终端的情况下,为了使得能够进行灵活的终端设计,期望是仅通过数据符号组#2所占的频带就能够进行数据符号组#2的解调/解码的帧构成,在图48的帧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将其实现。在如图48那样构成帧的情况下,如图49所示,向数据符号组#2在频率方向上插入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所以接收装置通过得到仅数据符号组#2的频带的调制信号,就能够对数据符号组#2进行解调/解码。从而,能够实现灵活的终端设计。接着,说明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构成为图50的情况。在图50中,关于与图25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此外,纵轴设为频率,横轴设为时间。另外,与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五同样,数据符号组也可以是SISO方式(SIMO方式)、MIMO方式、MISO方式中的任一个符号。在图50中,与图25的不同点是,不存在图25中的第一前导码201和第二前导码202。并且,在数据符号组#1(2501)、数据符号组#2(2502)、数据符号组#4(2503)中,在频率方向上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另外,在控制信息符号中,例如包含用于帧同步、频率同步、时间同步的符号、在实施方式五中说明的用于通知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时间资源的符号、与用于生成数据符号组的调制方式相关的信息、与用于生成数据符号组的纠错方式(与码相关的信息/与码长相关的信息/与编码率相关的信息等)相关的信息等。图49示出在数据符号组#1(2501)以及数据符号组#2(2502)以及数据符号组#4(2503)中,在频率方向上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时的结构的例子。在图49中,纵轴设为频率,横轴设为时间。设为4901、4902、4903为数据符号组#X(在图50的情况下,X成为1或2或4),4904、4905为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如图49所示,控制信息符号(4904、4905)配置于特定的载波(子载波)(频率)。(另外,在该特定的载波中,既可以包含控制信息符号以外的符号,也可以不包含)。例如,在图49中,设为X=1。于是,如图49那样,在数据符号组#1的某特定的载波(子载波)(频率)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同样,在图49中,设为X=2。于是,如图49那样,在数据符号组#2的某特定的载波(子载波)(频率)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在图49中,设为X=4。于是,如图49那样,在数据符号组#4的某特定的载波(子载波)(频率)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另外,如图50那样在进行频分而配置数据符号组的频率/时间区域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时,例如,存在载波#1至载波#100的情况下,既可以在如载波#5、载波#25、载波#40、载波#55、载波#70、载波#85那样特定的载波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也可以根据数据符号组的配置而配置控制信息符号。接着,说明在设为图50的帧构成时的优点。在图25的帧构成的情况下,接收装置为了对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数据符号组#4进行解调/解码,得到信息,需要得到第一前导码201、第二前导码202,因此,接收装置需要得到用于接收第一前导码201、第二前导码202的频带的调制信号。其中,在存在仅需要数据符号组#2的终端的情况下,为了使得能够进行灵活的终端设计,期望是仅通过数据符号组#2所占的频带就能够进行数据符号组#2的解调/解码的帧构成,在图50的帧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将其实现。在如图50那样构成帧的情况下,如图49所示,向数据符号组#2在频率方向上插入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所以接收装置通过得到仅数据符号组#2的频带的调制信号,就能够对数据符号组#2进行解调/解码。从而,能够实现灵活的终端设计。接着,说明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构成为图51的情况。在图51中,关于与图28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此外,纵轴设为频率,横轴设为时间。另外,与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五同样,数据符号组也可以是SISO方式(SIMO方式)、MIMO方式、MISO方式中的任一个符号。在图51中,与图28的不同点是,不存在图28中的第一前导码201和第二前导码202。并且,在数据符号组#1(2701)、数据符号组#2(2702)中,在频率方向上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另外,在控制信息符号中,例如包含用于帧同步、频率同步、时间同步的符号、在实施方式五中说明的用于通知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时间资源的符号、与用于生成数据符号组的调制方式相关的信息、与用于生成数据符号组的纠错方式(与码相关的信息/与码长相关的信息/与编码率相关的信息等)相关的信息等。图49示出在数据符号组#1(2701)以及数据符号组#2(2702)中,在频率方向上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时的结构的例子。在图49中,纵轴设为频率,横轴设为时间。设为4901、4902、4903为数据符号组#X(在图51的情况下,X成为1或2),4904、4905为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如图49所示,控制信息符号(4904、4905)配置于某特定的载波(子载波)(频率)。(另外,在该特定的载波中,既可以包含控制信息符号以外的符号,也可以不包含)。例如,在图49中,设为X=1。于是,如图49那样,在数据符号组#1的某特定的载波(子载波)(频率)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同样,在图49中,设为X=2。于是,如图49那样,在数据符号组#2的某特定的载波(子载波)(频率)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另外,在如图51那样进行频分而配置数据符号组的频率/时间区域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时,例如在存在载波#1至载波#100的情况下,既可以在如载波#5、载波#25、载波#40、载波#55、载波#70、载波#85那样特定的载波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也可以根据数据符号组的配置而配置控制信息符号。接着,说明在设为图51的帧构成时的优点。在图28的帧构成的情况下,接收装置为了对数据符号组#1、数据符号组#2进行解调/解码,得到信息,需要得到第一前导码201、第二前导码202,因此,接收装置需要得到用于接收第一前导码201、第二前导码202的频带的调制信号。其中,在存在仅需要数据符号组#2的终端的情况下,为了使得能够进行灵活的终端设计,期望是仅通过数据符号组#2所占的频带就能够进行数据符号组#2的解调/解码的帧构成,在图51的帧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将其实现。在如图51那样构成帧的情况下,如图49所示,向数据符号组#2在频率方向上插入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所以接收装置通过得到仅数据符号组#2的频带的调制信号,就能够对数据符号组#2进行解调/解码。从而,能够实现灵活的终端设计。接着,说明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构成为图52的情况。在图52中,关于与图32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此外,纵轴设为频率,横轴设为时间。另外,与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五同样,数据符号组也可以是SISO方式(SIMO方式)、MIMO方式、MISO方式中的任一个符号。在图52中,与图32的不同点是,不存在图32中的第一前导码201和第二前导码202。并且,在数据符号组#1(3001)、数据符号组#2(3002)、数据符号组#3(3003)、数据符号组#4(3004)、数据符号组#5(3005)、数据符号组#6(3006)中,在频率方向上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另外,在控制信息符号中,例如包含用于帧同步、频率同步、时间同步的符号、在实施方式五中说明的用于通知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时间资源的符号、与用于生成数据符号组的调制方式相关的信息、与用于生成数据符号组的纠错方式(与码相关的信息/与码长相关的信息/与编码率相关的信息等)相关的信息等。其中,不限于在数据符号组#1(3001)、数据符号组#2(3002)、数据符号组#3(3003)、数据符号组#4(3004)、数据符号组#5(3005)、数据符号组#6(3006)的全部中在频率方向上配置控制信息符号。关于该点,使用图53进行说明。图53示出图52中的时刻t1至时刻t3中的控制信息符号的配置的一例。数据符号组5301、5302、5303在图52的情况下,包含数据符号组#1(3001)、数据符号组#2(3002)、数据符号组#3(3003)、数据符号组#4(3004)、数据符号组#5(3005)、数据符号组#6(3006)的其中一个。图53的5304、5305为控制信息符号,在频率方向上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控制信息符号5304如图53所示配置于特定的载波,此外,控制信息符号5305如图53所示配置于特定的载波(子载波)(频率)(另外,在该特定的载波中,既可以包含控制信息符号以外的符号,也可以不包含)。在如图52那样进行频分而配置数据符号组的频率/时间区域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时,例如在存在载波#1至载波#100的情况下,既可以在如载波#5、载波#25、载波#40、载波#55、载波#70、载波#85那样特定的载波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也可以根据数据符号组的配置而配置控制信息符号。接着,说明在设为图52的帧构成时的优点。在图32的帧构成的情况下,接收装置为了对数据符号组#1(3001)、数据符号组#2(3002)、数据符号组#3(3003)、数据符号组#4(3004)、数据符号组#5(3005)、数据符号组#6(3006)进行解调/解码,得到信息,需要得到第一前导码201、第二前导码202,因此,接收装置需要得到用于接收第一前导码201、第二前导码202的频带的调制信号。其中,在存在仅需要数据符号组#2的终端的情况下,为了使得能够进行灵活的终端设计,期望是仅通过数据符号组#2所占的频带就能够进行数据符号组#2的解调/解码的帧构成,在图52的帧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将其实现。在如图52那样构成帧的情况下,如图53所示,向数据符号组在频率方向上插入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所以接收装置通过得到数据符号组#2周边的频带的调制信号,就能够对数据符号组#2进行解调/解码。从而,能够实现灵活的终端设计。接着,说明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构成为图54的情况。图54中,关于与图36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此外,纵轴设为频率,横轴设为时间。另外,与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五同样,数据符号组也可以是SISO方式(SIMO方式)、MIMO方式、MISO方式中的任一个符号。在图54中,与图36的不同点是,不存在图36中的第一前导码201和第二前导码202、第一前导码501和第二前导码502。并且,在数据符号组#1(3401)、数据符号组#2(3402)、数据符号组#3(3403)、数据符号组#4(3404)、数据符号组#5(3405)、数据符号组#6(3406)、数据符号组#7(3407)、数据符号组#8(3408)、数据符号组#9(3509)、数据符号组#10(3510)、数据符号组#11(3511)、数据符号组#12(3512)、数据符号组#13(3513)中,在频率方向上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另外,在控制信息符号中,例如包含用于帧同步、频率同步、时间同步的符号、在实施方式五中说明的用于通知数据符号组使用的频率/时间资源的符号、与用于生成数据符号组的调制方式相关的信息、与用于生成数据符号组的纠错方式(与码相关的信息/与码长相关的信息/与编码率相关的信息等)相关的信息等。其中,不限于在数据符号组#1(3401)、数据符号组#2(3402)、数据符号组#3(3403)、数据符号组#4(3404)、数据符号组#5(3405)、数据符号组#6(3406)、数据符号组#7(3407)、数据符号组#8(3408)、数据符号组#9(3509)、数据符号组#10(3510)、数据符号组#11(3511)、数据符号组#12(3512)、数据符号组#13(3513)的全部中在频率方向上配置控制信息符号。关于该点,使用图53进行说明。图53示出图54中的时刻t1至时刻t3中的控制信息符号的配置的一例。数据符号组5301、5302、5303在图54的情况下,包含数据符号组#1(3401)、数据符号组#2(3402)、数据符号组#3(3403)、数据符号组#4(3404)、数据符号组#5(3405)、数据符号组#6(3406)、数据符号组#7(3407)、数据符号组#8(3408)、数据符号组#9(3509)、数据符号组#10(3510)、数据符号组#11(3511)、数据符号组#12(3512)、数据符号组#13(3513)的其中一个。图53的5304、5305为控制信息符号,在频率方向上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控制信息符号5304如图53所示,配置于特定的载波,此外,控制信息符号5305如图53所示,配置于特定的载波(子载波)(频率)(另外,在该特定的载波中,既可以包含控制信息符号以外的符号,也可以不包含)。在如图54那样进行频分而配置数据符号组的频率/时间区域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时,例如在存在载波#1至载波#100的情况下,既可以在如载波#5、载波#25、载波#40、载波#55、载波#70、载波#85那样特定的载波中配置控制信息符号,也可以根据数据符号组的配置而配置控制信息符号。接着,说明在设为图54的帧构成时的优点。在图36的帧构成的情况下,接收装置为了对数据符号组#1(3401)、数据符号组#2(3402)、数据符号组#3(3403)、数据符号组#4(3404)、数据符号组#5(3405)、数据符号组#6(3406)、数据符号组#7(3407)、数据符号组#8(3408)、数据符号组#9(3509)、数据符号组#10(3510)、数据符号组#11(3511)、数据符号组#12(3512)、数据符号组#13(3513)进行解调/解码,得到信息,需要得到第一前导码201、第二前导码202、第一前导码501、第二前导码502,因此,接收装置需要得到用于接收第一前导码201、第二前导码202、第一前导码501、第二前导码502的频带的调制信号。其中,在存在仅需要数据符号组#2的终端的情况下,为了使得能够进行灵活的终端设计,期望是仅通过数据符号组#2所占的频带就能够进行数据符号组#2的解调/解码的帧构成,在图54的帧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将其实现。在如图54那样构成帧的情况下,如图53所示,向数据符号组在频率方向上插入控制信息符号(例如,TMCC(传输复用结构控制)),所以接收装置通过得到数据符号组#2周边的频带的调制信号,就能够对数据符号组#2进行解调/解码。从而,能够实现灵活的终端设计。如以上的例子那样,使用频分来配置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将控制信息符号配置在频率方向,从而能够得到能够实现灵活的终端设计的效果。另外,与使用时(时间)分割配置的数据符号组关联的控制信息符号如图48、图50、图51、图52、图54那样,被包含于第一前导码、第二前导码。另外,也可以在第一前导码、第二前导码中,包含与被频分的数据符号组关联的控制信息,也可以在图49、图53所示的控制信息符号(4904、4905、5304、5305)中,包含与被时(时间)分割的数据符号组关联的控制信息。(实施方式七)在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六(特别是实施方式一)中,说明了对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说明对于进行了频分的数据符号组的相位变更方法。在实施方式一中,说明了对基带信号s1(t)(s1(i))或基带信号s2(t)(s2(i))这两者、或一方进行相位变更。作为本方法的特征,在发送帧中,不对存在于发送基带信号s1(t)和基带信号s2(t)的符号以外的、例如导频符号(参考符号、独特字(uniqueword)、后同步码(postamble))、第一前导码、第二前导码、控制信息符号等实施相位变更。并且,关于“对基带信号s1(t)(s1(i))或基带信号s2(t)(s2(i))这两者、或一方进行相位变更”的进行了频分的数据符号组的相位变更方法,存在以下那样的情况。第一状况:使用图55A、图55B,说明第一状况。设为纵轴为时间,横轴为频率。图55A示出实施方式一中的调制信号z1(t)(z1(i))的帧构成,图55B示出实施方式一中的调制信号z2(t)(z2(i))的帧构成,在同一时刻、同一频率(载波序号相同)的调制信号z1(t)(z1(i))的符号和调制信号z2(t)(z2(i))的符号从不同的天线被发送。在图55A、图55B中,被记载为“P”的符号为导频符号,如之前记载的那样,设为不对导频符号实施相位变更。在图55A、图55B中,设为被记载为“P”的符号以外的符号为用于传输数据的符号(数据符号)。另外,在图55A、图55B中,由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构成帧,但只是一例,也可以如之前记载的那样包含控制信息符号等符号。此时,例如,不对控制信息符号实施相位变更。图55A的5501为配置属于数据符号组#1的数据符号的区域,5502为配置属于数据符号组#2的数据符号的区域。并且,图55B的5503为配置属于数据符号组#1的数据符号的区域,5504为配置属于数据符号组#2的数据符号组的区域。因此,在图55A、图55B的例子中,数据符号组进行频分而配置。在图55A、图55B的数据符号组中,相位变更的周期为7,设为实施“相位变更$0、相位变更$1、相位变更$2、相位变更$3、相位变更$4、相位变更$5、相位变更$6”这七种之中的任一个相位变更。在图55A的区域5501的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中,例如,存在记载为“#0$0”的符号。此时,“#0”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0个符号”。并且,“$0”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0”的相位变更。此外,存在记载为“#1$1”的符号。此时,“#1”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1个符号”。并且,“$1”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1”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X$Y”的符号(X为0以上的整数,Y为0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此时,“#X”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X个符号”。并且,“$Y”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Y”的相位变更。在图55A的区域5502的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中,例如,存在记载为“%0$0”的符号。此时,“%0”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0个符号”。并且,“$0”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0”的相位变更。此外,存在记载为“%1$1”的符号。此时,“%1”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1个符号”。并且,“$1”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1”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X$Y”的符号(X为0以上的整数,Y为0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此时,“%X”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X个符号”。并且,“$Y”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Y”的相位变更。在图55B的区域5503的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中,例如,存在记载为“#0$0”的符号。此时,“#0”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0个符号”。并且,“$0”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0”的相位变更。此外,存在记载为“#1$1”的符号。此时,“#1”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1个符号”。并且,“$1”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1”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X$Y”的符号(X为0以上的整数,Y为0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此时,“#X”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X个符号”。并且,“$Y”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Y”的相位变更。在图55B的区域5504的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中,例如,存在记载为“%0$0”的符号。此时,“%0”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0个符号”。并且,“$0”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0”的相位变更。此外,存在记载为“%1$1”的符号。此时,“%1”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1个符号”。并且,“$1”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1”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X$Y”的符号(X为0以上的整数,Y为0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此时,“%X”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X个符号”。并且,“$Y”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Y”的相位变更。此时,在调制信号z1的数据符号中,进行周期7的相位变更。例如,设为“作为相位变更$0进行(2×0×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1进行(2×1×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2进行(2×2×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3进行(2×3×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4进行(2×4×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5进行(2×5×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6进行(2×6×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其中,相位变更的值不限于此)。并且,在调制信号z2的数据符号中,进行周期7的相位变更。例如,设为“作为相位变更$0进行―(2×0×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1进行―(2×1×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2进行―(2×2×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3进行―(2×3×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4进行―(2×4×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5进行―(2×5×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6进行―(2×6×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其中,相位变更的值不限于此)。(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之前说明的那样,调制信号z1进行相位变更,调制信号z2不进行。此外,也可以设为调制信号z1不进行相位变更,调制信号z2进行相位变更)。第一状况的特征是,“数据符号组#1和数据符号组#2一起进行周期7的相位变更”。(也就是说,与所属的数据符号组无关,以帧整体的数据符号来进行周期7的相位变更)。第二状况:使用图56A、图56B说明第二状况。设为纵轴为时间,横轴为频率。图56B示出实施方式一中的调制信号z1(t)(z1(i))的帧构成,图56B示出实施方式一中的调制信号z2(t)(z2(i))的帧构成,在同一时刻、同一频率(载波序号相同)的调制信号z1(t)(z1(i))的符号和调制信号z2(t)(z2(i))的符号从不同的天线发送。在图56A、图56B中,记载为“P”的符号是导频符号,设为如之前记载的那样,不对导频符号实施相位变更。在图56A、图56B中,设为记载为“P”的符号以外的符号是用于传输数据的符号(数据符号)。另外,在图56A、图56B中,由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构成帧,但只是一例,也可以如之前记载的那样包含控制信息符号等符号。此时,例如,控制信息符号不被实施相位变更。图56A的5501是配置属于数据符号组#1的数据符号的区域,5502是配置属于数据符号组#2的数据符号的区域。并且,图56B的5503是配置属于数据符号组#1的数据符号的区域,5504是配置属于数据符号组#2的数据符号组的区域。因此,在图56的例子中,数据符号组进行频分而配置。在图56A、图56B的数据符号组#1中,相位变更的周期为7,设为实施“相位变更$0、相位变更$1、相位变更$2、相位变更$3、相位变更$4、相位变更$5、相位变更$6”这七种之中的任一个相位变更。并且,在图56A、图56B的数据符号组#2中,相位变更的周期为5,设为实施“相位变更相位变更相位变更相位变更相位变更”这五种之中的任一个相位变更。在图56A的区域5501的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中,例如,存在记载为“#0$0”的符号。此时,“#0”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0个符号”。并且,“$0”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0”的相位变更。此外,存在记载为“#1$1”的符号。此时,“#1”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1个符号”。并且,“$1”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1”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X$Y”的符号(X为0以上的整数,Y为0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此时,“#X”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X个符号”。并且,“$Y”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Y”的相位变更。在图56A的区域5502的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中,例如,存在记载为的符号。此时,“%0”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0个符号”。并且,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此外,存在记载为的符号。此时,“%1”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1个符号”。并且,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的符号(X为0以上的整数,Y为0以上且4以下的整数)。此时,“%X”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X个符号”。并且,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在图56B的区域5503的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中,例如,存在记载为“#0$0”的符号。此时,“#0”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0个符号”。并且,“$0”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0”的相位变更。此外,存在记载为“#1$1”的符号。此时,“#1”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1个符号”。并且,“$1”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1”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X$Y”的符号(X为0以上的整数,Y为0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此时,“#X”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X个符号”。并且,“$Y”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Y”的相位变更。在图56B的区域5504的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中,例如,存在记载为的符号。此时,“%0”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0个符号”。并且,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此外,存在记载为的符号。此时,“%1”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1个符号”。并且,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的符号(X为0以上的整数,Y为0以上且4以下的整数)。此时,“%X”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X个符号”。并且,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此时,在调制信号z1的数据符号组#1中,进行周期7的相位变更。例如,设为“作为相位变更$0进行(2×0×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1进行(2×1×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2进行(2×2×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3进行(2×3×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4进行(2×4×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5进行(2×5×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6进行(2×6×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其中,相位变更的值不限于此)。并且,在调制信号z2的数据符号组#1中,进行周期7的相位变更。例如,设为“作为相位变更$0进行―(2×0×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1进行―(2×1×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2进行―(2×2×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3进行―(2×3×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4进行―(2×4×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5进行―(2×5×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6进行―(2×6×π)/14弧度的相位变更”(其中,相位变更的值不限于此)。(另外,如之前说明的那样,也可以设为调制信号z1的数据符号组#1进行相位变更,调制信号z2的数据符号组#1不进行。此外,也可以设为调制信号z1的数据符号组#1不进行相位变更,调制信号z2的数据符号组#1进行相位变更)。并且,在调制信号z1的数据符号组#2中,进行周期5的相位变更。例如,设为“作为相位变更进行(2×0×π)/10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进行(2×1×π)/10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进行(2×2×π)/10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进行(2×3×π)/10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进行(2×4×π)/10弧度的相位变更”(其中,相位变更的值不限于此)。并且,在调制信号z2的数据符号组#2中,进行周期5的相位变更。例如,设为“作为相位变更进行―(2×0×π)/10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进行―(2×1×π)/10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进行―(2×2×π)/10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进行―(2×3×π)/10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进行―(2×4×π)/10弧度的相位变更”(其中,相位变更的值不限于此)。(另外,如之前说明的那样,也可以设为调制信号z1的数据符号组#2进行相位变更,调制信号z2的数据符号组#2不进行。此外,也可以设为调制信号z1的数据符号组#2不进行相位变更,调制信号z2的数据符号组#2进行相位变更)。第二状况的特征是,“在数据符号组#1中,进行周期7的相位变更,此外,在数据符号组#2中,进行周期5的相位变更”。(也就是说,在各数据符号组中进行固有的相位变更。其中,也可以在不同的数据符号中实施同一相位变更)。第三状况:图57示出第三状况时的发送站和终端的关系。设为终端#3(5703)能够接收发送站#1(5701)发送的调制信号#1和发送站#2(5702)发送的调制信号#2。例如,设为在频带A中,在调制信号#1和调制信号#2中,传输同一数据。也就是说,设为若将对数据序列以某调制方式映射而成的基带信号设为s1(t,f)(其中,t设为时间,f设为频率),则发送站#1、发送站#2一起发送基于s1(t,f)的调制信号。从而,终端#3(5703)在频带A中,接收发送站#1发送的调制信号和发送站#2发送的调制信号这两者,对数据进行解调/解码。图58是发送站#1、发送站#2的结构的一例,考虑如之前说明地像频带A那样,发送站#1、发送站#2一起发送基于s1(t,f)的调制信号的情况。纠错编码部5802将信息5801、与发送方法相关的信号5813作为输入,基于与发送方法相关的信号5813中包含的与纠错编码方法相关的信息,进行纠错编码,输出数据5803。映射部5804将数据5803、与发送方法相关的信号5813作为输入,基于与发送方法相关的信号5813中包含的与调制方式相关的信息,进行映射,输出基带信号5805(s1(t,f))。(另外,也可以在纠错编码部5802和映射部5804之间,进行数据交织(数据的顺序的重排))。控制信息符号生成部5807将控制信息5806、与发送方法相关的信息5813作为输入,基于与发送方法相关的信号5813中包含的与发送方法相关的信息,生成控制信息符号,输出控制信息符号的基带信号5808。导频符号生成部5809将与发送方法相关的信号5813作为输入,基于此,生成导频符号,输出导频符号的基带信号5810。发送方法指示部5812将发送方法指示信息5811作为输入,生成与发送方法相关的信号5813并进行输出。相位变更部5814将基带信号5805(s1(t,f))、控制信息符号的基带信号5808、导频符号的基带信号5810、与发送方法相关的信号5813作为输入,基于与发送方法相关的信号5813中包含的帧构成的信息、与相位变更相关的信息而进行相位变更,输出基于帧构成的基带信号5815。另外,关于细节,使用图59、图60,在后面进行说明。无线部5816将基于帧构成的基带信号5815、与发送方法相关的信号5813作为输入,基于与发送方法相关的信号5813,实施交织、傅里叶逆变换、频率变换等处理,生成发送信号5817并进行输出,发送信号5817从天线5818作为电波而输出。图59示出图58中发送站发送的调制信号(发送信号)的帧构成的一例。在图59中,设为纵轴为时间,横轴为频率。在图59中,记载为“P”的符号是导频符号,作为第三状况的特征,设为对导频符号实施相位变更。此外,记载为“C”的符号是控制信息符号,作为第三状况的特征,设为对控制信息符号实施相位变更。另外,图59是将控制信息符号配置在时间轴方向时的例子。在图59的帧中,相位变更的周期为7,设为实施“相位变更$0、相位变更$1、相位变更$2、相位变更$3、相位变更$4、相位变更$5、相位变更$6”这七种之中的任一个相位变更。在图59的区域5901的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中,例如,存在记载为“#0$1”的符号。此时,“#0”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0个符号”。并且,“$1”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1”的相位变更。此外,存在记载为“#1$2”的符号。此时,“#1”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1个符号”。并且,“$2”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2”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X$Y”的符号(X为0以上的整数,Y为0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此时,“#X”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X个符号”。并且,“$Y”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Y”的相位变更。在图59的区域5902的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中,例如,存在记载为“%0$3”的符号。此时,“%0”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0个符号”。并且,“$3”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3”的相位变更。此外,存在记载为“%1$4”的符号。此时,“%1”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1个符号”。并且,“$4”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4”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X$Y”的符号(X为0以上的整数,Y为0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此时,“%X”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X个符号”。并且,“$Y”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Y”的相位变更。此外,在图59中,例如,存在记载为“C$0”的符号。此时,“C”意味着控制信息符号,“$0”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0”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C$Y”的符号(Y为0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此时,“C”意味着控制信息符号,“$Y”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Y”的相位变更。此外,在图59中,例如,存在记载为“P$0”的符号。此时,“P”意味着导频符号,“$0”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0”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P$Y”的符号(Y为0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此时,“P”意味着导频符号,“$Y”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Y”的相位变更。此时,在调制信号的数据符号中,进行周期7的相位变更。例如,设为“作为相位变更$0进行(2×0×π)/7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1进行(2×1×π)/7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2进行(2×2×π)/7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3进行(2×3×π)/7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4进行(2×4×π)/7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5进行(2×5×π)/7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6进行(2×6×π)/7弧度的相位变更”(其中,相位变更的值不限于此)。另外,在图57的发送站#1(5701)发送的调制信号#1和发送站#2(5702)发送的调制信号#2中,也可以对调制信号#1以及调制信号#2两者实施相位变更(其中,也可以对调制信号#1、调制信号#2实施不同的相位变更(既可以是相位变更值不同,也可以是调制信号#1的相位变更的周期和调制信号#2的相位变更的周期不同)。此外,也可以设为调制信号#1进行相位变更,调制信号#2不进行。并且,也可以设为调制信号#1不进行相位变更,调制信号#2进行相位变更)。图60示出图58中发送站发送的调制信号(发送信号)的帧构成的一例。图60中,设为纵轴为时间,横轴为频率。在图60中,记载为“P”的符号是导频符号,作为第三状况的特征,设为对导频符号实施相位变更。此外,记载为“C”的符号是控制信息符号,作为第三状况的特征,设为对控制信息符号实施相位变更。另外,图60是将控制信息符号配置在频率轴方向时的例子。在图60的帧中,相位变更的周期为7,设为实施“相位变更$0、相位变更$1、相位变更$2、相位变更$3、相位变更$4、相位变更$5、相位变更$6”这七种之中的任一个相位变更。在图60的区域6001的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中,例如,存在记载为“#0$0”的符号。此时,“#0”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0个符号”。并且,“$0”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0”的相位变更。此外,存在记载为“#1$1”的符号。此时,“#1”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1个符号”。并且,“$1”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1”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X$Y”的符号(X为0以上的整数,Y为0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此时,“#X”意味着数据符号组#1的“第X个符号”。并且,“$Y”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Y”的相位变更。在图60的区域6002的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中,例如,存在记载为“%0$2”的符号。此时,“%0”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0个符号”。并且,“$2”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2”的相位变更。此外,存在记载为“%1$3”的符号。此时,“%1”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1个符号”。并且,“$3”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3”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X$Y”的符号(X为0以上的整数,Y为0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此时,“%X”意味着数据符号组#2的“第X个符号”。并且,“$Y”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Y”的相位变更。此外,在图60中,例如,存在记载为“C$3”的符号。此时,“C”意味着控制信息符号,“$3”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3”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C$Y”的符号(Y为0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此时,“C”意味着控制信息符号,“$Y”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Y”的相位变更。此外,在图59中,例如,存在记载为“P$3”的符号。此时,“P”意味着导频符号,“$3”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3”的相位变更。从而,存在记载为“P$Y”的符号(Y为0以上且6以下的整数)。此时,“P”意味着导频符号,“$Y”意味着进行“相位变更$Y”的相位变更。此时,在调制信号的数据符号中,进行周期7的相位变更。例如,设为“作为相位变更$0进行(2×0×π)/7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1进行(2×1×π)/7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2进行(2×2×π)/7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3进行(2×3×π)/7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4进行(2×4×π)/7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5进行(2×5×π)/7弧度的相位变更”、“作为相位变更$6进行(2×6×π)/7弧度的相位变更”(其中,相位变更的值不限于此)。另外,在图57的发送站#1(5701)发送的调制信号#1和发送站#2(5702)发送的调制信号#2中,也可以对调制信号#1以及调制信号#2两者实施相位变更(其中,也可以对调制信号#1、调制信号#2,实施不同的相位变更(既可以是相位变更值不同,也可以是调制信号#1的相位变更的周期和调制信号#2的相位变更的周期不同)。此外,也可以设为调制信号#1进行相位变更,调制信号#1不进行。并且,也可以设为调制信号#1不进行相位变更,调制信号#1进行相位变更)。在图59以及图60中,作为一例,设为相位变更的周期为7,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的值的周期。此外,相位变更的周期既可以在频率轴方向上形成,也可以在时间方向上形成。此外,在图59以及图60中,若按每个符号实施相位变更,则也可以不存在相位变更的周期。另外,图57的发送站#1、#2的结构不限于图58。使用图61说明其他的结构的例子。在图61中,关于与图58同样地进行动作的部分,赋予同一序号,省略说明。图61的特征是,其他装置发送数据5803、控制信息5806、发送方法指示信息5811,在图61的接收部6102中进行解调/解码,得到数据5803、控制信息5806、发送方法指示信息5811。从而,接收部6102接收其他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将接收信号6101作为输入,进行解调、解码,输出数据5803、控制信息5806、发送方法指示信息5811。第三状况的特征是,“数据符号组#1和数据符号组#2、以及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在图59、图60的情况下,成为控制信息符号和导频符号。其中,也可以存在这以外的符号)一起进行周期7的相位变更”。(也就是说,在帧整体的符号中,进行周期7的相位变更)。例如,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站)选择上述说明的第一状况、第二状况、第三状况中的任一个来实施。(当然图1的发送装置在选择了第三状况的情况下,进行图58、图61中说明的动作)。以上那样,发送装置通过各发送方法实施适当的相位变更方法,从而在各数据符号组中,能够得到好的分集(diversity)效果,接收装置能够得到能够得到好的数据接收质量的效果。另外,当然发送装置(发送站)也可以单独实施上述说明的第一状况、第二状况、第三状况中的任一个。(补充)按照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本申请所涉及的广播(或通信)系统,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将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其他内容组合多个而实施。此外,关于各实施方式、其他内容,只是例子,例如,即使例示了“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式(所使用的纠错码、码长、编码率等)、控制信息等”,在应用了其他的“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式(所使用的纠错码、码长、编码率等)、控制信息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同样的结构来实施。关于调制方式,即使使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调制方式以外的调制方式,也能够实施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其他内容。例如,也可以应用APSK(AmplitudePhaseShiftKeying:振幅相移键控)(例如,16APSK,64APSK,128APSK,256APSK,1024APSK,4096APSK等)、PAM(PulseAmplitudeModulation:脉冲振幅调制)(例如,4PAM,8PAM,16PAM,64PAM,128PAM,256PAM,1024PAM,4096PAM等)、PSK(相移键控)(例如,BPSK,QPSK,8PSK,16PSK,64PSK,128PSK,256PSK,1024PSK,4096PSK等)、QAM(正交幅度调制)(例如,4QAM,8QAM,16QAM,64QAM,128QAM,256QAM,1024QAM,4096QAM等)等,在各调制方式中,也可以设为均匀映射、非均匀映射(也可以实施任何映射)。此外,I-Q平面中的16个、64个等信号点的配置方法(具有16个、64个等信号点的调制方式)不限于本说明书所示的调制方式的信号点配置方法。从而,基于多个比特而输出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功能成为映射部的功能。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存在复平面的情况下,例如辐角那样的相位的单位设为“弧度(radian)”。若利用复平面,作为基于复数的极坐标的显示,能够以极形式来显示。在使复平面上的点(a,b)与复数z=a+jb(a、b都是实数,j为虚数单位)对应时,若该点在极坐标中表示为[r,θ],则a=r×cosθ,b=r×sinθ[数式61]r=a2+b2...(61)]]>成立,r为z的绝对值(r=|z|),θ成为辐角(argument)。并且,z=a+jb表示为r×ejθ。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公开能够对OFDM方式等多载波传输方法应用,此外,还能够应用于单载波的传输方式。(例如,在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还将符号配置于频率轴,但在单载波的情况下,仅将符号配置在时间方向。)此外,还能够对基带信号,使用扩散码来应用扩频通信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数据s0、s1、s2、s3各自的调制方式也可以使用相互不同的调制方式。在本说明书中,也可以是终端的接收装置和天线独立构成的结构。例如,接收装置具备将由天线接收到的信号、或对由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实施了频率变换的信号通过线缆进行输入的接口,接收装置进行其后的处理。此外,接收装置得到的数据/信息其后被转换为影像、声音,并显示在显示器(监视器)中,或从扬声器输出声音。进而,也可以是接收装置得到的数据/信息被实施与影像、声音相关的信号处理(也可以不实施信号处理),从接收装置所具备的RCA端子(影像端子、声音用端子)、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USB2、USB3、HDMI(注册商标)(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注册商标)2、数字用端子等输出。此外,也可以是接收装置得到的数据/信息使用无线通信方式(Wi-Fi(注册商标)(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n、IEEE802.11ac、IEEE802.11ad等)、WiGiG、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等)、有线的通信方式(光通信、电力线通信等)而被调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其他设备。此时,终端具备用于传输信息的发送装置。(此时,终端既可以发送包含接收装置得到的数据/信息的数据,也可以根据接收装置得到的数据/信息,生成变形后的数据并进行发送)。在本说明书中,认为具备发送装置的设备例如是广播站、基站、接入点、终端、便携电话(mobilephone)等通信/广播设备,此时,认为具备接收装置的设备是电视、收音机、终端、个人计算机、便携电话、接入点、基站等通信设备。此外,也可以考虑本申请中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该设备为能够经由某种接口与电视、收音机、个人计算机、便携电话等用于执行应用的装置连接的方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例如导频符号(前导码、独特字、后同步码、参考符号等)、控制信息用的符号等在帧中怎样配置都可。并且,在此,命名为导频符号、控制信息用的符号,但可以是任意的命名方式,功能自身才是重要的。因此,例如,在本说明书中,以前导码这样的名称来称呼,但称呼不限于此,也可以用控制信息符号、控制信道等其他的称呼方式。该符号成为对传输方式(例如,发送方法、调制方式、纠错码的编码率、纠错码的码长、帧构成的方法、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大小)等)的信息等控制信息进行传输的符号。此外,导频符号例如是在收发机中使用PSK调制而调制的已知的符号(或也可以是通过由接收机取同步,从而接收机能够知道发送机发送的符号)即可,接收机使用该符号,进行频率同步、时间同步、(各调制信号的)信道推定(CSI(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Information))的推定)、信号的检测等。此外,控制信息用的符号是用于实现(应用等的)数据以外的通信的、用于传输需要向通信对方传输的信息(例如,通信中使用的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式/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率,上层的设定信息等)的符号。在本说明书的帧构成中,也可以对第一前导码插入其他符号(例如,导频符号、空符号(符号的同相分量为0(零,正交分量为0(零)))等)。同样,也可以对第二前导码插入导频符号、空符号(符号的同相分量为0(零,正交分量为0(零)))等符号。此外,将前导码由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构成,但关于前导码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仅由第一前导码(第一前导码群)构成,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前导码(前导码群)构成。另外,关于前导码的结构,在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帧构成时也是同样的。此外,在本说明书的帧构成中,示出数据符号组,但也可以插入其他符号(例如,导频符号、空符号(符号的同相分量为0(零,正交分量为0(零))),控制信息符号等)。另外,关于此,在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帧构成时也是同样的。并且,在导频符号中,也可以插入其他符号(例如,导频符号、空符号(符号的同相分量为0(零,正交分量为0(零)))、控制信息符号、数据符号等)。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记载了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几个帧构成。此时,记载为“进行时分(时间分割)”,但在连接两个数据符号组的情况下,在相接的部分有时存在成为频分的部分。关于该点,使用图39进行说明。在图39中,3901表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3902表示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如图39的时刻t0那样,设为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在载波4结束。此时,设为从时刻t0的载波5配置了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于是,仅时刻t0的部分例外地成为频分。但是,在时刻t0之前仅存在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在时刻t0之后仅存在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在该点上,被时分(时间分割)。作为其他的例子,示出图40。另外,赋予与图39同样的序号。设为如图40的时刻t0那样,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在载波4结束。并且,设为如时刻t1那样,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在载波5结束。于是,设为从时刻t0的载波5配置了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设为从时刻t1的载波6配置了数据符号组#2的符号。于是,时刻t0、以及t1的部分例外地成为频分。但是,在时刻t0之前仅存在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在时刻t1之后仅存在数据符号#2的符号。在该点上,被时分(时间分割)。如图39、图40那样,在除去例外的部分时,不存在数据符号组#1的符号以外的数据符号(会存在导频符号等)的时刻和不存在数据符号组#2以外的数据符号(会存在导频符号等)的时刻都存在的情况下,设为称为“进行时分(时间分割)”。(从而,例外的时刻的存在方法不限于图39、图40)。另外,本申请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通信装置而进行的情况,但不限于此,还能够将该通信方法作为软件而进行。发送站、基站的发送天线、终端的接收天线都在附图中记载了一个天线,但都可以由多个天线构成。另外,例如,也可以将执行上述通信方法的程序预先储存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中,使该程序通过CPU(CentralProcessorUnit:中央处理单元)来动作。此外,也可以将执行上述通信方法的程序储存在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将存储介质中储存的程序记录至计算机的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使计算机按照该程序而动作。并且,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等的各结构典型地说也可以作为集成电路即LSI(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ScaleIntegration))来实现。这也可以单独地单芯片化,也可以以包含各实施方式的全部的结构或一部分的结构的方式单芯片化。在此,设为LSI,但根据集成度的差异,有时被称呼为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系统LSI、超大LSI、特大LSI。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由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利用在LSI制造后能够进行编程的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能够对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设定进行重构的可重构处理器。进而,若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派生的其他技术,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则当然也可以使用该技术来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存在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本申请能够广泛应用于从多个天线分别发送不同的调制信号的无线系统。此外,在具有多个发送位置的有线通信系统(例如,PLC(PowerLineCommunication:电力线通信)系统、光通信系统、DSL(DigitalSubscriberLine:数字用户线)系统)中,在进行MIMO传输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另外,在实施方式一中,使用基带信号s1(t)(s1(i))、s2(t)(s2(i))进行说明。此时,也可以是由s1(t)(s1(i))传输的数据和由s2(t)(s2(i))传输的数据相同。此外,也可以是s1(t)=s2(t)(s1(i)=s2(i))成立。此时,一个流的调制信号从多个天线发送。工业实用性本申请能够广泛应用于从多个天线分别发送不同的调制信号的无线系统。此外,在具有多个发送位置的有线通信系统(例如,PLC(PowerLineCommunication:电力线通信)系统、光通信系统、DSL(DigitalSubscriberLine:数字用户线)系统)中,在进行MIMO传输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标记说明:102数据生成部105第二前导码生成部108控制信号生成部110帧构成部112信号处理部114导频插入部116IFFT部118PAPR削减部120保护间隔插入部122第一前导码插入部124无线处理部126天线。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