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外壳加工工艺、手机外壳及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0590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手机外壳加工工艺、手机外壳及手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手机外壳加工工艺、手机外壳及手机。



背景技术:

为避免金属屏蔽手机讯号,现市面上的金属材质手机的外壳有大体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全金属一体结构,上下天线段缝加塑胶填充,缺点是加工成本高;另外一种是主体部分为金属材质,至少上下段为塑胶材质,具体地,该种手机外壳可能包括金属电池后盖、上下塑胶装饰条和塑胶中框,天线设置在塑胶中框的内部,也可能包括金属电池盖主体和上下塑胶装饰条(不具有塑胶中框),天线设置在塑胶装饰条的内部,这种手机外壳的缺点是上下段塑胶部分过宽,金属一体感不强,手机外壳整体五金感差。

现有一些产品,会将LDS天线或PDS天线设在塑胶件(塑胶中框/塑胶装饰条)的一级外观面上,其表面处理工艺漆厚一般在100um才能遮盖住天线痕,缺点是容易积油且手机棱边C角变成了R角,手机外壳整体五金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能够使手机外壳整体具有良好的五金感且成本较低的手机外壳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良好的五金感且成本较低的手机外壳及手机。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手机外壳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天线成型步骤,在塑胶件的一级外观面上成型天线,天线的厚度小于等于13um;涂层膜成型步骤,通过喷涂和打磨工艺或通过喷涂、打磨、真空镀和镭雕工艺在一级外观面上形成涂层膜,涂层膜覆盖天线以及一级外观面中除天线以外的区域,涂层膜的厚度小于等于65um,其中,当塑胶件为塑胶装饰条时,采用喷涂和打磨工艺,当塑胶件为塑胶中框时,采用喷涂、打磨、真空镀和镭雕工艺。

根据本发明,在涂层膜成型步骤中,喷涂和打磨工艺包括如下子步骤:在一级外观面上喷涂底漆形成底漆层,底漆层包裹天线;在底漆层上喷涂第一打磨漆形成第一打磨漆层;打磨第一打磨漆层,直至天线位置无凸出手感;在打磨后的第一打磨漆层上喷涂第二打磨漆形成第二打磨漆层;在第二打磨漆层上喷涂第一色漆形成第一色漆层;在第一色漆层上喷涂第二色漆形成第二色漆层;在第二色漆层上喷涂UV面漆形成UV面漆层;其中,底漆、第一打磨漆和第二打磨漆的颜色与塑胶件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第一色漆和第二色漆为具有金属质感的色漆,UV面漆是透明的。

根据本发明,底漆层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第一打磨漆层的厚度位于13-16um的范围内;第一打磨漆层打磨后的厚度位于7-10um的范围内;第二打磨漆层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第一色漆层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第二色漆层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UV面漆层的厚度位于15-20um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在涂层膜成型步骤中,喷涂、打磨、真空镀和镭雕工艺包括如下子步骤:在一级外观面上喷涂底漆形成底漆层,底漆层包裹天线;在底漆层上喷涂第一打磨漆形成第一打磨漆层;打磨第一打磨漆层,直至天线位置无凸出手感;在打磨后的第一打磨漆层上喷涂第二打磨漆形成第二打磨漆层;在第二打磨漆层上喷涂色漆形成色漆层;在色漆层上喷涂真空镀底漆形成真空镀底漆层;在真空镀底漆层上进行真空镀处理形成真空镀膜层;在真空镀膜层上喷涂保护漆形成保护漆层;将真空镀膜层上需要显示色漆层的区域通过激光镭雕去除;在保护漆层上喷涂UV面漆形成UV面漆层;其中,底漆、第一打磨漆和第二打磨漆的颜色与塑胶件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色漆为具有金属质感的色漆,真空镀底漆、保护漆和UV面漆均是透明的。

根据本发明,底漆层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第一打磨漆层的厚度位于13-16um的范围内;第一打磨漆层打磨后的厚度位于7-10um的范围内;第二打磨漆层的厚度位于4-5um的范围内;色漆层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真空镀底漆层的厚度位于15-20um的范围内;真空镀膜层的厚度位于100-200nm的范围内;保护漆层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UV面漆层的厚度位于25-30um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打磨第一打磨漆层时,先以3000#海绵砂纸粗打磨,再以4000#纸砂纸细打磨。

根据本发明,采用喷涂和打磨工艺形成的涂层膜的厚度小于等于55um。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手机外壳,包括:塑胶件,在塑胶件的一级外观面上设有天线和涂层膜,涂层膜覆盖天线以及一级外观面中除天线以外的区域,天线的厚度小于等于13um,涂层膜的厚度小于等于65um;其中,当塑胶件为塑胶装饰条时,作为塑胶装饰条的塑胶件的宽度小于等于4mm;当塑胶件为塑胶中框时,与塑胶中框邻接的塑胶装饰条的宽度小于等于4mm。

根据本发明,当塑胶件为塑胶装饰条时,涂层膜包括:设置在一级外观面上由底漆形成的底漆层,底漆层包裹天线;设置在底漆层上由第一打磨漆形成的第一打磨漆层;设置在第一打磨漆层上由第二打磨漆形成的第二打磨漆层;设置在第二打磨漆层上由第一色漆形成的第一色漆层;设置在第一色漆层上由第二色漆形成的第二色漆层;设置在第二色漆层上由UV面漆形成的UV面漆层;其中,底漆、第一打磨漆和第二打磨漆的颜色与塑胶件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第一色漆和第二色漆为具有金属质感的色漆,UV面漆是透明的;当塑胶件为塑胶中框时,涂层膜包括:设置在一级外观面上由底漆形成的底漆层,底漆层包裹天线;设置在底漆层上由第一打磨漆形成的第一打磨漆层;设置在第一打磨漆层上由第二打磨漆形成的第二打磨漆层;设置在第二打磨漆层上由色漆形成的色漆层;设置在色漆层上由真空镀底漆形成的真空镀底漆层;设置在真空镀底漆层上通过真空镀处理形成的真空镀膜层,在真空镀膜层中需要显示色漆层的区域通过激光镭雕形成有缺口;设置在真空镀膜层上由保护漆形成的保护漆层;设置在保护漆层上由UV面漆形成UV面漆层;其中,底漆、第一打磨漆和第二打磨漆的颜色与塑胶件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色漆为具有金属质感的色漆,真空镀底漆、保护漆、第二中漆和UV面漆均是透明的。

根据本发明,当塑胶件为塑胶装饰条时:涂层膜的厚度小于等于55um;底漆层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第一打磨漆层的厚度位于7-10um的范围内;第二打磨漆层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第一色漆层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第二色漆层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UV面漆层的厚度位于15-20um的范围内;当塑胶件为塑胶中框时:底漆层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第一打磨漆层的厚度位于7-10um的范围内;第二打磨漆层的厚度位于4-5um的范围内;第一色漆层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真空镀底漆层的厚度位于15-20um的范围内;真空镀膜层的厚度位于100-200nm的范围内;保护漆层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UV面漆层的厚度位于25-30um的范围内。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手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手机外壳。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手机外壳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天线成型步骤,在塑胶件的一级外观面上成型天线,天线的厚度小于等于13um;涂层膜成型步骤,通过喷涂和打磨工艺或通过喷涂、打磨、真空镀和镭雕工艺在一级外观面上形成涂层膜,涂层膜覆盖天线以及一级外观面中除天线以外的区域,涂层膜的厚度小于等于65um,其中,当塑胶件为塑胶装饰条时,采用喷涂和打磨工艺,当塑胶件为塑胶中框时,采用喷涂、打磨、真空镀和镭雕工艺。首先,本发明将天线设置在塑胶件的一级外观面上,提高讯号强度,并使得手机后盖中天线净空区域的宽度(即塑胶装饰条的宽度)能够变窄,例如,变窄到小于等于4mm,进而,金属占比加大,提升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其次,因天线本身的厚度变薄、并因具有打磨工艺而使遮盖天线的难度下降,使得涂层膜整体的厚度降低,进而C角尖挻清晰更接近金属高光C角效果,提高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具有外观新颖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体验价值。此外,采用这种加工工艺的手机外壳为上述主体部分为金属材质、至少上下段为塑胶材质的手机外壳,比一体金属材质手机外壳成本更低。

本发明的手机外壳包括塑胶件,在塑胶件的一级外观面上设有天线和涂层膜,涂层膜覆盖天线以及一级外观面中除天线以外的区域,天线的厚度小于等于13um,涂层膜的厚度小于等于65um;其中,当塑胶件为塑胶装饰条时,作为塑胶装饰条的塑胶件的宽度小于等于4mm;当塑胶件为塑胶中框时,与塑胶中框邻接的塑胶装饰条的宽度小于等于4mm。首先,本发明将天线设置在塑胶件的一级外观面上,提高讯号强度,并使得手机后盖中天线净空区域的宽度(即塑胶装饰条的宽度)能够变窄到小于等于4mm,进而,金属占比加大,提升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其次,涂层膜整体的厚度降低,进而C角尖挻清晰更接近金属高光C角效果,提高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具有外观新颖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体验价值。此外,这种手机外壳为上述主体部分为金属材质、至少上下段为塑胶材质的手机外壳,比一体金属材质手机外壳成本更低。

本发明的手机包括上述手机外壳。该手机中,天线设置在塑胶件的一级外观面上,提高讯号强度,并使得手机后盖中天线净空区域的宽度(即塑胶装饰条的宽度)能够变窄到小于等于4mm,进而,金属占比加大,提升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其次,涂层膜整体的厚度降低,进而C角尖挻清晰更接近金属高光C角效果,提高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具有外观新颖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体验价值。此外,这种手机因其手机外壳为上述主体部分为金属材质、至少上下段为塑胶材质的手机外壳,比采用一体金属材质手机外壳的手机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外壳加工工艺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手机外壳加工工艺中涂层膜成型步骤的具体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手机外壳加工工艺所对应的手机外壳的主视图,其中主要示出了金属电池盖主体、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

图4是图3中的手机外壳的俯视图,其中主要示出了天线;

图5是图3中的手机外壳的仰视图,其中主要示出了天线;

图6是图3中的手机外壳的左视图,其中主要示出了金属电池盖主体;

图7是图3中的手机外壳的右视图,其中主要示出了金属电池盖主体;

图8是图3中的手机外壳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其中主要示出了塑胶装饰条和天线;

图9是图2中的涂层膜成型步骤在塑胶件和天线上所形成的涂层膜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外壳加工工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示出的手机外壳加工工艺中涂层膜成型步骤的具体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的手机外壳加工工艺所对应的手机外壳的主视图,其中主要示出了金属电池盖主体、塑胶装饰条;

图13是图12中的手机外壳的俯视图,其中主要示出了天线;

图14是图12中的手机外壳的仰视图,其中主要示出了天线;

图15是图12中的手机外壳的右视图,其中主要示出了塑胶件(即塑胶中框);

图16是图10中的涂层膜成型步骤在塑胶件和天线上所形成的涂层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0中的涂层膜成型步骤在塑胶件和天线上所形成的涂层膜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图9中:

11:金属电池盖主体;12、13:塑胶装饰条;14:天线;15:底漆层;16:第一打磨漆层;17:第二打磨漆层;18:第一色漆层;19:第二色漆层;110:UV面漆层;a1: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的宽度;b:天线的主体的厚度;c:天线的四周边缘的厚度;

图10-图17中:

21:金属电池后盖;22、23:塑胶装饰条;24:塑胶中框;25:天线;26:底漆层;27:第一打磨漆层;28:第二打磨漆层;29:色漆层;210:真空镀底漆层;211:真空镀膜层;212:保护漆层;213:UV面漆层;214:缺口;a2:塑胶装饰条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手机外壳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金属电池盖主体成型步骤,将金属坯料挤压成型并进行阳极氧化表面处理,形成金属电池盖主体11;

上、下两个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成型步骤,塑胶注塑成型出两个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宽度a1小于等于4mm,图中,位于上方的塑胶装饰条以标记“12”示出,位于下方的塑胶装饰条以标记“13”示出;

天线成型步骤,在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一级外观面上成型天线14(例如,印刷天线),具体地,在将放置在上方的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顶面上成型天线14并在将放置在下方的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底面上成型天线14,天线14由银浆油墨在100℃的条件下烘焙4小时形成,天线14的厚度(也就是天线14的最大厚度)小于等于13um,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天线14的主体的厚度b小于等于13um,天线14的四周边缘的厚度c小于等于5um,天线14的主体与四周边缘之间的部分沿远离主体的方向逐渐变薄;

涂层膜成型步骤,通过喷涂和打磨工艺在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一级外观面上形成涂层膜,涂层膜覆盖天线14以及一级外观面中除天线14以外的区域,涂层膜厚度小于等于65um。

通过上述工艺,首先,将天线14设置在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一级外观面上,提高讯号强度,并使得手机后盖中天线净空区域的宽度(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宽度)能够变窄,例如,变窄到小于等于4mm,进而,金属占比加大,提升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其次,因天线14本身的厚度变薄、并因具有打磨工艺而使遮盖天线14的难度下降,使得涂层膜整体的厚度降低,进而C角尖挻清晰更接近金属高光C角效果,提高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具有外观新颖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体验价值,其中,天线14的厚度变薄有利于后续更好地打磨和遮盖。此外,采用这种加工工艺的手机外壳为上述主体部分为金属材质、至少上下段为塑胶材质的手机外壳,比一体金属材质手机外壳成本更低。

更加具体地,参照图2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在涂层膜成型步骤中,喷涂和打磨工艺包括如下子步骤:

S1.1、在一级外观面上喷涂底漆形成底漆层15,底漆层15包裹天线14,起天线14与塑胶兼容作用,具体地,底漆按质量比计包括40%的乙二醇单丁醚、30%的丙二醇、20%的三羟甲基丙烷和10%的对二甲苯,底漆的颜色与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即二者的颜色相同或相似,形成的底漆层15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

S1.2、在底漆层15上喷涂第一打磨漆形成第一打磨漆层16,具体地,第一打磨漆按质量比计包括40%的锐钛矿型钛白粉、30%的滑石粉TL-45-98GB、1%的磷酸三甲酚酯和10%的中油度亚麻醇酸树脂,第一打磨漆的颜色与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即二者相同或相似,第一打磨漆层16的厚度位于13-16um的范围内;

S1.3、打磨第一打磨漆层16,直至天线14位置无凸出手感,具体地,先以3000#海绵砂纸粗打磨,再以4000#纸砂纸细打磨,打磨掉6um的厚度,第一打磨漆层16打磨后的厚度位于7-10um的范围内,打磨后的第一打磨漆层16起到遮盖天线14的作用;

S1.4、在打磨后的第一打磨漆层16上喷涂第二打磨漆形成第二打磨漆层17,具体地,第二打磨漆与第一打磨漆相同,即第二打磨漆按质量比计包括40%的锐钛矿型钛白粉、30%的滑石粉TL-45-98GB、1%的磷酸三甲酚酯和10%的中油度亚麻醇酸树脂,第二打磨漆的颜色与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即二者相同或相似,形成的第二打磨漆层17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起到遮盖打磨痕和流平的作用;

S1.5、在第二打磨漆层17上喷涂具有金属质感的第一色漆形成第一色漆层18,具体地,第一色漆按质量比计包括3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30%的醋酸丁酯、20%的丁醇、15%的邻二甲苯和5%的、粒径为3-5um的包裹铝粉,第一色漆层18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

S1.6、在第一色漆层18上喷涂具有金属质感的第二色漆形成第二色漆层19,具体地,第二色漆按质量比计包括3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30%的苯酚甲醛树脂、20%的丁醇、15%的邻二甲苯和5%的、粒径为3-5um的包裹铝粉,第二色漆层19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

S1.7、在第二色漆层19上喷涂透明的UV面漆形成UV面漆层110,具体地,UV面漆按质量比计包括30%的丙烯酸酯树脂、30%的磷酸三甲酚酯、10%的对二甲苯、2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和10%的醋酸丁酯,UV面漆层110的厚度位于15-20um的范围内。

优选地,采用喷涂和打磨工艺形成的涂层膜的厚度小于等于55um。

实施例二

可继续参照图3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手机外壳,该手机外壳可通过实施例一的手机外壳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当然,也可通过其他方法制作而成。

具体地,该手机外壳包括金属电池盖主体11和上、下两个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在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一级外观面上设有天线14和涂层膜,即在上方的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顶面上成型天线14并在下方的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底面上成型天线14,涂层膜覆盖天线14以及一级外观面中除天线14以外的区域,天线14的厚度(也就是天线14的最大厚度)小于等于13um,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天线14的主体的厚度小于等于13um,天线14的四周边缘的厚度小于等于5um,涂层膜的厚度小于等于65um,天线14的主体与四周边缘之间的部分沿远离主体的方向逐渐变薄,天线14的材料为银浆油墨,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宽度a1小于等于4mm。

基于上述设置,本实施例将天线14设置在塑胶件的一级外观面上,提高讯号强度,并使得手机后盖中天线14净空区域的宽度(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宽度)能够变窄到小于等于4mm,进而,金属占比加大,提升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其次,涂层膜整体的厚度降低,进而C角尖挻清晰更接近金属高光C角效果,提高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具有外观新颖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体验价值,其中,天线14的厚度变薄有利于打磨和遮盖。此外,这种手机外壳为上述主体部分为金属材质、至少上下段为塑胶材质的手机外壳,比一体金属材质手机外壳成本更低。

更加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涂层膜的厚度小于等于55um,涂层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漆层15、第一打磨漆层16、第二打磨漆层17、第一色漆层18、第二色漆层19和UV面漆层110。

其中,底漆层15设置在一级外观面上,底漆层15包裹天线14,起天线14与塑胶兼容作用,底漆层15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底漆层15由底漆形成,底漆按质量比计包括40%的乙二醇单丁醚、30%的丙二醇、20%的三羟甲基丙烷和10%的对二甲苯,底漆的颜色与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即二者的颜色相同或相似。

第一打磨漆层16设置在底漆层15上,第一打磨漆层16的厚度位于7-10um的范围内,起到遮盖天线14的作用。第一打磨漆层16由第一打磨漆形成,第一打磨漆按质量比计包括40%的锐钛矿型钛白粉、30%的滑石粉TL-45-98GB、1%的磷酸三甲酚酯和10%的中油度亚麻醇酸树脂,第一打磨漆的颜色与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即二者相同或相似。

第二打磨漆层17设置在第一打磨漆层16上,第二打磨漆层17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起到遮盖打磨痕和流平的作用。第二打磨漆层17由第二打磨漆形成,第二打磨漆与第一打磨漆相同,即第二打磨漆按质量比计包括40%的锐钛矿型钛白粉、30%的滑石粉TL-45-98GB、1%的磷酸三甲酚酯和10%的中油度亚麻醇酸树脂,第二打磨漆的颜色与塑胶件(即塑胶装饰条12、13)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即二者相同或相似。

第一色漆层18设置在第二打磨漆层17上,第一色漆层18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具体地,第一色漆层18由具有金属质感的第一色漆形成,第一色漆按质量比计包括3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30%的醋酸丁酯、20%的丁醇、15%的邻二甲苯和5%的、粒径为3-5um的包裹铝粉。

第二色漆层19设置在第一色漆层18上,第二色漆层19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具体地,第二色漆层19由具有金属质感的第二色漆形成,第二色漆按质量比计包括3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30%的苯酚甲醛树脂、20%的丁醇、15%的邻二甲苯和5%的、粒径为3-5um的包裹铝粉。

UV面漆层110设置在第二色漆层19上,UV面漆层110的厚度位于15-20um的范围内。具体地,UV面漆层110由透明的UV面漆形成,UV面漆按质量比计包括30%的丙烯酸酯树脂、30%的磷酸三甲酚酯、10%的对二甲苯、2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和10%的醋酸丁酯。

实施例三

参照图10至图17,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手机外壳加工工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塑胶件为塑胶中框24,手机外壳还包括金属电池后盖21和上下塑胶装饰条22、23。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手机外壳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金属电池后盖21成型步骤,将金属坯料挤压成型并进行阳极氧化表面处理,形成金属电池后盖21;

上、下两个塑胶装饰条成型步骤,塑胶注塑成型出两个塑胶装饰条22、23,塑胶装饰条22、23的宽度a2小于等于4mm;

塑胶件(即塑胶中框)成型步骤,注塑成型塑胶件(即塑胶中框24);

天线成型步骤,在塑胶件(即塑胶中框24)的一级外观面(即塑胶中框24的上、下端外观面)上成型天线25(例如,印刷天线25),天线25由银浆油墨在100℃的条件下烘焙4小时形成。天线25的厚度(也就是天线25的最大厚度)小于等于13um,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天线25的主体的厚度小于等于13um,天线25的四周边缘的厚度小于等于5um,天线25的主体与四周边缘之间的部分沿远离主体的方向逐渐变薄;

涂层膜成型步骤,通过喷涂、打磨、真空镀和镭雕工艺在一级外观面上形成涂层膜,涂层膜覆盖天线25以及一级外观面中除天线25以外的区域,厚度小于等于65um;

连接步骤,将金属电池后盖21通过热熔胶水粘贴在塑胶件(即塑胶中框24)中部,将上、下两个塑胶装饰条22、23通过双面胶粘在塑胶件(即塑胶中框24)的上、下两端。

通过上述工艺,首先,将天线25设置在塑胶件(即塑胶中框24)的一级外观面上,提高讯号强度,并使得手机后盖中天线25净空区域的宽度(即塑胶装饰条22、23的宽度)能够变窄,例如,变窄到小于等于4mm,进而,金属占比加大,提升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其次,因天线25本身的厚度变薄、并因具有打磨工艺而使遮盖天线25的难度下降,使得涂层膜整体的厚度降低,进而C角尖挻清晰更接近金属高光C角效果,提高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具有外观新颖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体验价值,其中,天线25的厚度变薄有利于后续更好地打磨和遮盖。此外,采用这种加工工艺的手机外壳为上述主体部分为金属材质、至少上下段为塑胶材质的手机外壳,比一体金属材质手机外壳成本更低。

更加具体地,参照图10至图16,在本实施例中,在涂层膜成型步骤中,喷涂、打磨、真空镀和镭雕工艺包括如下子步骤:

S2.1、在一级外观面上喷涂底漆形成底漆层26,底漆层26包裹天线25,起天线25与塑胶兼容作用,具体地,底漆按质量比计包括40%的乙二醇单丁醚、30%的丙二醇、20%的三羟甲基丙烷和10%的对二甲苯,底漆的颜色与塑胶件(即塑胶中框24)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即二者的颜色相同或相似,形成的底漆层26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

S2.2、在底漆层26上喷涂第一打磨漆形成第一打磨漆层27,具体地,第一打磨漆按质量比计包括40%的锐钛矿型钛白粉、30%的滑石粉TL-45-98GB、1%的磷酸三甲酚酯和10%的中油度亚麻醇酸树脂,第一打磨漆与塑胶件(即塑胶中框24)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即二者的颜色相同或相似,此时形成的第一打磨漆层27的厚度位于13-16um的范围内。

S2.3、打磨第一打磨漆层27,直至天线25位置无凸出手感,具体地,先以3000#海绵砂纸粗打磨,再以4000#纸砂纸细打磨,打磨掉6um的厚度,第一打磨漆层27打磨后的厚度位于7-10um的范围内,打磨后的第一打磨漆层27起到遮盖天线25的作用。

S2.4、在打磨后的第一打磨漆层27上喷涂第二打磨漆形成第二打磨漆层28,具体地,第二打磨漆与第一打磨漆相同,第二打磨漆按质量比计包括40%的锐钛矿型钛白粉、30%的滑石粉TL-45-98GB、1%的磷酸三甲酚酯和10%的中油度亚麻醇酸树脂,第二打磨漆的颜色与塑胶件(即塑胶中框)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即二者相同或相似,第二打磨漆的颜色与塑胶件(即塑胶中框)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即二者相同或相似,形成的第二打磨漆层28的厚度位于4-5um的范围内,起到遮盖打磨痕和流平的作用。

S2.5、在第二打磨漆层28上喷涂具有金属质感的色漆形成色漆层29,具体地,色漆按质量比计包括3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30%的醋酸丁酯、20%的丁醇、15%的邻二甲苯和5%的、粒径为3-5um的包裹铝粉,色漆可为金色漆,起金属磨砂质感作用。形成的色漆层29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

S2.6、在色漆层29上喷涂透明的真空镀底漆形成真空镀底漆层210,具体地,真空镀底漆按质量计包括40%的丙烯酸酯树脂、15%的硝酸纤维素、15%的低醚化度三聚氰胺树脂、1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10%的丁醇和10%的甲苯。形成的真空镀底漆层210的厚度位于15-20um的范围内,起镀层载体的作用。

S2.7、在真空镀底漆层210上进行真空镀处理形成真空镀膜层211,真空镀所用的材料为金属铟,纯度为99.99%。形成的真空镀膜层211的厚度位于100-200nm的范围内,起高光亮边的作用。

S2.8、在真空镀膜层211上喷涂透明的保护漆形成保护漆层212,具体地,保护漆按质量比计包括15%的苯乙烯、3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35%的丙烯酰胺和20%的丙烯酸。形成的保护漆层212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主要起保护镀层及便于镭雕的作用。

S2.9、将真空镀膜层211上需要显示色漆层29的区域通过激光镭雕去除。

S2.10、在保护漆层212上喷涂透明的UV面漆形成UV面漆层213,具体地,UV面漆按质量比包括30%的丙烯酸酯树脂、3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10%的对二甲苯、2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和10%的醋酸丁酯。形成的UV面漆层213的厚度位于25-30um的范围内,起保护下面涂层的作用。

实施例四

可继续参照图11至图17,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手机外壳,该手机外壳可通过实施例三的手机外壳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当然,也可通过其他方法制作而成。

具体地,手机外壳包括金属电池后盖21、塑胶件(即塑胶中框24)和与塑胶中框24邻接的塑胶装饰条。在塑胶件(即塑胶中框24)的一级外观面(即塑胶中框24的上、下端外观面)上设有天线25和涂层膜。天线25的材料可为银浆油墨,天线25的主体的厚度小于等于13um,天线25的厚度(也就是天线25的最大厚度)小于等于13um,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天线25的四周边缘的厚度小于等于5um,天线25的主体与四周边缘之间的部分沿远离主体的方向逐渐变薄。涂层膜覆盖天线25以及一级外观面中除天线25以外的区域,涂层膜的厚度小于等于65um。塑胶装饰条的宽度小于等于4mm。

首先,本实施例将天线25设置在塑胶件(即塑胶中框24)的一级外观面上,提高讯号强度,并使得手机后盖中天线25净空区域的宽度(即塑胶装饰条的宽度)能够变窄到小于等于4mm,进而,金属占比加大,提升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其次,涂层膜整体的厚度降低,进而C角尖挻清晰更接近金属高光C角效果,提高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具有外观新颖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体验价值,其中,天线25的厚度变薄有利于后续更好地打磨和遮盖。此外,这种手机外壳为上述主体部分为金属材质、至少上下段为塑胶材质的手机外壳,比一体金属材质手机外壳成本更低。

具体地,涂层膜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底漆层26、第一打磨漆层27、第二打磨漆层28、色漆层29、真空镀底漆层210、真空镀膜层211、保护漆层212和UV面漆层213。

其中,底漆层26设置在一级外观面上,底漆层26包裹天线25,起天线25与塑胶兼容作用。具体地,底漆层26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底漆层26由底漆形成,底漆按质量比计包括40%的乙二醇单丁醚、30%的丙二醇、20%的三羟甲基丙烷和10%的对二甲苯,底漆的颜色与塑胶件(即塑胶中框24)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即二者的颜色相同或相似。

第一打磨漆层27设置在底漆层26上,第一打磨漆层27的厚度位于7-10um的范围内。具体地,第一打磨漆层27由第一打磨漆形成,第一打磨漆按质量比计包括40%的锐钛矿型钛白粉、30%的滑石粉TL-45-98GB、1%的磷酸三甲酚酯和10%的中油度亚麻醇酸树脂,第一打磨漆与塑胶件(即塑胶中框24)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即二者的颜色相同或相似。

第二打磨漆层28设置在第一打磨漆层27上,起到遮盖打磨痕和流平的作用。第二打磨漆层28的厚度位于4-5um的范围内。第二打磨漆层28由第二打磨漆形成,第二打磨漆与第一打磨漆相同,第二打磨漆按质量比计包括40%的锐钛矿型钛白粉、30%的滑石粉TL-45-98GB、1%的磷酸三甲酚酯和10%的中油度亚麻醇酸树脂,第二打磨漆的颜色与塑胶件(即塑胶中框)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即二者相同或相似,第二打磨漆的颜色与塑胶件(即塑胶中框)的颜色属于同一色系,即二者相同或相似。

色漆层29设置在第二打磨漆层28上,色漆层29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色漆层29由具有金属质感的色漆形成,色漆按质量比计包括3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30%的醋酸丁酯、20%的丁醇、15%的邻二甲苯和5%的、粒径为3-5um的包裹铝粉,色漆可为金色漆,起金属磨砂质感作用。

真空镀底漆层210设置在色漆层29上,真空镀底漆层210的厚度位于15-20um的范围内,起镀层载体的作用。真空镀底漆层210由透明的真空镀底漆形成,真空镀底漆按质量计包括40%的丙烯酸酯树脂、15%的硝酸纤维素、15%的低醚化度三聚氰胺树脂、1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10%的丁醇和10%的甲苯。

真空镀膜层211设置在真空镀底漆层210上,由金属铟(纯度为99.99%)通过真空镀处理形成,真空镀膜层211的厚度位于100-200nm的范围内,起高光亮边的作用。其中,在真空镀膜层211中需要显示色漆层29的区域通过激光镭雕形成有缺口214。

保护漆层212设置在真空镀膜层211上,保护漆层212的厚度位于5-7um的范围内,主要起保护镀层及便于镭雕的作用。保护漆层212由透明的保护漆形成,保护漆按质量比计包括15%的苯乙烯、3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35%的丙烯酰胺和20%的丙烯酸。

UV面漆层213设置在第二中漆层上,UV面漆层213的厚度位于25-30um的范围内,起保护下面涂层的作用。UV面漆层213由透明的UV面漆形成,UV面漆按质量比包括30%的丙烯酸酯树脂、3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10%的对二甲苯、20%的苯二甲酸二丁酯和10%的醋酸丁酯。

实施例五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手机,该手机包括实施例二或实施例四所述的手机外壳。具体地,该手机的手机外壳中在塑胶件(塑胶装饰条12、13/塑胶中框24)的一级外观面上设有天线25和涂层膜,涂层膜覆盖天线25以及一级外观面中除天线25以外的区域,天线25的主体的厚度小于等于13um,天线25的四周边缘的厚度小于等于5um,涂层膜的厚度小于等于65um;其中,当塑胶件为塑胶装饰条12、13时,作为塑胶装饰条12、13的塑胶件的宽度小于等于4mm;当塑胶件为塑胶中框24时,与塑胶中框24邻接的塑胶装饰条的宽度小于等于4mm。

该手机中,天线25设置在塑胶件的一级外观面上,提高讯号强度,并使得手机后盖中天线25净空区域的宽度(即塑胶装饰条的宽度)能够变窄到小于等于4mm,进而,金属占比加大,提升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其次,涂层膜整体的厚度降低,进而C角尖挻清晰更接近金属高光C角效果,提高手机外壳整体的五金感,具有外观新颖的视觉效果,提升用户体验价值。此外,这种手机因其手机外壳为上述主体部分为金属材质、至少上下段为塑胶材质的手机外壳,比采用一体金属材质手机外壳的手机成本更低。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