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8542发布日期:2018-08-04 17:50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软硬结合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摄像模组一般都设有软硬结合板,用于摄像模组的软硬结合板一般包括第一硬板、第二硬板和柔性板,其中第一硬板可以用于封装图像传感器,柔性板部分可以连接第一硬板和第二硬板。

如图1所示,现有的软硬结合板包括第一硬板1’、柔性板2’和第二硬板3’,第一硬板1’和柔性板2’之间的交接线X’一般为直线,柔性板2’的外边缘线21’、第一硬板的外边缘线11’和所述交接线仅相交于一点A’,而由于柔性板2’的成型加工方式为冲切成型,第一硬板1’的成型加工方式为捞边成型,在软硬结合板的成型过程中,第一硬板1的捞形加工的结束点也就位于所述交点A’,这样常常使得所述柔性板2’会受到第一硬板1’捞形加工的影响出现毛刺或者碎屑。由于摄像模组的成像要求,软硬结合板出现毛刺或者碎屑会使得摄像模组成像后出现污点现象,影响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硬结合板,它可以有效解决软硬结合板在第一硬板和柔性板交接处出现毛刺或者碎屑,影响摄像模组成像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软硬结合板,应用于摄像模组中,包括第一硬板、第二硬板和连接所述第一硬板和第二硬板的柔性板,所述柔性板与所述第一硬板的交接线形成向所述第一硬板突出的曲线部,所述曲线部位于所述柔性板与所述第一硬板的交接线的两端;所述柔性板的外边缘线靠近所述第一硬板处为一直线段,且接合于所述第一硬板的外边缘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直线段的长度大于0.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直线段的终点与所述第一硬板的侧边距离大于0.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柔性板和所述第二硬板的交接线为一直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硬板被配置为用于安装图像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硬板被配置为用于安装连接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硬板上的补强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补强板为不锈钢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硬板与所述柔性板的交接处设有粘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柔性板在靠近所述第一硬板的位置上设置有弯折警示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软硬结合板通过使所述柔性板与第一硬板的交接线在两端处形成了向所述第一硬板突出的曲线部,柔性板的外边缘线靠近所述第一硬板的外边缘线处为一直线段且接合于所述第一硬板的外边缘线上;从而使所述第一硬板的捞边成型加工的终止点位于所述第一硬板的外边缘线和所述柔性板的外边缘线的直线段的接合点上,附近的柔性板的外边缘线为直线段,这样第一硬板的捞边成型工艺不会对所述柔性板产生影响,从而能够有效保证软硬结合板在第一硬板和柔性板交接处加工成型后的边缘整齐,不会出现毛刺或者碎屑,从而能够避免使摄像模组因毛刺或者碎屑出现污点的问题,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软硬结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软硬结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柔性板和第二硬板的交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补强板和粘胶的布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弯折警示线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如图2所示,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软硬结合板的结构示意图,该软硬结合板应用于摄像模组中,包括第一硬板1、第二硬板3和连接所述第一硬板1和第二硬板3的柔性板2,所述柔性板2与所述第一硬板1的交接线X形成向所述第一硬板1突出的曲线部X1,所述曲线部X1位于所述柔性板2与所述第一硬板1的交接线X的两端;所述柔性板2的外边缘线21靠近所述第一硬板1处为一直线段211,且接合于所述第一硬板1的外边缘线11上,即所述第一硬板1的外边缘线11与所述柔性板2的外边缘线21的交底处两侧均为直线的边缘线形状。具体地,所述第一硬板1被配置为用于安装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二硬板3被配置为用于安装连接器。

这样,由于所述柔性板2与第一硬板1的交接线X在两端处形成了向所述第一硬板1突出的曲线部X1,柔性板2的外边缘线21靠近所述第一硬板1的外边缘线11处为一直线段211,且接合于所述第一硬板1的外边缘线11上。这样所述第一硬板1的捞边成型加工的终止点就位于所述第一硬板1的外边缘线11和所述柔性板2的外边缘线21的直线段211的接合点A上,由于A点附近的柔性板2的外边缘线21为直线段211。这样第一硬板1的捞边成型工艺不会对所述柔性板2产生影响,从而能够有效保证软硬结合板在第一硬板1和柔性板2交接处加工成型后的边缘整齐,不会出现毛刺或者碎屑,从而能够避免使摄像模组因毛刺或者碎屑出现的污点问题,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良品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段211的长度L1优选为大于0.2mm,所述直线段211的终点A与所述第一硬板1的侧边距离优选为大于0.2mm。这样,能够同时方便所述柔性板2和所述第一硬板的成型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柔性板2和所述第二硬板3的交接线为一直线Y,第二硬板3为配置为安装连接器,因此不会影响到摄像模组的成像,所述柔性板2和所述第二硬3的交接线为一直线,成型工艺较为简单快捷,能有效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软硬结合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硬板1上的补强板4。所述补强板4优选为不锈钢板。配置补强板能有效提高第一硬板1的强度,提高产品质量。所述第一硬板1与所述柔性板2的交接处设有粘胶5。设有粘胶5可以增加柔性板2与第一硬板1的交接处的硬度,不易弯折,保证此处强度,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柔性板2在靠近所述第一硬板1的位置上设置有弯折警示线6。用于警示装配人员在装配整机过程中,所述柔性板2的弯折不能超过该弯折警示线6的位置,保证装配过程中不易损坏柔性版和第一硬板的交接处,减少装配导致的产品不良,提高生产良品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