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35236发布日期:2020-04-17 22:0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软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在用在食品软管中,牙膏管等产品的薄壁包装软管都是采用聚乙烯(pe)材料,为了保证产品的货架寿命,普通都用铝管或者透明包装软管往往采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制成的原料色软管,但由于hdpe原料本身呈雾白不透明的特性,消费者无法看到里面的内容物,所以从市场,所以从市场展示效果不佳,无法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部分可以做成透明,但阻隔性不够,无法确保较长的保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及其制备方法,该软管可实现高阻隔性和高透明性的同时,实现降低生产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管,所述软管的管壁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印刷层,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膜;第一粘膜层,材料为添加有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低密度聚乙烯膜;阻隔层,材料为镀氧化铝或氧化硅的gl膜;第二粘膜层,材料为添加有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低密度聚乙烯膜;热封层,材料为聚乙烯膜。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该软管的阻隔层材料采用gl膜,即镀氧化铝或氧化硅的镀层材料,其中gl膜用在软管的中间层,软管的内、外层均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通过上述方式,该软管的各层材料均为可回收塑料占比较高比例的材料,消费后可回收造粒的产品,更利于环保,减少碳足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该软管的各层材料均为高透明性的材料,同时阻隔层的gl膜具有稳定的阻隔性能,从而实现软管的高透明性和高阻隔性。因此,该软管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高透明性和高阻隔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层的gl膜为涂覆氧化铝或氧化硅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gl膜为由涂覆阻隔层和无机蒸镀阻隔层(氧化铝或氧化硅)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叠加形成多层结构,具有稳定的阻隔性能,是具有极高阻隔性能的透明包装材料;该gl膜具有优异的阻隔性能,一方面,其阻隔性能优异,可长期保持商品价值,可在各种环境使用;另一方面,其有利于环保,可取代铝箔作为包装材料的阻隔层,从而减少铝箔的实用,进而减少废弃物总量。

进一步地,所述氧化铝或氧化硅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叠加,形成2层以上结构。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多层叠加氧化铝或氧化硅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具有优异的性能,具体地,其具有高透明性和非金属性,耐折性能优异,反复折曲后仍能保持阻隔性能;另外,其耐高温蒸煮,在食品管消毒时,软管热封性能、密封性能均不会受太大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印刷层、所述第一粘膜层、所述阻隔层、所述第二粘膜层、所述热封层的材料含有熔融指数为0.5~2.0的聚乙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软管的管壁各层的材料均采用含有熔融指数为0.5~2.0的聚乙烯,从而可以方便地将软管进行拉管成型,从而形成圆管状薄壁产品,用于食品产品的灌装。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的管壁厚度为0.2mm~0.8mm。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将管壁的厚度设置成上述范围,从而使该软管在不影响其作为包装材料使用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的管壁厚度为0.3mm~0.4mm。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将管壁的厚度设置成上述范围,从而使该软管在不影响其作为包装材料使用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各层厚度比例:所述印刷层为10~50%、第一粘膜层为5~25%、所述阻隔层为10-30%、第二粘膜层为5~25%、所述热封层为10~20%,各层比例之和为100%。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将管壁的厚度比例设置成上述范围,从而使该软管在不影响其作为包装材料使用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进一步地,所述热封层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无毒、无味、无臭的乳白色颗粒,密度为0.918~0.935g/cm3;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普通的低密度聚乙烯相比,具有较高的软化温度和熔融温度,有强度大、韧性好、刚性大、耐热、耐寒性好等优点,还具有良好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耐冲击强度、耐撕裂强度等性能,并可耐酸、碱、有机溶剂等。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高透明高阻隔软管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所述印刷层、所述第一粘膜层、所述阻隔层、所述第二粘膜层和所述热封层的原料组分分别混合;

将所述印刷层、所述第一粘膜层、所述阻隔层、所述第二粘膜层和所述热封层的原料进行熔融,形成粘胶状的原料组分;

将所述粘胶状的原料组分分别输送并汇流至吹膜模头,所述吹膜模头挤出复合后吹涨、冷却定型,得到片材;

将所述片材进行卷绕并加工为所述软管;

其中,所述挤出复合的加工温度为200~300℃,复合压力为3.0~7.0bar。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将印刷层、第一粘膜层、阻隔层、第二粘膜层和热封层的原料组分分别进行熔融后,形成粘胶状的原料组分,然后将粘胶状的原料组分分别输送并汇流至吹膜模头,由吹膜模头进行挤出复合、然后吹胀、冷却定型,得到片材;最后将片材进行卷绕加工后,制成所述软管。

进一步地,在所述将所述粘胶状的原料组分分别输送并汇流至吹膜模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粘膜层和所述第二粘膜层通过干式复合与所述印刷层、所述阻隔层和所述热封层进行粘连,所述干式复合的加工温度为70℃,加工压力为5kgf,热粘温度为200℃,热粘压力为3kgf。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粘胶状的原料组分输送至吹膜模头前,第一粘膜层和第二粘膜层与印刷层、阻隔层、热封层进行干式复合,确保软管管壁的各层的粘连牢固,防止各层之间开裂。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管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隔层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管制备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管及其制备方法,可作为包装材料,例如,用于包装食品等;该软管的管壁采用高透明性的材料制作,其中阻隔层的材料采用镀层材料即镀氧化铝或氧化硅的gl膜,具有高阻隔性。通过上述方式,该软管的各层材料均为可回收塑料占比较高比例的材料,消费后可回收造粒的产品,更利于环保,减少碳足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该软管的各层材料均为高透明性的材料,同时阻隔层的gl膜具有稳定的阻隔性能,从而实现软管的高透明性和高阻隔性。因此,该软管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高透明性和高阻隔性的技术效果。

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管的示意性结构图,该软管包括印刷层110、第一粘膜层120、阻隔层130、第二粘膜层140和热封层150。

示例性地,印刷层110,包括聚乙烯或聚丙烯膜。

示例性地,第一粘膜层120,包括添加有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thyleneacrylicacid,eaa)的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polyethylene,ldpe)膜。

其中,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是一种具有热塑性和极高粘接性的聚合物,由于羧基团的存在以及氢键的作用,聚合物的结晶化被抑制,主链的线性被破坏,因此提高了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透明性和韧性,降低了熔点和软化点。低密度聚乙烯又称高压聚乙烯,乳白色,无味、无臭、无毒,表面无光泽的蜡状颗粒。密度为0.91g/cm3-0.93g/cm3,是聚乙烯树脂中最轻的品种。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延伸性、电绝缘性、透明性、易加工性和一定的透气性。其化学稳定性能较好。

示例性地,阻隔层130,包括镀氧化铝或氧化硅的gl膜。

gl薄膜由涂覆阻隔层和无机蒸镀阻隔层(氧化铝或氧化硅)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上叠加形成多层结构,具有稳定的阻隔性能,是具有极高阻隔性能的透明包装材料。gl薄膜具有优异的阻隔性能,阻隔性能优异,可长期保持商品价值,可在各种环境使用;另外,gl薄膜有利于环保,可取代铝箔作为包装材料的阻隔层,从而减少铝箔的实用,进而减少废弃物总量,且gl薄膜在焚烧时,不会产生氯系气体,利于环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氧化铝或氧化硅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叠加,形成2层以上结构。

示例性地,具有多层氧化铝或氧化硅结构的gl膜具有高透明性和非金属性:一方面,其具有高透明性和非金属性,耐折性能优异,反复折曲后仍能保持阻隔性能;另一方面,其具有耐高温蒸煮的特性,在食品管消毒时,软管热封性能、密封性能不会受太大影响。

示例性地,第二粘膜层140,包括添加有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低密度聚乙烯膜。

示例性地,热封层150,包括聚乙烯膜。

在一些实施场景中,印刷层110、第一粘膜层120、阻隔层130、第二粘膜层140和热封层150由外至内构成软管的管壁,其中印刷层110为软管的印刷层为最外层,可以印刷产品信息的标识;热封层150为软管的最内层,用于直接接触并容纳产品;阻隔层130在印刷层110和热封层150之间,用于阻隔产品与外界接触;第一粘膜层120用于粘连印刷层110和阻隔层130,第二粘膜层140用于粘连阻隔层130和热封层1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封层150由低密度聚乙烯组成,并混有回收的塑料产品,对产品使用时的质量和性能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且其本身具有高透明性质,可配合高透材料做成具有高透明度的软管。因此,热封层150采用低密度聚乙烯膜,能减少垃圾填埋数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

请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隔层的示意性结构图。

示例性地,该阻隔层的gl膜为涂覆氧化铝或氧化硅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包括氧化铝或氧化硅层131和pet层1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氧化铝或氧化硅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上叠加,形成2层以上结构。

示例性地,多层叠加氧化铝或氧化硅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具有优异的性能,具体地,其具有高透明性和非金属性,耐折性能优异,反复折曲后仍能保持阻隔性能;另外,其耐高温蒸煮,在食品管消毒时,软管热封性能、密封性能均不会受太大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印刷层110、第一粘膜层120、阻隔层130、第二粘膜层140、热封层150的材料含有熔融指数为0.5~2.0的聚乙烯。

示例性地,所述软管的管壁各层的材料均采用含有熔融指数为0.5~2.0的聚乙烯,从而可以方便地将软管进行拉管成型,从而形成圆管状薄壁产品,用于食品产品的灌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软管的管壁厚度为0.2mm~0.8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软管的管壁厚度为0.3mm~0.4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软管各层厚度比例:印刷层为10~50%、第一粘膜层为5~25%、阻隔层为10-30%、第二粘膜层为5~25%、热封层为10~20%,各层比例之和为100%。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该软管在不影响其作为包装材料使用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请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管制备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0:将印刷层、第一粘膜层、阻隔层、第二粘膜层和热封层的原料组分分别混合。

步骤s200:将印刷层、第一粘膜层、阻隔层、第二粘膜层和热封层的原料进行熔融,形成粘胶状的原料组分。

步骤s300:将所述粘胶状的原料组分分别输送并汇流至吹膜模头,吹膜模头挤出复合后吹涨、冷却定型,得到片材。

步骤s400:将片材进行卷绕并加工为软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00中挤出复合的加工温度为200~300℃,收卷张力为15~30kgf,放卷张力为25~35kgf,复合压力为3.0~7.0bar。

示例性地,在将印刷层、第一粘膜层、阻隔层、第二粘膜层和热封层的原料组分分别进行熔融后,形成粘胶状的原料组分,然后将粘胶状的原料组分分别输送并汇流至吹膜模头,由吹膜模头进行挤出复合、然后吹胀、冷却定型,得到片材;最后将片材进行卷绕加工后,制成所述软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00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210:第一粘膜层和第二粘膜层通过干式复合与印刷层、阻隔层和热封层进行粘连,干式复合的加工温度为70℃,加工压力为5kgf,热粘温度为200℃,热粘压力为3kgf。

示例性地,第一粘膜层和第二粘膜层用干式复合来实现粘连;干式复合为粘合剂在干的状态下进行复合的一种方法,是先在一种基材上涂好黏合剂,经过烘道干燥,将黏合剂中的溶剂全部烘干,在加热状态下将黏合剂熔化,再将另一种基材与之贴合,然后经过冷却,经熟化处理后生产出具有优良性能的复合材料的过程。

示例性地,在第一粘膜层和第二粘膜层通过干式复合与印刷层、阻隔层和热封层进行粘连后,第一粘膜层和第二粘膜层还与印刷层、阻隔层和热封层进行挤出复合操作,共同加工,从而确保更好的复合牢度。具体地,挤出复合操作在干式复合操作之后,使用熟化工艺,使印刷层、第一粘膜层、阻隔层、第二粘膜层和热封层之间粘连牢固,确保管壁各层地牢度。

在一些实施场景中,该软管的管壁采用高透明性的材料制作,其中阻隔层的材料采用镀层材料即镀氧化铝或氧化硅的gl膜,具有高阻隔性。通过上述方式,该软管的各层材料均为可回收塑料占比较高比例的材料,消费后可回收造粒的产品,更利于环保,减少碳足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该软管的各层材料均为高透明性的材料,同时阻隔层的gl膜具有稳定的阻隔性能,从而实现软管的高透明性和高阻隔性。因此,该软管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高透明性和高阻隔性的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