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素、血松剂的制作方法及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002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激活素、血松剂的制作方法及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活素、血松剂的制作方法以及激活素、血松剂在禽畜、水产养殖物生长期的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饲料的作用主要有两条,一个是促长,另一个是防病。促长作用靠的是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防病作用靠的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来实现的。而实现上述两条作用的传统饲料都没有在养殖物自身的增长潜能和免疫能力的提高上解决问题,只治标没治本。相反,在饲料中大量添加品种繁多的抗生素后,虽然有效抑制了养殖物体内的有害菌,起到一定的防病作用,可动物体内数量有限的起消化和免疫作用的有益菌群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又大大地削弱了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致使传统饲料中的营养大打折扣;同时,更破坏了动物自身固有的免疫机能,不仅表现对新、奇、特疾病抵抗能力的下降,也严重影响了禽畜后期的健康生长;另外,还造成了禽畜及水产养殖产品中严重的药物残留,当今儿童早熟症及肥胖症发生率的普遍提高,这与现有饲料的广泛应用有着极大的因果关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活素、血松剂的制作方法及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激活素、血松剂的制作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特点;激活素、血松剂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具有比传统饲料利用率高、促生长作用好,禽畜、水产养殖物的一般胃肠疾病可得到彻底消除,实现禽畜、水产养殖产品无公害的特点。本发明激活素、血松剂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如下一、将粉碎的深海褐鹰鱼头或深海褐鹰鱼内脏加入到牛乳中进行打浆,然后再兑入麸皮搅拌均匀;二、在100~110℃的温度和2~3MPa的压力条件下进行20~25小时的消毒处理;三、将消毒处理后的产物接种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光合菌的混合物,经85℃的恒定高温发酵5~8天;四、将发酵后的产物烘干粉碎,真空包装即成品。所述深海褐鹰鱼头或深海褐鹰鱼内脏、牛乳、麸皮的重量份数分别为深海褐鹰鱼头或深海褐鹰鱼内脏10~14、牛乳3~6、麸皮90~120;所述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的重量比为1∶1∶1∶1;所述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光合菌的混合物占深海褐鹰鱼头或深海褐鹰鱼内脏、牛乳和麸皮总重量的3~5‰。本发明激活素、血松剂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激活素或血松剂占浓缩饲料重量的5~20%;激活素或血松剂占全价配合饲料重量的1~5‰。本发明深海褐鹰鱼头组织中的激活素[46肽(-CONH-)腺体活性物质]经发酵处理后,在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四种有益菌的作用下,在“激活素”的功能不被削减的前提下,使其数量大量增加,不仅使激活素对禽畜、水产养殖物增长潜能有激活作用,更通过上述四种有益菌的大量繁殖,达到增加动物体内有益菌群数量、抑制有害致病菌群、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激活素在育肥小猪(体重15~30kg)阶段的浓缩饲料或全价配合饲料中应用,比现有饲料利用率提高10%,促生长作用提高10~12%,一般胃肠疾病得到了彻底消除,并且实现了禽畜、水产养殖产品的无公害。本发明深海褐鹰鱼内脏组织中的血松剂[42肽γ熬合物(-CONH-γ……-CONH-)]经发酵处理后,在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四种有益菌的作用下得到迅速增加,也使上述四种有益菌得到大量繁殖。深海褐鹰鱼内脏组织中起生血、活血、促进血液循环和促进上皮细胞再生作用的血松剂在育肥中猪(体重30~60kg)阶段的浓缩饲料或全价配合饲料中应用,使中猪的开皮、防病、活血、促长效果得到明显增强,一般比现有饲料的促长作用提高10%以上,并且实现了禽畜、水产养殖产品的无公害。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实施方式激活素、血松剂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如下一、将粉碎的深海褐鹰鱼头或深海褐鹰鱼内脏加入到牛乳中进行打浆,然后再兑入麸皮搅拌均匀;二、在100~110℃的温度和2~3MPa的压力条件下进行20~25小时的消毒处理;三、将消毒处理后的产物接种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光合菌的混合物,经85℃的恒定高温发酵5~8天;四、将发酵后的产物烘干粉碎,真空包装即成品。所述深海褐鹰鱼头或深海褐鹰鱼内脏、牛乳、麸皮的重量份数分别为深海褐鹰鱼头或深海褐鹰鱼内脏10~14、牛乳3~6、麸皮90~120;所述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的重量比为1∶1∶1∶1;所述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光合菌的混合物占深海褐鹰鱼头或深海褐鹰鱼内脏、牛乳和麸皮总重量的3~5‰。本实施方式激活素、血松剂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激活素或血松剂占浓缩饲料重量的5~20%;激活素或血松剂占全价配合饲料重量的1~5‰。激活素和血松剂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激活素和/或血松剂要先与维生素、矿物质混合,再渐次与其它原料混合,混合均匀后封包。含有激活素、血松剂饲料的几点使用注意事项一、室温条件下存放,存放温度不得超过60℃;二、饲料只可生喂、不可熟用(严禁超100℃蒸煮后使用);三、饲料存放处应通风、避免日晒;四、生产后三个月内用完。
具体实施例方式
二本实施方式激活素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如下一、将粉碎的深海褐鹰鱼头加入到牛乳中进行打浆,然后再兑入麸皮搅拌均匀;二、在100~110℃的温度和2~3MPa的压力条件下进行20~25小时的消毒处理;三、将消毒处理后的产物接种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光合菌的混合物,经85℃的恒定高温发酵5~8天;四、将发酵后的产物烘干粉碎,真空包装即成品;所述深海褐鹰鱼头、牛乳、麸皮的重量份数分别为深海褐鹰鱼头10~14、牛乳3~6、麸皮90~120;所述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的重量比为1∶1∶1∶1;所述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光合菌的混合物占深海褐鹰鱼头、牛乳和麸皮总重量的3~5‰。激活素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激活素占浓缩饲料重量的5~10%;激活素占全价配合饲料重量的1~3‰。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三本实施方式血松剂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如下一、将深海褐鹰鱼内脏加入到牛乳中进行打浆,然后再兑入麸皮搅拌均匀;二、在100~110℃的温度和2~3MPa的压力条件下进行20~25小时的消毒处理;三、将消毒处理后的产物接种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光合菌的混合物,经85℃的恒定高温发酵5~8天;四、将发酵后的产物烘干粉碎,真空包装即成品;所述深海褐鹰鱼内脏、牛乳、麸皮的重量分数分别为深海褐鹰鱼内脏10~14、牛乳3~6、麸皮90~120;所述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的重量比为1∶1∶1∶1;所述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光合菌的混合物占深海褐鹰鱼内脏、牛乳和麸皮总重量的3~5‰。血松剂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血松剂占浓缩饲料重量的15~20%;血松剂占全价配合饲料重量的4~5‰。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二或三的不同点在于,步骤二中100~110℃的消毒处理为分级变温消毒处理,100℃消毒处理30分钟,105℃消毒处理30分钟,110℃消毒处理30分钟,再100℃消毒处理30分钟,如此循环往复。其它工艺条件和工艺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二或三相同。
权利要求
1.激活素、血松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一、将粉碎的深海褐鹰鱼头或深海褐鹰鱼内脏加入到牛乳中进行打浆,然后再兑入麸皮搅拌均匀;二、在100~110℃的温度和2~3MPa的压力条件下进行20~25小时的消毒处理;三、将消毒处理后的产物接种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光合菌的混合物,经85℃的恒定高温发酵5~8天;四、将发酵后的产物烘干粉碎,真空包装即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活素、血松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海褐鹰鱼头或深海褐鹰鱼内脏、牛乳、麸皮的重量份数分别为深海褐鹰鱼头或深海褐鹰鱼内脏10~14、牛乳3~6、麸皮9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活素、血松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的重量比为1∶1∶1∶1;所述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光合菌的混合物占深海褐鹰鱼头、牛乳和麸皮总重量的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活素、血松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100~110℃的消毒处理为分级变温消毒处理,100℃消毒处理30分钟,105℃消毒处理30分钟,110℃消毒处理30分钟,再100℃消毒处理30分钟,如此循环往复。
5.激活素、血松剂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激活素或血松剂占浓缩饲料重量的5~20%;激活素或血松剂占全价配合饲料重量的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活素、血松剂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激活素占浓缩饲料重量的5~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活素、血松剂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激活素占全价配合饲料重量的1~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活素、血松剂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血松剂占浓缩饲料重量的15~2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活素、血松剂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血松剂占全价配合饲料重量的4~5‰。
全文摘要
激活素、血松剂的制作方法及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它涉及激活素、血松剂的制作方法以及激活素、血松剂在禽畜、水产养殖物生长期的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本发明将粉碎的深海褐鹰鱼头或深海褐鹰鱼内脏加入到牛乳中进行打浆,然后再兑入麸皮,在100~110℃的温度和2~3MPa的压力条件下进行20~25小时的消毒处理;接种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光合菌的混合物,经85℃发酵5~8天;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具有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有效成分含量高的优点;在浓缩、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应用具有比传统饲料利用率高、促生长作用提高,水产养殖产品无公害的优点。
文档编号A23K1/16GK1650733SQ20051000967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8日
发明者李艳强 申请人:李艳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