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厨垃圾生产蛋白饲料原料的方法

文档序号:336746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餐厨垃圾生产蛋白饲料原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餐厨垃圾生产蛋白饲料原料的 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城市餐饮业日益 繁荣,使餐厨垃圾的产生量空前增长。2006年全国城市餐饮业零售额为10345亿元,2007年 达到12352亿元,平均每年以17.9%的速度增长。不包括小型城镇在内,全国大中城市每年 产生餐厨垃圾2000多万吨。
与其他城市生活垃圾相比,餐厨垃圾含水量高、有机物含量高,油脂含量及盐分含量高, 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含量少,但腐烂变质速度快,易滋长细菌,特别是高温季节易 腐烂变质,导致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迅速大量繁殖。因此,如果得不到妥善处 理,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国内外现有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破碎、高温好氧堆肥、厌氧发酵、蚯蚓处 理、干燥热处理。这些技术在国外均有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欧美发达国家由于餐厨垃圾产生量较小,其处理方式以物理破碎冲入下水道为主,但是 这种处理方式对中国餐厨垃圾产生量大的国情并不适应,反而会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
目前,国内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是采用好/厌氧生物发酵或热处理的方式,其产品主要 有肥料和蛋白饲料原料两种。但由于餐厨垃圾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更多的发展趋势是将 其处理加工为蛋白饲料原料,这样不仅使资源得到利用,而且更能有效缓解"人畜争粮"的 局面。但是,大部分工艺只是在将餐厨垃圾分拣、预处理、脱水、干燥后直接加工成蛋白饲 料原料,而忽视了餐厨垃圾作为饲料存在的风险性,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动物源性成分若不 能得到妥善处理,则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20世纪末,疯牛病、痒病等畜禽传染疾病在 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同源相食问题的严重性。因此,现提供一种利用餐厨 垃圾生产蛋白饲料原料的方法,以保障餐厨类饲料产品质量,降低同源相食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餐厨垃圾生产饲料添加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湿热加热及 微生物转化工艺灭杀餐厨垃圾中的病原微生物,并将动物源性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转化为更易 被吸收的小分子蛋白,从而也降低了餐厨类饲料产品同源相食的风险。本发明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 分选。利用机械分选与人工分选相结合的方式,将餐厨垃圾中的杂质去除,如塑 料袋、筷子、瓶盖等;
(2) 破碎。分选后的物料通过破碎机进行破碎,粉碎成细小颗粒;
(3) 湿热加热。将破碎后的物料通过管道输送到湿热反应器中进行高温蒸煮;
(4) 固液分离。通过的压滤的方式将湿热处理后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
(5) 油水分离。压滤出的液体部分通过重力与离心分离回收油脂;
(6) 固形物微生物转化。固体部分输送至发酵反应器,在反应器中接种一定量的微生物 进行微生物转化;
(7) 干燥。经过微生物转化后的物料送入干燥器中进行干燥,制成蛋白饲料原料。 所述步骤3是将步骤2得到的物料的含水率调节至80~90%加热,当温度达到135~160°C
后开始计时,保持当前不变,对物料继续蒸煮60 80min。
所述步骤6是将步骤4得到的固形物中添加10~15%的麸皮(与固形物质量比),以1: 2:
2的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乳酸杆菌为混合菌剂,接种量0.5~2%(与发酵物料质量比),3(TC
厌氧发酵35~55h。
所述步骤7是将步骤6得到的物料利用蒸汽在150 180'C下烘干l~2h,冷却后过筛、装袋。
本发明的优点①能有效灭杀病源菌,去除异味。处理后的饲料添加剂产品中未检出沙 门氏菌,霉菌总数、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均远低于饲料卫生标准中的最低限值。②能使垃 圾中大分子有机物水解为更易于被动物消化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③经过微生物转化,餐厨 垃圾中的动物源性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进一步转化为微生物蛋白,降低了餐厨垃圾饲料产品存 在的同源相食的风险。


图l为本发明餐厨垃圾生产饲料添加剂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餐厨垃圾生产饲料添加剂的方法。图1所示为本发明利用餐厨垃圾生产 蛋白饲料原料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下面根据流程示意图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某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0t,收集到的餐厨垃圾卸入料斗,由刮板输送机送至机 械分选机,分选后再通过人工分拣,进一步分离出塑料袋、筷子、瓶盖等杂物,清洗后回收; 对经分选后的餐厨垃圾破碎至1 10mm,通过旋转活塞泵打入管道输送至湿热反应器;调节 物料含水率至80%,以蒸汽进行间接加热,当温度达到135'C时,继续蒸煮80min;蒸煮后的
4物料采用板框式压滤机固液分离,压滤后的固形物含水率为40~50%;油水分离后的液体采用 碟式离心机进行油水分离,油脂回收,废水排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固形物进入生物 发酵反应装置,添加10%的麸皮,以l: 2: 2的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乳酸杆菌为混合菌
剂,接种量0.5%, 30'C厌氧发酵55h;发酵结束送至干燥器,以蒸汽间接加热,15(TC干燥
2h;以引风机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至振动清理筛,同时达到冷却的目的;最后,将筛分后的
物料装袋即得到蛋白饲料原料。处理后的产品达到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 的要求,不易变质,易储存,且经检测牛、羊源性成分均为阴性。 实施2
某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00t,收集到的餐厨垃圾卸入料斗,由刮板输送机送至机 械分选机,分选后再通过人工分拣,进一步分离出塑料袋、筷子、瓶盖等杂物,清洗后回收; 对经分选后的餐厨垃圾破碎至l~10mm,通过旋转活塞泵打入管道输送至湿热反应器;调节 物料含水率至85%,以蒸汽进行间接加热,当温度达到145'C时,继续蒸煮70min;蒸煮后的 物料采用板框式压滤机固液分离,压滤后的固形物含水率为40~50%;油水分离后的液体采用 碟式离心机进行油水分离,油脂回收,废水排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固形物进入生物 发酵反应装置添加10%的麸皮,以l: 2: 2的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乳酸杆菌为混合菌剂,
接种量1%, 3(TC厌氧发酵48h;发酵结束送至干燥器,以蒸汽间接加热,165'C干燥1.5h; 以引风机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至振动清理筛,同时达到冷却的目的;最后,将筛分后的物料 装袋即得到蛋白词料原料。处理后的产品达到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的要 求,不易变质,易储存,且经检测牛、羊源性成分均为阴性。 实施例3
某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00t,收集到的餐厨垃圾卸入料斗,由刮板输送机送至机 械分选机,分选后再通过人工分拣,进一步分离出塑料袋、筷子、瓶盖等杂物,清洗后回收; 对经分选后的餐厨垃圾破碎至1 10mrn,通过旋转活塞泵打入管道输送至湿热反应器;调节 物料含水率至90%,以蒸汽进行间接加热,当温度达到16(TC时,继续蒸煮60min;蒸煮后的 物料采用板框式压滤机固液分离,压滤后的固形物含水率为40~50%;油水分离后的液体采用 碟式离心机进行油水分离,油脂回收,废水排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固形物进入生物 发酵反应装置,添加10%的麸皮,以l: 2: 2的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乳酸杆菌为混合菌 剂,接种量2%, 30'C厌氧发酵35h;发酵结束送至干燥器,以蒸汽间接加热,18(TC干燥lh; 以引风机将干燥后的物料输送至振动清理筛,同时达到冷却的目的;最后,将筛分后的物料 装袋即得到蛋白饲料原料。处理后的产品达到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的要 求,不易变质,易储存,且经检测牛、羊源性成分均为阴性。
权利要求
1.一种餐厨垃圾生产蛋白饲料原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依次为(1)分选,利用机械分选与人工分选相结合的方式,将餐厨垃圾中的杂质去除;(2)破碎,分选后的物料通过破碎机进行破碎,粉碎成细小颗粒;(3)湿热加热,将破碎后的物料通过管道输送到湿热反应器中进行高温蒸煮;(4)固液分离,通过压滤的方式将湿热处理后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5)油水分离,压滤出的液体部分通过重力与离心分离回收油脂;(6)固形物微生物转化,固体部分输送至发酵反应器,在反应器中接种一定量的微生物进行微生物转化;(7)干燥,将经过微生物转化后的物料送入干燥器中进行干燥,制成蛋白饲料原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湿热加热方法是,调节含 水率至80~90%加热,当温度达到135 160。C后开始计时,保持当前温度不变,对物料继续蒸 煮60 80min。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固形物微生物转化是将 固形物中添加10~15%的麸皮(与固形物质量比),以l: 2: 2的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乳酸杆菌为混合菌剂,接种量0.5~2% (与发酵物料质量比),3(TC厌氧发酵35 55h。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的干燥是将生物发酵后的 物料利用蒸汽在150 18(TC下烘干l~2h,冷却后过筛、装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餐厨垃圾生产蛋白饲料原料的方法,属于固体废物处理领域。所述方法是将餐厨垃圾分选、破碎后进行湿热处理,经固液分离后,在固形物中添加麸皮,接种一定量的微生物进行厌氧生物发酵制成蛋白饲料原料。所述固形物微生物转化是将固形物中添加10~15%的麸皮,以1∶2∶2的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乳酸杆菌为混合菌剂,接种量0.5~2%,30℃厌氧发酵35~55h。处理后的产品达到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的要求,不易变质,易储存,且经检测牛、羊源性成分均为阴性。该方法能有效杀灭餐厨垃圾中的病原微生物,并将动物源性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转化为更易被吸收的小分子蛋白,从而也降低了餐厨类饲料产品同源相食的风险。
文档编号A23K1/10GK101642188SQ20091009216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4日
发明者任连海, 潇 孟, 聂永丰, 金宜英, 婷 陈 申请人: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