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7247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作为一种食疗价值较高的珍贵食用菌,其色泽洁白,肉质肥厚,闻之有杏仁之香,食之有鲍鱼之美,被誉称“蚝菇王”。杏鲍菇生长发育需要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传统的杏鲍菇栽培是利用冬季的自然环境,在塑料大棚中培植,这种方式栽培杏鲍菇存在产量低、品质不稳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难于满足市场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该方法使杏鲍菇的种植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的流程为培养基配制、养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管理、采后处理。所述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的配方及其质量份数为玉米芯15-30份、木屑60-80份、玉米粉2-5份、生石灰 0. 5-2份、水0. 5-2份;拌料按培养基配方及其质量份数准备好各项原材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勻,培养料含水量在63% — 65%,PH值为8. 0—8. 5 ;
2)养料装袋
培养基用冲压式装袋机分装到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250g— 1350g ;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GB9688的规定;将装完料的塑料袋套上套环,成为栽培袋;
3)灭菌冷却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将栽培袋塞上棉花,盖上防湿薄膜,移到灭菌位叠放,盖实罩盖物,升温至120°C,保温12-16小时灭菌;冷却将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至以下;
4)接种
用栽培种接种;菌种的菌龄应在握菌丝满袋后5-9天为宜;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万级空气过滤接种;每袋栽培种接40袋栽培袋;
5)菌丝培养
培养室应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漂白粉100g,水12Kg ;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在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2°C -25°C;空气相对湿度30%-50% ;接种后一星期检查栽培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在23°C — 条件下再继续培养10天,使菌龄达到55天一60天。6)栽培管理
将栽培袋摆放于菇房的架上进行栽培;将套环棉塞拿下,清除老化菌块,袋口保持去除棉塞后栽培袋的自然状态,然后将菇房温度降到10°c — 19°C,用日光灯增加光照,照度要求800-10001uX,照射8-10小时,刺激子实体形成;待长出菇蕾后;进行疏蕾,疏蕾控制2 朵一3朵,选择向袋口伸长、菇盖圆形的菇蕾;袋底开三角形小口,要求开在小菇蕾附近,等袋底菇蕾分化明显时再疏蕾一次,控制好每包2朵;湿度管理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 ;通风管理每天应根据菇的生长情况通风,早、中、晚各2-3次,每次4分钟一6分钟;温度管理出菇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4一 17°C,后期成熟时控制在10°C—13°C ;
7)病虫害防治
对培养过程中发生的杂菌污染,给予及时清除;
8)采收管理
当杏鲍菇子实体长至4厘米以上或伞盖将平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手握紧菌柄拨起, 放在塑料筐中;要求菇盖对着菇盖,注意不要碰坏菌盖;
9)采后处理
杏鲍菇采收后放入2°C—5°C冷藏库内预冷,预冷时每筐错开叠放;国内市场销售要预冷4小时,国外市场销售要预冷8小时以上;削头在18°C条件下进行,削去不洁表皮和整理菇体形状;在削菇过程中进行分级,各级菇体要求菇盖圆整,菇体均勻、新鲜、洁白;采用聚丙烯折角塑料袋分装,抽真空扎紧袋口并将其移到0°C冷藏库内保存。所述步骤6)中可对菇房进行光线管理适当增加光照可促进原基形成、分化,有利于提高产量、质量;接近采收时可不给光线。所述步骤7)中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方法为培养初期培养料易发生杂菌污染的绿色木霉、红色链孢霉、青霉,应及时拣出;培养后期培养料底部发生局部杂菌污染,可继续留用出菇;培养中后期培养料发现虫害,应及时清除;在梅雨季节,碰到高温高湿易发生红色链孢霉污染,应及时移出培养室并进行烧毁或再次灭菌。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该工艺使杏鲍菇的种植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一个菌袋产量250-300g,大大的满足了人们对杏鲍菇的需求。
具体实施例方式1)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的配方及其质量份数为玉米芯15-30份、木屑60-80份、玉米粉2-5份、生石灰 0. 5-2份、水0. 5-2份;拌料按培养基配方及其质量份数准备好各项原材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勻,培养料含水量在63% — 65%,PH值为8. 0—8. 5 ;
2)养料装袋
培养基用冲压式装袋机分装到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250g— 1350g ;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GB9688的规定;将装完料的塑料袋套上套环,成为栽培袋;
3)灭菌冷却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将栽培袋塞上棉花,盖上防湿薄膜,移到灭菌位叠放,盖实罩盖物,升温至120°C,保温 12-16小时灭菌;冷却将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至28°C以下;
4)接种
用栽培种接种;菌种的菌龄应在菌丝满袋后5-9天为宜;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万级空气过滤接种;每袋栽培种接40袋栽培袋; 5)菌丝培养
培养室应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漂白粉100g,水12Kg ;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在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2°C -25°C;空气相对湿度30%-50% ;接种后一星期检查栽培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在23°C — 条件下再继续培养10天,使菌龄达到55天一60天。6)栽培管理
将栽培袋摆放于菇房的架上进行栽培;将套环棉塞拿下,清除老化菌块,袋口保持去除棉塞后栽培袋的自然状态,然后将菇房温度降到10°c — 19°C,用日光灯增加光照,照度要求800-10001uX,照射8-10小时,刺激子实体形成;待长出菇蕾后;进行疏蕾,疏蕾控制2 朵一3朵,选择向袋口伸长、菇盖圆形的菇蕾;袋底开三角形小口,要求开在小菇蕾附近,等袋底菇蕾分化明显时再疏蕾一次,控制好每包2朵;湿度管理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 ;通风管理每天应根据菇的生长情况通风,每次4分钟一6分钟;温度管理出菇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4一 17°C,后期成熟时控制在10°C— 13°C ;
7)病虫害防治
对培养过程中发生的杂菌污染,给予及时清除;
8)采收管理
当杏鲍菇子实体长至4厘米以上或伞盖将平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手握紧菌柄拨起, 放在塑料筐中;要求菇盖对着菇盖,注意不要碰坏菌盖;
9)采后处理
杏鲍菇采收后放入2°C — 5°C冷藏库内预冷,预冷时每筐错开叠放;国内市场销售要预冷4小时,国外市场销售要预冷8小时以上;削头在18°C条件下进行,削去不洁表皮和整理菇体形状;在削菇过程中进行分级,各级菇体要求菇盖圆整,菇体均勻、新鲜、洁白;采用聚丙烯折角塑料袋分装,抽真空扎紧袋口并将其移到0°C冷藏库内保存。所述步骤6)中可对菇房进行光线管理适当增加光照可促进原基形成、分化,有利于提高产量、质量;接近采收时可不给光线。所述步骤7)中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方法为培养初期培养料易发生杂菌污染的绿色木霉、红色链孢霉、青霉,应及时拣出;培养后期培养料底部发生局部杂菌污染,可继续留用出菇;培养中后期培养料发现虫害,应及时清除;在梅雨季节,碰到高温高湿易发生红色链孢霉污染,应及时移出培养室并进行烧毁或再次灭菌。实施例1
一种杏鲍菇种植工艺具体步骤为 1)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配方玉米芯25份、木屑70份、玉米粉3份、生石灰1份、水1份。拌料按培养基配方比例准备好各项原辅材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勻,培养料含水量应控制在63%,PH值8. 0。2)培养基装袋
培养料用ZD1000型冲压式装袋机分装到塑料袋。采用17cmX 38cm大小,厚度为0. 0045 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250g。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GB9688的规定。将装完料的塑料袋后套上套环。3)灭菌冷却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将栽 培袋放置于周转铁筐内塞上棉花,盖上防湿薄膜,移到灭菌位内叠放,盖实罩盖物,升温至120°C,保温14小时灭菌。冷却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至28°C以下。4)接种
用杏鲍菇栽培种接种,菌种的菌龄应在菌丝满袋后5天,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万级空气过滤接种,每袋栽培种接40袋栽培袋。5)菌丝培养
培养室应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漂白粉质量为100g,加水12Kg,接种后的栽培袋排放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2°C。空气相对湿度不宜大于50%。接种后一星期应检查栽培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此后,再做2—3次的检查。将长满菌丝的菌袋在23°C条件下再继续培养10天,使菌龄达到55天。6)栽培管理
将栽培袋摆放于菇房的架上进行栽培;将套环棉塞拿下,清除老化菌块,袋口保持去除棉塞后的自然状态,然后将菇房温度降到10°c°c,用日光灯增加光照,照度要求8001ux, 照射10小时,刺激子实体形成;待长出菇蕾后;进行疏蕾,疏蕾控制2朵,选择向袋口伸长、 菇盖圆形的菇蕾;袋底开三角形小口,要求开在小菇蕾附近,等袋底菇蕾分化明显时再疏蕾一次,控制好每包2朵;湿度管理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 ;通风管理每天应根据菇的生长情况通风,每次4分钟;温度管理出菇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4°C,后期成熟时控制在 IO0C0C ;
7)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培养初期培养料易发生杂菌污染(如绿色木霉、红色链孢霉、青霉等),应及时拣出。培养后期培养料底部发生局部杂菌污染,可继续留用出菇。培养中后期培养料发现虫害,应及时清除。在梅雨季节,碰到高温高湿易发生红色链孢霉污染,应及时移出培养室并进行烧毁或放入再灭菌。8)采收管理
当杏鲍菇子实体长至4厘米以上或伞盖将平时,即应及时采收。采收的基本标准应根据市场需要而定,从开袋到采摘一般要20天一24天,一个菌袋产量250-300g。采收时手握紧菌柄拨起,放在塑料筐中。要求菇盖对着菇盖,注意不要碰坏菌盖。9)采后处理
杏鲍菇采收后放入2°C冷藏库内预冷,预冷时每筐错开叠放。国内市场销售要预冷4小时,国外市场销售要预冷8小时以上。削头在18°C条件下进行,操作人员要头戴帽子,左手穿一次性手套,右手拿刀削平菌柄基部,削去不洁表皮和整理菇体形状。削好后轻手放于泡沫箱内,要求菇盖对菇盖堆叠。在削菇过程中进行分级,各级菇体要求菇盖圆整,菇体均勻、 新鲜、洁白。特级菇盖2 — 4cm、柄长6 — 8cm、单朵重20— 35克。采用印有商标的聚丙烯 40X48X0. 004cm折角塑料袋分装,菇盖对菇盖分装,每袋2200克,抽真空扎紧袋口。包装好的放入塑料筐内移到0°C冷藏库内,并登记入库量,待销售。
实施例2)
一种杏鲍菇工艺的具体流程为
1)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的配方及其质量份数为玉米芯15份、木屑80份、玉米粉5份、生石灰0. 5份、 水2份;拌料按培养基配方及其质量份数准备好各项原材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勻,培养料含水量在65%,PH值为8. 5 ;
2)养料装袋
培养基用冲压式装袋机分装到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350g ;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 GB9688的规定;将装完料的塑料袋套上套环,成为栽培袋;
3)灭菌冷却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将栽培袋塞上棉花,盖上防湿薄膜,移到灭菌位叠放,盖实罩盖物,升温至120°C,保温16小时灭菌;冷却将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至 28°C以下;
4)接种
用栽培种接种;菌种的菌龄应在菌丝满袋后9天为宜;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万级空气过滤接种;每袋栽培种接40袋栽培袋;
5)菌丝培养
培养室应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漂白粉100g,水12Kg ;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在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5°C ;空气相对湿度30% ;接种后一星期检查栽培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在^TC条件下再继续培养10天,使菌龄达到60天。6)栽培管理
将栽培袋摆放于菇房的架上进行栽培;将套环棉塞拿下,清除老化菌块,袋口保持去除棉塞后栽培袋的自然状态,然后将菇房温度降到19°C,用日光灯增加光照,照度要求 lOOOlux,照射8小时,刺激子实体形成;待长出菇蕾后;进行疏蕾,疏蕾控制3朵,选择向袋口伸长、菇盖圆形的菇蕾;袋底开三角形小口,要求开在小菇蕾附近,等袋底菇蕾分化明显时再疏蕾一次,控制好每包2朵;湿度管理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 ;通风管理 每天应根据菇的生长情况通风,每次6分钟;温度管理出菇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7°C,后期成熟时控制在13°C ; 9)采后处理
杏鲍菇采收后放入5°C冷藏库内预冷, 以上未提及部分与具体实施方式
相同。实施例3
一种杏鲍菇种植工艺的流程为 1)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的配方及其质量份数为玉米芯30份、木屑60份、玉米粉2份、生石灰2份、水 0. 5份;拌料按培养基配方及其质量份数准备好各项原材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勻,培养料含水量在64%,PH值为8. 2 ; 2)养料装袋培养基用冲压式装袋机分装到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300g ;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 GB9688的规定;将装完料的塑料袋套上套环,成为栽培袋;
3)灭菌冷却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将栽培袋塞上棉花,盖上防湿薄膜,移到灭菌位叠放,盖实罩盖物,升温至120°C,保温12小时灭菌;冷却将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至 28°C以下;
4)接种
用栽培种接种;菌种的菌龄应把握菌丝满袋后7天为宜;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万级空气过滤接种;每袋栽培种接40袋栽培袋;
5)菌丝培养
培养室应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漂白粉100g,水12Kg ;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在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3°C ;空气相对湿度40%;接种后一星期检查栽培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在条件下再继续培养10天,使菌龄达到58天。6)栽培管理
将栽培袋摆放于菇房的架上进行栽培;将套环棉塞拿下,清除老化菌块,袋口保持去除棉塞后栽培袋的自然状态,然后将菇房温度降到16°C,用日光灯增加光照,照度要求 9001ux,照射9小时,刺激子实体形成;待长出菇蕾后;进行疏蕾,疏蕾控制2朵,选择向袋口伸长、菇盖圆形的菇蕾;袋底开三角形小口,要求开在小菇蕾附近,等袋底菇蕾分化明显时再疏蕾一次,控制好每包2朵;湿度管理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 ;通风管理 每天应根据菇的生长情况通风,每次5分钟;温度管理出菇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6°C,后期成熟时控制在12°C ; 9)采后处理
杏鲍菇采收后放入3°C冷藏库内预冷,预冷时每筐错开叠放; 其余未提及部分与具体实施方式
相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方法的流程为培养基配制、养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管理、采后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的配方及其质量份数为玉米芯15-30份、木屑60-80份、玉米粉2-5份、生石灰 0. 5-2 份、水 0. 5-2 份;拌料按培养基配方及其质量份数准备好各项原材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勻,培养基含水量在 63%—65%, PH 值为 8. 0—8. 5 ;2)养料装袋培养基用冲压式装袋机分装到聚丙烯塑料袋中;每袋装湿料1250g— 1350g ;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GB9688的规定;将装完料的聚丙烯塑料袋套上套环,成为栽培袋;3)灭菌冷却灭菌采用常压灭菌;将栽培袋塞上棉花,盖上防湿薄膜,移到灭菌位叠放,升温至 120°C,保温12-16小时灭菌;冷却将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至以下;4)接种用栽培种接种;菌种的菌龄在菌丝满袋后5-9天;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采用万级空气过滤接种;每袋栽培种接40袋栽培袋;5)菌丝培养培养室应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漂白粉100g,水12Kg ;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在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2°C -25°C ;空气相对湿度30%-50%;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在 23°C—条件下培养10天,使菌龄达到55天一60天;6)栽培管理待步骤5)完成后,将套环和棉花拿下,清除老化菌块,袋口保持去除棉花后栽培袋的自然状态,然后将培养至的温度降到10°C — 19°C,用日光灯增加光照,照度要求: SOO-lOOOlux,照射8-10小时,刺激子实体形成;待长出菇蕾后;进行疏蕾,疏蕾控制2朵一 3朵,选择向袋口伸长、菇盖圆形的菇蕾;袋底开三角形小口,要求开在小菇蕾附近,等袋底菇蕾分化明显时再疏蕾一次,控制好每包2朵;湿度管理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在 45-65% ;通风管理早晚各一次,每次4分钟一6分钟;温度管理出菇过程中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14一 17°C,后期成熟时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10°C— 13°C ;7)病虫害防治对培养过程中发生的杂菌污染,给予及时清除;8)采收管理当杏鲍菇子实体长至4厘米以上或伞盖将平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手握紧菌柄拨起, 放在塑料筐中;要求菇盖对着菇盖,注意不要碰坏菌盖;9)采后处理杏鲍菇采收后放入2°C—5°C冷藏库内预冷,预冷时每筐错开叠放;国内市场销售要预冷4小时,国外市场销售要预冷8小时以上;削头在18°C条件下进行,削去不洁表皮和整理菇体形状;在削菇过程中进行分级,各级菇体要求菇盖圆整,菇体均勻、新鲜、洁白;采用聚丙烯折角塑料袋分装,抽真空扎紧袋口并将其移到0°c冷藏库内保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杏鲍菇的种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方法为培养初期培养料易发生杂菌污染的绿色木霉、红色链孢霉、青霉, 应及时拣出;培养后期培养料底部发生局部杂菌污染,可继续留用出菇;培养中后期培养料发现虫害,应及时清除;在梅雨季节,碰到高温高湿易发生红色链孢霉污染,应及时移出培养室并进行烧毁或再次灭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所述种植工艺的流程为培养基配制、养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管理、采后处理。该工艺使杏鲍菇的种植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文档编号A01G31/00GK102197761SQ201110076869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郑松辉 申请人:福建绿宝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