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尾矿库植被恢复的方法

文档序号:120065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铁矿尾矿库植被恢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被的恢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铁矿尾矿库植被恢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矿山开采后尾矿库产生了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了大量社会经济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植被恢复难度较大,目前对尾矿库的生态恢复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覆盖土壤对于任何类型的矿山尾矿库来讲,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覆盖土壤,但所需费用较高,因此只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生态环保意识强的地区可以使用。2、物理处理以尾砂作为作物的生长基质并对其进行科学改良,并添加部分土壤使其与尾砂混合形成适宜生长基质,并辅以科学的灌溉技术和熟化技术,此种办法效果还可以,但程序比较复杂,也不经济,实施难度较大。3、化学处理化学方法主要是采用调节 PH值、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所需要费用较高,容易导致二次污染或污染物迁移到其它环境。4、植被恢复主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栽种乔、灌、草等植物进行成林试验,治理过程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治理后也只能形成以草木植物为主的次生群落,物种单一,植被恢复率不太高。以上几种方法相比较而言,植被恢复具有较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且最为经济。目前国内矿山开采尾矿库植被恢复多以客土、少客土方式为主,投入治理资金较大,工程治理难度大,只针对生态重要区位进行治理,不适宜进行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矿尾矿库植被恢复的方法,该方法可在不改良原有土质性状的情况下,采取经济、高效的治理原则,通过对原有地形的改造和采取科学的植被恢复技术来治理尾矿库的生态环境,较快达到防风固沙和绿化美化的环保技术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a、将尾矿沙整理成平台,使平台呈有一定坡度的斜面,该斜面南高北低,坡度为5-10度,北部低洼处可形成自然的人工湿地,平台四周有一定坡度,呈台阶状;b、在平台四周修筑挡土墙,使尾矿砂相对处在闭合的区间内,C、 在平台上种植适应当地土质和气候条件的乡土植物品种。以上方案中,植物品种的选择及种植方案有以下三种
1、植物品种为小叶女贞、红叶石楠、香附和芦苇,平台的高处种植小叶女贞和红叶石楠,两种植物实行带状交错种植模式,在两种植物带中间按20g/亩的标准撒播香附种子, 小叶女贞和红叶石楠选择高度均为30 - 40CM,有4 - 5个分枝的2年生健壮小苗,穴规格为20X30CM,株行距50X50CM,低洼处以片状种植模式种植芦苇,芦苇采用新发芽的根茎分成株,每株都带有一段长度为10 - 30CM的根茎或须根,按3 — 5株/ Hf的种植密度进行栽种,穴规格为30X50CM。2、植物品种为香蒲、芦苇、小叶女贞,在平台地势较高的地方带状种植小叶女贞, 小叶女贞选择高度为30 - 40CM,有4 一 5个分枝的2年生健壮小苗,穴规格为20 X 30CM,株行距50 X 50CM,香蒲和芦苇选择平台地势较低位置进行种植,香蒲和芦苇植株选择生长健壮的4 一 5年生的根状茎,将新发芽的根茎分成株,每株都带有一段长度为10 - 30CM的根茎或须根,按3 — 5株/ Hf的种植密度进行栽种,穴规格为30 X 50CM,采取片状种植模式。3、植物品种为杨树和芦苇,杨树选择一级健壮苗木、高度为350CM以上和无病虫害的69和72杨树,芦苇则选择为生长健壮4 - 5年生的根状茎,将新发芽的根茎分成株, 每株带有一段长度为10 - 30CM的根茎或须根,平台上四周带状种植3排杨树,株行距为 150X 150CM,中间芦苇为不规则种植模式,按3 — 5株/ m2的种植密度进行片状种植模式。通过试验证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铁矿尾矿库进行植被恢复后,各种植被生长状况良好,实现环境的生态修复,并且造价比较低,绿化成果完全达到防风固沙和绿化美化的环保技术要求,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图1本发明实施例所整理的地形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参见图1、图2
在尾矿库通过人工或机械等措施,将尾矿砂整理成平台1,同时将平台1整理成有一定自然坡度的斜面,南高北低,坡度5°,北部低处可形成自然的人工湿地,平台四侧la、lb、 lc、ld有一定坡度(5-10° ),四周修筑挡土墙,挡土墙为20-30cm使尾矿砂相对封固在闭合的区间内,从而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做到小雨不外流,大雨可分流,保持土质水份,形成人工湿地环境。实施例一
对项目区内的尾矿砂进行浅翻和场地平整,平台的高处种植小叶女贞和红叶石楠,两种植物实行带状交错种植,进行对比试验,在两种植物带中间按20g/亩的标准撒播香附种子。其中小叶女贞和红叶石楠选择高度均为30 - 40CM,有4 一 5个分枝的2年生健壮小苗, 穴规格为20X30CM,株行距50X50CM,小叶女贞和红叶石楠分别采取带状交错种植模式, 栽植过程中,栽植前将根系完全浸入配比好的生根粉液体内,然后立即进行栽植,全部栽植完毕后,浇一次透水,然后用遮阳网遮阴,以后每隔3 - 4天浇一次透水,连续二个月后,视天气情况,以后每隔10 - 15天浇一次透水。低洼处以状种植模式种植芦苇,芦苇均采用新发芽的根茎分成株,每株都带有一段长度为10 - 30CM的根茎或须根,按3 — 5株/ Hf的种植密度进行栽种,穴规格为30X50CM。通过二年来的植物生长,使贫瘠的尾矿库被植物覆盖,平台高处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5%以上,形成茂盛的植物群落,小叶女贞和香附的成活率和出苗率均在95%以上,土壤的性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次生了大量的小蓟、油草、苍耳、灯心草、蒿、艾、狗牙根、苜蓿、野大豆、白茅、野葫芦卜和狗尾巴草等先锋地被植物,低洼处人工湿地环境生长的芦苇成活率达到98%以上,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9%以上,绿化景观效果明显。实施例二
结合土质成分分析情况和植物生长特性,主要采用香蒲、芦苇、小叶女贞三种植物进行种植试验。在平台地势较高的地方带状种植小叶女贞,小叶女贞选择高度为30 - 40CM,有 4 - 5个分枝的2年生健壮小苗,穴规格为20X30CM,株行距50 X 50CM,香蒲和芦苇选择平台地势较低位置进行种植,香蒲和芦苇植株选择生长健壮的4 - 5年生的根状茎,将新发芽的根茎分成株,每株都带有一段长度为10 - 30CM的根茎或须根,按3 — 5株/ Hf的种植密度进行栽种,穴规格为30 X 50CM,采取片状种植模式。通过二年来植物的生长情况来看,香蒲和芦苇长势良好,已达到林草植被恢复率 99%以上。形成茂盛的植物群落,并次生了蒿、艾、节节草、马斗、艾蒿等地被植物,绿化景观效果明显。实施例三
结合土质成分分析情况,采用杨树和芦苇两种植物进行对比试验,平台上四周种植杨树的土壤采取85%的客土进行改良。杨树选择一级健壮苗木、高度为350CM以上和无病虫害的69和72杨树,穴规格为30X 100CM,平台上四周带状种植3排杨树,株行距150X 150CM, 栽植过程中,首先将杨树品种进行浸根3 — 5天后,然后在加入生根粉的淋浆池内进行淋根后进行栽植。全部栽植完毕后,浇一次透水,以后每隔5 — 7天浇一次透水。芦苇则选择为生长健壮4 一 5年生的根状茎,将新发芽的根茎分成株,每株带有一段长度为10 - 30CM的根茎或须根,中间芦苇为不规则种植模式,按3 — 5株/ Hf的种植密度进行栽种,穴规格为 30 X 50CM,采取片状种植模式。通过二年来植物的生长情况来看,四周种植的杨树和低洼处种植的芦苇长势良好,芦苇正在向周边区域蔓延扩展,林草植被恢复率98%以上。形成茂盛的植物群落,次生狗牙根、野大豆、一年蓬、蒲公英等植物品种,但中间占总面积1/5的区域由于没有进行土壤改良杨树成活率不足10%,目前只有零星少量杨树从根部重新萌芽,造成整体林草植被恢复率只达到92%。另外,以下通过对治理前与治理后的土质各项指标的对比,可看出本发明的显著效果
治理前土质各项指标速效磷9.4 (mg/kg),速效钾43 (mg/kg),缓效钾2544 (mg/ kg),碱解氮 4.2 (mg/kg),有机质 8.7 (g/kg),电导率 676 (us/cm),铁 59.2 ( mg/kg), 锰 26.9 (mg/kg),铜 1.91 (mg/kg), W 0. 95 ( mg/kg),镉 0. 36 (m g/kg)。实施例一治理后土质各项指标速效磷8.1 (mg/kg),速效钾43 (mg/kg),缓效钾 3164 (mg/kg),碱解氮 16.7 (mg/kg),有机质 21.4 (g/kg),电导率 978 (us/cm),铁 35.7 ( mg/kg),锰 8.9 (mg/kg),铜 1.25 (mg/kg),锌 0.63 ( mg/kg),镉 0.35 (m g/kg)。实施例二治理后土质各项指标速效磷7.9 (mg/kg),速效钾43 (mg/kg),缓效钾 3237 (mg/kg),碱解氮 20. 5 (mg/kg),有机质 24.0 (g/kg),电导率 964 (us/cm),铁 26.5 ( mg/kg),锰 3.2 (mg/kg),铜 1.06 (mg/kg),锌 0.49 ( mg/kg),镉 0.35 (m g/kg)。实施例三治理后土质各项指标速效磷8.6 (mg/kg),速效钾43 (mg/kg),缓效钾 3029 (mg/kg),碱解氮 15.7 (mg/kg),有机质 19. 5 (g/kg),电导率 986 (us/cm), 铁 39.8( mg/kg),锰 12.4 (mg/kg),铜 1. 32 (mg/kg), W 0 .71( mg/kg),镉 0. 35 (m g/ kg)。由以上三个实施例可见,植被恢复效果较理想。实验结果表明三块实验地植被恢复率分别达到95%、99%和92%,林草种类分别新增14种、8种和6种,各种植被生长状况良好,实现环境的生态修复,并且造价比较低,绿化成果完全达到防风固沙和绿化美化的环保技术要求,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
1.铁矿尾矿库植被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尾矿沙整理成平台, 使平台呈有一定坡度的斜面,该斜面南高北低,坡度为5-10度,北部低处可形成自然的人工湿地,平台四侧有一定坡度;b、在平台四周修筑挡土墙,使尾矿砂相对处在闭合的区间内,C、在平台上种植适应当地土质和气候条件的乡土植物品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矿尾矿库植被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品种为小叶女贞、红叶石楠、香附和芦苇,平台的高处种植小叶女贞和红叶石楠,两种植物实行带状交错种植模式,在两种植物带中间按20g/亩的标准撒播香附种子,小叶女贞和红叶石楠选择高度均为30 - 40CM,有4 一 5个分枝的2年生健壮小苗,穴规格为20X30CM,株行距50X50CM,低洼处以片状种植模式种植芦苇,芦苇采用新发芽的根茎分成株,每株都带有一段长度为10 - 30CM的根茎或须根,按3 — 5株/ Hf的种植密度进行栽种,穴规格为 30X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矿尾矿库植被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品种为香蒲、芦苇、小叶女贞,在平台地势较高的地方带状种植小叶女贞,小叶女贞选择高度为30 -40CM,有4 - 5个分枝的2年生健壮小苗,穴规格为20X30CM,株行距50X50CM,香蒲和芦苇选择平台地势较低位置进行种植,香蒲和芦苇植株选择生长健壮的4 - 5年生的根状茎, 将新发芽的根茎分成株,每株都带有一段长度为10 - 30CM的根茎或须根,按3 — 5株/ m2 的种植密度进行栽种,穴规格为30 X 50CM,采取片状种植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矿尾矿库植被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品种为杨树和芦苇,杨树选择一级健壮苗木、高度为350CM以上和无病虫害的69和72杨树,芦苇则选择为生长健壮4 一 5年生的根状茎,将新发芽的根茎分成株,每株带有一段长度为10 -30CM的根茎或须根,平台上四周带状种植3排杨树,株行距为150 X 150CM,中间芦苇为不规则种植模式,按3 — 5株/ Hf的种植密度进行片状种植模式。
全文摘要
铁矿尾矿库植被恢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尾矿沙整理成平台,使平台呈有一定坡度的斜面,该斜面南高北低,坡度为5-10度,北部低处可形成自然的人工湿地,平台四侧有一定坡度;b、在平台四周修筑挡土墙,使尾矿砂相对处在闭合的区间内,c、在平台上种植适应当地土质和气候条件的乡土植物品种。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铁矿尾矿库进行植被恢复后,各种植被生长状况良好,实现环境的生态修复,并且造价比较低,绿化成果完全达到防风固沙和绿化美化的环保技术要求,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文档编号A01B79/02GK102498851SQ20111032088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0日
发明者任德珠, 姚明德, 孙翀, 宋敏, 常广荣, 李珂, 董兵连, 马纪忠, 高杰 申请人:蚌埠绿丰生态园林科技服务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