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然环境中培养蛹虫草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自然环境中培养蛹虫草的方法。
背景技术:
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冬虫夏草性甘、温平,具有较强的滋补功能,在中医药中常作重要引剂,对肺肾两虚、腰酸膝痛、阳萎贫血等有较好的疗效。野生冬虫夏草的滋补功能主要是其内含有虫草素和虫草多糖,以及虫草酸等活性成份,而人工培植的蛹虫草中也含有虫草素和虫草多糖及虫草酸等活性成份,但这些活性成份含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工培植的蛹虫草的方法,如果采用适宜的人工培植的蛹虫草的方法,其内所含活性成份的量要比野生冬虫夏草高出许多倍。要想提高蛹虫草中活性成份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菌种和子实体的培育方式,如果菌种变异或感染杂菌,即便能培植出的子实体,但子实体中的活性成份也不会有较高的含量;另外,在培植子实体的过程中,如果采用无菌接种,即便能够生长出子实体,但蛹虫草中活性成份的含量也不易达到非常理想的程度,且还容易产生菌种退化的现象。在现有技术中,培育蛹虫草菌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国专利1309823C号授权公告的名称为“提高蛹虫草优良菌种筛选效率和繁殖稳定性的生产方法”给出一种培育北虫草菌种的方式。该专利对子实体不先采用消毒,只是先选择子实体上部体积较大的部位,然后切除该子实体上部的外层,再取子实体内部组织放入培养基中,选择菌株作为菌种。虽然该种方式可以培养出北虫草菌种,但由于北虫草子实体并不是怕感染细菌的物料,通常不将其放置在无菌的环境中,如果子实体表面有可感染菌种的细菌,在切除其外层时很容易使子实体的内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不仅会大大降低生产菌种的效率,而且还会使培养出的菌种因受到细菌感染而退化;同时,从选择子实体内部组织的部位来看,经实践证明,子实体中白色的内部组织能够培养出更加优良的菌种,如果采用子实体上部膨大部位,因膨大部位是子嚢果,用此部位培养菌种易变异。现有技术中也有对子实体先消毒,再取子实体内部组织的技术,对子实体消毒主要采用汞进行消毒,虽然采用汞可以杀菌,其杀菌效果也相对较好,但由于汞对人体有害, 同时对生态环境也会带来多方面危害,所以,该种消毒方式不适合于被广泛地应。另外,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在无菌的环境中接种,才能避免菌种营养生长和催蕾转化及子实体培养过程中被杂菌污染,同时还认为若在开放环境中进行接种则会感染大量杂菌,导致产量下降,所以,现有技术中对蛹虫草子实体的培养,通常选择在无菌的接种箱内或无菌环境中进行接种和培植子实体,即便利用活体蚕蛹作为培养基,也采用该种方式进行接种和培植。虽然该种方法可以培植出蛹虫草,但由于制造无菌环境和无菌箱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成本,故而会增加蛹虫草培植成本,且操作过程也相对困难;另外,由于活体蚕蛹在无菌环境中感染蛹虫草菌种也会短期生存,而在此非常好的环境下虽然能更好地生存, 但对蛹虫草菌种而言,因其在好的环境下生存,自身不会产生抵抗细菌侵蚀的能力,从而可降低自身免疫力,而菌种免疫力降低会造成退化,所以,采用在无菌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蛹虫草很难达到理想的药用价值与滋补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利用选择优良菌种和敞开式培植蛹虫草的方式解决蛹虫草质量低和菌种易退化等问题的自然环境中培养蛹虫草的方法。本发明所提出的自然环境中培养蛹虫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培育菌种取鲜北虫草子实体放入含量为72 - 78%的酒精中浸泡3 5分钟进行杀菌,然后用无菌水清洗干净后切除子实体外层,再将去除外层的子实体中白色组织放入培养基中培养8 — 15天,子实体中长出绒毛状菌丝作为菌种;敞开式培养子实体将活蛹体放自然环境中,然后将上述菌种加入到该活蛹体的表面,当活蛹体表面的菌丝萌发并寄生于活蛹体内后所生长出的子实体即为蛹虫草。酒精含量如果小于72%,其杀菌效果不理想,酒精含量如果大于78% ;易使子实体的内部组织受到损害;由于活体蛹如蚕蛹本身具有免疫力,可避免杂菌污染,当蛹虫草菌种接种到活体蛹上时,活体蛹能与蛹虫草菌种相互作用,从而可使菌种复壮,即便在敞开式培植蛹虫草时有细菌侵蚀,也不易使其受到感染。所述培养基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料构成马铃薯70 - 85%,葡萄糖5 — 12%, 磷酸二氢钾1一洲,硫酸镁0.5 — 1%,琼脂5 — 12%,蛋白胨3 — 6%。由于培养基中的马铃薯和葡萄糖是为菌丝生长提供能量的物料,且主要是为其提供碳原,所以,马铃薯的含量不低于70%,葡萄糖不能低于5%,最佳选择是马铃薯的质量含量为78 - 79%,葡萄糖为8 一 9. 5% ; 磷酸二氢钾是用于调节PH值的物料,可以将培养基往中性调整,最佳选择是1. 1 - 2% ;硫酸镁是一种无机盐,可以平衡细胞膜内外压力,如果细胞外离子浓度大,细胞易失水导致细胞死亡,培养失败,如果细胞外离子浓度小,细胞吸水膨胀,会导致因细胞膜破裂而死亡,所以,硫酸镁最佳质量含量不应该超过1%,但也不应小于0. 5%,最佳含量为0. 6 — 0. 8% ;琼脂可以起到让培养基定型的作用,其最佳质量含量应该在7 - 8% ;蛋白胨可为培养基提供氮原,为菌种提供生长所必须的成份,其最佳质量含量应该在4 一 5% ;由上述物料构成的培养基,在培养菌种时,向构成培养基物料中加入是质量培养基5 - 7倍的水作为液体培养基。所述敞开式培养子实体步骤中,还包括对活蛹体表面灭菌的步骤。本发明所提出的自然环境培养蛹虫草的方法中采用合适的酒精含量对子实体杀菌,选择子实体中白色组织作为培养菌种基料(该白色组织是长在子实体的中部区域),使菌种不易产生变异,且菌种成活率在97 - 98% ;同时在往活体蛹上接种菌种时,不采用在无菌环境中操作,只是在敞开式的自然环境中往活体蛹上接种,依靠活体蛹与蛹虫草菌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避免杂菌污染,此法模拟蛹虫草自然生长的方法可大规模生产蛹虫草,且可使蛹虫草的菌种和已经退化菌种复壮,不仅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作用,还可节省能源和人力物力。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培育蛹虫草菌种取鲜北虫草子实体放入酒精中浸泡5分钟进行杀菌,该酒精的含量为72%,将酒精浸泡后的子实体取出用无菌水清洗干净后切除子实体外层,然后将外层内的子实体中白色组织成块取出,将每一块白色组织放入培养基中培养11天,当白色组织中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作为菌种,白色组织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见光后有浅黄色色素产生为最佳菌种;
敞开式培养子实体将活蛹体放自然环境中,然后将上述菌种加入到该活蛹体的表面, 当活蛹体表面的菌丝萌发并寄生于活蛹体内后所生长出的子实体即为蛹虫草,再将菌种加入到该活蛹体的表面之间,可先对活蛹体表面灭菌。制取培育蛹虫草菌种的培养基取马铃薯70Kg,葡萄糖UKg,磷酸二氢钾^(g,硫酸镁lKg,琼脂Hg,蛋白胨Ig,将所有物料放入容器中后,再向容器内加入500Kg水,将其搅拌均勻后即为北虫草培养基。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作菌种和培养基,以及敞开式培养子实体,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将子实体放入酒精中浸泡3分钟,该酒精的含量为78%,白色组织放入培养基中培养15 天。培养基中马铃薯85Kg,葡萄糖^(g,磷酸二氢钾lKg,硫酸镁0. 5Kg,琼脂^(g,蛋白胨 3. 5Kg,再向容器内加入700Kg水。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培养菌种和制作培养基,以及敞开式培养子实体,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将子实体放入酒精中浸泡3. 5分钟,该酒精的含量为75%,白色组织放入培养基中培养14天。培养基中马铃薯78. 3Kg,葡萄糖8Kg,磷酸二氢钾1. IKg,硫酸镁0. 6Kg,琼脂8Kg, 蛋白胨4Kg,再向容器内加入600Kg水。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培养菌种和制作培养基,以及敞开式培养子实体,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将子实体放入酒精中浸泡4分钟,该酒精的含量为75%,白色组织放入培养基中培养 13天。培养基中马铃薯78Kg,葡萄糖8. ^(g,磷酸二氢钾1.7秘,硫酸镁0.8秘,琼脂7秘,蛋白胨4Kg,再向容器内加入650Kg水。
权利要求
1.自然环境中培养蛹虫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培育菌种取鲜北虫草子实体放入含量为72 - 78%的酒精中浸泡3 5分钟进行杀菌, 然后用无菌水清洗干净后切除子实体外层,再将去除外层的子实体中白色组织放入培养基中培养8 — 15天,子实体中长出绒毛状菌丝作为菌种;敞开式培养子实体将活蛹体放自然环境中,然后将上述菌种加入到该活蛹体的表面, 当活蛹体表面的菌丝萌发并寄生于活蛹体内后所生长出的子实体即为蛹虫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料构成马铃薯70 - 85%,葡萄糖5 - 12%,磷酸二氢钾1 一 2%,硫酸镁0. 5 一 1%,琼脂 5 — 12%,蛋白胨 3 — 6%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开式培养子实体步骤中,还包括对活蛹体表面灭菌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然环境中培养蛹虫草的方法,包括培育菌种和敞开式培养子实体两个步骤。该种培养蛹虫草的方法中采用往活体蛹上接种菌种,且在敞开式的自然环境中往活体蛹上接种,依靠活体蛹与蛹虫草菌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避免杂菌污染,此法模拟蛹虫草自然生长的方法可大规模生产蛹虫草,且可使蛹虫草的菌种和已经退化菌种复壮,不仅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作用,还可节省能源和人力物力。
文档编号C05G3/00GK102523927SQ20121001364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
发明者刘明辉, 孙红霞, 李洪波, 李福全 申请人:辽宁仙榆湾北冬虫夏草(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