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金针菇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19103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原金针菇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于ー种高原金针菇的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冻菌、金菇、智カ菇等。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金针菇属,是ー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
8.87%,碳水化合物60. 2%,粗纤维达7. 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金针菇既是ー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金针菇的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当前开发生产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的生态食品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消费档次的需求的不断提高,衡量生活质量最主要的指标是食品安全,优质、营养。金针菇适应性强,能在4-30°C范围内栽培出菇,菇柄长且营养丰富。栽培技术简便粗放,生产成本低,我国南北各地均可就地取材,利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树桩等为原料,不添加有机肥料,是ー种栽培容易成功、盈利有保障的珍稀美味食用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由于金针菇菌种制作技术不成熟,品质低,制作成本高,推广规模化种植特别困难,难以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对菌种的制作在技术上努力提高,寻求ー种高品质,低成本的金针菇菌种制作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金针菇菌种制作困难,容易感染、变质,萌发率低,不能满足大规模种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金针菇菌种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具有能提高金针菇菌种质量的优点。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高原金针菇培养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I)发菌温度控制库内温度控制在20-22°C ;湿度控制库内湿度控制在60-65% ;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晚各I次,毎次25-35min ;另外,库内要及时消毒要定期检查,及时处理污染和被害菌瓶。库内每周用药剂喷雾消毒杀虫I次。2)出菇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由20°C -22°C降到13-15°C,并维持库内温度在13-15°C 2-3天后转入下步管理;湿度采用上述降温后的步骤的同时,采用常规加湿的方法使库内湿度稳定在80-90% ;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中、晚各I次,毎次25-35min ;
3)催蕾期 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降至9-13°C ;湿度保持湿度80-90% ;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中、晚各I次,每次15-25min ;保持上述条件10-12天 ;高湿和空气清新是诱导菇蕾形成的环境条件。由于库结构和通风能力不同,短的I次通15min,长的须通25min,长时间的通风对湿度影响很大,在进风管道加雾化效果很好的水嘴,微电机带动与通风或制冷同步运行。此阶段湿度恒定就会更易形成菇蕾,过高的湿度会使端面菌丝旺长,过低的湿度会使端面板结菌丝结皮不出菇。10-12天,培养料表面就会出现琥珀色的水珠,这是菇蕾出现的前兆,不久,米白色的原基就会整齐地出现在培养料表面。4)均育期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下降到7_9°C ;湿度保持湿度80-90%;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晚各一次,毎次4-8 min,保持室内ニ氧化碳浓度3000-3500ppm ;
5)抑制期当库内达到80%菌袋现蕾,幼菇长至1-1. 5厘米时,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降至4-6°C ;湿度控制在80-90% ;光照控制光照与黑暗比为2-4 :20-22 ;自然通风每天早、中、晚各I次,毎次25-35min ;保持上述条件5_7天;此期间是增加库与外界通风和库内循环风量,使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使幼菇变得粗壮,是提高商品性的关键时期。6)伸长期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升至9_12°C;湿度湿度增加至85-90% ;光照控制光照与黑暗比为2-4 20-22 ;自然通风每天早、晚各I次,毎次40-50min ;保持室内ニ氧化碳浓度4000-4500ppm ;保持上述条件14-16天,待菌盖直径为
0.8 I厘米,菌柄长13 15厘米吋,即可采收。此阶段減少通风增加ニ氧化碳浓度,促使菌柄迅速伸长生长。通风次数要少,时间略长,保持干湿交替,利于菌柄的伸长和防止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除上述步骤外,其余的步骤为常规的真菌培养方法步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步骤制作成品金针菇,能提高金针菇菌种的质量,确保其较高的产量;且菌种菌丝健康粗壮,萌发快速,生长能力强,減少杂菌感染机率,提高了金针菇基地化生产的成功率,且本发明的步骤可以较好地适合高原金针菇的生产繁殖。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阐述。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
ー种高原金针菇培养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I)发菌温度控制库内温度控制在20°C;湿度控制库内湿度控制在60%;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晚各I次,毎次25min ;
2)出菇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由20°C降到13°C,并维持库内温度在13°C 2天后转入下步管理;湿度采用上述降温后的步骤的同时,采用常规加湿的方法使库内湿度稳定在80% ;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中、晚各I次,每次25min ;
3)催蕾期 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降至9°C;湿度保持湿度80%;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中、晚各I次,毎次15min ;保持上述条件10天;
4)均育期 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下降到7V;湿度保持湿度80%;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晚各一次,毎次4 min,保持室内ニ氧化碳浓度3000ppm ;
5)抑制期当库内达到80%菌袋现蕾,幼菇长至I厘米时,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降至4°C ;湿度控制在80% ;光照控制光照与黑暗比为2:22 ;自然通风每天早、中、晚各I次,每次25min ;保持上述条件5天;
6)伸长期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升至9-°C;湿度湿度増加至85%;光照控制光照与黑暗比为2:22 ;自然通风每天早、晚各I次,毎次40min ;保持室内ニ氧化碳浓度4000ppm ;保持上述条件14天,待菌盖直径为0. 8厘米,菌柄长13厘米吋,即可米收。实施例ニ
ー种高原金针菇培养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I)发菌温度控制库内温度控制在22°C;湿度控制库内湿度控制在65%;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晚各I次,毎次35min ;
2)出菇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由22°C降到15°C,并维持库内温度在15°C 3天后转入下步管理;湿度采用上述降温后的步骤的同时,采用常规加湿的方法使库内湿度稳定在90% ;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中、晚各I次,姆次35min ;
3)催蕾期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降至13°C;湿度保持湿度90% ;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甸天早、中、晚各I次,甸次25min ;保持上述条件12天;
4)均育期 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下降到9°C;湿度保持湿度90%;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晚各一次,毎次8 min,保持室内ニ氧化碳浓度3500ppm ;
5)抑制期当库内达到80%菌袋现蕾,幼菇长至I.5厘米时,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降至6°C ;湿度控制在90% ;光照控制光照与黑暗比为4:20;自然通风每天早、中、晚各I次,姆次35min ;保持上述条件7天;
6)伸长期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升至12°C;湿度湿度増加至90%;光照控制光照与黑暗比为4:20 ;自然通风甸天早、晚各I次,每次50min ;保持室内ニ氧化碳浓度4500ppm ;保持上述条件16天,待菌盖直径为I厘米,菌柄长15厘米吋,即可米收。实施例三
ー种高原金针菇培养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I)发菌温度控制库内温度控制在21 °C;湿度控制库内湿度控制在63%;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晚各I次,毎次30min ;
2)出菇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由21°C降到14°C,并维持库内温度在14°C 3天后转入下步管理;湿度采用上述降温后的步骤的同时,采用常规加湿的方法使库内湿度稳定在85% ;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中、晚各I次,每次30min ; 3)催蕾期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降至ire ;湿度保持湿度85% ;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甸天早、中、晚各I次,甸次20min ;保持上述条件11天;
4)均育期 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下降到8°C;湿度保持湿度85%;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晚各一次,毎次6 min,保持室内ニ氧化碳浓度3300ppm ;
5)抑制期当库内达到80%菌袋现蕾,幼菇长至I.2厘米时,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降至5°C ;湿度控制在85% ;光照控制光照与黑暗比为3:21 ;自然通风每天早、中、晚各I次,姆次30min ;保持上述条件6天;
6)伸长期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升至10°C;湿度湿度増加至88%;光照控制光照与黑暗比为3:21 ;自然通风每天早、晚各I次,毎次45min ;保持室内ニ氧化碳浓度4200ppm ;保持上述条件15天,待菌盖直径为0. 9厘米,菌柄长14厘米吋,即可米收。本发明中的管理难点分析
I、通风冷库是ー个缺氧的环境,半个小时的通风,再经0. 5-lh,ニ氧化碳浓度又恢复常量,故风量不足是个普遍问题。易形成菇帽尖、柄细长的菇体,就是缺氧的标志。菇体只要处在袋内就不怕通风,库内空气循环对改善菇体状态是必需的。通风与降湿增温的矛盾可通过少通勤通或通风喷雾状水来解決。同时可加喷石灰水来吸收ニ氧化碳。2、温度现蕾、抑制、伸长三个阶段所需温度为高、低、中。现蕾前的低温诱导、现蕾期的相对高湿能加速原基发生;抑制期的低温加强风,能改善菇体品质,増加产量;伸长期的低温亦有助于增加产量,延长存架期,此阶段亦要改变不敢通风的传统管理办法,因为库内缺氧明显,将严重影响菇柄加粗及其商品性。3、湿度湿度的大小随温度变化,低温高湿、升温降湿能预防病害发生;高湿利于出燕密,低温高湿利于增加燕重。三者中,温度是发育快慢的关键,对于初次种菇者,在不能很好地预见操作的效果前,最佳的方法是低温求稳,这样可以充分用风来改善菇体商品性。
权利要求
1. ー种高原金针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发菌温度控制库内温度控制在20-22°C;湿度控制库内湿度控制在60-65% ;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晚各I次,毎次25-35min ; 2)出菇 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由20°C-22°C降到13-15°C,并维持库内温度在13_15°C 2-3天后转入下步管理;湿度采用上述降温后的步骤的同时,采用常规加湿的方法使库内湿度稳定在80-90% ;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中、晚各I次,每次25-35min ; 3)催蕾期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降至9-13°C;湿度保持湿度80-90% ;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每天早、中、晚各I次,每次15-25min ;保持上述条件10-12天; 4)均育期 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下降到7-9°C;湿度保持湿度80-90% ;光照控制保持24小时黑暗;自然通风甸天早、晚各一次,甸次4-8 min,保持室内ニ氧化碳浓度3000_3500ppm ; 5)抑制期当库内达到80%菌袋现蕾,幼菇长至1-1.5厘米时,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降至4-6°C ;湿度控制在80-90% ;光照控制光照与黑暗比为2-4 :20-22 ;自然通风每天早、中、晚各I次,毎次25-35min ;保持上述条件5_7天; 6)伸长期温度采用常规空调制冷的方法将库内温度升至9-12°C;湿度湿度増加至85-90% ;光照控制光照与黑暗比为2-4 20-22 ;自然通风每天早、晚各I次,毎次40-50min ;保持室内ニ氧化碳浓度4000-4500ppm ;保持上述条件14-16天,待菌盖直径为0.8 I厘米,菌柄长13 15厘米时,即可采收。
全文摘要
一种高原金针菇培养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发菌、2)出菇、3)催蕾期、4)均育期、5)抑制期、6)伸长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步骤制作成品金针菇,能提高金针菇菌种的质量,确保其较高的产量;且菌种菌丝健康粗壮,萌发快速,生长能力强,减少杂菌感染机率,提高了金针菇基地化生产的成功率,且本发明的步骤可以较好地适合高原金针菇的生产繁殖。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640662SQ201210161660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李珏成 申请人:李珏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