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切纵流脱粒分离清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机械脱粒清选装置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ー种切纵流脱粒分离清选装置,可广泛应用于收获水稻,小麦,油菜、大麦以及豆类等的高性能收获。
背景技术:
随着作物品种不断更新、产量逐步提高,尤其是国家鼓励农村土地使用权流动、碎片化土地整合等政策的出台,我国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正逐步形成,这对联合收获机作业性能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全喂入式横轴流联合收获机受机器横向空间尺寸的制约,其核心工作部件脱粒分离、清选装置的能力明显受到限制,已无法满足我国联合收获机的发展需求。久保田、洋马、大同等日韩公司生产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不能有效解决宽割幅、高冠层带来的夹持抽草、脱粒不浄、夹带损失迅速増加等难题,当穗幅差较大吋,收获效果更不理想。 全喂入式切纵流联合收获机采用先进的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技术,脱粒行程长、分离面积大,可以在不増大机体体积的情况下提高生产率,脱净率高、破碎率低,对潮湿、难脱作物适应性好。中国专利ZL 03250419. 5公开的切流变纵轴流的控制与结合装置与中国专利ZL00137715. 9公开的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包括切流脱粒装置、光筒和齿板滚筒组成的辅助喂入装置、纵轴流脱粒装置,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一般配置在喂入量6-8kg/s、割幅4米以上的大型轮式联合收割机上,作业效率为15-20亩/小吋,该装置用于收获小麦、油菜等旱作物时作业效果较好,收获难脱、含水率高的水稻时,功耗较大、容易出现堵塞故障。中国专利 CN200920118544. 2、CN201110172174. 2 和 CN201120217361. 3 公开的纵轴流式脱粒装置为纵轴流单滚筒脱粒分离装置,一般配置在喂入量2-3kg/s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上,作业效率为6-10亩/小吋。该装置收获亩产750公斤以上的高产水稻吋,机器总损失率和含杂率大幅增加、功耗变大,作业效率明显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脱粒清选装置的技术缺点,提供一种能够配置在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上,满足喂入量3. 5 7kg/s水稻、小麦、油菜、大麦以及豆类等农作物收获要求,作业效率15-20亩/小吋,具有脱粒分离能力強,籽粒损失率和含杂率低的切纵流脱粒分离清选装置。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切纵流脱粒分离清选装置主要包括切纵流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脱出物输送装置、双风道风筛式清选装置、籽粒杂余输送装置、传动系统和机架,其中切纵轴流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主要由切流脱粒分离装置和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切流脱粒分离装置主要包括切流脱粒滚筒、切流凹板和切流顶盖;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主要包括纵轴流脱粒滚筒、锥形导流罩、纵轴流顶盖和纵轴流凹板;脱出物输送装置为切流脱出物抖动板和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双风道风筛式清选装置包括双风道多叶片轴流风机和双层振动筛;籽粒杂余输送装置包括杂余搅龙、二次杂余出口和籽粒搅龙。切流脱粒分离装置位于输送槽和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之间,抓取来自输送槽中作物进行初歩脱粒分离后,将作物抛向位于后方的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实现复脱分离;从切流凹板分离出的脱出物经切流脱出物抖动板被均匀输送到双风道风筛式清选装置的上筛前端,从纵轴流凹板分离出的脱出物由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输送至双风道风筛式清选装置的上筛中部,切流和纵轴流脱出物在气流、筛面的作用实现籽粒和杂余的分离;位于最下方的籽粒搅龙实现了干净籽粒的输送,杂余搅龙将杂余输送并从二次杂余出ロ抛出到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上,再次进行清选。切流凹板位于切流脱粒滚筒的下方,包括切流喂入平板、切流栅格凹板和切流抛送平板,其中切流栅格凹板位于切流喂入平板和切流抛送平板之间,切流凹板与输送槽衔接处为光滑切流喂入平板,引导作物进入切流脱粒分离装置;切流凹板与锥形导流罩衔接 处为光滑切流抛送平板,提高作物的抛送能力。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呈前低后高倾斜布置,纵轴流脱粒滚筒轴线与机器前进水平方向夹角为O 15°,纵轴流脱粒滚筒前端喂入螺旋头包括螺旋喂入叶片、防缠板和螺旋喂入头内筒,其中螺旋喂入叶片的外端呈前大后小倒锥形结构,螺旋喂入头内筒为前大后小锥形结构;锥形导流罩包括锥形导流罩壳体和螺旋导流叶片,位于螺旋喂入叶片外侧的锥形导流罩壳体呈前大后小倒锥形结构,前端与切流凹板等宽,后端与纵轴流凹板和纵轴流顶盖平齐;锥形导流罩壳体内部布置有多个螺旋导流叶片,高速旋转的纵轴流滚筒前端螺旋喂入叶片与锥形导流罩配合形成強大的气流吸运作用,增强对作物的无损伤顺畅输送能力。双层振动筛由上筛、下筛、尾筛、连接拐臂和振动筛驱动机构组成;切流脱出物抖动板位于双层振动筛的上筛前上方,衔接处相互交错;尾筛位于上筛的后方,用于排出长秸杆;下筛位于上筛的下方,完成干净籽粒的筛选;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10)通过连接拐臂与安装在同一筛箱上的切流脱出物抖动板、上筛、下筛和尾筛在振动筛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前后对振的往复运动,降低了振动不平衡力。双风道多叶片轴流风机由上出风ロ、风机蜗壳、风机叶片、下出风口和分风板,其中风机蜗壳位于风机叶片的外部,风机叶片高速旋转形成的气流分别总位于风机后方下出风口和位于风机上方的上出风口中吹出;上出风ロ位于切流脱出物抖动板和清选上筛之间,实现对轻杂余的风选;安装在下出风口中的分风板将下出风ロ分成多个区域,覆盖了整个上筛、下筛和尾筛。所述的切流脱粒滚筒为钉齿或刀形齿滚筒,切流凹板入ロ间隙10 40mm可调,出ロ间隙10 40mm可调,提高对作物的适应性。所述的纵轴流脱粒滚筒为钉齿或钉齿-齿板组合滚筒,纵轴流脱粒滚筒、纵轴流凹板和纵轴流顶盖采用偏心配置,纵轴流凹板前段脱粒间隙10 40mm可调,提高对作物的分离能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配置在喂入量3.5 7kg/s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上,满足水稻、小麦、油菜、大麦以及豆类等农作物的高性能机械化收获要求,具有具有作业效率高、脱粒分离能力强,脱粒分离功耗较低、籽粒损失率和含杂率低等优点。
图I是切纵流脱粒分离清选装置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切纵流脱粒分离清选装置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是切流凹板结构不意主视图。图4是切流凹板结构示意俯视图。图5是锥形导流罩与纵轴流脱粒滚筒螺旋喂入头配合示意图。图6是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与双层振动筛布置示意图。图7是双风道多叶片轴流风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I.切流顶盖,2.切流脱粒滚筒,3.切流凹板,301.切流喂入平板,302.切流栅格凹板,303.切流抛送平板,4.锥形导流罩,401.锥形导流罩壳体402.螺旋导流叶片5.纵轴流凹板6.纵轴流脱粒滚筒601.螺旋喂入叶片602.防缠板603.螺旋喂入头内筒7.纵轴流顶盖8.传动系统9.机架10.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11.杂余搅龙12.双层振动筛1201.上筛1202.下筛1203.尾筛1204.连接拐臂1205.振动筛驱动机构13. 二次杂余出口 14.籽粒搅龙15.切流脱出物抖动板16.双风道多叶片轴流风机1601.上出风ロ 1602.风机蜗壳1603.风机叶片1604.下出风ロ 1605.分风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切纵流脱粒分离清选装置主要包括切纵流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脱出物输送装置、双风道风筛式清选装置、籽粒杂余输送装置、传动系统8和机架9,其中切纵轴流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主要由切流脱粒分离装置和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組成。切流脱粒分离装置主要包括切流脱粒滚筒2、切流凹板3和切流顶盖I ;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主要包括纵轴流脱粒滚筒6、锥形导流罩4、纵轴流顶盖7和纵轴流凹板5 ;脱出物输送装置为切流脱出物抖动板15和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10 ;双风道风筛式清选装置包括双风道多叶片轴流风机16和双层振动筛12 ;籽粒杂余输送装置包括杂余搅龙11、二次杂余出ロ 13和籽粒搅龙14。如图3和图4所示,切流凹板3位于钉齿或刀形齿滚筒切流脱粒滚筒2的下方,包括切流喂入平板301、切流栅格凹板302和切流抛送平板303,其中切流凹板3与输送槽衔接处为光滑切流喂入平板301,引导作物进入切流脱粒分离装置;切流凹板3与锥形导流罩4衔接处为光滑切流抛送平板303,提高作物的抛送能力。切流凹板3入ロ间隙10 40mm可调,出口间隙10 40_可调。如图I和图5所示,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呈前低后高倾斜布置,纵轴流脱粒滚筒6轴线与机器前进水平方向夹角为O 15°,纵轴流脱粒滚筒6前端喂入螺旋头包括螺旋喂入叶片601、防缠板602和螺旋喂入头内筒603,其中螺旋喂入叶片601的外端呈前大后小倒锥形结构,螺旋喂入头内筒603为前大后小锥形结构;位于螺旋喂入叶片601)外侧的锥形导流罩壳体401呈前大后小倒锥形结构,前端与切流凹板3等宽,后端与纵轴流凹板5等宽;锥形导流罩壳体401内部布置有多个螺旋导流叶片402,高速旋转的纵轴流滚筒前端螺旋喂入叶片601与锥形导流罩4配合形成类轴流泵似的强大气流吸运作用,增强对作物的无损伤顺畅输送能力。钉齿或钉齿-齿板组合滚筒纵轴流脱粒滚筒6、纵轴流凹板5和纵轴流顶盖7采用偏心配置,纵轴流凹板前段脱粒间隙10 40mm可调,提高对作物的分离能力。如图6所示,双层振动筛12由上筛1201、下筛1202、尾筛1203、连接拐臂和振动筛驱动机构1205组成;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10通过连接拐臂与安装在同一筛箱上的切流脱出物抖动板15、上筛1201、下筛1202和尾筛1203在振动筛驱动机构1205的作用下实现前后对振的往复运动,降低了振动不平衡力。如图7所示,双风道多叶片轴流风机16由上出风ロ 1601、风机蜗壳1602、风机叶片1603、下出风ロ 1604和分风板1605,其中上出风ロ 1601位于切流脱出物抖动板15和清选上筛1201之间,实现对轻杂余的风选;分风板1605将下出风ロ 1604分成多个区域,覆盖了整个上筛1201、下筛1202和尾筛1203。切流脱粒分离装置位于输送槽和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之间,抓取来自输送槽中作 物进行初歩脱粒分离后,将作物抛向位于后方的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实现复脱分离;从切流凹板3分离出的脱出物经切流脱出物抖动板15被均匀输送到双风道风筛式清选装置的上筛1201前端,从纵轴流凹板5分离出的脱出物由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10输送至双风道风筛式清选装置的上筛1201中部,切流和纵轴流脱出物在气流、筛面的作用实现籽粒和杂余的分离;位于最下方的籽粒搅龙14实现了干净籽粒的输送,杂余搅龙11将杂余输送并从二次杂余出ロ 13抛出到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10上,再次进行清选。该型号的切纵流脱粒分离清选装置收获水稻时的喂入量为3. 5 7kg/s,作业效率10 20亩/小时,总功耗为20 40KW,脱粒清选总损失率彡2. 5%,籽粒含杂率彡I. 5%,籽粒破碎率< I. 5%。
权利要求
1.切纵流脱粒分离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切纵流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脱出物输送装置、双风道风筛式清选装置、籽粒杂余输送装置、传动系统(8)和机架(9),所述切纵轴流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包括切流脱粒分离装置和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切流脱粒分离装置包括切流脱粒滚筒(2)、切流凹板(3)和切流顶盖(I);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包括纵轴流脱粒滚筒(6)、锥形导流罩(4)、纵轴流顶盖(7)和纵轴流凹板(5);脱出物输送装置为切流脱出物抖动板(15)和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10 );双风道风筛式清选装置包括双风道多叶片轴流风机(16)和双层振动筛(12);籽粒杂余输送装置包括杂余搅龙(11 )、二次杂余出口( 13)和籽粒搅龙(14); 切流脱粒分离装置位于输送槽和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之间,抓取来自输送槽中作物进行初步脱粒分离后,将作物抛向位于后方的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实现复脱分离;从切流凹板(3)分离出的脱出物经切流脱出物抖动板(15)被均匀输送到双风道风筛式清选装置的上筛(1201)前端,从纵轴流凹板(5 )分离出的脱出物由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10 )输送至双风道风筛式清选装置的上筛(1201)中部,切流和纵轴流脱出物在气流、筛面的作用实现籽粒和杂余的分离;位于最下方的籽粒搅龙(14)实现了干净籽粒的输送,杂余搅龙(11)将杂余输送并从二次杂余出口(13)抛出到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10)上,再次进行清选; 切流凹板(3)位于切流脱粒滚筒(2)的下方,包括切流喂入平板(301)、切流栅格凹板(302)和切流抛送平板(303),切流栅格凹板(302)位于切流喂入平板(301)和切流抛送平板(303)之间;所述切流凹板(3)与输送槽衔接处为光滑切流喂入平板(301),引导作物进入切流脱粒分离装置;切流凹板(3)与锥形导流罩(4)衔接处为光滑切流抛送平板(303);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呈前低后高倾斜布置,纵轴流脱粒滚筒(6)轴线与机器前进水平方向夹角为O 15°,纵轴流脱粒滚筒(6)前端喂入螺旋头包括螺旋喂入叶片(601)、防缠板(602)和螺旋喂入头内筒(603),所述螺旋喂入叶片(601)的外端呈前大后小倒锥形结构,螺旋喂入头内筒(603)为前大后小锥形结构;锥形导流罩(4)包括锥形导流罩壳体(401)和螺旋导流叶片(402),位于螺旋喂入叶片(601)外侧的锥形导流罩壳体(401)呈前大后小倒锥形结构,前端与切流凹板(3)等宽,后端与纵轴流凹板(5)和纵轴流顶盖(7)平齐;锥形导流罩壳体(401)内部布置有螺旋导流叶片(402),高速旋转的纵轴流滚筒前端螺旋喂入叶片(601)与锥形导流罩(4)配合形成强大的气流吸运作用,增强对作物的无损伤顺畅输送能力; 双层振动筛(12)包括上筛(1201)、下筛(1202)、尾筛(1203)、连接拐臂和振动筛驱动机构(1205);切流脱出物抖动板(15)位于双层振动筛(12)的上筛(1201)前上方,衔接处相互交错;尾筛(1203)位于上筛(1201)的后方,排出长稻杆;下筛(1202)位于上筛(1201)的下方,完成干净籽粒的筛选;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10)通过连接拐臂与安装在同一筛箱上的切流脱出物抖动板(15)、上筛(1201)、下筛(1202)和尾筛(1203)在振动筛驱动机构(1205)的作用下前后对振的往复运动,降低了振动不平衡力; 双风道多叶片轴流风机(16)包括上出风口(1601)、风机蜗壳(1602)、风机叶片(1603)、下出风口( 1604)和分风板(1605),所述风机蜗壳(1602)位于风机叶片(1603)的外部,风机叶片(1603)高速旋转形成的气流分别总位于风机后方下出风口( 1604)和位于风机上方的上出风口( 1601)中吹出;上出风口( 1601)位于切流脱出物抖动板(15)和清选上筛(1201)之间,对轻杂余进行风选;分风板(1605)安装在下出风口( 1604)中,覆盖了整个上筛(1201)、下筛(1202)和尾筛(120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切纵流脱粒分离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流脱粒滚筒(2)为钉齿或刀形齿滚筒,切流凹板(3)入口间隙10 40mm之间可调,出口间隙10 40mm之间可调,提高对作物的适应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切纵流脱粒分离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轴流脱粒滚筒(6)为钉齿或钉齿-齿板组合滚筒,纵轴流脱粒滚筒(6)、纵轴流凹板(5)和纵轴流顶盖(7)采用偏心配置,纵轴流凹板(5)前段脱粒间隙10 40mm可调,提高对作物的分离能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切纵流脱粒分离清选装置,包括切纵流双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脱出物输送装置、双风道风筛式清选装置、籽粒杂余输送装置、传动系统和机架。切流脱粒分离装置主要包括切流脱粒滚筒、切流凹板和切流顶盖;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主要包括纵轴流脱粒滚筒、锥形导流罩、纵轴流顶盖和纵轴流凹板;脱出物输送装置为切流脱出物抖动板和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双风道风筛式清选装置包括双风道多叶片轴流风机和双层振动筛;籽粒杂余输送装置包括杂余搅龙、二次杂余出口和籽粒搅龙。本发明可满足喂入量3.5~7kg/s水稻、小麦、油菜、大麦以及豆类等农作物收获要求,作业效率10~20亩/小时,脱粒分离能力强,籽粒损失率,含杂率低。
文档编号A01F12/44GK102860182SQ20121035587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
发明者徐立章, 李耀明, 唐忠, 王成红 申请人: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