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782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壳体(12)和至少一个调节单元(14),所述调节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地支承的、用于调节所述壳体(12)相对于刀具接收装置(18)和/或相对于便携式工具机的工件支承面的距离的调节元件(16)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可摆动地支承的、用于将调节元件(16)固定在至少一个位置中的固定元件(20)。本发明建议,所述固定元件(20)具有至少一个夹紧面(22,24),所述夹紧面至少在所述固定元件(20)的一个位置中贴靠在所述调节元件(16)的外表面(26)上。
【专利说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0002]已知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它包括一个壳体和一个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具有一个可运动地支承的、用于调节所述壳体相对于刀具接收装置和/或相对于便携式工具机的工件支承面的距离的调节元件并且具有一个可摆动地支承的、用于将调节元件固定在至少一个位置中的固定元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它包括至少一个壳体和至少一个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地支承的、用于调节所述壳体相对于刀具接收装置和/或相对于便携式工具机的工件支承面的距离的调节元件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可摆动地支承的、用于将调节元件固定在至少一个位置中的固定元件。
[0004]本发明建议,所述固定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夹紧面,所述夹紧面至少在固定元件的一个位置中贴靠在所述调节元件的外表面上。“夹紧面”在此尤其是应当被理解为一个面、尤其是固定元件的一个面,它为了固定一个元件而直接地贴靠在该元件上并且至少借助摩擦力至少在最大程度上阻止该元件的运动。优选夹紧面至少在一个位置中直接地贴靠在该调节元件的外表面上。因此,固定元件优选直接地贴靠在调节元件的外表面上。特别优选地,夹紧面至少在固定元件的一个固定位置中为了将调节元件固定在一个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的位置中而直接地贴靠在调节元件的外表面上。夹紧面优选具有一个与外表面相对应的形状。在此,夹紧面优选一在一个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调节元件的运动轴线延伸的平面中观察——具有一个弧形的设计方案。优选该固定元件包括两个相对置的夹紧面,它们弧形地构成。优选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与一个手把或者说与便携式工具机的包围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手把壳体一体地构成。“一体地”尤其是应当理解为至少材料锁合地连接,例如通过焊接工艺、粘接工艺、注塑工艺和/或其它对于技术人员显得有意义的工艺,和/或有利地在一个块中成形,例如通过由铸件制造和/或通过在单组分或多组分注塑方法中制造以及有利地由一个单个毛坯制成。
[0005]调节元件优选被构造为调节导向杆。优选该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通过调节元件与刀具接收装置或者说便携式工具机的驱动单元壳体连接。在此,调节元件优选可运动地支承在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中。优选刀具接收装置设置在驱动单元壳体上。表述“可运动地支承”在此尤其是应当定义为一个单元和/或一个元件相对于至少一个另外的单元和/或相对于一个另外的元件的支承,其中,该单元和/或该元件——尤其是与该单元和/或该元件的弹性变形解耦地并且与通过支承间隙引起的运动可能性解耦地——具有一个沿着至少一个轴线沿着大于1mm、优选大于IOmm和特别优选大于20mm的路程的运动可能性和/或围绕至少一个轴线以大于10°、优选大于45°和特别优选大于60°的角度的运动可能性。特别优选地,调节元件平移地支承在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中。优选通过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拉出调节元件来改变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相对于刀具接收装置和/或相对于便携式工具机的工件支承面的距离。在此,为了维持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相对于刀具接收装置和/或相对于便携式工具机的工件支承面的距离,调节元件优选借助调节单元的固定元件至少固定在一个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的位置、尤其是固定位置中。
[0006]特别优选地,该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止挡单元,它为了改变调节元件在一个从壳体指离的方向上的最大运动路程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地支承的止挡元件。表述“止挡单元”在此尤其是应当被理解为一个单元,它具有至少一个止挡元件,该止挡元件由于一个元件、尤其是调节单元的调节元件或一个支承调节元件的支承元件在止挡元件上的的机械止挡而限制该元件的最大运动路程。优选借助止挡元件限制调节元件在一个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指离的方向上的最大运动路程。由此优选借助止挡元件限制调节元件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拉出的最大拉出路程。止挡元件优选可运动地支承在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中。借助按照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设计能够有利地实现调节元件在至少一个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的位置中的可靠固定。还可以在结构上简单地以很少的部件实现调节元件在至少一个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的位置中的固定。由此能够有利地节省成本、结构空间和安装耗费。此外可以有利地针对不同的操作者愿望实现调节元件运动路程的舒适调节。这可以有利地实现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的距离的舒适调节,其中,由止挡元件引起的距离维持可有利地重现。此外可以有利地借助止挡元件预先调节由操作者优选的距离,它在调节元件的驶入和接下来的驶出之后应当重新被达到。由此能够实现高的操作舒适性。
[0007]此外建议,固定元件围绕一个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调节元件的运动轴线延伸的运动轴线可摆动地被支承。表述“至少垂直地”在此尤其是应当定义为一个方向相对于一个参考方向的定向,其中,该方向和参考方向——尤其是在一个平面中观察——夹成一个90°的角度并且该角度具有尤其是小于8°、有利地小于5°和特别有利地小于2°的最大偏差。但是也可想到,固定元件围绕另一个运动轴线可摆动地被支承,例如围绕一个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调节元件的运动轴线延伸的运动轴线。“基本上平行”在此尤其是应当被理解为一个方向相对于一个参考方向尤其是在一个平面中的定向,其中,该方向相对于参考方向夹成一个小于8°、有利地小于5°和特别有利地小于2°的偏差。借助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方案能够有利地实现调节元件的可靠固定。此外借助按照运动轴线的本发明的布置能够实现对借助固定元件产生的保持力的自锁的积极作用。
[0008]还建议,固定元件具有一个与调节元件相交的运动轴线。特别优选固定元件的运动轴线在此一沿着一个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调节元件的运动轴线延伸的方向观察一延伸穿过调节元件。由此能够有利地避免由于通过调节元件的杠杆臂的力作用导致的固定元件的松开。由此可以特别优选实现调节元件至少在调节元件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的位置中的可靠固定。
[0009]此外建议,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在一个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调节元件的运动轴线延伸的方向上以及在一个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调节元件的运动轴线延伸的方向上产生至少一个弹簧力分量。“弹簧元件”在此尤其是应当被理解为一个肉眼可见的元件,它具有至少两个端部的至少一个距离,该距离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中可弹性地改变至少10%、尤其是至少20%、优选至少30%和特别优选至少50,并且它尤其是产生一个与距离变化有关的并且优选与该变化成比例的反力,该反力抵抗该变化。“肉眼可见的元件”在此尤其是应当被理解为一个具有至少1mm、尤其是至少5mm和优选至少IOmm的延伸长度的元件。弹簧元件可以在此被构造为压力弹簧、拉力弹簧、螺旋扭力弹簧、蝶形弹簧、螺旋线弹簧等等。借助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方案能够有利地实现固定元件自动地复位到至少一个位置中。此外可以有利地由于弹簧元件的弹簧力在调节元件的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调节元件的运动轴线延伸的方向上补偿调节单元的支承元件的支承间隙。
[0010]此外建议,调节单元至少包括弹簧元件,它被构造为螺旋扭力弹簧。因此可以在结构上简单地在一个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调节元件的运动轴线延伸的方向上以及在一个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调节元件的运动轴线延伸的方向上产生至少一个弹簧力分量。此外可以有利地实现用于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产生弹簧力分量的弹簧元件的紧凑布置。
[0011]此外建议,调节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限制固定元件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围绕固定元件的运动轴线的运动的运动限制元件。该运动限制元件优选与固定元件一体地构成。但是也可想到,运动限制元件与固定元件分开地构成并且借助至少一个对于技术人员显得有意义的固定元件力锁合地和/或形状锁合地固定在固定元件上。借助按照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利地限制固定元件由于弹簧元件的弹簧力引起的运动。此外可以有利地避免固定元件运动超过一个点。
[0012]此外建议,固定元件具有一个接收空槽,调节元件延伸穿过该接收空槽。接收空槽优选由固定元件的两个相对置的夹紧面限界。此外接收空槽优选一在一个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调节元件的运动轴线延伸的平面中观察——至少在固定元件的一个位置中具有比调节元件的最大延伸长度达的最大延伸程度。借助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方案能够有利地实现调节元件的可执行性,以便通过调节元件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的移动来实现该壳体相对于刀具接收装置和/或相对于便携式工具机的工件支承面的距离的调节。
[0013]此外建议,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可摆动地支承固定元件的支承单元,该支承单元具有至少一个与圆形设计方案不同的支承空槽。特别优选地,支承空槽
具有至少一个侧面,该侧面-在至少一个基本上垂直于一个设置在支承空槽中的支承栓
元件的运动轴线延伸的平面中观察——具有一个与圆弧形的设计方案不同的设计方案。特别优选地,支承空槽具有至少两个侧面,它们一在至少一个基本上垂直于一个设置在支承空槽中的支承栓元件的运动轴线延伸的平面中观察——具有一个与圆弧形的设计方案不同的设计方案。因此可以尤其是借助与弹簧元件的弹簧力的配合作用实现设置在支承空槽中的支承栓元件的间隙补偿。
[0014]还建议,弹簧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摩擦片,该摩擦面至少设置在夹紧面上。“摩擦片”在此尤其是应当被理解为一个片,与两个与片脱耦的元件之间的摩擦系数相比,它有目的地提高两个接触元件之间的摩擦系数。摩擦片可以在此由塑料、弹性体、黑金刚石、陶瓷或其他对于技术人员显得有意义的材料构成。这可以有利地实现大的保持力用于将调节元件至少固定在一个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壳体的位置中。
[0015]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工具机、尤其是便携式工具机,具有按照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便携式工具机”在此尤其是应当被理解为一个用于加工工件的工具机,它可以由操作者无运输工具地输送。便携式工具机尤其是具有小于40kg、优选小于IOkg和特别优选小于7kg的质量。但是也可想到,便携式工具机具有另一种对于技术人员显得有意义的设计方案,例如上铣机等等的设计方案。借助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利地实现在操作便携式工具机时的操作舒适性。
[0016]按照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和/或按照本发明的工具机在此不应限于上述的应用和实施方式。按照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和/或按照本发明的工具机为了满足在此描述的功能尤其是可以具有与在此提到的单个元件、部件和单元的数量不同的数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其它的优点由以下【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给出。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组合起来含有大量的特征。技术人员适宜地也单独地考虑这些特征并且组合出有意义的其它组合。其示出:
[0018]图1以示意图示出具有按照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按照本发明的工具机;
[0019]图2以示意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细节视图;
[0020]图3以示意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支承单元的支承空槽的细节视图;
[0021]图4以示意图示出 具有按照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的调节单元的固定元件的细节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示出一个具有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构造为草坪修剪机的便携式工具机44。该便携式工具机44被构造为一个可借助蓄电池组或电缆电驱动的草坪修剪机。该便携式工具机44还具有一个驱动单元壳体46,它包围便携式工具机44的驱动单元48。此外可想到,驱动单元壳体46除了驱动单元48外还包括一个用于增加地传送和/或降低地传送一个借助驱动单元48产生的驱动力和/或一个借助驱动单元48产生的驱动力矩的从动单元(在此未详细示出)。驱动单元48在便携式工具机44的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驱动一个与刀具接收装置18连接的加工刀具50。该加工刀具50被构造为草坪修剪刀。但是也可想到,加工刀具50由一个草坪修剪套索单元构成,它与刀具接收装置18连接。此外,该便携式工具机44具有至少一个手把壳体52,它形成便携式工具机44的一个手把。此外在手把壳体52中设置一个用于起动和用于关断驱动单元48的电子开关单元54。电子开关单元54为此包括至少一个手把开关元件56,它可由操作者操作用于起动驱动单元48。此外在手把壳体52上设置便携式工具机44的至少一个可调节的附加手把58。
[0023]手把壳体52还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 —体地构成。该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还包括至少一个调节单元14,它具有至少一个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可运动地被支承的调节元件16用以调节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相对于刀具接收装置18和/或相对于便携式工具机44的工件支承面的距离。便携式工具机44的工件支承面在此可以由便携式工具机44的一个草坪支承单元(在此未详细示出)的轮子的外表面构成,操作者通过它能够以对于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和方法使便携式工具机44在一个构造为草坪的工件上或者说在一个构造为草坪面的工件面上移动。调节元件16被构造为调节导向杆。在此,该调节元件16固定在驱动单元壳体46上。此外调节元件16平移地、可运动到其中地支承在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中或者说手把壳体52中。因此,驱动单元壳体46通过调节元件16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者说相对于手把壳体52可运动地被支承。
[0024]此外该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具有至少一个止挡单元60,它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地被支承的止挡元件62以便改变调节元件16在一个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指离的方向上的最大运动路程(图2)。止挡单元62可平移运动地被支承。在此,止挡元件62可平移运动地支承在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中。止挡元件62还具有至少一个斜面64,它与调节单元14的支承元件68的一个面66配合作用以便限制调节元件16的最大运动路程。支承元件68设置在调节元件16上在调节元件16的背离驱动单元壳体46的端部上。在此,支承元件68被构造为滑动轴承元件,它将调节元件16可运动地支承在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的调节元件接收部70中。支承元件68借助压配合固定在调节元件16上。但是也可想到,支承元件68借助一个另外的对于技术人员显得有意义的连接方式、例如借助材料锁合和/或形状锁合的连接固定在调节元件16上。止挡元件62的斜面64至少基本上横向于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延伸。在此,斜面64设置在止挡元件62的一个面向调节元件16的侧上。斜面64此外具有至少一个停止面区域72,它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延伸。停止面区域72由斜面64或止挡元件62的一个阶梯形的凸台构成。
[0025]止挡单元60还包括一个可运动地支承的、用于驱动止挡元件62的操作元件74。在此,操作元件74可平移运动地支承在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中。为此,操作元件74相对于止挡元件62可运动地被支承。操作元件74—至少沿着操作元件74的一个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延伸的运动轴线76观察——与止挡元件62形状锁合地连接。在此,操作元件74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凸起78。该连接凸起78从操作元件74出发向着止挡元件62的方向延伸。止挡元件62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空槽80用于接收连接凸起78。连接凸起78沿着一个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操作元件74的运动轴线76或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的方式可运动地支承在连接空槽80中。
[0026]操作元件74还具有一个卡锁凸起82用于固定止挡元件62,该卡锁凸起可卡入到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的至少一个卡锁空槽84中(图1)。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总共具有很多前后设置的卡锁空槽84,卡锁凸起82可卡入到卡锁空槽中。卡锁凸起82从操作元件74出发向着一个背离止挡元件62的方向延伸。止挡元件62借助连接凸起78、止挡元件62的对连接空槽80限界的边缘区域、卡锁凸起82和至少一个卡锁空槽84的配合作用卡锁住沿着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延伸的方向的运动。此外,止挡单元60包括至少一个卡入弹簧元件86,它对止挡单元60的操作元件74加载弹簧力。由此在到达卡锁空槽84时通过卡入弹簧元件86的弹簧力使卡锁凸起82运动到卡锁空槽84中。卡入弹簧元件86与操作元件74—体地构成。但是也可想到,卡入弹簧元件86由一个与操作元件74分开构成的元件构成,例如由一个设置在操作元件74和止挡元件62之间并且由此对操作元件74加载弹簧力的压力弹簧构成。止挡单元60总共包括两个与操作元件74 一体地构成的卡入弹簧元件86、88,它们在背离止挡元件62的方向上对操作元件74加载弹簧力。卡入弹簧元件86、88分别由操作元件74的一个弹簧弹性的弹簧边构成。构造为弹簧弹性的弹簧边的卡入弹簧元件86、88在此——沿着一个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延伸的方向观察——设置在操作元件74的两个相背离的侧上。
[0027]此外调节单元14包括至少一个可摆动地支承的固定元件20用于将调节元件16固定在至少一个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的位置中。固定元件20在此围绕固定元件20的一个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延伸的运动轴线30可摆动地被支承。固定元件20包括至少一个夹紧面22,它至少在固定元件20的一个位置中贴靠在调节元件16的一个外表面26上(图2和4)。该固定元件20总共具有两个夹紧面22、24,它们至少在固定元件20的一个位置中贴靠在调节元件16的外表面26上。在此,两个夹紧面22、24—沿着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固定元件20的运动轴线30延伸的方向观察——设置在固定元件20的两个相对置的侧上。因此,两个夹紧面22、24相互面对。此外该调节单元14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元件32,它对固定元件20加载一个弹簧力。弹簧元件32被构造为螺旋扭力弹簧。在此,弹簧元件32以一个端部支撑在固定元件20上并且该弹簧元件32以一个端部支撑在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上。因此,弹簧元件32——沿着一个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延伸的方向观察——设置在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与固定元件20之间或者说在手把壳体52与固定元件20之间。
[0028]弹簧元件32在一个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延伸的方向产生至少一个弹簧力分量并且在一个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延伸的方向上产生一个弹簧力分量。在至 少基本上平行于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6延伸的方向上的弹簧力分量引起将调节单元14的支承栓元件90按压到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支承单元38的支承空槽40的至少一个按压面92上(图3)。该支承空槽40总共聚合有两个
按压面92、94。按压面92、94在此-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固定元件20的运动轴线30延
伸的平面中观察一构造为不同于圆弧形的设计方案。此外,按压面92、94相对彼此倾斜地设置。因此,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至少包括用于可摆动地支承固定元件20的支承单元38,它具有至少一个与圆形空槽不同的支承空槽40。支承栓元件90与固定元件20 —体地构成。由于支承栓元件90被按压到按压面92、94上,支承栓元件90的支承间隙被补
\-ZX O
[0029]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延伸的方向上的弹簧力分量引起一个摆动力,它在一个从调节元件16指离的方向上对弹簧元件20加载。因此,一旦取消固定元件20上的操作力,固定元件20由于弹簧元件32而围绕固定元件20的运动轴线30摆动。弹簧元件32的作用点在此相对于固定元件20的运动轴线30间隔距离地设置。由此能够在利用固定元件20的杠杆臂的情况下借助弹簧元件32产生大的力,一旦取消操作者在固定元件20上的操作力作用,该大的力就使固定元件20围绕固定元件20的运动轴线30摆动以便将调节元件16固定在一个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相对于手把壳体52的位置中。固定元件20的运动轴线30在此与调节元件16相交。为了限制固定元件20由于弹簧元件32的弹簧力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围绕固定元件20的运动轴线30的运动,调节单元14包括至少一个运动限制元件34。该运动限制元件34在此与固定元件20一体地构成。为了限制固定元件20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围绕固定元件20的运动轴线30的运动,运动限制元件34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的边缘区域配合作用。
[0030]此外该固定元件20具有一个接收空槽36,调节元件16穿过该接收空槽延伸(图2和4)。接收空槽36通过固定元件20的两个夹紧面22、24限界。夹紧面22、24在此借助固定元件20的连接区域96、98沿着一个围绕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延伸的圆周方向相互连接。因此,两个夹紧面22、24与连接区域96、98—起限定接收空槽36。接收空槽36在此沿着圆周方向在一个安装状态中完全地围绕调节元件16延伸。为此,接收空槽36沿着一个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固定元件20的运动轴线30延伸的方向具有一个比调节元件16的延伸长度大的延伸长度。因此,在接收空槽36的中心轴线相对于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至少基本上平行定向时实现调节元件16相对于固定元件20的运动。接收空槽36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固定元件20的运动轴线28的至少基本上平行的定向通过固定元件20围绕固定元件20的运动轴线30逆着弹簧元件32的弹簧力的摆动运动实现。此外,固定元件20具有至少一个摩擦片42,它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夹紧面22、24中的一个上。但是也可想至Ij,固定元件20具有两个摩擦片42,其中,在两个夹紧面22、24的每个上设置两个摩擦片42中的一个。
[0031]为了调节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相对于便携式工具机44的刀具接收装置18的距离,便携式工具机44的操作者操作固定元件20。由此消除用于固定调节元件16的夹紧力。调节元件16由操作者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相对于手把壳体52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者从手把壳体52被拉出。在操作者已经发现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相对于便携式工具机44的刀具接收装置18的对他优选的距离之后,操作者能够通过调节止挡元件62的位置保证调节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相对于便携式工具机44的刀具接收装置18的对`他优选的距离的可重复性。为此,操作者在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的方向上操作该操作元件74。由此使操作元件74相对于止挡元件62向着止挡元件62的方向运动并且操作元件74的卡锁凸起82脱离卡锁空槽84的配合。由于操作元件74沿着操作元件74的运动轴线76的平移运动,止挡元件62同样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运动。止挡元件62在一个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调节元件16的运动轴线28延伸的方向上移动,直到止挡元件62止挡在支承元件68上。由此通过止挡元件62限界调节元件16的最大运动路程。最大运动路程对应于调节元件16的一个位置,该位置相当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相对于便携式工具机44的刀具接收装置18的对于操作者优选的距离。
[0032]在取消操作作对操作元件74的力作用之后,卡锁凸起82由于操作元件74的弹簧弹性的弹簧边的弹簧力能够卡入到卡锁空槽84中。因此,在调节元件16插入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中之后,借助止挡元件62由于调节元件16在止挡元件62上的止挡又可通过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拉出调节元件16调节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相对于便携式工具机44的刀具接收装置18的之前调节的距离。调节元件16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手把壳体52出来的最大运动路程在调节止挡元件62的位置之后通过支承元件68在斜面64上或者说在斜面64的停止面区域72上的止挡被限制。此外在取消操作者对固定元件20的力作用之后,固定元件20由于弹簧元件32的弹簧力围绕固定元件20的运动轴线30摆动。由此,夹紧面22、24被压到调节元件16的外表面26上并且调节元件16固定在一个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10的壳体12或相对于手把壳体52的位置中。
【权利要求】
1.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壳体(12)和至少一个调节单元(14),所述调节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地支承的、用于调节所述壳体(12)相对于刀具接收装置(18)和/或相对于便携式工具机的工件支承面的距离的调节元件(16)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可摆动地支承的、用于将调节元件(16)固定在至少一个位置中的固定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20)具有至少一个夹紧面(22,24),所述夹紧面至少在所述固定元件(20)的一个位置中贴靠在所述调节元件(16)的外表面(2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20)围绕一个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调节元件(16 )的运动轴线(28 )延伸的运动轴线(30 )可摆动地被支承。
3.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20)具有一个与调节元件(16)相交的运动轴线(30)。
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14)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元件(32),所述弹簧元件在一个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调节元件(16 )的运动轴线(28 )延伸的方向上以及在一个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调节元件(16 )的运动轴线(28)延伸的方向上产生至少一个弹簧力分量。
5.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14)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元件(32),所述弹簧元件被构造为螺旋扭力弹簧。
6.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14)具有至少一个运动限制元件(34),它用于限制所述固定元件(20)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围绕所述固定元件(20)的运动轴线(28)的运动。
7.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20)具有一个接收空槽(36),所述调节元件(16)延伸穿过该接收空槽。
8.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可摆动地支承固定元件(20)的支承单元(38),所述支承单元具有至少一个不同于圆形空槽的支承空槽(40)。
9.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20 )具有至少一个摩擦片(42 ),所述摩擦片至少设置在夹紧面(22,24 )上。
10.便携式工具机、尤其是草坪修剪机,具有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定位装置。
【文档编号】A01D34/90GK103518472SQ201310271185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
【发明者】E·扎多尔 申请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