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型疣粒野生稻种子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446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W型疣粒野生稻种子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涉及一种W型疣粒野生稻种子收集装置,属于种子收集技术领域。技术背景抚粒野生稻(oryza garnulata)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经受了各种灾害和不良环境的自然选择,抗逆性较强,保持了栽培稻不具有或者已经消失了的遗传因子,是天然的基因库,在水稻育种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陆稻、水稻育种的宏厚物质基础,因此,已成为水稻优良基因发掘的重要资源。但由于疣粒野生稻具有终年可以开花结实且没有固定的时间、穗子粒数少、落粒性极强的生物学特性,使得收获疣粒野生稻种子产生极大困难,需要科研人员不定期的去原位保护区或者温室集中栽培区进行细致而繁琐的采集,采集后加以保存。疣粒野生稻结实较好的植株,每穗谷粒至多也就10多粒,产量极低,如果管理方法或者栽培技术不合理,产量会更低,很不利于疣粒野生稻的种子收集及种质资源的保护,尤其是疣粒野生稻具有的极易落粒特性,在零星收集的过程中容易碰落还未成熟的种子,使得本已很少的种子更加难以收获,这一不利的因素在异位保护及种质资源保存的研究过程中,使得收获疣粒野生稻腊熟期(自然落粒)的种子更为重要。到目前为止,科研人员收集疣粒野生稻种子所采取的措施是依据经验不定期的去温室或者原位保护区,观察是否有疣粒野生稻腊熟期(自然落粒)的种子即将落粒,然后用手将腊熟期的穗粒轻轻的摘取,将穗粒放入容器中,虽然操作技术要求不高,但是却会消耗科研人员的许多时间及精力,在收集过程中还易造成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疣粒野生稻稻粒的脱落或者影响正在扬花的疣粒野生稻稻粒的脱落。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收集疣粒野生稻靠人不定期地观察是否有成熟的稻穗,然后用手摘取腊熟期的穗粒,消耗科研人员的大量时间及精力,还易造成容易碰落还未成熟的种子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W型疣粒野生稻种子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由W型种子收集器和挡板构成,挡板的一面设置有与W型种子收集器端部横截面形状相同的凹槽,W型种子收集器的一端与挡板的凹槽间隙配合;所述的W型种子收集器由V型槽I和V型槽II构成,V型槽I和V型槽II相邻两边均设置有凹形缺口,所述的V型槽I和V型槽II的相邻两边搭接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两个V型槽放置于疣粒野生稻植株两边再搭接在一起,即使疣粒野生稻植株位于两个V型槽搭接后构成的中间孔中,然后将搭接在一起的两个V型槽形成的整体端面插入挡板上的凹槽内,挡板的底面以及两个V型槽的底面放置在地面(在野外时)或疣粒野生稻的栽培盆上(温室栽培时),疣粒野生稻终年随时开花结实的稻粒成熟后自然脱落, 多数稻粒都会落入植株两侧的V型槽内,科研人员只要定时用小刷子将V型槽底部的种子顺槽向没有挡板的方向扫入种子袋内即可,不必频繁地去观察种子是否成熟,也不必担忧种子落入土里不易收取,发霉变质、避免了现有技术用手轻轻摘取稻穗碰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疣粒野生稻稻粒或者正在扬花的疣粒野生稻稻粒。本实用新型所述的W型种子收集器由两个V型槽构成,两个V型槽相邻两边搭接在一起时,两个V型槽形成的整体端面又与挡板的凹槽间隙配合,整个装置安装、操作均方便,整个装置放置在底面或疣粒野生稻的栽培盆上,便于随植株的生长方向调节位置。当两个V型槽搭接在一起时,两个V型槽相邻两边设置的凹形缺口在W型中间构成一个中间孔,方便植株在其中伸出,两个V型槽的搭接连接关系,使操作时不易碰着植株,避免了操作时引起植株稻粒的非正常脱落。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合理简单、制作方便。解决了长期困扰科研人员收集像具有疣粒野生稻这种具有终年开花结实且没有固定的时间、穗子粒数少、落粒性极强生物学特性的植物种子难收集的难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V型槽I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V型槽II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记依次表示:1-W型种子收集器,2-挡板,3-V型槽I,4_V型槽II,5-凹形缺口,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由W型种子收集器I和挡板2构成,挡板2的一面设置有与W型种子收集器I端部横截面形状相同的凹槽6,W型种子收集器I的一端与挡板2的凹槽6间隙配合;所述的W型种子收集器I由V型槽I 3和V型槽II 4构成,V型槽I 3和V型槽II 4相邻两边均设置有凹形缺口 5,所述的V型槽I 3和V型槽II 4的相邻两边搭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两个V型槽(V型槽I 3和V型槽II 4)放置于疣粒野生稻植株两边,再将两个V型槽相邻的两边搭接在一起,即使疣粒野生稻植株位于两个V型槽搭接后构成的中间孔中,然后将搭接在一起的两个V型槽形成的整体端面插入挡板上的凹槽6内,挡板2的底面以及两个V型槽的底面放置在地面或固定在支架上(在野外时)或放置在疣粒野生稻的栽培盆上(温室栽培时),疣粒野生稻终年随时开花结实的稻粒成熟后自然脱落,多数稻粒都会落入植株两侧的V型槽内,科研人员只要定时用小刷子将V型槽底部的种子顺槽向没有挡板的方向扫入种子袋内即可,不必担忧种子落入土里不易收取,发霉变质、以及现有技术用手摘取穗粒过程中碰落还未没有完全成熟的疣粒野生稻稻粒的脱落或者影响正在扬花的疣粒野生稻稻粒的脱落。
权利要求1.W型疣粒野生稻种子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W型种子收集器(I)和挡板(2)构成,挡板(2)的一面设置有与W型种子收集器(I)端部横截面形状相同的凹槽(6),W型种子收集器(I)的一端与挡板(2)的凹槽(6)间隙配合;所述的W型种子收集器(I)由V型槽I (3)和V型槽II (4)构成,V型槽I (3)和V型槽II (4)相邻两边均设置有凹形缺口(5), 所述的V型槽I (3)和V型槽II (4)的相邻两边搭接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W型疣粒野生稻种子收集装置,该装置由W型种子收集器和挡板构成,挡板的一面设置有凹槽,W型种子收集器的一端与挡板的凹槽间隙配合;W型种子收集器由V型槽Ⅰ和V型槽Ⅱ构成,V型槽Ⅰ和V型槽Ⅱ相邻两边均设置有凹形缺口,V型槽Ⅰ和V型槽Ⅱ的相邻两边搭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两个V型槽放置于疣粒野生稻植株两边再搭接在一起,搭接在一起的两个V型槽形成的整体端面插入挡板上的凹槽内。疣粒野生稻随时开花结实的稻粒成熟后自然脱落入植株两侧的V型槽内,科研人员只要定时收取种子即可,不必频繁去观察种子是否成熟,担忧种子落入土里不易收取,发霉变质、避免了收取种子时碰落还没有完全成熟或正在扬花的稻粒。
文档编号A01D45/04GK203072381SQ20132009809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4日
发明者李维蛟, 程在全, 黄兴奇, 李定琴, 殷富有, 余腾琼, 张敦宇, 付坚, 钟巧芳, 陈越, 柯学, 王玲仙, 陈玲, 曾民, 李娥贤, 肖素勤, 王波, 蒋聪 申请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