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循环生产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25529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循环生产工艺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食用菌循环生产工艺方法的发明设计一种食用菌循环生产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的特征在于:食用菌培养料在初次进行食用菌生产后,产生的菌糠投入沼气池内,进行沼气生产,产生的沼气供应食用菌生产企业或菇农做饭、照明、取暖等,产生的沼渣作为食用菌培养料的重要组成成分,再次进行食用菌生产,沼液可以在培养料中直接加入,也可以在食用菌生产中进行喷施,提高食用菌培养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和食用菌生产中菌丝或子实体的抗逆性。该方法可用来生产已知已经驯化的350种能够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和品种,达到资源综合利用,节省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食用菌循环生产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循环生产的工艺方法,培养料经过多次循环综合利用,节省成本,建立起清洁卫生循环的生态环境。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食用菌在我国发展迅速,食用菌 生产结束后产生的大量菌糠,除少部分被综合利用外,大部分被遗弃或作为农村燃料,利用率大打折扣,严重的污染了环境,这种状况和我国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形成了背道而驰的局面。为解决这种现状,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研究了这种食用菌循环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菌循环生产工艺方法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应用,解决当前食用菌生产培养料利用率低,菌糠大量浪费,污染环境的问题。其特征在于,食用菌培养料在初次进行食用菌生产后,产生的菌糠投入沼气池内,进行沼气生产,产生的沼气供应食用菌生产企业或菇农做饭、照明、取暖等,产生的沼渣作为食用菌培养料的重要组成成分,再次进行食用菌生产,沼液可以在培养料中直接加入,也可以在食用菌生产中进行喷施,提高食用菌培养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和食用菌生产中菌丝或子实体的抗逆性。
[000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食用菌循环生产工艺方法,该方法是一种食用菌循环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工艺方法。对于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可以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在菌糠收集设备后加一个菌棒粉碎设备,粉碎的菌糠直接进入沼气池,进行沼气生产,生产的沼气可以用来做饭、照明或者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紫外灯杀菌等,经过沼气池发酵后产生的沼渣,加入部分新料后,再次制成食用菌生产培养料,沼液经过滤后的上清液,作为食用菌生产中的营养液进行喷施,以此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对于菇农从事食用菌生产,可以把生产食用菌后的菌棒进行收集,然后进行人工粉碎,加入自家的沼气池内,产生的沼气做生活所需,沼渣加入新料后进行食用菌再生产,沼液可以在配制食用菌培养料时直接加入,作为培养料的一部分,也可以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进行喷施,提高菌棒的营养、菌丝或子实体的抗逆性,以此循环利用,达到资源综合利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0005]食用菌循环生产工艺方法适合于所有人工栽培驯化的食用菌种类和品种350多种,典型的种类主要有香菇、平菇、双孢菇、草菇、木耳、金针菇、白灵菇、鸡腿菇、茶薪菇、银耳、蟹味菇、杏鲍菇、猴头、竹荪、松茸、姬菇、灰树花、灵芝、天麻、秀珍菇、口蘑、红菇、牛肚菌、羊肚菌、马鞍菌、块菌。
[0006]所述的以上部分食用菌种类和品种,利用沼渣、沼液作为培养料的一部分有关论述和研究在一些刊物和论著中曾提到。
[0007]本发明是食用菌循环生产工艺方法,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的是食用菌生产结束后的菌糠,后续生产食用菌所利用的培养料是菌糠产生沼气后,在沼气池内剩余的沼渣和沼液和一部分调节碳氮比的其他栽培材料。[0008]下文采用实施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09]应用实例。
[0010]实例1: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循环生产工艺方法。
[0011]该实例金针菇初始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89%,麸皮10%,石膏1%。该生产流程见图1,金针菇培养料配制完成后,经过发酵、杀菌后接种,然后在人工创造的适宜条件下进行发菌,在发菌期间可以喷施一定浓度的沼液提高培养料的营养成分和菌丝或子实体的抗逆性,金针菇发菌培养大约35天左右开始出菇,子实体生长大约35天左右进行采收,采收完毕的菌棒直接进入菌棒收集设备,然后进入菌棒粉碎机内,粉碎后投入沼气池内,粉碎后的菌糠在沼气池内发酵,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气用来供应发菌车间内荧光灯照明所需,沼液、沼渣进行再次利用为金针菇培养料的组分,进行下次循环,以此方式进行不间断循环,达到金针菇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0012]沼气池建设的数量和大小要根据生产的批次和批次的多少建设,一般是一个批次的菌糠进入一个沼气池,根据每批次菌糠数量的多少设计沼气池的大小,生产的批次设计沼气池的数量。
[0013]在利用菌糠沼渣作为金针菇培养料时,沼渣需浙干水分,使水分含量降到70%左右,且不易长期放置,随取随用。
[0014]配方:沼洛50%,棉籽壳39%,石骨1%,每次循环后棉籽壳减少2%,石骨成分1%不变。
[0015]培养料配好拌匀后加入沼液,进行湿润,达到手捏不滴水的程度。
[0016]可选择在金针菇发菌期间,用沼液上清液调节培养料营养,提高菌丝或子实体的抗性,提高金针菇产量。
[0017]经测量,沼气池沼气产量平均102ml/g,沼气池旁安装一沼气收集装置,对沼气进行收集,保证对发菌室荧光灯的正常供应。
[0018]实例2:农户生产香菇循环生产工艺方法。
[0019] 该实例香菇初始培养料配方为木屑78%,麸皮15%,玉米粉5%,石膏粉1%,过磷酸钙1%。该生产流程为图2,香菇培养配制完成后,拌匀放入水,料水比一般为1:1.5,PH值控制在7.0-7.5之间,适量加入一定的硫酸镁和尿素,一般每IOOkg料加入硫酸镁0.2kg,尿素0.15kg。经过堆料发酵工艺后,进行装袋、接种,然后放入菇棚内发菌,经过大约35开始出菇,子实体生长35天左右,进行采菇。采收完毕,回收废弃菌棒,人工粉碎后投放到沼气池内,菌糠在沼气池内发酵,产生沼气供菇农生活做饭、照明等使用;沼液可以在香菇发菌时期或者是子实体生长时期,进行喷施,调节菌棒的营养,达到丰产的效果,提高菌丝或子实体的抗逆性,防止杂菌的滋生;沼液和沼渣重新利用,作为下一茬香菇栽培培养料的组成成分。以上述方式进行循环,达到香菇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0020]根据香菇生产规模和产生的菌糠多少设计沼气池大小,数量设计2个,便于循环生产,达到不误工,误时,合理生产的目的。
[0021]在利用菌糠沼渣作为金针菇培养料时,沼渣需浙干水分,使水分含量降到70%左右,且不易长期放置,随取随用。
[0022]配方:沼渣50%,木屑35%,麸皮10%,玉米粉3%,石膏粉1%,过磷酸钙1%,每次循环减少木屑5%,麸皮1%,玉米粉0.25%,石膏和过磷酸钙不变。在每次循环根据实际情况加入适当硫酸镁和尿素,但不要超过配制初始培养料时加入的量。
[0023]培养料配好拌匀后加入沼液,进行湿润,达到手捏不滴水的程度。
[0024]选择在香菇发菌期间,用沼液上清液调节培养料营养,提高菌丝或子实体的抗性,
提高香菇产量。
[0025]经测量,沼气池沼气产量平均150ml/g,沼气池旁安装一沼气收集装置,对沼气进行收集,保证一定的生活用气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循环生产流程图 图2:农户生产香菇循环生产流程图。
【权利要求】
1.一种食用菌循环生产工艺方法在食用菌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食用菌培养料在初次进行食用菌生产后,产生的菌糠投入沼气池内,进行沼气生产,产生的沼气供应食用菌生产企业或菇农做饭、照明、取暖等,产生的沼渣作为食用菌培养料的重要组成成分,再次进行食用菌生产,沼液可以在培养料中直接加入,也可以在食用菌生产中进行喷施,提高食用菌培养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和食用菌生产中菌丝或子实体的抗逆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于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可以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在菌糠收集设备后加一个菌棒粉碎设备,粉碎的菌糠直接进入沼气池,进行沼气生产,生产的沼气可以用来做饭、照明或者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紫外灯杀菌等,经过沼气池发酵后产生的沼渣,加入部分新料后,再次制成食用菌生产培养料,沼液经过滤后的上清液,作为食用菌生产中的营养液进行喷施,以此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菇农从事食用菌生产,可以把生产食用菌后的菌棒进行收集,然后进行人工粉碎,加入自家的沼气池内,产生的沼气做生活所需,沼渣加入新料后进行食用菌再生产,沼液可以在配制食用菌培养料时直接加入,作为培养料的一部分,也可以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进行喷施,提高菌棒的营养、菌丝或子实体的抗逆性,以此循环利用,达到资源综合利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应用,适合于所有人工栽培驯化的食用菌种类和品种350多种,典型的种类主要有香菇、平菇、双孢菇、草菇、木耳、金针菇、白灵菇、鸡腿菇、茶薪菇、银耳、蟹味菇、杏鲍菇、猴头、竹荪、松茸、姬菇、灰树花、灵芝、天麻、秀珍菇、口蘑、红菇、牛肚菌、羊肚菌、马鞍菌、块菌。
4.根据权利要求 1或2的应用,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的是食用菌生产结束后的菌糠,后续生产食用菌所利用的培养料是菌糠产生沼气后,在沼气池内剩余的沼渣和沼液和一部分调节碳氮比的其他栽培材料。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999694SQ201410250572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9日
【发明者】刘善勇, 董霞, 王述刚, 刘子维, 朱淑仙, 魏德军, 张广霞, 徐兴学, 刘京涛, 丁丽, 张路生, 王小梦 申请人:刘善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