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66阅读:1041来源:国知局
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的改进。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开穴劳动强度小的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包括开穴头部、横梁、支撑梁和操纵杆,支撑梁与横梁垂直且其的下端与横梁固定连接,上端与操作杆固定连接;开穴头部固定于横梁的下方,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两根横向定距杆,横梁的前侧与开穴头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纵向定距杆,横向定距杆和纵向定距杆的末端分别通过绳线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的底端与开穴头部的底端齐平。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通过将横向定距杆末端和纵向定距杆末端的定位块置于已经开好的穴内,起到定位新开穴位置的作用,从而保证行距和株距的精准,并且减少了预先测量和划线的大量劳动,减少了劳动强度。
【专利说明】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丹参种植设备,具体涉及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四川地区的丹参种植技术采用的是分根繁殖方法。作种栽用的丹参种苗一般都留在地里,栽种时随挖随栽。选择直径0.3厘米左右,粗壮色红,无病虫害的一年生侧根于2-3月栽种。也可在11月收获时选种栽植。按行距3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穴栽,穴深3-4厘米,施猪粪尿,每亩1500-2000公斤。
[0003]由于四川多数种植丹参的地区属于丘陵地带,采用机械化耕种的难度大,因此现有的丹参种植过程中,开穴作业还是采用人工进行,开穴的工具为类似锄头的农用工具,该工具的开穴头部由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一次只能开一个穴,并且穴与穴之间的距离只能靠人工估计,无法保证距离的精准,如果要求行距和株距精准,则需要事先在开穴的地上测量并划线,开穴劳动强度大,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开穴劳动强度小的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能够在开穴的过程中控制穴与穴之间的距离,保证行距和株距的精准。
[000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包括开穴头部,还包括横梁、支撑梁和操纵杆,所述支撑梁与横梁垂直且其的下端与横梁固定连接,上端与操作杆固定连接;
[0006]所述开穴头部固定于横梁的下方,在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根横向定距杆,在横梁的前侧与开穴头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纵向定距杆,横向定距杆和纵向定距杆的末端分别通过绳线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底端与开穴头部的底端齐平。
[0007]优选的:所述开穴头部的数量为三个,沿横梁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
[0008]优选的:其中两个开穴头部位于横梁的两端,剩余一个开穴头部位于横梁的正中。
[0009]优选的:三个开穴头部固定连接在与横梁长度相同的安装梁上,所述横梁的底部开设有供安装梁穿设其内的安装通槽,安装通槽的底部开口宽度小于安装梁的宽度。
[0010]优选的:所述横梁和安装梁上开设有对应的通孔,并通过依次穿过横梁和安装梁上的通孔的螺栓螺母组件形成横梁和安装梁的固定。
[0011]前述任意结构都可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横向定距杆与横梁铰接,使横向定位杆可横向旋转至紧贴横梁前侧的位置,所述纵向定距杆与横梁铰接,使纵向定距杆可向上旋转至与支撑杆平行的位置。
[0012]前述任意结构都可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梁为两根,对称固定在横梁上,支撑梁为高度可调的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横梁的顶部的正中固定有脚踏。
[0014]优选的:所述脚踏的表面设置有保护垫。
[0015]优选的:所述操纵杆的握持部设置有防滑套。
[00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操作方便,在开穴前,将横向定距杆末端的定位块置于开穴工具左侧或者右侧已经开好的穴内,将纵向定距杆末端的定位块置于开穴工具前侧已经开好的穴内,起到定位新开穴位置的作用,这样在开穴的同时就可以精准地定位穴与穴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行距和株距的精准,并且减少了预先测量和划线的大量劳动,减少了劳动强度;另外,本开穴工具一次性可以开三个穴,提高了劳动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4为图1中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包括横梁1、与横梁I垂直的支撑梁2,以及与横梁I平行的操纵杆4,所述支撑梁2为两根,对称固定在横梁I上,支撑梁2的下端与横梁I固定连接,上端与操作杆固定连接。支撑梁2是由内杆,外管,以及与外管螺纹连接并穿过外管后抵紧内杆的螺栓构成的高度可调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可使支撑梁2根据操作人员的不同身高调整到合适的高度。
[0022]所述横梁I的顶部的正中焊接有脚踏6,在脚踏6的表面设置有保护垫5,在操作人员赤脚进行工作时,有效地缓解脚踏6对操作人员的足底的硬性冲击,避免脚踏6过硬造成对操作人员足底的损伤。
[0023]操纵杆4的两端为握持部,为了保护避免打滑,在操纵杆4的握持部设置有防滑套3,防滑套3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也可起到保护操作人员手部的作用,防滑套3的表面加工有防滑纹路。
[0024]所述横梁I的下方具有三个开穴头部8,开穴头部8的结构与现有的开穴工具的开穴头部8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三个开穴头部8沿沿横梁I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其中两个开穴头部8位于横梁I的两端,剩余一个开穴头部8位于横梁I的正中。相邻开穴头部8之间的间距为25-30厘米,该间距即为要栽种的丹参种苗的间距。三个开穴头部8焊接在与横梁I长度相同的安装梁13上,所述横梁I的底部开设有供安装梁13穿设其内的安装通槽,安装通槽的截面呈倒凸字形,安装通槽的底部开口宽度小于安装梁13的宽度,使安装梁13不能从安装通槽的底部落出,并且可以很好地受力。横梁I和安装梁13通过位于脚踏6两侧和两根支撑梁2之间的两组螺栓螺母组件9形成固定,具体结构为:横梁I和安装梁13上分别开设有对应的通孔,通孔的轴向与支撑梁2平行,螺栓从横梁I的顶部依次穿过横梁I和安装梁13上的通孔后旋紧螺母。
[0025]在横梁I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根横向定距杆7,所述横向定距杆7与横梁I铰接,使横向定位杆可横向旋转至紧贴横梁I前侧的位置,方便对工具进行收纳时,缩小工具的空间体积,减少其占用的收纳空间。在横梁I的前侧正中位置与位于正中的开穴头部8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纵向定距杆10,同样的,为了减少工具的空间体积,纵向定距杆10与横梁I铰接,使纵向定距杆10可向上旋转至与支撑杆平行的位置,在纵向定距杆10下方的横梁I部分还焊接有阻挡纵向定距杆10向下转动的挡块14。
[0026]在横向定距杆7和纵向定距杆10的末端分别通过绳线12连接有定位块11,所述定位块11的底端与开穴头部8的底端齐平以使定位块11能够到达已开好的穴的底部,实现精确的定位。在工作状态下,横向定距杆7与横梁I平行,横向定距杆7末端的定位块11到其邻近的开穴头部8的距离为25-30厘米,即栽种的丹参种苗的间距。在工作状态下,纵向定距杆10与横梁I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纵向定距杆10末端的定位块11到其邻近的开穴头部8的距离为30-45厘米,即栽种的丹参种苗的行距。
【权利要求】
1.一种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包括开穴头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梁、支撑梁和操纵杆,所述支撑梁与横梁垂直且其的下端与横梁固定连接,上端与操作杆固定连接; 所述开穴头部固定于横梁的下方,在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根横向定距杆,在横梁的前侧与开穴头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纵向定距杆,横向定距杆和纵向定距杆的末端分别通过绳线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底端与开穴头部的底端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穴头部的数量为三个,沿横梁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开穴头部位于横梁的两端,剩余一个开穴头部位于横梁的正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其特征在于:三个开穴头部固定连接在与横梁长度相同的安装梁上,所述横梁的底部开设有供安装梁穿设其内的安装通槽,安装通槽的底部开口宽度小于安装梁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和安装梁上开设有对应的通孔,并通过依次穿过横梁和安装梁上的通孔的螺栓螺母组件形成横梁和安装梁的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定距杆与横梁铰接,使横向定位杆可横向旋转至紧贴横梁前侧的位置,所述纵向定距杆与横梁铰接,使纵向定距杆可向上旋转至与支撑杆平行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为两根,对称固定在横梁上,支撑梁为高度可调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顶部的正中固定有脚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的表面设置有保护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丹参种苗栽种专用开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的握持部设置有防滑套。
【文档编号】A01C5/04GK204031758SQ201420455088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3日
【发明者】余振斌 申请人:三台县齐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