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4186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地装置,属于农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很多农业机械逐步得到推广普及,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用拖拉机、脱粒机、收割机、秸杆回田机普及农家,为农村降低劳动强度,支农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农耕作业中,进行完松土作业后往往需要将土地先进行平整,这样才能进行后续的播种作业。现有的整地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这样的装置一般适用于大型田地的作业。对于一些面积较小的一些试验田的整地作业,体积大的整地装置无法进入,而且这种整地装置的自重较大,容易将松完后的田地重新压实,所以一些面积较小的试验田的整地作业只能靠纯手工操作,这样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作业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整地装置,其结构简单、自重较轻,能减轻小型试验田整地作业的劳动强度,可有效提高整地作业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整地装置,包括耙子头,耙子头上设有多个耙子齿,还包括中部支架、长条形框架、带有局部连续齿的驱动轮,中部支架包括位于上部的支臂和位于下部的滑道,支臂和滑道通过立梁固定连接,长条形框架内部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齿条,长条形框架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杆、右端设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与耙子头固定连接,驱动轮位于长条形框架内部,驱动轮通过局部连续齿与长条形框架内的两齿条啮合,驱动轮通过其一侧的端轴与固定在支臂上的电机连接,第一连杆穿过立梁上的第一限位孔与立梁滑动连接,滑道的右端设有第一限位块,长条形框架的下部与滑道滑动连接,中部支架的左端与扶手架固定连接,中部支架下部的右端设有第一行走轮。

长条形框架的下部设有至少两个底轮,长条形框架通过底轮与滑道滑动连接。

还包括第二行走轮,第二行走轮通过连接板与扶手架连接。

还包括第二限位块,连接板与扶手架的中部铰接,第二限位块设置在连接板与扶手架铰接处的左边,所述连接板靠近铰接点的位置通过拉簧与扶手架的左端连接。

第一限位块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杆相适配的限位孔,第二连杆穿过第一限位块上的限位孔与第一限位块滑动连接。

本发明通过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通过其上部的局部连续齿与长条形框架内的上下两个齿条相啮合,驱动轮作用于一个齿条时带动长条形框架向一个方向滑动,当驱动轮作用另一个齿条时,会带动长条形框架向与上一个齿条作用时相反的方向滑动,从而实现了长条形框架在滑道上的往复运动,进而可以带动耙子头的往复运动,就可以实现整地作业,其结构简单、自重较轻,能减轻小型试验田整地作业的劳动强度,可有效提高整地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本发明中长条形框架与驱动轮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中中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轮,2、长条形框架,3、电机,4、中部支架,5、第二连杆,6、第一连杆,7、手扶架,8、耙子头,9、滑道,10、第二行走轮,11、底轮,12、第一行走轮,13、支臂,14、第二限位块,15、立梁,16、第一限位块,17、连接板,18、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整地装置,包括耙子头8,耙子头8上设有多个耙子齿,还包括中部支架4、长条形框架2、带有局部连续齿的驱动轮1,中部支架4包括位于上部的支臂13和位于下部的滑道9,支臂13和滑道9通过立梁15固定连接,长条形框架2内部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齿条,长条形框架2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杆6、右端设有第二连杆5,第二连杆5与耙子头8固定连接,驱动轮1位于长条形框架2内部,驱动轮1通过局部连续齿与长条形框架2内的两齿条啮合,驱动轮1通过其一侧的端轴与固定在支臂13上的电机3连接,第一连杆6穿过立梁15上的第一限位孔与立梁15滑动连接,滑道9的右端设有第一限位块16,长条形框架2的下部与滑道9滑动连接,中部支架4的左端与扶手架7固定连接,中部支架4下部的右端设有第一行走轮12。

长条形框架2的下部设有至少两个底轮11,长条形框架2通过底轮11与滑道9滑动连接。

还包括第二行走轮10,第二行走轮10通过连接板17与扶手架7连接。

还包括第二限位块14,连接板17与扶手架7的中部铰接,第二限位块14设置在连接板17与扶手架7铰接处的左边,所述连接板17靠近铰接点的位置通过拉簧与扶手架7的左端连接。

第一限位块16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杆5相适配的限位孔,第二连杆5穿过第一限位块16上的限位孔与第一限位块16滑动连接。

工作原理: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通过其上部的局部连续齿与长条形框架内的上下两个齿条相啮合,驱动轮作用于一个齿条时带动长条形框架向一个方向滑动,当驱动轮作用另一个齿条时,会带动长条形框架向与上一个齿条作用时相反的方向滑动,从而实现了长条形框架在滑道上的往复运动,进而可以带动耙子头的往复运动,就可以实现整地作业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