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莓落果的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2475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蓝莓落果的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莓落果的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蓝莓,学名越橘,为多年生落叶果树,呈灌木。蓝莓果实为浆果呈蓝色,近圆形,果肉细腻,种子极小,甜酸适度,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蓝莓果实营养非常丰富,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清除人体过剩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体机能免疫等功能。蓝莓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近几年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第三代果树品种,风靡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蓝莓在我国已经有10多年的栽培历史,栽培面积已经发展到5万亩以上,并且发展势头强劲。蓝莓经济寿命为50年之多,一般亩产可以达到1000公斤左右。蓝莓果实成熟期比较集中,如果采摘不及时或遇到大风雨天气,蓝莓鲜果极易落到地面上,而落到地面上的蓝莓鲜果易破裂或被沾上泥土,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蓝莓鲜果的质量和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蓝莓存在的落果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蓝莓落果不落地的收集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蓝莓落果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节、支撑杆、三爪叉头、右网片、尼龙粘扣、短绳、绳孔、右包边、左网片和左包边,所述左网片和所述右网片分别安装所述左包边和所述右包边里,所述左包边的右侧和所述右包边的左侧分别开有所述绳孔,所述短绳分别穿过所述左包边邻近的两个绳孔和所述右包边邻近的两个绳孔,所述尼龙粘扣的两部分分别安装在所述左包边的右侧和所述右包边的左侧的中间部分,所述左包边的左侧两角和所述右包边的右侧两角分别装有所述万向节,每个所述万向节均与一个所述支撑杆相连,每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均装有所述三爪叉头。

进一步地,所述相同包边上未安装所述尼龙粘扣的所述绳孔之间间距为能够落果的蓝莓底部直径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相同包边上安装有所述尼龙粘扣的所述绳孔之间间距与蓝莓植株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三爪叉头的爪长度为20cm。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与正常落果的蓝莓植株的高度相等。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能较好的防止蓝莓鲜果落到地面上,使蓝莓鲜果干净,不沾土;

2本发明可提高蓝莓鲜果的质量和等级,提高产量和收入20%左右;

3本发明成本低,1亩地费用在700元左右;

4本发明结构简单,易推广;

5本发明质量好,使用寿命长可以连,续使用5年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成片使用时的状态图。

图中:1-万向节,2-支撑杆,3-三爪叉头,4-右网片,5-尼龙粘扣,6-短绳,7-绳孔,8-右包边,9-左网片,10-左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蓝莓落果的收集装置,包括万向节1、支撑杆2、三爪叉头3、右网片4、尼龙粘扣5、短绳6、绳孔7、右包边8、左网片9和左包边10,左网片9和右网片4分别安装左包边10和右包边8里,左包边10的右侧和右包边8的左侧分别开有绳孔7,短绳6分别穿过左包边10邻近的两个孔和右包边8邻近的两个孔,尼龙粘扣5的两部分分别安装在左包边10的右侧和右包边8的左侧的中间部分,左包边10的左侧两角和右包边8的右侧两角分别装有万向节1,每个万向节1均与一个支撑杆2相连,每个支撑杆2的下端均装有三爪叉头3。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相同包边上未安装尼龙粘扣5的绳孔7之间间距为能够落果的蓝莓底部直径的一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相同包边上安装有尼龙粘扣5的绳孔7之间间距与蓝莓植株的间距相等。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三爪叉头3的爪长度为20cm。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杆2的长度与正常落果的蓝莓植株的高度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蓝莓果实成熟前,将左网片9和右网片4固定在蓝莓种植行里,方法是将带有尼龙粘扣5和绳孔7一侧的左网片9和右网片4分左右伸向蓝莓种植行中心,用一根短绳6将左网片9和右网片4上相邻之间未安装尼龙粘扣5的绳孔7围绕蓝莓植株底部串起来,使得左网片2和右网片3的相邻一侧收束到蓝莓植株上,同时在相邻蓝莓植株之间用尼龙粘扣5将左包边10和右包边8之间的缝隙消除掉,且将三爪叉头3分别插入土壤里,通过左包边10和右包边8分别对左网片9和右网片4形成充分的支撑,从而使两网片能够围绕每颗蓝莓植株形成外高里低的兜状网,保证左网片9和右网片4能够完全承载各株蓝莓上的落果;对待果实落在兜状网上后,集中收集,既方便又实用。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