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1120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杀菌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葡萄生产迅速发展,病虫害种类也随之增多,发生规律也较复杂。葡萄主要有两种病害:褐斑病和霜霉病。这两种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一)葡萄霜霉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淡黄色半透明油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呈绿色,边缘界限不明显,多为数个小斑连成一个不规则或多角形的大病斑,并在叶背面产生黄白色的霜状霉层,病斑后期变成淡褐色,干裂枯焦而卷曲,严重时叶片脱落),也为害新梢、花蕾和幼果(嫩梢同样出现油或水浸状病斑,表面有黄白色霉状物,病斑纵向扩展较快,颜色逐渐变褐,稍凹陷,严重时新梢停止生长而扭曲枯死;幼果感病初期,病部变成淡绿色,后期病斑变深褐色下陷,产生一层霜状白霉,果实变硬萎缩。果实半大时受害,病部变褐册陷,皱缩软腐易脱落,但不产生霉层,也不有少数病果干缩在树上。一般从着色到成熟期果实不发病)。

防治方法:消灭病原(及时、彻底清除病枝、病叶、病果、集中烧毁);及时剪除多余的副梢枝叶;雨季注意排水,注意减少土壤越冬孢子被雨溅到叶片上的机会;多施磷、钾肥,酸性土壤多施生石灰;在发病前每10天左右喷1次少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发病后可喷50%克菌丹50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葡萄褐斑病

症状:仅为害叶片,按其病斑大小和病原菌不同而分为大小褐斑病两种:大褐斑近圆形,直径在3~10mm,中心有深,浅间隔的褐色环纹,有时外围有黄色的晕圈。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表面及背面散生深褐色霉丛,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连接在一起而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直径可达20mm以上,后期病斑组织干枯破裂,导致早期落叶。小褐斑褐色近圆形,直径2~3mm,而且大小一致。一个病叶上可有数个至数十个病斑。后期一病斑背面产生深褐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及时清扫落叶并烧毁或深埋;及时绑蔓、摘心、除副梢和老叶;增施有机肥和喷施磷酸二钾3~4次;传统方法用波尔多液或代森锌或多菌灵进行防治。

葡萄以上两种病害逐年发生并有加重趋势,应用传统药剂防治存在抗性增加、防效差、用药量大、对品种有较大影响的问题。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杀菌剂能有效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发生,作为传统药剂的理想替代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将丙硫菌唑和氟吡菌胺进行复配,获得了杀菌效果显著的杀菌组合物;由该杀菌组合物制得的杀菌剂对葡萄的褐斑病和霜霉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包括丙硫菌唑和氟吡菌胺。

丙硫菌唑,CAS:178928-70-6,其结构如式(I)所示:

丙硫菌唑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发现、开发并生产的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几乎对麦类所有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效。丙硫菌唑为甾醇脱甲基化(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其不仅具有良好的内吸作用,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持效期长。大量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其对作物安全性好,防病治病效果好,而且增产明显。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油菜、花生、水稻、豆类作物、甜菜和大田蔬菜等作物上的病害。同三唑类杀菌剂相比,丙硫菌唑具有更广泛的杀菌谱。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小麦和大麦上的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纹病等;还能防治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以及主要叶面病害,如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黑胫病、菌核病和锈病等。用药量通常为200g a.i./hm2。在此剂量下,活性优于或等于常规杀菌剂如氟环唑、戊唑醇和嘧菌环胺等。施药方式多样,既可叶面喷雾,也可种子处理。叶面喷雾时,用于防治小麦、大麦和其他作物上的眼斑病、由镰刀菌引起的穗枯萎病、叶斑病、锈病和白粉病等;用作种子处理剂时,可用于防治由黑粉菌、腥黑粉菌、镰刀菌等引起的病害和雪霉病等。

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介绍,丙硫菌唑无环境风险关注点,即丙硫菌唑对蜂、鸟、鱼、蚕、水藻、水蚤、蚯蚓、天敌赤眼蜂等安全。据查,丙硫菌唑对山齿鹑急性经口LD50>2000mg/kg,山齿鹑饲喂LC50(5d)>5000mg/kg(饲料);对虹鳟LC50(96h)为1.83mg/L;对水蚤急性LC50(48h)为1.30mg/L;对非靶标节肢动物和土壤微生物没有影响;在动物体内能被快速、广泛地吸收,并主要通过粪便迅速排出体外,没有潜在的蓄积作用;在植物体内经过氧化和裂解反应而代谢;在土壤/环境中能迅速降解,母体化合物和代谢产物的淋溶和蓄积作用都较小。产品主要有25%、40%、480克/升悬浮剂,50%水分散粒剂等;混剂配伍产品有戊唑醇、吡唑嘧菌酯、肟菌酯、异菌脲、嘧菌酯、氟嘧菌酯等。

氟吡菌胺,CAS:239110-15-7,其结构如式(II)所示:

氟吡菌胺原药外观为米色粉末状细微晶体,制剂为深米黄色、无味、不透明液体。熔点150℃,分解温度320℃,蒸汽压(20℃)3.03×10-7Pa,溶解度:水中4mg/L,有机溶剂(g/L)乙醇19.2、正己烷0.20、甲苯20.5、二氯甲烷126、丙酮74.7、乙酸乙酯37.7、二甲基亚砜183,在水中稳定,受光照影响较小。常温贮存3年稳定。该药保护性好、渗透性强,对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各类作物霜霉病、晚疫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能从植物叶基向叶尖方向传导。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特异性蛋白而表现杀菌活性。独特的薄层穿透性可加强药剂的横向传导性及纵向输送力。对病原菌的各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治疗潜能突出。

作为优选,丙硫菌唑与氟吡菌胺的质量比为1:25~50:1。

优选地,丙硫菌唑与氟吡菌胺的质量比为1:10~25:1。

优选地,丙硫菌唑与氟吡菌胺的质量比为1:5~10:1。

优选地,丙硫菌唑与氟吡菌胺的质量比为1:1~4:1。

更优选地,丙硫菌唑与氟吡菌胺的质量比为2:1。

本发明通过将丙硫菌唑和氟吡菌胺进行复配,获得了杀菌效果显著的杀菌组合物。实验结果表明,由该杀菌组合物制得的杀菌剂对葡萄的褐斑病和霜霉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特别是由丙硫菌唑和氟吡菌胺质量比为2:1的杀菌组合物制得的杀菌剂对葡萄褐斑病和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杀菌剂,包括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和助剂。该杀菌组合物包括丙硫菌唑和氟吡菌胺。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

作为优选,悬浮剂中丙硫菌唑和氟吡菌胺的总质量占悬浮剂质量的15~45wt%。

作为优选,悬浮剂中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增稠剂、防冻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杀菌剂包括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水,各组分含量为: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氟吡菌胺在杀菌剂中的含量为6~15wt%

作为优选,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聚羧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木质素磺酸盐的型号为85A、M-9或NA。

作为优选,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的型号优选为NNO、NO或MF。

作为优选,聚羧酸盐的型号优选为SP-3266、788或2700。

作为优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盐的型号优选为SC-3、JR-PT、601P或NP-10P。

作为优选,分散剂在杀菌剂中的含量为1~3wt%。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分散剂在杀菌剂中的含量为2~3wt%。

作为优选,润湿剂为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磷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丁二酸酯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的型号为K12。

作为优选,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的型号为34号、600号、1601号或1602号。

作为优选,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磷酸盐的型号优选为YUS-60P、655G或SC。

作为优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丁二酸酯磺酸盐的型号为DNS-80、T-70。

作为优选,润湿剂在杀菌剂剂中的含量优选为1~5wt%。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润湿剂在杀菌剂剂中的含量为1~4wt%。

作为优选,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C8-C10脂肪醇、聚醚类消泡剂、脂肪酸酯类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有机硅类消泡剂的型号为DF-1398。

作为优选,消泡剂在杀菌剂中的含量优选为0~0.5wt%。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消泡剂在杀菌剂中的含量优选为0.2~0.3wt%。

作为优选,增稠剂为黄原胶、硅酸镁铝、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黄原胶的型号为XG。

作为优选,硅酸镁铝的型号为SF04。

作为优选,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型号为PVP-K30。

作为优选,增稠剂在杀菌剂中的含量优选为0~0.5wt%。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增稠剂在杀菌剂中的含量为0.03~0.3wt%。

作为优选,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防冻剂在杀菌剂中的含量优选为0~5wt%。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防冻剂在杀菌剂中的含量为1~5wt%。

在本发明中,对所述悬浮剂的制备工艺没有特别限定,优选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按配方量称取丙硫菌唑、氟吡菌胺和助剂,加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研磨,直至物料细度到达要求细度后,停止研磨,过滤出料,得到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

作为优选,研磨过程中,砂料和物料的重量比为(0.5~2):1。

优选地,砂料和物料的重量比为(1~1.37):1。

更优选地,砂料和物料的重量比为1:1。

作为优选,研磨的温度控制在30~40℃;

作为优选,研磨的时间控制在2~3h。

作为优选,物料的要求细度为3~8μm。

更优选地,物料的要求细度为4~5μm。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该剂型是以水为分散介质,利用功能化表面活性助剂的作用将杀菌组合物在分散介质中加工成稳定悬浮体系。该制剂最大优点是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高悬浮率和对环境友好。

本发明通过合理选择配方中助剂种类和比例,其与本法提供的杀菌组合物能够完美结合,得到的悬浮剂制剂各项性能指标稳定。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中的有效成分丙硫菌唑和氟吡菌胺在制剂中稳定,热贮后分解率控制在5%以内,两个有效成分的悬浮率均达到90%以上,制剂外观分层控制5%~10%,且底部无结块,水中乳化分散性能良好,黏度控制200厘泊以内,倾倒性能合格,1分钟持久起泡性控制在25毫升以内,制剂粒径达到5微米(D90),制剂稳定性好。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对葡萄褐斑和霜霉病有显著的防除效果,且对葡萄的生长没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在葡萄褐斑病发生初期,以有效成分计用药量10-30克/亩兑水进行茎叶喷雾施药,第一次施药后7天对该病的防效为:70.18%~80.13%,第二次施药后7天对该病的防效为:76.68%~86.48%,第二次施药后14天对该病的防效为:81.32%~90.84%。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在葡萄霜霉病发生初期,以有效成分计用药量50-70克/亩兑水进行茎叶喷雾施药,第一次施药后7天对该病的防效为:75.26%~81.23%,第二次施药后7天对该病的防效为:78.55%~84.61%,第二次施药后14天对该病的防效为:85.19%~90.06%。同时,施药后对葡萄生长没有影响。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杀菌剂在防治葡萄褐斑病和/或葡萄霜霉病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杀菌剂的施用时期为葡萄病害发生初期。

作为优选,杀菌剂施用的部位为植物茎叶。

作为优选,杀菌剂的施药量以有效成分计用药量10~70克/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该杀菌组合物包括丙硫菌唑和氟吡菌胺。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势之一:

1、本发明通过将丙硫菌唑和氟吡菌胺进行复配,获得了杀菌效果显著的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在质量比为1:25~50:1时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2、本发明通过合理选择配方中助剂种类和比例,其与本法提供的杀菌组合物能够完美结合,得到的悬浮剂制剂各项性能指标稳定。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中的有效成分丙硫菌唑和氟吡菌胺在制剂中稳定,热贮后分解率控制在5%以内,两个有效成分的悬浮率均达到90%以上,制剂外观分层控制5%~10%且底部无结块,水中乳化分散性能良好,黏度控制100~300厘泊,倾倒性能合格,1分钟持久起泡性控制在25毫升以内,制剂粒径达到5微米(D90),制剂稳定性好;

3、由该杀菌组合物制得的杀菌剂对葡萄的褐斑病和霜霉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特别是由丙硫菌唑和氟吡菌胺质量比为2:1的杀菌组合物制得的杀菌剂对葡萄褐斑病和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对葡萄的生长没有影响;

4、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高效、安全、环保,值得在葡萄病害防治上大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中所用原料药或辅料均可由市场购得。

所制备的丙硫菌唑和氟吡菌胺复配杀菌剂的各项指标检测,依据如下标准方法进行:

细度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

本发明的药效试验采用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相结合方式来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丙硫菌唑与氟吡菌胺不同比例的室内联合共毒系数测定

1、供试药剂

95%丙硫菌唑原药,97%氟吡菌胺原药,均由美丰农化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提供。

2、试验靶标

从未用过丙硫菌唑与氟吡菌胺以及不同类型葡萄田采集分离。

3、试验方法

3.1药剂配制

先用丙酮溶解原药,根据设计实验的结果将适量两种原药配成若干个不同配比,再用丙酮将各处理分别稀释成若干个浓度梯度待用。

将感病葡萄品种栽培在育苗钵中,置于温室中培养,植株长至三至四叶期后,采集相同叶龄的叶片,用于葡萄褐斑病或霜霉病的培养及测定。

3.2葡萄病菌(褐斑病或霜霉病)的培养及悬浮液的配制

葡萄病菌(褐斑病或霜霉病)采用活体植株法在20℃、12小时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培养,每30天转代培养1次。接种时用无菌水洗脱发菌叶片上的分生孢子,配制成孢子浓度为1×106个/ml的悬浮液。

3.3供试菌株敏感性测定

采用叶碟保湿法进行毒力测定。先将采集的叶片制备成直径为1.5cm的叶盘,随机混匀,分别置于配置好的系列浓度药液中浸泡1小时,每个浓度50个叶盘,试验以不加药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浸泡结束后,叶子正面朝上放置于相同药液浓度润湿的吸水纸上,把叶盘上的药液吸干,将配制好的孢子悬浮液10L接种于叶盘中央,室温放置5分钟后,置于20℃、12小时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培养,10d后测量叶盘上的发病面积,计算EC50

根据病斑面积占叶盘面积的百分率划分病级:

0级:无病;

1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以下;

5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以下;

7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以下;

9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3.4混剂毒力测定及结果分析

用单剂毒力测定方法按照混剂比例进行混剂的毒力测定。

若对照死亡率﹤5%,不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按下述公式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

以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几率值为因变量y,分别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式,采用DPS软件计算单剂及各配比混剂的EC50按照孙云沛方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氟吡菌胺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丙硫菌唑的毒力指数(TI)=氟吡菌胺的EC50/丙硫菌唑的EC50×100

M的真实毒力指数(ATI)=氟吡菌胺的EC50/M的EC50×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氟吡菌胺的TI×P氟吡菌胺+丙硫菌唑的TI×P丙硫菌唑

M的共毒力指数(TTI)=M的ATI/M的TTI×100

式中:

M为氟吡菌胺与丙硫菌唑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氟吡菌胺为氟吡菌胺在混剂中所占比例;

P丙硫菌唑为丙硫菌唑在混剂中所占比例。

4、毒力测定结果

表1丙硫菌唑与氟吡菌胺对葡萄褐斑病的毒力测定

表2丙硫菌唑与氟吡菌胺对葡萄霜霉病的毒力测定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比例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比例分别稀释(丙硫菌唑:氟吡菌胺=1:25~50:1)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丙硫菌唑与氟吡菌胺为1:10~25:1的时候增效效果最佳,建议对适宜配比1:10~25:1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比例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比例分别稀释(丙硫菌唑:氟吡菌胺=1:3~10:1)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丙硫菌唑与氟吡菌胺为2:1的时候增效效果最佳。实施例2复配杀菌剂的配制

制备32%丙硫菌唑·氟吡菌胺(2:1)悬浮剂:

用电子秤称取丙硫菌唑原药(折百)21.3份、氟吡菌胺原药(折百)10.7份、分散剂(木质素磺酸盐85A):3份、润湿剂(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K12)3份、有机硅类消泡剂DF-1398:0.2份、增稠剂(黄原胶XG)0.1份、防冻剂(乙二醇)5份、余量用水补足至100份,加入到烧杯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到盛有137g氧化锆珠子的微型砂磨机中,启动砂磨机的开关,研磨温度控制在30~40℃,研磨2小时后,检测制剂的细度达到5微米左右后停机,过滤出料,得到32wt%丙硫菌唑·氟吡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3复配杀菌剂的配制

制备15%丙硫菌唑·氟吡菌胺(1:4)悬浮剂:

依次用电子秤称取丙硫菌唑原药(折百)3份、氟吡菌唑原药(折百)12份、分散剂(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NO):2份、润湿剂(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34号)4份、有机硅类消泡剂DF-1398:0.2份、增稠剂(硅酸镁铝SF04)0.2份、防冻剂(丙三醇)1份、余量用水补足至100份,加入到烧杯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到盛有137g氧化锆珠子的微型砂磨机中,启动砂磨机的开关,研磨温度控制在30~40℃,研磨2小时后,检测制剂的细度达到5微米左右后停机,过滤出料,得到15wt%丙硫菌唑·氟吡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4复配杀菌剂的配制

制备45%丙硫菌唑·氟吡菌胺(2:1)悬浮剂:

依次用电子秤称取丙硫菌唑原药(折百)30份、氟吡菌唑原药(折百)15份、分散剂(聚羧酸盐的型号SP-3266):3份、润湿剂(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磷酸盐YUS-60P)1份、有机硅类消泡剂DF-1398:0.3份、增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0.3份、防冻剂(丙二醇)3份、余量用水补足至100份,加入到烧杯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到盛有137g氧化锆珠子的微型砂磨机中,启动砂磨机的开关,研磨温度控制在30~40℃,研磨2小时后,检测制剂的细度达到5微米左右后停机,过滤出料,得到45wt%丙硫菌唑·氟吡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5复配杀菌剂的配制

制备36%丙硫菌唑·氟吡菌胺(5:1)悬浮剂:

依次用电子秤称取丙硫菌唑原药(折百)30份、氟吡菌唑原药(折百)6份、分散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盐SC-3):3份、润湿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丁二酸酯磺酸盐DNS-80)3份、有机硅类消泡剂DF-1398:0.2份、增稠剂(聚丙烯酸钠)0.03份、防冻剂(尿素)3份、余量用水补足至100份,加入到烧杯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到盛有137g氧化锆珠子的微型砂磨机中,启动砂磨机的开关,研磨温度控制在30~40℃,研磨2小时后,检测制剂的细度达到5微米左右后停机,过滤出料,得到36wt%丙硫菌唑·氟吡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6复配杀菌剂的质量检测

对实施例2制得的复配杀菌剂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表3实施例检测结果

通过表3中的数据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的有效成分丙硫菌唑和氟吡菌胺在制剂中稳定,热贮后分解率控制在5%以内,两个有效成分的悬浮率均达到90%以上,制剂外观分层控制5%~10%且底部无结块;水中乳化分散性能良好,黏度控制100~300厘泊,倾倒性能合格,1分钟持久起泡性控制在25毫升以内,制剂粒径达到5微米(D90),制剂稳定性好。得到本发明的最佳配方为实例的配方,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分别为:丙硫菌唑为21.3wt%、氟吡菌胺含量为10.7wt%,总含量为:32wt%。

实施例7大田药效试验

本发明的杀菌剂在葡萄园中针对褐斑病和霜霉病,进行大田药效试验。

试验药剂选择:实施例2做出杀菌剂32%丙硫菌唑·氟吡菌胺悬浮剂制剂产品,对照药剂选择:50%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和10%氟吡菌胺悬浮剂,在葡萄的褐斑病或霜霉病发病初期,使用不同剂量,进行定向喷雾,同时统计第一次喷药后7天、第二次药后7天、14天防效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4各处理防治葡萄褐斑病的效果

由表4可以看出,32%丙硫菌唑·氟吡菌胺悬浮剂复配杀菌剂对于葡萄褐斑病防治效果明显高于氟吡菌胺与丙硫菌唑单剂,杀菌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递增。

表5各处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

由表5可以看出,32%丙硫菌唑·氟吡菌胺悬浮剂复配杀菌剂对于葡萄霜霉病防治效果高于两个单剂,不仅显著提高了对于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进一步延长了其持效性期。

总上所述,本发明含有丙硫菌唑与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对葡萄褐斑病和霜霉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复配制剂不仅提高了防效,而且扩大了杀菌谱,拓宽使用范围,降低成本,对多种病害起到一药兼治的作用,减轻人力物力,提高生产效益。故本复配制剂的发明对社会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