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钩苞大丁草的离体快速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1123阅读:9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物技术中的离体快速繁殖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纤维植物钩苞大丁草的离体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钩苞大丁草(Gerbera delavayi Franch)为菊科大丁草属的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云南省、四川省南部及越南北部,因其叶片被古人用于引火,故被称为“火草”。钩苞大丁草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1)纺织,钩苞大丁草叶背的毡毛纤维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人民编织火草服饰的原料。火草衣具有冬暖夏凉、越洗越白的特点,是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傈僳族、白族、纳西族、壮族等民族爱与智慧的象征,常作男女的定情之物。火草纺织技艺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罕见的将植物叶背毡毛纤维直接用于手工纺织的技艺。目前,多项独特的火草纺织技艺已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药用,钩苞大丁草的根系含有香豆素等杀菌成份,可用于治疗痢疾,胃痛,消化不良。(3)观赏,一方面,钩苞大丁草的花可作为鲜切花;另一方面,钩苞大丁草与著名鲜切花非洲菊同属,可作为非洲菊远缘杂交育种的亲本。

目前,钩苞大丁草仍处于野生状态,尚未实现人工种植。随着火草衣价格的攀升(市场价约为5000元/件),钩苞大丁草鲜叶的价格也迅速上升(2014年高达500元/公斤)。目前,过度的鲜叶采摘已严重影响到钩苞大丁草的正常生长和种群繁育。特别是根系被用作中药材,导致部分地区的钩苞大丁草还被大量的采挖。加上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肆意蔓延,钩苞大丁草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总之,钩苞大丁草的野生资源正受到多方面的威胁,急剧减少,钩苞大丁草的保护性开发势在必行。

开展钩苞大丁草的人工种植是其保护性开发的有效途径。然而,钩苞大丁草是严格的异花传粉植物,种子繁殖的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因此不适合用来繁殖筛选的优良品种。此外,缩短茎无性繁殖的增殖速率也很慢,每年的增殖芽数仅为1-3个。因此,本发明旨在建立钩苞大丁草的离体快速繁殖体系,为钩苞大丁草的人工栽培提供充足的优质种源。

尽管钩苞大丁草的离体快速繁殖方法可以借鉴同属植物非洲菊的离体快速繁殖体系,但是钩苞大丁草的短缩茎和叶片背面密被白色的毡毛纤维,在初代培养过程中灭菌难度很大。一方面,酒精和升汞的处理时间较短的话,毡毛纤维中的真菌和细菌不易杀灭;另一方面,酒精和升汞的处理时间较长的话,短缩茎外植体的细胞则易被杀死。前期实验中,常规的初代培养其成活率不到10%,这充分证明了钩苞大丁草的初代培养难度较大。为此,本发明探索了在初代培养之前的脱纤维方法,将有效克服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以钩苞大丁草的短缩茎为外植体,通过对外植体的脱纤维处理、丛生芽诱导、生根培养、炼苗移栽等过程从而建立了钩苞大丁草离体快速繁殖体系,可促成钩苞大丁草的人工种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火草纺织技艺的纤维来源植物钩苞大丁草的保护性开发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钩苞大丁草的离体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的脱纤维处理:在温室选取盆栽驯化且表现优异的钩苞大丁草,将配好的激素浇灌到培养盆中,然后置于温室中培养1个月。

(2)初代培养:将步骤(1)所得的生长健壮、新叶无毛的短缩茎作为外植体,其剪取长度为1.5-2cm,自来冲洗1-1.5小时,擦干后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酒精浸泡40-60s,用0.1%的升汞浸泡5-10min,再用无菌蒸馏水清洗3-5次。然后,用手术刀切除两端组织,留取长度为1.0-1.5cm。最后,接种至初代培养基,置于每天光照12-14小时,光强为1000-1500lux,温度为22℃-25℃的条件下培养15天。

(3)丛生芽诱导:将步骤(2)所得的新生芽转入增殖培养基中,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2-14小时,光强为1000-1500lux,温度为22℃-25℃的条件下培养1个月,获得高度为1-2cm的丛生芽。

(4)生根培养:将步骤(3)所获得的丛生芽切开,并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2-14小时,光强为1000-1500lux,温度为22℃-25℃的条件下培养2周。

(5)炼苗移栽:将步骤(4)所获的生根植株置于自然光下炼苗2-3天后,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至土:珍珠岩:泥岩=1:1:1的混合基质中。

步骤(1)中脱纤维处理,其浇灌激素浓度为0.1-1mg/L 6-BA+0.1-1 mg/L NAA。

步骤(2)中初代培养基为:MS+0.1-0.5mg/L 6-BA+0.01-0.1mg/L NAA+30g/L蔗糖+6.5g/L琼脂,pH为5.4-5.8。

步骤(3)中丛生芽诱导增值培养基为:MS+1-5mg/L 6-BA+0.01-0.1 mg/L NAA+30g/L蔗糖+6.5g/L琼脂,pH为5.4-5.8。

步骤(4)中生根培养基为:MS+0.1-1 mg/L NAA+30g/L蔗糖+6.5g/L琼脂,pH为5.4-5.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以钩苞大丁草短缩茎为外植体,在初代培养之前进行了脱纤维,提高了钩苞大丁草初代培养的成活率,实现了钩苞大丁草离体快速繁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一种钩苞大丁草离体快速繁殖方法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外植体的脱纤维处理:在温室选取盆栽驯化且表现优异的钩苞大丁草,将配好的激素浇灌到培养盆中,然后置于温室中培养1个月,所述脱纤维处理浇灌激素浓度为0.5mg/L6-BA+0.1 mg/LNAA。

(2)初代培养:将步骤(1)所得的生长健壮、新叶无毛的短缩茎作为外植体,其剪取长度为1.5cm,自来冲洗1小时,擦干后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酒精浸泡60s,用0.1%的升贡浸泡10min,再用无菌蒸馏水清洗5次,用手术刀切除两端组织,留取长度为1.0-1.5cm然后接种至初代培养基,每天光照14小时,光强为1000lux,培养温度为22℃的条件下培养生长15天直至诱导形成丛生芽,所述初代培养基为:MS+0.1mg/L6-BA+0..05mg/LNAA+30g/L蔗糖+6.5g/L琼脂,pH为5.8。

(3)丛生芽诱导:将步骤(2)所得的丛生芽的芽尖转入增值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4小时,光强为1000lux,培养温度为22℃的条件下培养直至各丛生芽伸长到2cm,诱导率为80%,所述增值培养基为:MS+1mg/L6-BA+0.1 mg/LNAA+30g/L蔗糖+6.5g/L琼脂,pH为5.8。

(4)生根培养:将步骤(3)所获得高度约为3cm的丛生芽切割并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4小时,光强为1000lux,培养温度为22℃的培养条件下培养,2周后进行观察,生根率为90%,所述生根培养基为:MS+1 mg/LNAA+30g/L蔗糖+6.5g/L琼脂,pH为5.8。

(5)炼苗移栽:钩苞大丁草内生根30天后,置于自然光下炼苗3天后,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由土:珍珠岩:泥岩=1:1:1的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为87%,30天以后钩苞大丁草会开出鲜艳的花朵。

实施例2:一种钩苞大丁草离体快速繁殖方法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外植体的脱纤维处理:在温室选取盆栽驯化且表现优异的钩苞大丁草,将配好的激素浇灌到培养盆中,然后置于温室中培养1个月,所述脱纤维处理浇灌激素浓度为1mg/L6-BA+0.5 mg/LNAA。

(2)初代培养:将步骤(1)所得的生长健壮、新叶无毛的短缩茎作为外植体,其剪取长度为2cm,自来冲洗1.5小时,擦干后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酒精浸泡40s,用0.1%的升贡浸泡5min,再用无菌蒸馏水清洗3次,用手术刀切除两端组织,留取长度为1.0-1.5cm,然后接种至初代培养基,置于每天光照12小时,光强为1500lux,培养温度为25℃的条件下培养生长15天直至诱导形成丛生芽,所述初代培养培养基为:MS+0.5mg/L6-BA+0.1 mg/LNAA+30g/L蔗糖+6.5g/L琼脂,pH为5.8。

(3)丛生芽诱导:将步骤(2)所得的丛生芽的芽尖转入增值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2小时,光强为1500lux,培养温度为25℃的条件下培养直至各丛生芽伸长到1.8cm,诱导率为90%,所述增值培养基为:MS+5mg/L6-BA+0.1 mg/LNAA+30g/L蔗糖+6.5g/L琼脂,pH为5.8。

(4)生根培养:将步骤(3)所获得高度约为3cm的丛生芽切割并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2小时,光强为1500lux,培养温度为25℃的培养条件下培养,2周后进行观察,生根率为98%,所述生根培养基为:MS+0.5mg/LNAA+30g/L蔗糖+6.5g/L琼脂,pH为5.8。

(5)炼苗移栽:钩苞大丁草内生根30天后,置于自然光下炼苗2天后,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由土:珍珠岩:泥岩=1:1:1的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为90%,30天以后钩苞大丁草会开出鲜艳的花朵。

实施例3:一种钩苞大丁草离体快速繁殖方法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外植体的脱纤维处理:在温室选取盆栽驯化且表现优异的钩苞大丁草,将配好的激素浇灌到培养盆中,然后置于温室中培养1个月,所述脱纤维处理浇灌激素浓度为0.1mg/L6-BA+0.5 mg/LNAA。

(2)初代培养:将步骤(1)所得的生长健壮、新叶无毛的短缩茎作为外植体,其剪取长度为2cm,自来冲洗1.5小时,擦干后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酒精浸泡45s,用0.1%的升贡浸泡6min,再用无菌蒸馏水清洗3次,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2小时,光强为1500lx,培养温度为25℃的条件下培养生长直至诱导形成丛生芽,所述初代培养培养基为:MS+0.5mg/L6-BA+0.01 mg/LNAA+30g/L蔗糖+6.5g/L琼脂,pH为5.4。

(3)丛生芽诱导:将步骤(2)所得的丛生芽的芽尖转入增值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2小时,光强为1500lx,培养温度为25℃的条件下培养直至各丛生芽伸长到1cm,诱导率为85%,所述多芽增值培养基为:MS+1mg/L6-BA+0.01 mg/LNAA+30g/L蔗糖+6.5g/L琼脂,pH为5.4。

(4)生根培养:将步骤(3)所获得高度约为3cm的丛生芽切割并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然后置于每天光照12小时,培养温度为22℃的培养条件下培养,2周后进行观察,生根率为82%,所述生根培养基为:MS+0.01/LNAA+30g/L蔗糖+6.5g/L琼脂,pH为5.4。

(5)炼苗移栽:钩苞大丁草内生根30天后,置于自然光下炼苗3天后,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由土:珍珠岩:泥岩=1:1:1的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为85%,30天以后钩苞大丁草会开出鲜艳的花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