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配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2992阅读:8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含有氟茚唑菌胺和氟环唑的复配杀菌剂。



背景技术:

氟茚唑菌胺化学名称:3-二氟甲基-n-(7-氟-2,3-二氢-1,1,3-三甲基-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属于广谱sdhi类杀菌剂,杀菌谱涵盖所有噻呋酰胺和露娜森的杀菌谱,除对立枯丝核菌特效外,对炭疽、锈病、早疫病、白粉病、叶霉病、稻曲病防效都很好。尤其在白粉病方面比露娜森、绿妃活性都要高。结构式如下:

氟环唑(epoxiconazole)本品是三唑类杀菌剂,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如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并能防治糖用甜菜、花生、油菜、草坪、咖啡、水稻及果树等病害。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较好的内吸性。结构式如下:

近年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病原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在田间湿度大,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在上面,初期散生土黄色或黄褐色的霉状小团,担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基部稍尖,无色。我们将氟茚唑菌胺和氟环唑复配,以期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增效作用且安全环保的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与现有防治药剂相比,实现提高药效、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的目的。具体的涉及氟茚唑菌胺和氟环唑的复配杀菌剂。

利用上述复配杀菌剂,配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助剂,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剂型,为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悬浮种衣剂。

上述复配杀菌剂中,氟茚唑菌胺和氟环唑的重量比为1:30~30:1。

上述复配杀菌剂具有以下特点:①剂型先进环保,对环境污染小,制剂中不添加有机成分;②杀菌作用强,不易产生抗药性;③两种成分复配,有增效作用。④持效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为验证氟茚唑菌胺和氟环唑两种有效成分复配的增效作用,申请人首先使用这两种成分进行了室内生测试验,试验方法以及结果如下:

首先分析了两种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后,我们将生测的对象定为禾谷丝核菌,该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可以引起小麦纹枯病。

室内生测的试验方法:参照标准ny/t1156.6-2006,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从各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90%范围内设计5个浓度,将氟茚唑菌胺原药和氟环唑原药以丙酮为溶剂配成系列浓度的药液备用,然后将药液按1%比例加入到已融化并冷却到室温的pda培养基中,充分摇匀后,倒入灭菌的培养皿(φ90mm)中制成带药平板,每处理四次重复,以加入无菌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用灭菌的打孔器(φ5mm)挑取小麦纹枯病菌菌饼,菌丝面朝下无菌接种于带药平板的中央,倒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培养6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出各药剂对病原菌的ec50,并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毒力指数,比较不同药剂的毒力及抑菌作用。上述生测试验所用原药以及试剂均从其他厂家购买。

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

混配制剂理论毒力指数tti=∑(某药的毒力指数ati×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共毒系数ctc大于120时为增效作用,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介于80-120之间时为加和作用。

室内生测试验数据见下表:

表1氟茚唑菌胺和氟环唑及其不同配比对小麦纹枯病共毒系数的测定结果

分析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当氟茚唑菌胺和氟环唑以不同比例复配时,配方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30,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能力都有不同比例的增效作用。可见,氟茚唑菌胺和氟环唑的复配可成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理想药剂。

通过室内生测试验,验证氟茚唑菌胺和氟环唑两种有效成分复配能够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以下通过具体实例用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所使用的原药及助剂均为其他厂家提供。

配方实例如下:

实例1:31%氟茚唑菌胺·氟环唑悬浮剂

实例2:16%氟茚唑菌胺·氟环唑水分散粒剂

实例3:22%氟茚唑菌胺·氟环唑悬浮种衣剂

实例4:12%氟茚唑菌胺·氟环唑水分散粒剂

实例5:6%氟茚唑菌胺·氟环唑悬浮剂

实例6:10%氟茚唑菌胺·氟环唑水分散粒剂

实例7:9%氟茚唑菌胺·氟环唑悬浮剂

实例8:6%氟茚唑菌胺·氟环唑悬浮种衣剂

实例9:11%氟茚唑菌胺·氟环唑水分散粒剂

实例10:16%氟茚唑菌胺·氟环唑悬浮剂

实例11:31%氟茚唑菌胺·氟环唑水分散粒剂

选择以上实例进行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田间试验,确定配方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同时通过与氟茚唑菌胺和氟环唑单剂的效果对比,验证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治效果。试验每个处理四个重复,小区处理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调查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00株,记录发病率及枯白穗率。通常在拔节期、枯白穗显症期各调查一次。分级方法:

0级:不发病;

1级:叶鞘发病但茎干不发病;

3级:叶鞘发病,并侵入茎,但茎秆病斑环茎不足1/2;

5级:秆病斑环茎超过1/2,但不倒状或折断;

7级:枯死、倒状、枯白穗。

表3氟茚唑菌胺和氟环唑悬浮剂及不同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氟茚唑菌胺和氟环唑复配制剂在拔节期和枯白穗显症期的防效均超过80%,相比氟茚唑菌胺和氟环唑两种单剂,复配制剂防效差异极显著,可见两种有效成分复配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延长了持效期,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更持久。复配制剂可以很好的提高药效,延长持效期,减轻农民的劳动量,有很高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