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埋栖型贝类稚贝取样观察装置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2416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埋栖型贝类稚贝取样观察装置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水产人工育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埋栖型贝类稚贝取样观察装置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贝类规模化的室内人工育苗在我国主要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近50年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如扇贝、牡蛎、文蛤、菲律宾蛤仔、魁蚶、缢蛏、珍珠贝、鲍等,已基本形成了亲贝促熟培育、诱导采卵、受精与孵化、选优及浮游幼虫培育、稚贝培育、苗种中间培育等一套较为完善的育苗生产技术规范。国外的贝类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基本上与我国相似,但由于自然环境及技术与设备基础等原因,在一些培育管理方法,特别是培育设施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别。

稚贝培育作为贝类人工育苗至关重要的一环,既是亲贝培育、催产孵化、浮游幼虫培育成果的体现,又是人工育苗成败的关键性一步,一般稚贝培育这步能够顺利渡过,那么后期苗种中间培育就相对轻松。这一时期涉及到幼虫的变态发育逐渐向成体发展和稚贝的快速生长这两个最关键的阶段,水体环境经常受到残饵、粪便等因素的影响变得相当复杂,水体藻相处在不稳定的动态变化中,有时有利于稚贝存活生长,有时阻碍生长,甚至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死亡现象。

稚贝培育过程中常常因为饵料、水质、疾病等原因影响稚贝的生长发育,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死亡,甚至全军覆没。而这种不利情况出现的频率高、时间短,往往是几小时前稚贝情况还正常,而后短时间内就出现活力不够,甚至大批量死亡现象。因此,只有及时观察,一有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提高稚贝培育的成活率。

因此,随时能掌握稚贝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扇贝、魁蚶等附着型贝类而言,由于其常用附着基是绳帘、网片,可经常捞出来观察其健康状况,可以有效地防御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从而确保整池稚贝正常生长。而诸如文蛤、大竹蛏、蛤仔、缢蛏、泥蚶等埋栖型贝类常用的附着基为软泥,要想取出观察甚为不便。目前可视化跟踪性观察的硬软件技术还不成熟,通常的做法是增加倒换池的频率,一般3到5天便要倒换池,工作量相当大,再加上附着基消毒、附着基入泥等前期配套工作,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错过最佳的挽救稚贝的时机。因此,急需研发了一种埋栖型贝类稚贝取样观察装置,在稚贝培育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跟踪观察任一培育池的稚贝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埋栖型贝类稚贝取样观察装置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通过使用该装置,在埋栖型贝类人工育苗生产中随时能对附着于育苗池底部附着基中的稚贝取样进行观察,及时掌握稚贝摄食情况与活力状况,通过贝类行为观察,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解决目前可视化跟踪性观察的硬软件技术还不成熟,通常的做法是增加倒换池的频率,一般3到5天便要倒换池,工作量相当大,再加上附着基消毒、附着基入泥等前期配套工作,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错过最佳的挽救稚贝的时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埋栖型贝类稚贝取样观察装置,包括取样管、过滤筛和观察平皿,其中所述取样管为PVC给水管,所述过滤筛包括PVC给水管、筛网和PVC给水套管,所述PVC给水套管内侧设有PVC给水管,所述PVC给水套管与PVC给水管中间和上端设有筛网,所述观察平皿包括培养皿和黑塑料薄膜,所述黑塑料薄膜设置在培养皿下端、用于方便观察。

所述取样管长为1200mm。

所述PVC给水套管和PVC给水管组成双层PVC管,且PVC给水套管和PVC给水管中间及上端设有筛网。

所述的筛网为40目~150目不同孔径大小的筛绢布,且稚贝附着的底质粒径小于筛绢布孔径、稚贝的壳长大于筛绢布孔径。

所述PVC给水管、筛网和PVC给水套管为可拆卸式安装。

一种所述的一种埋栖型贝类稚贝取样观察装置的制作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a)从一支直径110mm PVC给水管截取50mm,从一只直径110mmPVC给水套管截取50mm;

(b)裁取200mm正方形筛绢布一块做筛网;

(c)制作过滤筛:将PVC给水管垂直放置于桌面,筛网平铺在PVC给水管的上端,然后将PVC给水套管从上往下叠加套合在一起;

(d)往下按压筛网的中心部位,使绷直的筛网下垂,便于盛住样品;

(e)切除筛网边角。

所述步骤(e)中,用美工刀沿PVC管底部边缘切除筛网边角。

一种所述的一种埋栖型贝类稚贝取样观察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1)用观察平皿中的培养皿舀取半平皿培育池水,培养皿下垫黑塑料薄膜,用于方便观察;

(2)采用虹吸取样方式取样:执取样管一端,并用拇指指腹堵住取样管的一端,将取样管另一头插入培育池中、触及池底底质,拇指指腹然后瞬间放开并再次堵住取样管,随后用腕力将取样管另一头竖起,成倒立状,完成虹吸取样;

(3)将过滤筛放在培育池上端、网面朝上,取样管堵住的一端对准网面,松开拇指,样品即沿管壁流入过滤筛网中,稚贝留在筛网上,底质泥沙随水流通过滤网流入培育池内,完成稚贝取样;

(4)将过滤筛上的稚贝倒入观察平皿的水中,观察稚贝的活跃程度、摄食情况及行为特征,以此来判断苗种健康状况。

所述步骤(1)中,所述培养皿放在培育池池埂上。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将附着于培育池池底中的稚贝随时取出,快速去除底质,获得干净无杂质的稚贝,便于观察稚贝活力、摄食和生长情况,分析稚贝生长、投饵情况,水质优劣,为换水、移苗倒池、分级培育等提供有效帮助,培育管理方便,省时、省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4为筛绢布网目为40、100和150目时过滤筛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观察平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培养皿和黑塑料薄膜分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稚贝培育期间,每天均有多次投饵、换水过程。因残饵、排泄、水质等原因,稚贝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变化。正常情况下,稚贝入水即下沉至底,样品活跃度高,斧足连续伸缩,肝胰脏清晰。出现问题情况时,稚贝活力不够,斧足偶尔伸缩,甚至不动;壳色发白,肝胰脏暗淡,甚至出现空壳。因此,通过取样观察,可根据稚贝表现出来的不同程度行为及外观特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达到缓解不利因素,甚至拯救一池稚贝的目的。

如图1所示,一种埋栖型贝类稚贝取样观察装置包括取样管1、过滤筛2和观察平皿3,所述取样管1为直径20mm的PVC给水管,管长120mm。

如图2至4所示,所述过滤筛2装有直径110mm、高50mm的PVC给水管4和过滤筛网5以及直径110mm、高50mm的PVC给水套管6,所述过滤筛网3为筛绢布,所述筛绢布为150目、100目、40目。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观察平皿3由直径150mm的圆形培养皿7和一张150mm×150mm大小的黑塑料薄膜8组成,黑塑料薄膜8覆盖在培养皿7底部。

取样方法:

1、取水:

在培育池边上,用观察平皿3中的培养皿7舀取该池水半平皿,放在水泥池埂上,培养皿7下垫黑塑料薄膜8,便于观察;

2、取样:

右手执取样管1的一端,右手拇指指腹堵住取样管1的一头,取样管1另一头插入水里,触及池底底质,右手拇指指腹瞬间放开并再次堵住取样管1一头,随后用右手腕力将取样管1逆时针旋转,使另一头竖起,成倒立状,完成虹吸取样;

3、滤样:

稚贝刚附着时,一般可选用150目筛绢布的过滤筛2,左手执过滤筛2,网面朝上,取样管1一头对准网面,松开右手拇指,样品即沿管壁流入过滤筛2网中,完成取样分筛滤样;

4、观察:

将过滤筛2上的稚贝倒入观察平皿3的水中,观察稚贝的数量、活力、生长、体态等特征,如果育苗车间光线暗时,可借助手电筒光源,观察会更清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3年12月02日 12:35
    贝类育苗的关键技术所在,技术讲解的非常到位!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