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孢菌的防治配方及其制备与防治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45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 一种链孢菌的防治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按以下重量份数配比制备而成:二氯异氰尿酸钠25~32,硫酸钠38~45,磷酸氢钠28~33,二氯苯氧氯酚12~16,黄芩10~12,三颗针10~12,黄柏10~12,烟叶6~8, 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3~5,谷氨酸钠10~13,维生素B1 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孢菌的防治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步骤一:将二氯异氰尿酸钠、硫酸钠、磷酸氢钠、二氯苯氧氯酚、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谷氨酸钠和维生素B1烘干至含水量10%以下,烘干温度为38~50℃;

步骤二:取二氯异氰尿酸钠25~32重量份、硫酸钠38~45重量份、磷酸氢钠28~33重量份、二氯苯氧氯酚12~16重量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3~5重量份、谷氨酸钠10~13重量份和维生素B1 1~2重量份进行搅拌预混10~20分钟,物料温度控制在30~35℃,相对湿度控制在15~20%RH;

步骤三:取烟叶6~8重量份同步骤二中经过预混的物料同时投入粉碎机粉碎20~30分钟后过筛筛选混合均匀,物料粒度控制在0.07~0.08mm;

步骤四:取黄芩10~12重量份、三颗针10~12重量份和黄柏10~12重量份混合后加入10倍混合中药重量的水浸泡0.5~1小时后,煎煮3~4个小时,倒出药液;再加入10倍混合中药重量的水煎煮1~2小时,倒出药液;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过滤,滤液浓缩至80℃时的相对相对密度为1.15~1.20,冷却至20~30℃;最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后,搅拌、静置24小时, 取出上清液,得到沉淀物并把沉淀物通过压缩形成膏状;

步骤五:将步骤四获得的膏状的沉淀物与步骤三获得的粉碎混合物混合搅匀后制成颗粒, 将颗粒干燥至含水量为0.5~2%;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产品冷却至30℃以下,在相对湿度15%以下,包装进防潮容器中,再用铝箔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孢菌的防治配方配套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杀菌柜(1)、储液罐(2)、抽真空装置(3)和制氢装置(4),杀菌柜(1)包括柜体(11),柜体(11)内部的顶壁和侧壁分别设置有若干喷雾头(14),喷雾头(14)上设置有控制其开闭的电磁阀,电磁阀与设置在柜门(15)上的喷雾开关电信号连通;柜体(11)内部水平设置有若干可抽出和收回的抽板(12),抽板(12)上设置有矩阵网孔;柜体(1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积液槽(13),储液罐(2)盛放链孢菌的防治配方溶液,储液罐(2)设置在杀菌柜(1)的上方且与杀菌柜(1)内的喷雾头(14)连通,抽真空装置(3)和制氢装置(4)设置在杀菌柜(1)的一侧且分别与杀菌柜(1)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收装置,回收装置设置在杀菌柜(1)的另一侧,回收装置包括冷凝器(5)和回收槽(6),冷凝器(5)一端通过抽气泵与杀菌柜(1)内部连通,另一端与回收槽(6)连通,回收槽(6)一端与杀菌柜(1)的积液槽(13)连通,另一端通过一水泵与储液罐(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装置防治食用菌链孢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S1:将被链孢菌污染的菌袋,移入链孢菌杀菌柜,关上柜门;

S2:取1重量份的防治链孢菌的组合物,加入2~3重量份的35~38℃的温水搅拌均匀后,加水至700~1000重量份获得配方溶液,将配方溶液装入储液罐中;

S3:打开喷雾开关,喷雾头将步骤S2中的配方溶液均匀喷洒到菌袋表面进行杀菌消毒,喷雾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S4:关闭喷雾开关 ,打开抽真空装置和充氮气装置,将杀菌柜抽真空和通入氮气,使得杀菌柜内为无氧环境,对菌袋进行无氧杀菌,无氧杀菌时间控制在5~7天;

S5:取出菌袋重新放入培养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食用菌链孢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和步骤S5之间还包括:再次打开喷雾开关,喷雾头将步骤S2中的配方溶液均匀喷洒到菌袋表面进行二次杀菌消毒,喷雾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